青蛙的故事日記
⑴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讀後感100字左右
《小蝌蚪找媽媽》讀後感
我看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媽媽,裡面的故事是: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長著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每天都在水草中快活的嬉戲著。一天,他們開始找他們的媽媽了。他們第一次見到了鴨媽媽就問:「你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鴨媽媽就說:「你們的媽媽有一雙大眼睛你們去找找吧。」小蝌蚪游著游著。他們看見一條長著大眼睛的鯉魚,連忙喊:「媽媽媽媽。」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腳和一個大大的白肚子,你們應該到有荷葉和荷花的地方去找。」小蝌蚪們又開始往前游,他們看見一隻青蛙長著大眼還有四條腳和一個白肚子它們游上去說:「你是我們的媽媽了,為什麼長得和我們不一樣。」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長大後也就和我一樣了。」
讀了這個童話我感到小蝌蚪找媽媽這堅定的心情。雖然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可是它們還是不停得在找,小蝌蚪真有自信心、真堅強。
⑵ 日記傍晚怎麼寫
觀察晚霞的日記
黃昏,我和媽媽去捉知了猴,不經意間抬頭,看到了晚霞。
橘紅色的晚霞,一道道的,就像斑馬身上的條紋,也彷彿那五彩斑斕的彩虹,在天邊出現。
我急忙跑到池塘中央的小亭子里,來欣賞大自然送來的禮物。水面上,魚兒也談出頭來,參觀這份麗,便擴散出圓圓的許多漣漪。
晚風佛過水面,綻開道道波紋,晚霞映在水面上,好似一個橘紅色的屏風,立在天地之間。這美麗的晚霞,讓我忘記自己是個小姑娘,感覺自己是天上的一個仙女,正在撫摸著,這錦緞一樣的霞光。
媽媽告訴我,晚霞很美麗,它的故事也很美麗:有一個仙女,從早晨就開始織布,到黃昏,織完後便拿出來展示,這就是晚霞。聽完後,我非常驚訝,驚訝這位仙女能織出如此夢幻般的布。
一會兒的工夫,晚霞漸漸落下去了,我奔跑著追趕這片美麗,希望讓它多留一會兒。
範文二:傍晚的晚霞
傍晚,我出外散步,忽然覺得被籠罩在一種奇麗的景色中。舉目遠望西邊的天際,我發現那玫瑰色的雲塊在天空徐徐變幻著,時而像巨人,時而似雄師,時而又宛如染了色彩的山巒。那橙黃的光柱透過雲層,直射大地,猶如天幕拉開,一場壯麗的舞劇即將開始。
慢慢的,黑雲又散了,太陽把溫柔的余輝反到地面,那光線一點兒也不刺眼。花呀,樹呀,都染上了一層橘紅的顏色,連我自己也成了橘紅色的了!沐浴在晚霞中,我真想放開喉嚨唱一首歌,表達我心中難以抑制的感情:真想吟誦一首小詩,贊美這黃昏的奇麗景象。
啊!黃昏的景象這樣美麗迷人。我腦海里閃過這樣一個念頭:我們所處的時代,這人生的少年與暮年,和自然界的朝霞與晚霞一樣,雖然是短暫的,但它們都是那樣絢麗多姿,美妙動人!
範文三:關於晚霞的日記
太陽要回家了,天空從藍色變成了紅色,新的一幕要上演了……
夕陽如拼圖,太陽把天空剪成了一塊塊,奇形怪狀,天空彷彿十分神秘。黃中帶紅的天空漸漸移動,好像太陽要和我們說再見,直到太陽落到山的那一端,天空還有一些余輝。如清晨一樣,天空開始變綠,翠綠、翠綠,就像是太陽到月亮的接班,多麼有詩意……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那古老的詩句好像是專門為晚霞寫的。天綠綠的,十分遼闊,當第一縷夜風吹過,那吃草的牛,白白的羊都邁步回家……
太陽已落下,天空也出現星星的身影,海面上盪漾著太陽最後的話語,讓我們怎麼捉摸也捉摸不透…
⑶ 魯迅《故鄉》故事梗概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故鄉》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作者於1919年回故鄉期間,耳聞目睹了中國農村瘡痍累累的殘酷現實,加之在這個風雨飄搖的社會中求索了三十餘年的生活體驗,於是寫出了這篇悲涼沉鬱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說。
(3)青蛙的故事日記擴展閱讀
作者魯迅於1898年第一次離開老家紹興,「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吶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後一次回故鄉紹興接他的母親等人來北京居住。從《魯迅日記》中可以了解這次回鄉的經過:1919年9月,魯迅賣掉了紹興的老屋,添了些錢,買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彎宅第。11月修葺完畢,21日「上午與二弟眷屬俱移入八道彎宅」。
26日魯迅「上書請歸省」。12月1日,由北京動身回老家,4日晚「抵紹興城,即乘轎回家」,在家鄉處理搬遷事務,大約住了二十來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屬攜行李發紹興」。29日中午抵達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約29天。
《故鄉》的故事情節便是根據這段生活經歷演繹而來。不過這只是觸發故事的一點,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卻是更為廣闊深邃的社會背景。
《故鄉》創作於1921年1月,最初發表於《新青年》雜志第九卷第一號,後來由作者編入小說集《吶喊》。
⑷ 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1、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2、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隨著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癒合而形成鰓蓋,並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後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著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離的氧。
3、發育到一定時期,先長出後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從鰓蓋部位長出前肢。
4、隨著尾部逐漸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
(4)青蛙的故事日記擴展閱讀:
青蛙是兩棲動物,它們小時候叫蝌蚪,在水裡生活。小蝌蚪是青蛙媽媽的孩子,春天的時候,青蛙媽媽的卵產在水裡,這些卵經過四五天就會變成蝌蚪。它們一天天長大,長著長者,就先長出來兩條後腿。再過些天,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也慢慢變短了,最後,尾巴就沒了。大約經過兩個月,蝌蚪才能發育成幼蛙。蝌蚪用鰓呼吸,變成青蛙後就用肺呼吸了。這時候,小蝌蚪就變成了小青蛙,也可以上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