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勤勞奉獻的故事

關於勤勞奉獻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6 14:14:47

A. 關於奉獻的名人事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

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回國

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

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3、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

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4、兩彈元勛:鄧稼先

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

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5、達爾文心系造福事人類

達爾文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

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

B. 無私奉獻的名人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4,達爾文心系造福事人類

達爾文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

5,兩彈元勛——鄧稼先

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C. 有關奉獻的事例,要真實事例。

1 理想不是一隻細磁碗,破碎了不有鋦補;理想是朵花,謝落了可以重新開放。
2 理想就在我們自身之中,同時,陰礙我們實現理想的各種障礙,也是在我們自身之中。
3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旗、斬棘的利劍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張三豐創太極》
張三豐,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豐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說的,正是這個故事。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 理想不是一隻細磁碗,破碎了不有鋦補;理想是朵花,謝落了可以重新開放。
2 理想就在我們自身之中,同時,陰礙我們實現理想的各種障礙,也是在我們自身之中。
3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旗、斬棘的利劍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貝多芬拼搏成長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2,司馬遷寫《史記》 漢朝司馬遷繼承父業,立志著述史書.他游歷各地,閱讀了大量書籍.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遭到了李陵之禍的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寫成了鴻篇巨著——《史記》

D. 有關誠信,愛心,奉獻,守時,刻苦,勤勞。孝順,愛國,樂觀,團結的事例各2個,名人名言各2個.

列寧小時打破花瓶一事。頭懸梁,錐刺股;馬克思寫資本論;孔融讓梨;廉頗藺相如將相和;

E. 關於奉獻人的經典故事

(1) 蔚藍的天空,有幾朵白雲在飄呀飄,樹林的草地上,兔媽媽帶著孩子短尾巴、長耳朵及紅眼睛正在采蘑菇。短尾巴大叫起來:「媽媽!媽媽!您看喜鵲阿姨銜著一袋餅干、烏鴉叔叔銜著一瓶水飛向那裡呀?」還沒等兔媽媽回答,長耳朵也驚訝的喊叫起來:「媽媽!媽媽!您看大象爺爺馱著帳蓬、梅花鹿奶奶背著葯箱跑向那裡啊?」紅眼睛跳著喊了起來:「還有還有,您看獅子大哥哥杠著糧食,狐狸姐姐拿著鐵鏟……」兔媽媽正在疑惑,老虎大王抱著被子跑過來對兔媽媽說:「快!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那裡傷忘很大,我們快去幫助他們吧!」
短尾巴嚇白了臉:「媽媽,事情都被他們做完了,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兔媽媽嚴肅地說:「孩子,只要你有愛心,你就會發現自己應該去做什麼,自然災害說不定什麼時間會發生在世界的什麼地方,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幫助別人就是等於幫助自己啊。」短尾巴紅著臉說:「拿出我的壓歲錢捐給他們蓋房子吧!」長耳朵流著淚說:「把我所有的圖書和新衣服都送給那裡的孩子吧!」紅眼睛邊跑邊說:「我去災區做志願者,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兔媽媽高聲喊著:「好孩子,你等一等,把我們家的存款單也幫我帶去奉獻給他們吧!」
(2)
一個古老的猶太塔木德故事是這樣的:有個猶太國王,他的美麗聰明的女兒患了重病久治不愈。他便與全國的百姓訂立了一個契約——誰如果治好了公主的病,誰就會得到公主作自己的妻子。
國王的布告貼在城牆上,被一個在很遠的地方的人發現了,原來這個人長著千里眼。這個人於是和兩個弟弟商量,決定一起去救公主。
這個人的二弟有一塊飛毯,小弟有一隻能醫治百病的蘋果。商量之後,兄弟三人很快坐著飛毯來到了王宮。公主吃了蘋果,病就好了。整個王宮的人都跟著國王和公主一起高興,但是三兄弟卻吵起來了。「我要娶公主。如果我沒有看到布告,我們就不會來給公主治病。」「公主是我的!假如沒有飛毯,公主的病肯定就會耽誤下去。」有一個聲音最小:「我的蘋果沒有了。」

這怎麼辦呢?國王一屁股跌到寶座上發呆——猶太人的律法是不允許一個女人嫁給三個人的,這是要求人人守的約,國王也不例外。怎樣堵住契約上的漏洞呢?
這時,公主裊裊地走到小弟面前,含羞又不失大方地說:「為了救我,你什麼都沒有了。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妻子了。」
大哥和二哥同聲叫起來:「不行,這絕對不行!」這時,國王已恢復了他的威嚴。國王高聲宣布說:「我們的聖典《塔木德》說過,最可貴的是把一切都奉獻出來的人。既然老大仍然擁有千里眼,老二仍然擁有飛毯,那麼就請你們在公主的婚宴過後回家吧。而你們的小弟,他獻出他的唯一的蘋果。他當然應當得到最大的獎賞。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主耶穌應許那些為他傾力奉獻的人要在今生得到百倍的賞賜,在來世得到永生。(太19:29)當我們看到別人得到神的祝福與賞賜的時候,不應該心懷不平,因為人家的付出比我們的大,理當得到上帝的祝福。
(註:《塔木德》是猶太人的「第二聖經」。內容是猶太拉比和先哲們對《舊約聖經》的講解和闡釋,其中充滿了生存智慧與哲理,為猶太人的安生立命提供了准則。)

希望可以幫上你的忙!

F. 關於奉獻的故事3個

1盲女燈油費

瑞士一個盲女,有一天,她拿了二十七元銀幣交給一位牧師,作為捐助向外佈道費用。牧師說:「你目盲,家庭環境又很不好,捐這么多,太多了吧!」盲女說:「我晚上作工不需要點燈,我就將這節省下來的油費捐為主用,為了感謝主的幫助,使我天天能夠賺錢生活啊!」

主喜歡我們不顧一切的愛他,奉獻給他;因為在他看來,我們愛他,永遠不會太多的;我們奉獻給他,永遠不會太過的。

2、安納提的奉獻最多

相傳古時在歐洲某城要鑄一個大鍾,不只外觀要很美麗,聲音也要清脆,好叫民眾一聞鍾聲就被吸引前來禮拜堂敬拜神。所需款項由市民自由奉獻。居民之中有一極貧小姑娘名叫安納提,父已去世。母作傭人,生活相當窘迫。但是安提納誠心愛主,巴不得在鑄鍾的事上有份。有一天,因為幫助他人搬運雜物,人家送給她一個銅元。她起初推辭說:「請你收回,我並不是因為要錢才來幫助你。」後來因為推辭不掉,她就徵得母親同意,持往獻金處,獻上作鑄鍾之用。她見別人都在獻上大筆款項。當收款人看見她光著腳,穿的又破,並且僅持一個銅元,羞羞答答的在那裡遞上之時,收款人說:「什麼,一個銅元,我們這里不要銅元,快拿回家去吧!」她回去一見母親,就哭著說:「母親,他們不肯收我的銅元。」母親安慰她說:「不要緊,天父知道你的心,你不必憂傷。」安納提只得又把銅元收藏起來。鍾鑄好後,經過多次的修整,所發聲音總是不和諧。鑄鍾的技工,雖然都是名匠,也灰心了。有的人說,鑄匠的手藝不佳,有的人說,是因天氣不合,最後有一人問說:「請問鑄鍾的款全用上了嗎?」收款人說:「所有奉獻的款都已用在這事上了;不過有個貧窮的女孩子拿來一個銅元,我沒有收她的。」那人說:「啊,我們若是不收那個奉獻,我敢相信,這鍾聲永遠不能和諧。」那收款人說
:「這真是不近情理。」但是群眾都說:「我們該把那女孩子找來。」於是有人立刻找到安納提,對她說:「你快快拿著你的銅元去獻上吧。」安納提不懂是什麼意思,可是她就照所說的
獻上了她的銅元。當人再敲那鍾時,鍾聲真的和諧了,極其好聽。民眾十分歡喜,同聲說道:「安納提的奉獻最多。」

3、父子代牛犁田

一位富翁和一有名的律師結伴環游世界,看到許多很有印象的事物,尤其在某縣所看見的,更是畢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某縣鄉間散步,看見一個兒子拖著犁,一個老人扶著犁,在那裡犁田。律師覺得非常稀罕,順手攝一鏡頭。不久,他們無意之中把這照片拿給鄰縣的一個西國傳道人看,並問為何這樣用人犁田?傳道人回答說:「是的,這是少見的。不過,我碰巧認識這二人,他們很清苦,當本縣信徒建築會所時,他們亦很願意有所奉獻,但又沒有錢,結果便賣了他們僅有的那一隻牛來奉獻,所以現在他們就要代替牲口來犁田了。」他們聽後,愕然相覷,一時說不出話來。以後律師說:「這是何等愚昧的犧牲,為什麼你們容許他們這樣作?」「哦!他們卻不是這么看,他們只覺得那是莫大的喜樂,因為還能有機會擺上一頭牛在主的事工上。」

4、霍州戒煙所

席勝魔曾設立幾個戒煙所,藉此傳揚福音,釋放被煙癮所捆綁的靈魂。其中一個霍州戒煙的成立乃是這樣:有一天,席師母對她的丈夫說:「我們為霍州禱告很久,現在是不是要開始工作?」席勝魔說:「可惜目前沒有錢,房租又貴。」她問:「多錢?」席氏便將數目告訴了她。她就走開,沒有說什麼。次晨,家中聚會,席師母裝束特別樸素,不同素常戴著首飾。會後,她將幾包東西放在桌上說:「我想神已聽了我們為霍州的禱告。」席氏見太太裝扮樸素,又聞此言,知必有因,就將小包打開來看。原來是她的金銀裝飾:手鐲、戒指、簪、釵等物,席氏說:「你將這一切全都奉獻么?」「自然是。」她很快樂的答覆,「我可以沒有這些東西,霍州不可沒有福音。」席氏就用所得的錢創辦這戒煙所。戴德生當時也在場,看見這種情形,便對席師母說:「你不為這些美麗的東西可惜?」她回答道:「可惜什麼?我有耶穌還不夠嗎?」

5、借破傘給女王

正在外面下著大雨之時,一位面貌陌生的女人,朝著住在一間醜陋小屋裡的老婦人走來,開口向她借一把雨傘。那位老婦十分吝嗇的借一把破傘給她。第二天,來了皇家的御使,把那破傘帶來還給老婦人。老婦人大大驚訝,便懊悔說:「哎呀!如果我早認識她是維多利亞女王,我就早把好傘借給她了!」

你今天奉獻得這么可憐,有一最大原因,就是因為還未認識他是誰。

6、尋求積財在天

當年閱讀慕勒孤獨院常年報告的人,可以不時發現一位隱名捐款的人,數十年來不斷奉獻,記錄之上只稱他為「一個主耶穌的僕人,因著基督之愛的激勵,尋求積蓄財寶在天上。」如把這些奉獻加起來,迄一八九八年三月一日止,竟達八萬一千四百九十鎊先令八辨士。這位捐款人就是慕勒自己。他將人送給他或者遺給他個人的款,獻為主所用。

7、太愚笨的方法

查理先生曾問慕勒弟兄說,你平日有沒有儲蓄款項?慕勒答說,這是太愚笨的法子。若我將款儲蓄下來,當我缺乏之時,那我怎能求告主呢?我從來沒有儲蓄款項的思想。我們的款項乃是儲蓄在天上;永生的神乃是我們的一切。我信他能給我二十個辨士,我也相信他能給我數千英鎊。我們信靠他,總不至於徒然。

8、天上來的電報

一個商人會見一位傳道人,並為福音工作奉獻了二百五十金元。當他把支票遞給傳道人之後,他接到了一封急電,閱後面色頹廢,告訴傳道人說:「這封電報說我的一艘船沉沒,船上貨物全部損失,這個打擊將使我的環境大大改變,我需要重新寫一張支票給你。」傳道人明白這話的意思,就把那支票交還給他。但當商人另寫一張支票時,面額竟是一千金元。傳道人詫異問說:「你有沒有寫錯。」商人答說:「不,沒有寫錯。這封急電是由天上我們的父神那裡打來的,內文說:『不要積蓄財富在地上!』」

「不要為自己積蓄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蓄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6:19-20)

9、只給一粒芝麻

一個小孩子正吃燒餅。母親問他:「你給我些吃好嗎?」他看看餅,又看看母親,捨不得,就把一粒芝麻給母親。母親喜悅得很,遂進房去,拿出一盒糖給兒子。神藉先知瑪拉基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10、要水流到需裝水管

有一黑人牧師講道,勸勉信徒盡力捐輸,使主的工作沒有缺乏。當他講至十分懇切之時,有一信徒當場質問他說:「牧師,你豈不說過,恩典乃是白白給的,好象我們所吸空氣,又象我們所飲的水!若你所說的是實,你就不應時時題說捐輸的事!」黑人牧師嚴肅注視這位信徒,回答說:「弟兄啊,你說得不錯,恩典是白白給的,好象我們所吸空氣,又象我們所飲的水。但你若要水能流到你的廚房,必須裝設水管,這筆費用非出不可。」付出裝設水管的錢,為著水能流到;照樣,十分之一的奉獻,為著天上窗戶的打開,使神能夠傾福給你。

11、沒有減少反增加

有一位作生意的信徒,籌算的計劃如下:起初我把凈利的十分之一奉獻給主。以後決定每月若得凈利五百金元以上,我就抽出百分之十二點五;若是超過九百金元,則抽出百分之十七點五;若是超過一千三百金元,則抽出百分之二十二點五;若是超過一千五百金元,則抽出百分之二十五。當資本達到相當數目之時,我就抽出一半的凈利;當資本不必再加添時,即將全部凈利奉獻。數年來我採取此種計劃。感謝主祝福我的生意,不斷的有大量的凈利抽出來,我的錢一點也沒有減少,反而增多。

12、神就給他更好的機會

陶格拉斯,紐英倫城人,因為失業太久,囊中只剩下一塊錢。主日聚會時,他把僅有的半數(五角)投入奉獻箱。翌日忽聞某城招工,欲往應征,但去那裡的火車費需要一元,他只好用剩下的五角錢,買張半程車票,再以步行行完其他半程。表面看來好象他昨天不該把五角錢投入奉獻箱;但是當他步出車站,准備運用兩腿繼續行程時,神就給他更好的機會,尚未走出一個街口,他就獲悉附近一間工廠需要人手,三十分鍾之內,他就得到一份工作,工資遠超某城招工的待遇。後來他成為馳名的製鞋業巨商。

G. 求有關於奉獻的哲理小故事

巴西的甘蔗田裡,生存著兩種螞蟻,一種是體型比較小的黑螞蟻,另一種則是體形剽悍,生性兇殘的行軍蟻。

黑螞蟻生性溫和,以植物和腐食為生,而行軍蟻則是任何可以吃的東西都不放過,在餓極了沒有食物時,它們甚至會吃掉身邊的同伴。行軍蟻最喜歡的美餐是黑螞蟻,所以,一旦它們與黑螞蟻相遇,就意味著黑螞蟻在劫難逃。按照這個弱肉強食的邏輯,與強敵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黑螞蟻,其結局必然是被不斷吃掉,數量會越來越少。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近幾年來,甘蔗田裡的黑螞蟻依然生活得很好,倒是那些行軍蟻,數量在逐年下降。

為什麼會這樣,帶著這個問題,生物學家對兩種螞蟻進行了長時間觀察,結果他們有了驚訝的發現。在每天傍晚的時候,浩浩盪盪的黑蟻大軍都會准時返回到巢穴里,而每次,都有二十多隻螞蟻沒能進入洞穴。生物學家開始認為它們是掉隊的螞蟻。但是接下來的一個場景卻令他們動容。一天傍晚,像往常一樣,黑蟻大軍急匆匆地鑽進巢穴,排在隊伍最後面的黑蟻卻沒有進去。其實,它們本來是有機會進去的,但它們卻守在洞口,看著已經進入巢穴的同伴從裡面忙碌地封閉著洞口,然後,它們開始到附近搬來沙粒,刻意地隱蔽著洞口外部,它們大約忙碌了十多分鍾的時間,直到洞口和周圍的環境完全融為一體,才停下來。就在這時,上千隻游獵的行軍蟻突然出現了。它們朝眼前的二十幾只黑蟻猛撲過去,一會兒的功夫,黑蟻便被全部吃光了。意猶未盡的行軍蟻又四處尋找獵物,但卻始終沒有發現黑蟻的巢穴入口,最後,它們開始上演同類相殘的慘劇,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行軍蟻被吃掉了。

黑螞蟻是非常脆弱的,失去巢穴的保護,即使沒有外敵來攻擊,它們也會在外部惡劣的環境中消耗盡體內的糖和水份而死去。讓生物學家震驚不已的是,這種小小的螞蟻竟然有為了集體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

正是黑螞蟻這種舍己為人的舉動,讓庇護同胞的巢穴永遠不會被天敵發現,這也使黑螞蟻們能在行軍蟻出沒的地帶一直生存繁衍下來,並且數量越來越多。而那些行軍蟻雖然強大,但相殘同類的習性使它們越來越少,趨於滅絕的邊緣。

如果人人都能勇於去為集體的利益而犧牲,換來的就會是這個集體的繁榮與強大;如果人人都為了個人利益而相互爭斗,那麼這個集體滅亡之期就不會遙遠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集體垮掉
了,其中的個體也不會存在了。

牧師講道的信息使一位會友大受感動,在會後這位會友告訴牧師,他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
牧師問他說:「如果你有兩輛汽車,你願意奉獻一輛嗎?」
他說:「願意。」
牧師又問:「如果你有兩棟房子,你願意奉獻一棟嗎?」
他又說:「願意。」
牧師又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有兩雙皮鞋,你願意奉獻一雙嗎?」他卻說:「不願意。」
牧師非常疑惑地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沒有兩輛汽車,也沒有兩棟房子,皮鞋卻有兩雙。」
人要答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很容易,真要把自己所愛的拿出來,就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做些什麼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看他付出了什麼

H. 關於奉獻的小故事

《精衛填海》復萬年光陰制, 如同眨眼留過. 日月如梭, 已穿越輪回. 風已吹過, 不見人歸來. 早已經, 忘卻塵世情緣.... 話說精衛為了天下蒼生,毅然化作青鳥,一隻只知道把聖靈石投入大海而不曉得前因後果的青鳥......

I. 有關奉獻的故事

盲女燈油費
瑞士一個盲女,有一天,她拿了二十七元銀幣交給一位牧師,作為捐助向專外佈道費用屬。牧師說:「你目盲,家庭環境又很不好,捐這么多,太多了吧!」盲女說:「我晚上作工不需要點燈,我就將這節省下來的油費捐為主用,為了感謝主的幫助,使我天天能夠賺錢生活啊!」

主喜歡我們不顧一切的愛他,奉獻給他;因為在他看來,我們愛他,永遠不會太多的;我們奉獻給他,永遠不會太過的。

J. 關於奉獻的哲理故事

奉獻

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做些什麼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版就是看他付出了什麼。——現代格權言

牧師講道的信息使一位會友大受感動,在會後這位會友告訴牧師,他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
牧師問他說:「如果你有兩輛汽車,你願意奉獻一輛嗎?」
他說:「願意。」
牧師又問:「如果你有兩棟房子,你願意奉獻一棟嗎?」
他又說:「願意。」
牧師又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有兩雙皮鞋,你願意奉獻一雙嗎?」
他卻說:「不願意!」
牧師非常驚訝的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沒有兩輛汽車,也沒有兩棟房子,皮鞋卻真有兩雙。」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