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寫作認真的故事
1. 魯迅晚年堅持寫作的故事
有人說魯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內用在工作上的。魯容迅總想在較少的時間內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經說過:「節約時間,就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他工作起來從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別的工作,晚上寫文章,一寫就寫到天亮。他在書房裡,總是坐在書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時也靠在躺椅上看書,他認為這就是休息。
魯迅到了晚年,對於時間抓得更緊。不管斗爭多麼緊張,環境多麼惡劣,身體多麼不好,他仍是如飢似渴地學習,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時間,他就想著病好了要做什麼事;病稍好一些,就動手做起來。他逝世前不久,體溫很高,體重減輕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筆作武器,同敵人戰斗。他在逝世前三天,還給別人翻譯的蘇聯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還記了日記。魯迅一直戰斗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從沒學浪費過時間。
魯迅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也珍惜別人的時間。他參加會議,從來不遲到,絕不叫別人等他。就是下著大雨,他也總是冒雨准時趕到。他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緣無故地耗費別人的時間,和圖財害命沒有什麼兩樣。」
2. 關於魯迅的故事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專骯臟,覺得他好屬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3. 關於魯迅的故事!作品!和事跡
講講魯迅的婚姻吧。原配:朱林,但是原配幾乎是守活寡。後來與他的學生許廣內平成為夫婦。幼時家境不容錯,讀私塾,後來去日本,看到中國人自欺欺人的麻木,遂起義從文。散文集、雜文集分別有《朝花夕拾》《吶喊》《魯迅文集》。單篇文章有《傷逝》《阿q正傳》《社戲》等等非常多。
4. 關於 魯迅刻苦學習的故事
1、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個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勵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去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串紅辣椒。在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就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除嚴寒堅持讀書。
2、魯迅小的時候,愛買書,愛看書,愛抄書,把書看作寶貝一樣。 在進「三味書屋」前,他在自己的啟蒙老師,一位遠房叔祖父那裡看了不帶圖的書。這位老師曾經告訴他,有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怪物……可惜一時找不到了。這么一部有趣的書,可把魯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夢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長媽媽也感動了。長媽媽不識字,她探親回來時,就設法給魯迅買回了這部書。一見面,長媽媽把一包書遞給魯迅,高興地說:「哥兒,有畫的《山海經》,我給你買來了!」
一聽這消息,魯迅欣喜若狂,趕緊把書接過來,打開紙包看了起來。 這是魯迅最初得到的心愛的書。後來,識字漸漸多起來了,他就自己攢錢買書。過年,魯迅得到壓歲錢後,總是捨不得花,攢起來買書看。 魯迅小時候,不僅酷愛讀書,而且還喜歡抄書,他抄過很多書。顯然,抄書使他得益匪淺。
他的記憶力那麼好,讀過的書經久不忘,這與他抄書的愛好是密切相連的。 魯迅小時候對書籍特別愛護。他買回書來,一定要仔細檢查,發現有污跡,或者裝訂有問題,一定要到書店去調換。有些線裝書,很容易脫線,他就自己動手改換封面,重新裝訂。
看書的時候,他總是把桌子擦得乾乾凈凈,看看手指臟不臟。臟桌子上是不放書的,臟手是不翻書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書頁上一刮,使書角翹起來,再捏住它翻頁的習慣。他還特意為自己准備了一隻箱子,把各種各樣的書整整齊齊地放在裡面,箱子里還放了樟腦丸,防止蟲蛀。
3、魯迅小時候養成的愛書如寶的好習慣,貫穿了他的一生。他讀過的書浩如煙海。他購置的書,僅據《魯迅日記》上的「書賬統計」,從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冊。他收藏的書,總是捆紮得井井有條。魯迅一生清貧,最大的財產,就是他的這些寶貴的藏書了。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拓展資料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5. 魯迅的故事400字的
魯迅的故事:
一、理發
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發店理發。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朴,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發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發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發,理發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
理發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發師聽了大窘。
二、稿費
大家知道:標點符號雖然其貌不揚,但在文章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呢。可當年的出版界對標點符號不重視,在支付稿費時,往往把它從字數中扣除,不給稿費。一次,魯迅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由於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因此他的書稿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編輯看了書稿後,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加上標點符號。魯迅回復:「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標點也得算字數。」那家出版社沒辦法,只好採納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字數支付稿費了。
三、辣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四、兩個妻子
1906年6月,25歲的魯迅正准備在日本東京開始他的文學活動,忽然不斷地接到催他回國的家書,信里說,他母親病得很重,想見見自己的長子。等到魯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裡,才知道這是一場騙局。原來在他家鄉有一種謠傳,說魯迅跟日本女人結了婚,還生了孩子,有人看見他領著妻、兒在東京街頭漫步。
族人變著法子把他騙回來完婚。新娘朱安是魯迅本家叔祖周玉田夫人的侄孫女,媒人是周玉田的兒媳婦。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禮俗,魯迅的母親魯瑞沒有徵得魯迅同意,便把這門婚事定下了。
現在,看到這個場面,魯迅當然很生氣,但出於對母親的孝順,他沒有發作。
完婚的第二天,魯迅沒有按老規矩去拜祠堂。晚上,他還是像往常一樣獨自睡進了書房。第三天,他趁著家人不注意,悄悄地從家中出走,又到日本去了。而朱安則跟著婆婆魯瑞一塊過日子。學成歸國後與一景仰自己的女青年相戀後結婚,她就是許廣平。
五、早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裡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
下次再遲到就別來。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6. 魯迅對寫作的經歷,故事
魯迅棄醫從文,在當時的混亂的國家局勢,確實是起到了一定的扭轉乾坤的作用。
7. 魯迅寫《好的故事》時的寫作背景
魯迅寫《好的故事》時的寫作背景?
有獎勵寫回答共3個回答
副食藏
LV.10聊聊關注成為第32位粉絲
這首散文詩寫於1925年1月28日,最初發表於1925年2月9日《語絲》周刊笫13期。關於這篇散文詩的寫作時間,作者魯迅在編成《野草》集子的時候,文章的末章節附註的是「1925年2月24日」,這個時間,比此篇散文詩在《語絲》雜志上發表的時間晚了兩個多月,這應是魯迅誤記。查《魯迅日記》,其中明確有關寫作《野草》各篇的記載,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這一天的項下,記有:「作《野草》一篇。」這一天,正是中國舊歷新年的正月初五,與文章的開頭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