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絲綢之路故事的作文
Ⅰ 絲綢之路的故事作文。急啊!!在400字左右。
書,一個多麼簡單而又平凡的字眼啊!但是,它卻在我心目中占著特高的地位。在我記憶的長河中,總有「書的故事」在我的腦海里漣漪著,我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每當捧起一本本包著書皮的書時,心裡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書,對於我又是多麼重要的啊!如果我認定生命排第一,那麼,書肯定是僅次於生命一—排名老二了。我曾經為書哭過,為書傷心過,那也許就是我對書的依戀。每當看著一本本書「退休」時,我會感到無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挖去了一半。我把書小心翼翼地藏進書櫃里,我不忍心挖出自己的肉呢?
不僅如此,我還為書「賣過命」呢?說起來倒也難以相信,不過,那絕對不是謊言,而是出自肺腑的真心話。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哥哥為我習了一本書,我非常喜歡它。但是由於我的知識還不夠淵博,看起來非常費勁——總得查字典。一天,我坐在一個很淺的小池的岸邊,夕陽無限美好,但我無心欣賞,雙手還是捧著那本書看著,可當我留心注意查字典時,那本珍愛的書就在我不經意的時候,「偷偷溜走了」,「啪」的一聲掉在那池裡。一剎那間,我就像一隻失了魂的動物,一下子把頭扎進池裡,想去搶救那本落了水的課本,書是摸到了,可是那令人遺憾的事情又發生了,我不公游泳啊!我身體又不高,難以踏著地。我摟住書在池裡掙扎著。也許就是天意,大兄就在這時出現了,我得救了。但是,回家後又是挨打又是挨罵的。我哭了,眼睛裡充滿了無限痛苦與憂愁,但是,那並不是因為那一頓打,而是對那本書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憂愁。書都浸爛了,翻開書面,眼見的是那渾濁的一片……我又哭了。也許你會取笑我的行為,但是,如果你我有了同感,那恐怕你也會情不自禁。
書,我一生的夢想就是擁有全世界的書。我是連做夢都想,但這是難以實現的願望。不過,我不感到絕望,因為,在度過每個春夏秋冬中,是書,它培養了我的情操,陪伴著我成長、生活,因此,我無比欣慰。
2 我和書的故事
從我看她的第一眼起,我的心中就有一種莫名的感覺:「她與我有緣。」以後的日子裡,我便千方百計地接近她,試圖了解她,時間不長,漸漸發覺,我已深深地愛上了她。
也許是厭倦了苦燥無味的ABC,也許是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x+y,我一次又一次地約她出來,從她那泛著清香的扉頁中,走向一個陌生而又新鮮的世界。 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不求「書中自有顏如玉」,不為功利,不為分數,不為文憑,不為學歷,只為心中那份渴望,只為心中那片怡人的「綠地」。 她的知識是那樣的廣闊無垠,她的話語是那樣的富有哲理;她的目光是那樣地溫暖,好像能融化世界上所有冰凍的心田,她的雙手是那樣的溫柔,好像能撫平人世間所有的傷口……
當我因失敗而痛苦迷惘時,她總這樣對我說:「真正的光明並不是永遠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遠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並不是永遠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為卑下的情操所左右罷了;當你要戰勝外來敵人時,首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要你不斷地自拔與更新。」 當我因小小的成功而手舞足蹈時,她總這樣對我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更有強中手,真正的強者,不但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還要經得起成功後糖衣炮彈的洗禮,當你沉浸在幸福的甜蜜里賞花賞月時,只怕別人已到了峰巔了。」 當我因「微微的困惑」而不能自拔時,她總這樣對我說:「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流星,有的是恆星。流星是美的,可它終究是一顆流星,流星的意義在於瞬間即逝,流星的美也只源於剎那間。流星畢竟是流星,若追尋長久,只能等待屬於自己的那顆恆星,死死地抓住這瞬間的美,痛苦只能是自己。」 當我畏首畏尾躊躇不前時,她會送來這樣的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是啊!這就是她,不管是樹蔭之外喧囂著浮躁的熱浪,還是窗外肆虐著凜冽的寒風,只要和她在一起,她就會在熱浪之中營造一片清涼,在嚴寒之中托出一份溫暖。 她就是書,這就是我和書的故事。
3 我與書的故事
書,我的良師益友
——題記
在爸爸的影響下,很小的時候,我就啃上了書,愛上了書。《西遊記》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吸引我,《安徒生童話》以催人淚下的故事打動我,《格列佛游記》以入木三分的諷刺警醒我。
不過,這些書中我的最愛還是《三國演義》。那段東漢末年的「往事」,讓我如痴如醉,賞玩不已。雖然這部作品文言色彩濃重,內容七實三虛,但我仍如獲至寶,百讀不厭。為了更好地讀懂她,我比過史實版「三國」(《三國志》),看過白話插圖版「三國」,還夜以繼日地觀看影視「三國」,甚至玩電腦游戲也專找「三國」游戲。爸爸媽媽戲稱我為「三國迷」。
可我這個「三國迷」迷而不惑,常喜以書中事例印證觀點,與人爭辯。
劉備常哭,世人謂其「軟弱」,但我卻認為他內心堅忍,大英雄也!試想,一個人雄心壯志,苦心經營,卻屢遭重創,人到中年而無建樹,何等無奈!換別人,也許早就偃旗息鼓,沒有了志氣。不是嗎?西楚霸王項羽,英雄蓋世,然一敗則烏江自刎。比之劉備,豈不相形見絀。
關羽重義,武藝高強。曹操的美食、玉帛、官爵挽留不住他的心,千里走單騎,尋找舊主劉備。想當年,為破黃巾,桃園結義投義軍,飛身斬敵降,初試鋒芒,便覺一身正氣;為掃董卓,奔虎牢,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牛刀小試,便知不同凡響。後取顏良、文丑首級,過五關斬六將,天下聞名;擒於禁,敗龐德,海內震驚。然結果何如?心驕氣盛,終死東吳小將馬忠之手。令人扼腕嘆息不已!
張飛粗獷豪放,性嗜酒。世人皆以飛惟勇而無謀。豈不知,那一回先主敗走當陽,若非翼德勇謀雙備,設疑兵,嚇走十萬曹軍,先主休矣;又一回,攻打四川巴郡時,老將軍嚴顏忠勇雙全,誓死捍衛,張將軍再顯智慧,他想起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更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最後,他設計降了嚴顏。而智敗張合,更是將他的謀略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終因過分責罰士卒,而身首異處。
從劉備身上,我學到了堅毅頑強的品質;從關羽身上,我吸取了「為人忠義平天下,心驕氣盛毀自身」的教訓;從張飛身上,我懂得了勇武謀略固然要緊,但善待別人尤為重要。
這些是我這個「三國迷」的點滴見解,我因之而成的一篇文章,也沾三國之氣刊在《快速作文》上。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收獲吧!
多謝三國帶給我的諸多故事,多謝書們帶給我的無窮啟示!
我與書的故事還將繼續,何止《海底兩萬里》,何止《一千零一夜》?
4 我與書的故事
記得高爾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所以我喜歡讀書。記得小時侯一次獨自在家時,還是書幫了我大忙。
那次,父母要去看望外婆,所以讓我獨自留在家中,臨走時還對我千叮嚀,萬囑咐。什麼出去玩時要關好門,做飯時要小心……說得我是耳朵都起了繭。父母走後,我趕緊將淘好的米放入高壓鍋中,不一會兒便響起了「一曲美妙的樂曲。」在這段時間中我感到孤獨與寂莫,便和我的好夥伴——書一起聊天。一「談」起來我就不可自拔,深深地陷了進去,將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拋之腦後,忘的是一干二凈。它已成了我心目中的神,永不離棄。就這樣,我漸漸和書中的「朋友們」一起在書海中暢游著,那些書中的故事都成了動畫片在我眼前放映著,讓我吸收那一股股無窮無盡的知識,智慧與勇氣源泉。
突然,一隻巨大無比的手將我從書海中揪了出出來,房子里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焦味。啊!是不是高壓鍋中的米飯燒焦了。果然,只見高壓鍋中彷彿有千百萬只烏黑的螞蟻在上面爬著。這下著急的我在原地急得團團轉,突然一個「光點」我腦中閃過。對了!我曾經看過一本書,書里記載著一個「去焦法」我何不來個牛刀小試呢!說干就干,我立即洗凈了幾株蔥,將它們一一插在米飯上,還倒了少許的牛奶,蓋上蓋悶一會兒,悶了三分鍾左右,一鍋帶著清香和一點淡淡的牛奶味的米飯就出鍋了。
羅曼、羅蘭說過「和書籍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今天,經過了這件事,我終於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從此,書對我來說變的更加可貴,像一位活生生的小老師一般,傳授我知識與智慧。啊!書我實在是太愛你了!
5 我與書的故事
「書籍是我們的精神糧食」、「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古到今,書就像是一艘船,帶領我們駛向智慧之岸,是書讓我們得到知識,是知識讓我們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如果一個人沒有知識,就等於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我喜歡書,書陪我一直走到現在,可能我一輩子都離不開書。我這一生得到的第一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那是我讀一年級的時侯,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是寫在遇到危險時,應該怎麼做。有一天,小夥伴們來家裡玩躲貓貓,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藏身之處,我躲在衣櫃的一個小角落裡,用許多衣服蓋住自己,過了好久,一點動靜也沒有,我感到很吶悶,為什麼一點聲音也沒有呢?我剛想打開櫃子,發現門怎麼也打不開,原來小夥伴們故意把我關在衣櫃里,自己逃走了,我真是又急又慌。過了許久,我發現我的頭很暈,很想睡覺,突然我猛得想起,爸爸給我買得那本書中說過,要是被困在櫃子里,感到頭暈的話千萬不能睡覺,應該在櫃子的空隙里呼吸氧氣,如果你睡著了,說不定就會室息而死。我拚命地按照書里說的那樣,在空隙中呼吸空氣,突然我聽見了一陣開門聲,我知道媽媽回來了,於是我用力地拍打櫃子,拚命地呼喊:「媽媽、媽媽」,媽媽聽見後飛快地奔上樓上,把我從櫃子中解救出來。
幸好,當時我讀了那本書,否則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以後我要讀更多的書,吸取更多的知識,好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順利地前行。
6我和書的故事
我喜歡看書,對我來說,看書就和吃飯一樣。我一天不吃飯,肚子會餓,一天不看書,腦子也會餓。所以每天,我除了飽飽地吃一頓飯以外,還要美美地看一本收,我孜孜不倦看看書,不斷地吸取著書里的精華,來填飽我「飢餓」的大腦。
我喜歡看書,我看書的速度極快,一本厚厚的書,我1個小時就看完了,因此,家裡的書早就被我看過幾百遍了,你隨便說一個題目,我都可以把整個故事原原本本地講給你聽。家裡沒書看了,我就到姐姐身上打主意,我把姐姐高考用的《備考金點》、《話題作文》……給「偷」了過來,看完了,我又神不知鬼不覺得把它們送了回去。我喜歡看書,不管在怎樣的情況下,我都可以看書。每次上廁所我總不忘帶上一本厚厚的書。一座下來,我就把廁所的臭味、老師的話、媽媽的批評,拋在腦後了,如痴如醉地看起書來。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我,直到把書看完,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在廁所里待了好幾個小時。媽媽等我吃飯,都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而我竟全然不知,只好低著頭下樓,等著挨媽媽的批評。雖然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好幾百回,但當我拿起書本的時侯,就又把媽媽的話拋在了腦後。
這就是我和書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但大家可千萬不要學我,因為那樣你會挨批的。
7我和書的故事
書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一個陌生的聲音對他說:「撿幾塊石頭吧!明天,你會既高興又懊悔。」商人撿了幾塊石頭繼續趕路。天亮了,他掏出石頭,發現它們都變成了寶石!商人無比高興,可過了一會兒,他卻很懊悔。高興的是:石頭變成了寶石;懊悔的是:撿得太少了。
讀書也如此。我們今天讀的書,明天就會變成一筆財富,但在你覺得自己讀的書已經夠多了,不去讀了,可是在將來的某一天,你就會覺得自己讀得太少了。
我很愛看書,讀書帶給我的好處越來越多,我從不為作文發愁,平常語文考試常得高分……這都是讀書的功勞。如果我當初不愛讀書,恐怕我不會是今天的優生。在感謝讀書給我帶來的收獲時,我也會同那個商人一樣懊悔。有時,老師問我們某本書中的內容時,我恰好沒看過。那時我反復在想:當初應該再多讀一些書。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每當此時,我就告訴自己要讀更多的書。
我為什麼那麼愛讀書?因為:
讀書使我視野開闊。我沒有去過非洲,沒有到過南極,但我卻領略到非洲大陸的美麗風情,為南極的冰天雪地深深陶醉,這是因為讀書讓我身臨其境。
讀書使人們情趣高雅。清晨,當我在縷縷陽光中會吟誦那一首美麗的小詩時,我會感覺花瓣兒正悄悄地在我心中綻放,心情頓時舒暢。
讀書使我們思想深隧。它幫助我們在別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當我們在閱讀時,已經把別人的智慧「偷」過來裝進自己的腦袋中。多好!
讀書真讓人受益無窮!所以,請你們在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中,務必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別忘了,「書是奇跡」。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生命發生奇跡的話,那就去讀書吧!為了明天不懊悔,讓我們一同進入書的寶庫中,去撿那一顆顆耀眼的寶石吧!
答被採納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Ⅱ 關於絲綢之路的作文200字
在絲綢之路上,最動人的莫過於和親公主的送迎隊伍。中國歷代王朝,為了與其他國家或民族維持良好關系,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冊封首領,授予中國的官職,表達與中國的密切關系,稱為「冊封體制」。二是和親,中國公主嫁給當地首領為妻,兩國用這種婚姻關系達成聯盟。
當然,只有那些特別重要的國家,中國才會向其施行和親政策。西漢時,中國與烏孫和親(公元前110年),因為烏孫是當時西域最強大的國家。龜茲王絳賓也想與漢朝和親,但自知沒有資格,所以就在烏孫王翁歸靡與西漢公主解憂所生的女兒第史從長安返回烏孫經過龜茲的時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為妻。絳賓向烏孫和漢朝派出使團進行游說,最後烏孫王和解憂同意了這門婚事,西漢皇帝還特意封了第史為公主。
及後吐蕃王朝興起,適逢唐朝與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渾(青海的少數民族)和親。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認為自己的地位和實力比吐谷渾更強大,於是派使要求唐朝和親。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實行了和親政策。
Ⅲ 絲綢之路作文
海上絲綢之路,又名陶瓷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形成於宋元時期,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這條航線由於運輸貨物的不同,又有許多別稱。隨著阿拉伯半島及東南亞香料的輸入,這條航線又被稱為「香料之路」。
絲綢之路是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稱,實際上並不是只有一條路。除了陸上交通以外,還有一條經過海路到達西方的路線,這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僅運輸絲綢,而且也運輸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貨物,和香料、葯材、寶石等進口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從先秦到秦朝,再到兩漢,再到三國的孫權,再到魏,晉,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海絲的起點是泉州,中世紀宮廷音樂「活化石」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器瓷、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上乘禮品,遠銷海內外。
由於時代的變遷,海上絲綢之路自1842年鴉片戰爭開始後就走到了盡頭,留給後人的則是一個又一個謎團。一些研究學者普遍認為,鄭和下西洋使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得到了更為徹底的貫通,也是證明歷史上存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依據之一。
海絲文化歷史悠久,雖說經歷過衰敗,但依然那麼的挺拔,它雖說被腐敗不堪的大清帝國厲行禁海,被關起繁榮富強的大門,但它還是頑強地撐了下來。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使海絲再次復興,使貿易往來再次昌盛。
海絲,我們將讓你再次復生,回到那繁榮富強、屬於你的時代!
Ⅳ 絲綢之路作文
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 更多:http://ke..com/view/1239.htm 參考資料: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
Ⅳ 關於絲綢之路的作文
簡介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備聯絡被匈奴從河西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
經過: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曰趨頻繁。
西域都護的設立: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簡介: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並),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游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裏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
東段:從洛陽、西安到玉門關、陽關,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 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路線簡略: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境內)、通往中亞(安息古波斯)、西亞,直到歐洲(大秦古羅馬)
Ⅵ 關於絲綢之路的作文
在絲綢之路上,最動人的莫過於和親公主的送迎隊伍。中國歷代王朝,為了與其他回國家或民族答維持良好關系,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冊封首領,授予中國的官職,表達與中國的密切關系,稱為「冊封體制」。二是和親,中國公主嫁給當地首領為妻,兩國用這種婚姻關系達成聯盟。
當然,只有那些特別重要的國家,中國才會向其施行和親政策。西漢時,中國與烏孫和親(公元前110年),因為烏孫是當時西域最強大的國家。龜茲王絳賓也想與漢朝和親,但自知沒有資格,所以就在烏孫王翁歸靡與西漢公主解憂所生的女兒第史從長安返回烏孫經過龜茲的時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為妻。絳賓向烏孫和漢朝派出使團進行游說,最後烏孫王和解憂同意了這門婚事,西漢皇帝還特意封了第史為公主。
及後吐蕃王朝興起,適逢唐朝與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渾(青海的少數民族)和親。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認為自己的地位和實力比吐谷渾更強大,於是派使要求唐朝和親。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實行了和親政策。
Ⅶ 關於絲綢之路的作文400章
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一條銀色飄帶,把中國、印度、希臘、古羅馬和波斯文化聯結起來.把古老中國發明的絲綢、火葯、造紙、印刷術傳到西方.又把古代西方的黃瓜、胡蘿卜、芍葯、石榴、核桃等,沿這條古道傳入我國.這條主要運送絲綢的路,人們把它稱之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也是對古代中國與外部及西方往來通道的通稱.它隨著歷史長河流淌而變化萬千.它不是今天公路貫通的概念,實際上,也不是只有一條固定的道路.從廣義上講,是指古代中國絲綢輸入西方的通道,也是中西方古代文化交流、物資貿易互動的一條時間跨度久遠、寬而大的線路.
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古長安),西至地中海的東岸.長安是漢、唐都城,各地絲綢集中於此組成駝隊,用數月甚至數年,經甘肅河西走廊敦煌一帶進入新疆.然後分南、中、北道穿越新疆,共分三條主要線路出境:一是南道,自敦煌沿昆侖山北麓,經若羌、和田(古代稱於闐)抵莎車,越帕米爾高原;二是中道,沿天山南麓經吐魯番(古稱高昌)、焉耆、庫車(古稱龜茲)、喀什(古稱疏勒)翻越帕米爾;三是北道,經哈密(古稱伊吾盧)沿天山北麓過吉木薩爾(古稱北庭)、伊犁(古稱阿力麻里)出境,西抵裏海沿岸.
絲綢之路中道、南道、北道在新疆境內蜿蜒萬余里,代代相傳.成千上萬的使者、商人、僧侶不畏艱險,奔波於此道;無數將士為保衛它的暢通,灑下斑斑血跡,方使這條路成為連接歐亞大陸的絢麗綵帶,傳送人類古老文明的萬里長橋.歷史上的興衰在沿途留下無數的古城、烽燧、石窟寺廟等,也有無數的寶藏深埋地下或大漠中,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目光.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促進西域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古今一直被人們肯定.今天,新疆的重要城鎮,幾乎都處在古絲綢之路的交通線上.現代城鎮的建設煥發了絲綢之路的生機,古城與現代城鎮既有空間、時間、距離,又彼此相連相依,這是歷史的必然,客觀規律.位於最高的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新城與石頭城相連,最低窪的吐魯番城與高昌、交河故城相伴.昔日美麗牧場的烏魯木齊如今成為現代大都市.當今,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來,在新疆廣闊無垠的土地上旅行,訪古探幽,體味絲路城鎮新貌,博覽濃郁的民族風情.
Ⅷ 絲綢之路的一個小故事作文500
想起那滿載輝煌的古道。跟著漢使張騫的駝隊,從長安出發,飲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陽關。一路走來,歪歪斜斜的足跡,印滿歲月里不尋常的邂逅。?
撫摸著那段孟姜女哭倒的長城,看枯草在暮色中抖動秋天的根須,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遠天的歸鴻,我聽到了昭君出塞時那凄婉的琵琶聲,看到了蘇武牧羊時緊握的漢使旌節;目睹了李廣自刎前憤怒成一團燃燒的火焰。?
心上有一堵斑駁的城牆,永遠地橫亘著。樓群中的西域,西域中的絲綢路,像一顆疲倦的星辰,在銀河裡沉浮,落落孤寂。溫柔的綠死了,潺潺的流水幹了;大廈古雕樓的飛禽走獸,凝望著慘白的月亮。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只有幾堵斷壁殘垣在風沙中演繹著一個古城的興衰榮辱。?
遙想大漠絲綢路,孤傲地懸著它世紀的心思。就這樣獨步在磚石構成的豐碑上,已經枯死的沙柳,佇立著怪影,印證著千年前的繁華。沒有盡頭的巷子啊!無數的門,無數聲「吱呀」,無數人們的身影。來了一撥又一撥,在未曾乾涸的溪石上,捶打漿洗的麻衣,難掩的一串漸遠的蹄聲……叮叮當當的詠嘆里,有多少魂魄穿過黑夜的隧道,敲打歷史的迴音壁。晨霧里睜開眼,絲綢之路的商人都閑坐成羅漢,無法酣眠。我真想走上去摸摸雪白的鬍子,不——是雪一般的沙礫。客棧中一曲《高山流水》,留下一張張黑白膠片,留下狂風中隱約的冷笑。?
Ⅸ 絲綢之路的介紹作文
★絲綢之路的資料: 中國古代經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通道。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古「絲綢之路」已成為歷史,新「絲綢之路」正等著我們開辟。。。 ★絲綢之路的故事: 連貫東西的絲綢之路上,往來的不僅僅是貨物、絲綢,還有很多很多。曾有一個叫玄奘的取經和尚,在這條路上,用堅定的腳步,走出一段傳奇,至今仍留在《西遊記》中。 絲綢之路詳細資料: 「絲綢之路」、「絲道」是指把在中國織成絲織品運往地中海沿岸諸國這條橫斷亞歐的古代貿易之路,它起自中國的安西(古代長安),西至羅馬。 「絲綢之路」一詞的來源:19世紀末德國的地理學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國的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察時,看到從東面來的商隊,便想這是否就是古代運送絲織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國》一書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將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此後這句話便被廣泛地用於泛指古代連接東西方兩個世界的貿易之路。 連接中亞綠洲城市的這條路以西安(古代長安)為出發點,途中在中國境內又分為三條,它們分別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烏魯木齊—伊犁—蘇聯(俄羅斯)境內—羅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魯番—焉耆—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帕米爾高訽—中亞 3、西域南路:西安—樓蘭—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爾高訽—中亞—西亞 這條連接綠洲之間的商隊之路是人類與嚴酷的自然斗爭中開創的道路。 絲綢之路開通前的狀況:位於絲路中央位置的帕米爾高原西側,是久負盛名的藍寶石產地,這里所產的寶石在很久以前就被運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爾高訽東側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產玉石而聞名,中國自古以來都以此處所產玉石為上乘之品而極為重視。因此,絲路開通以前,以帕米爾高訽為中心至西亞諸國「藍寶石之路」和通往中國內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綺開通了。 此外,在公園前5世紀,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歷史》一書中寫到:早在公元前7世紀,黑海北岸興起的游牧民族斯泰基族的高度的金屬文明就已傳播到了居於天山腳下的塞族。 匈奴的興起:到了公元前3世紀,繼承了斯泰基文化的塞族—匈奴出現在歷史舞台上。最初,游牧於蒙古高訽一帶的匈奴在吸收了周圍部落的同時又將其勢力范圍想東擴張,最後出現在中國本土上,秦始皇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而在公元前214年修築了萬里長城。在秦朝傾力修築長城之時,匈奴擊敗了游牧於甘肅河西一帶的大月氏,並將其趕至中亞阿姆河一帶,控制了以蒙古高訽為中心,東至遼東半島,西至塔里木盆地(包括36國在內)的廣大地區。 漢朝統一中國:在中國,秦朝滅亡以後。漢朝建立了統一的中國,漢朝從建立之初就背負著與匈奴斗爭的使命。匈奴綺常襲擊漢朝的北部疆域,以致於發生了漢高祖劉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圍事件。自此以來,漢朝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贈送許多物品,並下嫁了王女。漢武帝在公元前159年,漢武帝即位,此時,漢朝國內安定,綺濟繁榮,漢武帝便開始採取積極的對外政策。其一是計劃擊敗匈奴,保持北部邊疆的安定。其二是相與西方通商。要實施這個政策就必須與大月氏結成聯盟。據說大月氏的首領被匈奴所殺,因此,他們非常仇視匈奴。與大月氏達成聯盟來夾擊匈奴,張騫就是被選拔出來的使者。張騫西行:公元前138年,張騫與匈奴出身的甘父帶領百十來人從長安出發,在出了漢朝疆域後不久便被匈奴捕獲。匈奴單於讓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流放於漠北草訽。張騫在此度過了十幾年,並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卻一直沒有忘記自己作為漢朝使者的使命,最後終於找到機會逃了出來,綺過大宛、康居,終於到達了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國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後才發現大月氏已綺滿足於這塊水草豐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復仇的意志。張騫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後,見游說不成便踏上了歸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後,匈奴發生內亂,張騫乘機逃脫,於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發13年後,終於返回了長安。與大月氏結成聯盟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張騫卻帶回了有關西域的很多情報。漢武帝被張騫報告里所述的有關西域的各種珍奇物產所吸引,特別是被譽為「天馬」的大宛產的汗血馬。對喜歡駿馬的漢武帝來說最具吸引力。此後,在擊敗匈奴後,張騫於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達烏孫,為開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