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間的故事150字
⑴ 和小夥伴之間有趣的童年故事作文150字
我小時候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就象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完,其中一件是最讓我難忘回的吃水答果冰奶茶。
我6歲那年,陽光明媚,春暖花開。我和小夥伴們去逛街,走著走著,看見一家榨汁店裡在榨櫻桃,我想,那不是櫻桃嗎?我家後院多著呢!
於是,我和小夥伴說:「我們去做水果冰奶茶吧!想吃的就跟我回家吧!」
我們很快的到家了,小夥伴們爭先恐後的把後院的水果摘了下來,我負責把水果洗干凈,切開來,再把水果放進榨汁機里榨一下,然後把果汁到進杯子里,放進冰箱冷凍1小時後,取出來,加了麵包絲,草莓絲,巧克力絲,再加牛奶。水果冰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在後院,我和小夥伴們開心的品嘗著,啊!真美味呀!
⑵ 我和朋友的故事150字2則作文大全
我和好朋友的故事
她,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張能說會道的嘴,烏黑發亮的長發,長得眉清目秀。雖然有點胖,但是很可愛。她就是我的朋友,也是我敬佩的對象——施羽露。
她就像一個熱水瓶,外表看起來冷冰冰的,其實卻是一個十分熱心的人。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有關愛。
一次音樂課上,同學們拿著課本,准備去音樂教室上課。可我翻遍了書包也找不到音樂書,我急得就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心想:這節課的老師可是全校出了名的嚴厲,任何同學只要出一點差錯,就會被長時間的批評和教育,並且是在全班面前,讓人多難為情啊!我該怎麼辦呢?
就在這個時候,一隻胖乎乎的手向我伸來,手裡拿著一本音樂書。我抬頭一看,是我的好朋友——施羽露。她微笑地對我說:「我們都是好朋友嘛,這節音樂課,我和你一起來看我的書」我頓時愣在那裡,就像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突然找到了一股清泉,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們倆一起走進音樂教室,我主動向老師說明情況,承認錯誤,並且申請這節可與施羽露坐在一起,合看一本書。這節課是我最快樂的一節音樂課,我們倆的歌聲飛得很遠很遠。
她就是這么一個樂於助人的朋友,總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能遇到這么一位好朋友,我真是幸運!
⑶ 名人友誼的故事,150字左右,四個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為世再無之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己欠的一些債,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後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廝殺,沖鋒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後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己的謀士。而鮑叔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乾的很賣力氣。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幹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這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後,都覺得自己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送您回國。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一隊莒國人馬護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著,要幹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獃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在是各為其主啊!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己的事情,你管的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幹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己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於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上一箭他就沒命了,於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里。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馳。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結果到齊、魯邊界的時候,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己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於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麼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摔領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拚命。於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齊國君王的寶座後,稱為齊桓公,後來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只說他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後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糾幹掉!於是他命令鮑叔牙領兵30萬去攻打魯國,那時齊國很強大,小小的魯國為了公子糾這么個破外甥被迫應戰,結果連連敗北,魯國君王見頂不住了,就派人和齊國講和,鮑叔牙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要魯國把公子糾殺了,二是把管仲交給齊國,不然的話絕不退兵。魯庄公沒別的法子,只好照辦。把公子糾的人頭和管仲一起交給了齊國。
鮑叔牙幫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幫他殺了公子糾,齊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國相,沒想到鮑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說:以前我幫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憑我對您的忠心而竭盡全力的,現在您要把國相這么重要的職務交給我,這絕不僅僅憑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該找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齊桓公說:在我手下的大臣中,還沒發現比你更出眾的人才呢!鮑叔牙說:我舉薦一個人保證能幫您成就一番霸業!齊桓公急忙問他:這個人是誰呢?鮑叔牙笑著說: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從魯國要回來,就是要他幫您的!
齊桓公一聽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說:這小子拿箭射過我,這一箭之仇我還沒報呢,你反而讓我來重用他?我不把他殺了就不錯了!
鮑叔牙懇切地說:管仲不顧一切地為公子糾賣命,用箭來射殺您,這不正好說明他對他的主子是一個非常講忠義的人嗎?各為其主是起碼的做人准則,他當時那樣做沒什麼不對的,現在要治國了,若論才華,他遠遠超過我鮑叔牙啊!您要成就霸業,非得到管仲的輔左不成。您現在不計前嫌地重用他,他維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的為您賣命啊!
齊桓公是個很有肚量的人,為了齊國的利益,他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勸說,斷然棄忘前嫌,拜了管仲為國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鮑叔牙,更對齊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決心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報效齊桓公,他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經濟,重新給農民劃分土地,由於他從小經商,也很重視和其它國家通商和發展手工業。他還對國家常設的軍隊實行嚴格的訓練和管理,使之成為戰鬥力很強的一支軍隊。由於管仲的改革,齊國在幾年內就興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有趣的是,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要是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二人選呢?管仲就又說了一個人的名字,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三人選呢?管仲就又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很不高興的再次問:那麼第四人選呢?管仲說:那就是鮑叔牙了!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麼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上了公子糾的賊船,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後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麼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並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嘛!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是人類友誼的典範。從184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會晤起,40年裡,他們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中,團結作戰,患難與共,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由於革命斗爭需要,他們曾身處兩地近20年,但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沒有因此而疏遠,反而聯系越來越密切。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談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理論問題,共同指導著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不僅十分欽佩恩格斯的淵博學識和高尚人格,而且對恩格斯的身體也很關心。有一個時期,恩格斯生病,馬克思時時掛在心上,他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關切你的身體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樣,也許還要厲害些。」恩格斯為了「保存最優秀的思想家」,在經濟上資助貧困的馬克思,使其能專心致力於革命理論的研究,他違背自己本來的意願,到父親經營的公司中去從事那「鬼商業」的工作。當《資本論》第一卷付印的時候,馬克思給恩格斯寫信說:「其所以能夠如此,我只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我滿懷感激的心情擁抱你。」恩格斯盡管做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始終認為,能夠同馬克思並肩戰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這種崇高的革命友誼,正如列寧所贊揚的,它「超過了古人關於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關於友誼詩句
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馮夢龍
於患難風豪傑。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漢書》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
-《三國志.蜀書.劉巴傳》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朋友,以義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漢樂府》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 。 -(宋)歐陽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史記》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晉)陶淵明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唐)白居易
人生結交在終始,莫為升沉中路分。 -(唐)賀蘭進明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 -(三國)曹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明)馮夢龍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韓愈
一貴一賤交情見。 -(唐)駱賓王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 -《雁門集》
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 -(明)馮夢龍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易.系辭上》
嬰其嗚矣,求其友聲 。 -《詩經.小雅》
樂莫樂兮新相知。 -(戰國)屈原
刎頸之交。 -《漢書.諸葛豐傳》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論語.子路》
禮尚往來。 -《禮記.曲禮》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戰國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後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權利合者,權力盡而交疏。 -《史記》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選.爭報恩》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親。 -(唐)杜甫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際》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
-《遜志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雜。 -《抱朴子.交際》
勢力之交難以經遠。 -(晉)陸機
丈夫結交須結貧,貧者結交交始親。 -(唐)高適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陶潛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棄疾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戰國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
找一個贊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個挑你刺的朋友。
-《當代青年談人生》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 -華羅庚
在背後稱贊我們的人就是我們的良友。 -(西)塞萬提斯
事實上,每個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進與落後的,問題在於我們怎樣去幫助後進朋友,使他進步,切莫跟著他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夠朋友」。
-謝覺哉
友情在我過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點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樂,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談工作,不談學習,不談政治,只談個人之間私利私憤的事,這叫做「群居終日,言不乃義」 。
-謝覺哉
友誼永遠是美德的輔佐,不是罪惡的助手 。 -(羅馬)西塞羅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敵人更糟糕。 -(印度)釋迦牟尼
誰若想在厄運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 -(波斯)薩迪
把友誼歸結為利益的人,我以為是把友誼中最寶貴的東西勾銷了。
-(羅馬)西塞羅
有些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都不是患難朋友 -(英)莎士比亞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伊索
友誼真是一樣最神聖的東西,不僅值得特別推崇,而是值得永遠贊揚。
-(意)卜伽丘
趨炎附勢的小人,不可共患難 ! -(英)拜倫
你若聰明,莫把那人當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敵人交情深厚。
-(波斯)薩迪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蜜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黎)紀伯倫
患難識朋友 。 -(蘇)列寧
在快樂時,朋友會認識我們;在患難時,我們會認識朋友。 -(英)柯林斯
在緊急時舍棄你的朋友不可信賴。 -(希臘)伊索
不要靠饋贈去獲得朋友。你須貢獻你誠摯的愛,學會怎樣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
-(希臘)蘇拉格底
擇友宜慎,棄之更宜慎。 -(美)富蘭格林
朋友是抵抗憂愁、不愉快和恐懼的保衛者,是友愛與信賴的罐子。 -《五卷書》
朋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 -查理士
陰險的友誼雖然允許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卻要剝奪掉你的珍寶-獨立思考和對真理純潔的愛!
-(俄)別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點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
-(俄)別林斯基
仁愛的話,仁愛的諾言,嘴上說起來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見朋友的真心。
(俄)克雷洛夫
不論是多情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誼 。
-(俄)普希金
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話多麼尖銳......
-(前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意識。
-(前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 。
-(前蘇)高爾基
人生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馬克思
真實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最美好的無價之寶。 -(前蘇)高爾基
友誼像清晨的霧一樣純潔,奉承並不能得到友誼,友誼只能用忠實去鞏固它。
-馬克思
有很多良友,勝於有很多財富。 -(英)莎士比亞
友誼的基礎在於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著最大的相似 。
-(德)貝多芬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曹雪芹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孔子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毛澤東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中國諺語
朋友間的不和,就是敵人進攻的機會。
---伊索
真實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最美好的無價之寶。
--高爾基
友誼需要—-忠誠去播種,熱情去灌溉,原則去培養,諒解去護理。
--德國諺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真正的朋友有三種:愛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
--桑弗
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里。
---亞里士多德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子
⑷ 說說你和朋友之間的小故事150字
友誼是寶貴的,友誼是讓人懂得朋友之間應互相體貼、幫助,正如古人說的『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等,這次我們的小團隊朋友都深深的被友誼而感動。
今天,我和院子裡面的小團隊用草叢中的粗毛繩編成了一個長繩子,決定分組來跳皮筋。我們一共有18個人,分成六組,每組三人一塊跳。分(liao)了後讓我高興的是我們是第五個出跳的,總算可以做一些心裡准備了。不一會就輪到我們了,看著每一組都跳的很好,自己羨慕不已,不想給自己的隊伍丟臉,就開始跳了。別組的隊員剛掄起繩子,「請等一等!」思思說道。「你在說什麼!思思,已經輪到我們了!還猶豫什麼?」我和子怡生氣地說。「哦!大、大家對不起!」思思吞吞吐吐的說道。我們開始跳了,不一會就快要跳到50下了,「43、44、45.....「 思思不知心裡在想什麼,剛准備跳第49下的時候,「哎呀!好疼,嗚嗚嗚嗚嗚!」思思看著自己劃破了的腿,就一瘸一拐的走到鞦韆上坐在上面大哭。這下可把子怡氣壞了,她拽著思思的頭發辱罵她到:「死丫頭騙子,你太為我們組丟臉了,還又連哭,要是我是男的話我早就動手了,下次在敢這樣,你就別怪我對你不客氣了!」思思聽後哭的比以前更厲害了。
這時,二組的粒粒來到思思身旁,拿起了手絹為她擦乾眼淚,還安慰她說:「不要再哭了,哭紅了眼大家都會笑話你是小白兔的!」思思哭了,這次的哭是因為她被粒粒深深的感動了,大家看了都被她們倆感染了,有幾個夥伴眼睛冷淡地轉向子怡那方,說道:「你這個人真是沒有教養!」子怡聽後為了不丟面子就說:「我也是不忍心的,反正我真的不是誠心的,這是她自己非要這樣的,心裡早已踏出九霄雲外了。」夥伴們來到了粒粒跟前,連連為她鼓掌,而那旁的子怡卻羞紅了臉。
⑸ 校園里的的小故事作文150字
老師請日記寫得好的同學上講台念自己的日記。我們認真地聽著,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或給他們熱烈的掌聲。突然,林老師請我去念,我不敢上去,害羞地低著頭,內心激烈地斗爭。林老師走到我身邊,耐心地鼓勵我,我鼓足了勇氣走上講台。
剛開始念,我不敢大聲,聲小如蚊,講台下的同學根本聽不見。林老師悄悄地豎起大拇指,暗示我要勇敢,給我力量,我終於放開聲音念了起來,我漸漸進入角色,彷彿再現我寫日記的情景。念到精彩的部分,同學們都開心地笑了起來。
我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走下講台,心裡一種從未有過的甜意。
林老師說:「洪欣奕,你很勇敢,要繼續努力。」
今天,我很開心,我終於邁出了第一步。今後,我一定要繼續努力,不讓老師和同學們失望
⑹ 關於學習的故事150字
講的是匡衡來,西漢的著名學者匡源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然後捧著書,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⑺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每個故事有200字以下,150字以上。要5個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⑻ 【急,高懸賞】令人感動的小故事 150字左右
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
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
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
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蠋,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我們只不方便三個小時
⑼ 我觀察同學認真書寫的故事150字
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高斯
-12-22 16:54:07 網路 閱讀次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2、大海邊的阿基米德
-5-29 18:21:39 來 源:《中國校外教育》 網路資源 閱讀次
阿基米德11歲那年,離開了父母,來到了古希臘最大的城之一的亞歷山大里亞求學。當時的亞歷山大里亞是世界聞名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城中圖書館異常豐富的藏書,深深地吸引著如飢似渴的阿基米德。
當時的書是訂在一張張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莖剖成薄片壓平後當作紙,訂成後粘成一大張再卷在圓木棍上。那時沒有發明印刷術,書是一個字一個字抄成的,十分寶貴。阿基米德沒有紙筆,就把書本上學到的定理和公式,一點一點地牢記在腦子里。阿基米德攻讀的是數學,需要畫圖形、推導公式、進行演算。沒有紙,就用小樹枝當筆,把大地當紙,因為地面太硬,寫上去的字跡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幾天,又發明了一種"紙",他把爐灰扒出來,均勻地鋪在地面上,然後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時天公不作美,風一刮,這種"紙"就飛了。
一天,阿基米德來到海濱散步,他一邊走一邊思考著數學問題。無邊無垠的沙灘,細密而柔軟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鋪展在腳下,又伸向遠方。他習慣地蹲下來,順手撿起一個貝殼,便在沙灘上演算起來,又好又便捷。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興奮地告訴他的朋友們說:"沙灘,我發現沙灘是最好的學習地方,它是那麼廣闊,又是那麼安靜,你的思想可以飛翔到很遠的地方,就象是飛翔在海面上的海鷗一樣。"神奇的沙灘、博大的海洋,給人智慧,給人力量。打那以後,阿基米德喜歡在海灘上徜洋徘徊,進行思考和學習。從求學的少年時代開始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公元前年,羅馬軍隊攻佔了阿基米德的家鄉敘拉古城。當時,已75歲高齡的阿基米德正在沙灘上聚精會神地演算數學,對於敵軍的入侵竟絲毫未覺察。當羅馬士兵拔出劍來要殺他的時候,阿基米德安靜地說:"給我留下一些時間,讓我把這道還沒有解答完的題做完,免得將來給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證完的難題。"
由於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鑽研,終於成為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發明家,後人將他與牛頓、歐拉、高斯並稱為"數壇四傑"、"數學之神"。我國數學泰斗華羅庚說:"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面對知識的大海,人們應該象阿基米德那樣,信念是羅盤,執著和勇毅作雙漿,不懈追求,畢生探索。揚帆遠航!
3、國際象棋發明人的報酬
-11-23 11:40:32 選自《 數海鉤沉——世界數學名題選輯》 作者:高希堯 閱讀次
這是印度的一個古老傳說,舍罕王打算重賞象棋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這位聰明的大臣的胃口看來並不大,他跪在國王面前說:
『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一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兩粒,第三格內給四粒,用這樣下去,每一小格內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僕人吧!』
『愛卿,你所求的並不多啊。」國王說道,心裡為自己對這樣一件奇妙的發明賞賜的許諾不致破費太多而暗喜。「你當然會如願以償的,」國王命令如數付給達依爾。
計數麥粒的工作開始了,第一格內放1粒,第二格內放2粒第三格內放2』粒,…還沒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麥子已經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飛快增長著,國王很快就看出,即便拿全印度的糧食,也兌現不了他對達依爾的諾言。
原來,所需麥粒總數
1+2+2^2+2^3+2^4+……+2^63=2^-1 =。
這些麥子究竟有多少?打個比方,如果造一個倉庫來放這些麥子,倉庫高4公尺,寬10公尺,那麼倉庫的長度就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兩倍。而要生產這么多的麥子,全世界要兩千年。盡管印度舍罕王非常富有,但要這樣多的麥子他是怎麼也拿不出來的。這么一來,舍罕王就欠了宰相好大一筆債。要麼是受達依爾沒完沒了的討債,要麼是乾脆砍掉他的腦袋。結果究竟如何,可惜史書上沒有記載。
從這個故事中,不難看出,印度古代對等比級數已有相當的研究。
類似印度「國際象棋發明人的報酬」問題還出現在別的國度。十八世紀初期,馬格尼茨的《算術》一書中的「馬』問題,就與「國際象棋發明人的報酬」相類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馬」原題如下:
某人馬一匹,得錢盧布。但是主到馬以後又懊悔了,要把馬退還給主,他說這匹馬根本不值這么多錢。於是主向主提出了另一種計算馬價的方案說,如果你嫌馬太貴了,那末就只馬蹄上的釘子好了,馬就算白送給你。每個馬蹄鐵上有6枚釘子,第一枚釘子只1/4個戈比(1盧布等於戈比),第二枚半個戈比,第三枚一個戈比,後面每個釘子價格依此類椎。主認為釘子的價值總共也花不了10個盧布,還能白得一匹好馬,於是就欣然同意丁。結果主算賬後才明白上當。試問主在這筆交易中要虧損多少?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笛卡兒,(-)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他認為數學是其他一切科學的理論和模型,提出了數學為基礎,以演繹為核心的方,對後世的哲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笛卡兒了幾何學和代數學的優缺點,表示要尋求一種包含這兩門科學的優點而沒有它們的缺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用代數方法,來研究幾何問題--解析幾何,《幾何學》確定了笛卡兒在數學史上的地位,《幾何學》提出了解析幾何學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標志著解析幾何學的誕生,思格斯把它稱為數學的轉折點,以後人類進入變數數學階段。
笛卡兒還改進了韋達的符記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數,用x、y、z……等表示未知數,創造了「=」,「」等符,延用至今笛卡兒在物理學。
⑽ 中國民間故事(150字左右)
我知道好多流傳於民間的「文革」真故事,這里只說一個短的。
話說廣西南寧市有一個「黑五類」的女兒(為尊重他們起見,名諱我就不說了),芳齡16歲,獨生女。被黨安排到距離南寧市約20公里的江西村插隊「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父親40歲,母親36歲,父母都正當年富力強之時,只因經受不住「群眾專政」的蹂躪,母親於女兒插隊一年的時候竟然「自絕於人民」了!當時給出的結論是:「這個階級敵人自絕於人民,對現實不滿死有餘辜!」
禍不單行,在母親死後還不到49天,女兒由於是「黑五類」的子女,在倍受歧視低人一等的同時,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中更難忍受生產隊長的凌辱而回家向父親哭訴。可憐父親這個男子漢怎能經受得住這許多壓力啊!在對女兒的痛愛中更摻雜了滿腔怒火,頓時控制不住,但只能夠噴發在女兒身上了!
「天啊!這是為什麼啊!你還不如象你娘那樣死去算啦!這世道只有死了才得干凈啊!」
經父親這一極端的憤怒大罵,女兒反而平靜下來了。
第二天,女兒做好早飯端到父親面前,看見父親一夜之間又蒼老了許多,女兒心一酸,立刻把臉轉開不願讓父親看見自己落淚。心如刀絞的父親伸手痛愛地撫摩著女兒的頭。好久好久誰都沒有說話------
這天,女兒拿出身上僅有的錢買了兩斤玩具餅干就趕回生產隊。那時插青和社員們都已上工了。
生產隊長有兩個男孩,大的7歲,小的5歲。
女兒找到生產隊長的兩個男孩,拿出餅干逗他們玩,和他們賽跑,誰跑得快就獎賞餅干。一直跑到水最深、水流最急的邕江河邊,女兒非常麻利地一拋一個,把兩個男孩都拋進邕江!自己也躍入滔滔江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