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故事500字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故事500字

發布時間: 2020-12-16 19:00:34

Ⅰ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作文 600字 初1水平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我最敬佩的科學家是斯蒂芬·威廉·霍金,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的那一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祭日(1942年1月8日) 斯蒂芬·威廉·霍金
[1]。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7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只有兩根手指可以活動,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1974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粉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信息應該守恆。 本書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里,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但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現在已經相當完備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盡管如此,譯者(吳忠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疾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本書譯者之一曾受教於霍金達四年之久,並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此書即是受霍金之託而譯成中文,以供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學說。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公眾評價中,被譽為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點開始,時間由此刻開始,黑洞最終會蒸發,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漸凍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盧伽雷氏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1988年仍出版《時間簡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萬冊,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強者」「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 早期 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代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1942年1月,納粹德軍狂轟濫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復雜的玩具,據說他們曾做出一台簡單的電腦。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自稱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1963年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他雖然活下來,但在往後數十年逐漸全身癱瘓並失去了說話能力。 霍金曾澄清自己當時並無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劇性格」,並使自己沉醉於瓦格納的音樂里。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珍·王爾德(Jane Wilde),兩人結婚後育有3名子女。23歲時,他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2007年4月,霍金在飛機上體驗零重力。
這就是我最敬佩的科學家!

Ⅱ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 演講稿

贊美你,偉大的科學家!你們那神奇而輝煌的一生,似星星耀眼的功勛,都讓我們無限敬仰;你們那求真求實,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是什麼令科學家們奠定了向科學進軍的目標?是早年那孜孜求學的精神。無數科學家,從小就撲進了科海之中。著名的真菌植物病理學家鄧叔群,年幼時總在勞作之餘跑到學堂外聽課,或翻看父親桌上的書籍。憑著一顆不窮的求學上進心,他方年13便以出色的考試成績被清華學堂錄取。少年時代的刻苦求學,為他走上科學之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對啊,哪位科學家不是早年勤奮刻苦地學習?作為我們,未來世界的主人,該如何把握好今天?要努力學習,勤於思考。
是什麼令科學家們敲開了科學大門?是勇於探索,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的求實創新精神。在舊中國和解放初期,一些來幫助中國找油田的外國專家,輕率地給我國戴上了貧油國的大帽子。地質學家李四光沒有被外國的權威"結論嚇倒,堅持認為我國國土遼闊,天然資源理應非常豐富。他和勘探隊員一起風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氣的地區進行調查、勘探,終於找到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實證明了權威的結論是錯誤的。求真務實,探索創新,不正是我們必須發揚的科學精神?
是什麼令科學家對科學探索如此痴迷?是為科學,為人類甘願付出一切的堅強意志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個破木棚里,既是學者,也是苦工,她以驚的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忘我工作,從數噸的瀝青油礦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釙;從3噸鈾礦渣中猶如大海撈針般的提純出0.1克鐳。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與健康。居里夫人這種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多麼令人崇敬啊!
是什麼令科學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兩彈元勛王淦昌為了研製自己國家的原子彈、氫彈,放棄了許多名利雙收的好機會,從1961年到1978年,隱姓埋名了17年之久,為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科學不分國籍,可科學家們卻有自己的國籍。許多中國科學家都曾在國外留學,但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故土。因為他們的根在中國,情系中國。他們的中國心讓我們敬佩,讓世人稱贊,更讓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向你致敬。你們的獻身科學、奮力拚搏、堅忍不拔、契而不舍、勤於思考、勇於實踐的精神,將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Ⅲ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的作文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春天,在北海公園,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的老人,早晨上班從北門進園,南門出去,下午下班從南門進園,北門出去。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從他的住宅到辦公地點,正好經過北海公園。本來他可以坐汽車去,但是他寧願步行穿過公園。他這樣來來去去,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春天。 竺可楨走北海公園,是為了觀賞景物嗎?不是。他是來觀察物候,作科學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現象變化的規律,了解氣候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以便為社會主義的農業生產服務。 他來到北海岸邊,細心觀察:哪天桃花開了,哪天柳絮飛了,哪天布穀鳥叫了。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他都作了翔實的記錄。遇到工作緊張或者外出,就讓他愛人幫著留心燕子什麼時候飛來,也讓他女兒幫著觀察北海的冰什麼時候初融,還讓鄰居的孩子向他報告哪天杏花開了第一朵。 每天早晨一起來,他就把那支放在白銅套子里的鋼筆式的溫度表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後做早操。做完早操,又把溫度表拿進屋裡,記錄量得的氣溫。這支溫度表,他經常插在外衣左邊的小口袋裡。長久地插來插去,小口袋的蓋布總是先磨壞了。這樣,做衣服的時候,他愛人就請成衣工人多做一片小口袋蓋布,留著拆換。 經過多年的觀察,他積累了豐富的物候記錄,繪制了北京春季物候現象變化的曲線圖。這幅圖表明了1950-1972年的23年中北京春季物候變化的遲早順序,為編制自然歷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在他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幅有意義的曲線圖。 為了使科學研究更好地服務於生產,竺可楨並不限於在北海觀察。他在70多歲的時候,還換上耐磨的網球鞋,到野外去工作。去時總帶著那鋼筆式的溫度表,還帶著羅盤、高度表和照相機。這是他的隨身四寶。每到一處,總是先拿出羅盤定方向,接著用高度表測量海拔,用溫度表測量氣溫,再用照相機把一些景觀照下來,作為科學研究的資料。 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實踐,他寫出了《關於我國氣候若干特點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這篇學術論文,綜合地分析了光、溫度和降水對作物生長的影響,認為我國農業生產還有很大潛力,指出發揮這些潛力應採取的若干途徑,給氣候工作和農業生產開辟了嶄新的前景。 「1964年2月6日,溫度1℃-4.4℃,氣壓764毫米,地上積雪半寸。」竺可楨用紅筆寫了一段日記。這天下午1點半鍾,他應邀來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處。雪後初晴,玉樹瓊枝,掩映如畫。他走進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笑容滿面,同他握手。他在毛主席床前的椅子上坐下,正要問好,毛主席先說話了。 毛主席說,看到他寫的《關於我國氣候若干特點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系》,就想到農業八字憲法管地不管天;除了「土、肥、水、種、密、保、管、工」以外,還可以加上「光」和「氣」兩個字。 毛主席饒有興趣地談起太陽光怎樣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問題說,光辛辛苦苦地工作,不充分利用它,可惜。竺可楨向毛主席匯報了自己研究的經過和結果。一會兒,李四光和錢學森兩位科學家也應邀先後來到。屋裡的氣氛更加活躍了。毛主席同3位科學家廣泛地談到地球形成和生物進化,地質時代和歷史時代的氣候變遷,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正電子和負電子的辯證法等等問題。3位科學家用心聆聽毛主席的話,得到新的啟示。座間談笑風生,不覺已是暮色蒼茫。臨別時,毛主席對大家說,還有什麼著作,送給他看看。第二天,竺可楨寫了一封工工整整的信,把《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和《物候學》兩本書送給毛主席。 「自由王國」沒有止境,科學家的探索也不會停步。70多歲的竺可楨,仍然孜孜不倦地進行科學研究。他從我國古代大量的史書、方誌以及古人的日記、游記、詩詞中尋覓古代氣候的線索,寫成了《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這部著作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推重。它的價值在於充分掌握歷史上氣候變遷情況,古為今用,對氣候的長期預報很有好處。竺可楨在83歲高齡,取得科學上新的成就,為祖國博得新的榮譽。 1973年5月27日,已是燕子歸來、布穀鳥報到的時候。這天最高氣溫已達27度。下午5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會見美國科學家代表團,竺可楨也參加了。周總理親切地告訴他:「你寫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我看到了。你還可以對世界氣候變遷作些通俗的解釋。」臨別時,又對他說:「現在到21世紀還有1/4時間,郭老還有19年才100歲,你還有17年才100歲,章士釗寫書寫到92歲。你還可以寫出不少書來。」 竺可楨深受感動,向周總理含笑致意。他想,我也寫到92歲吧!然而,他的身體漸漸不好了。他仍然關心氣候的變化。他在這一年12月31日的日記中寫道:「蘇聯氣候界又在宣傳地球變冷的消息,說列寧格勒近年比1940年左右低1℃。我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早已指出,這類1℃上下的變遷,過去5000年中極為普通,算不了地球變冷的證據。」他還用紅筆在這段話前面寫下「杞人憂天」4個字作為標題。這可以說是他的最後的著作。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楨臨終的前一天。在病危時,他還不忘作科學研究的記錄,用顫動的手執筆,在床上寫下這天的天氣情況:「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1-2級,晴轉多雲。」當時他已經不能到室外親自觀測溫度,這是依照氣象局的報告記錄的,所以還註上「局報」兩個字。這位卓越的科學家,一直到他光輝的一生結束時,才同他心愛的科學研究分手。他留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學遺產。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後,都會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長久地放出光彩。 你可以稍微修改 每當我在幻想我長大當科學家的時候,眼前就浮現出愛迪生先生正緊張工作的情景。因為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愛迪生先生是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企業家,但他年幼時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生活。他家境十分貧困,住的是一間不過幾平方米的平房,他只讀了三年的書,只有初等的文化,就因沒有錢加上媽媽生病退了學。一天,他母親突然肚子疼,愛迪生先生請來醫生,但是醫生說他母親得的是闌尾炎需要馬上動手術,但是愛迪生家裡沒錢,買不起燈油。屋裡只有一盞燈,無法做手術。 就在醫生要走的時候,愛迪生先生靈機一動,他借來了朋友的好幾面鏡子,然後,把燈放在鏡子的中間,鏡子把光一反射。整個屋子都亮了起來,愛迪生先生驕傲的對醫生說:「先生行了嗎?」 」行了!行了!你真聰明。」 然後,經過手術,終於把他媽媽的闌尾切除了。 這樣的例子在愛迪生先生身上發生過無數次。 愛迪生先生一生發明了3000多種東西,有電影、留聲機、......但最讓他自豪的是電燈,他為我們人類的財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愛迪生去世的時候,記者還紛紛的向世界報道說燈熄滅了。 愛迪生先生難道不偉大嗎?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難道他不是我們的驕傲嗎?.... 我最崇拜的人——愛迪生!

滿意請採納

Ⅳ 英語作文《我最崇拜的科學家》給一篇範文~

Wu Jianxiong, a female Chinese-American physicist, was born in Taicang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on May 31st, 1912. She went to the USA for further ecation in 1936. Four years later, she got the doctor』 degree in California University. After that she received lots of doctor』s degrees in many famous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She devoted her life to her research in physics and won many prizes in the USA and all around the world. She had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she had been back to hold lectures many times since 1973. She set up a laboratory under her name in Dongnan University in 1992. On February 16th, 1997, she died of heart disease

Ⅳ 我最崇敬的科學家————居里夫人

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 瑪麗·居里 看到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就彷彿面對著一座高不可攀的豐碑。也許我只能懷著真誠卻又惶恐的心情來寫一些輕薄的文字了。 相信大家對居里夫人都有或深或淺的了解,在這里我簡單的介紹一下。瑪麗·居里,(1867.11.7—1934.7.4),出生於波蘭,是法國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千百年來,漂亮、美麗就是一個女人最高榮譽,最大的資本,居里夫人已經具備了漂亮這一資本。但是,她為了做科學研究甘願讓酸鹼侵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麗的額頭。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再送到化驗室溶解、分析、沉澱。而所以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經停放用來解剖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的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溶液的點點燒痕。然而,她的努力不是白費的。她提煉出鐳,又把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財富無常的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但在這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她所摯愛的科學事業。 「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的這句話完整的詮釋了她光輝的一生。在成名的道路上,她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她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

Ⅵ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是愛迪生

嚴格意義上說,愛迪生不是科學家,是發明家。他只是利用了當時已經知道了的科學知識,版發明了大量的權實用的東西。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Ⅶ 我最崇拜的科學家 英語作文 介紹一下我最崇拜的科學家的事跡,80字左右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or rather Marya Sklodowska,was born in Warsaw on November 7,1867.At the time,the Polish capital was occupied by the Russians,who were seeking to weaken the local élite but nonetheless tolerated the burgeoning of the positivist doctrine advocated by Auguste Comte.Based on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and scientific reality,and applied to society,it was for many intellectuals the path of progress; it was to leave an indelible mark on Marya.Born into a family of teachers and brought up in an environment marked by a sense of ty and a lack of money,she led the most Spartan of lives.From the premature death of one of her sisters,and later of her mother,she drew the agnosticism that would later bolster her faith in science.As a brilliant and mature student with a rare gift of concentration,Marya harboured the dream of a scientific career,a concept inconceivable for a woman at that time.But lack of funds meant she was forced to become a private tutor.She made huge financial sacrifices so that her sister Bronia could fulfil her wish of studying medicine in Paris,nurturing the hope that the favour might be returned.

Ⅷ 我最崇拜的中國科學家150字左右

復我最崇拜的中制國科學家是錢學森。國外再好的生活條件,再優異的實驗條件和政策都擋不住他的一顆熱忱報國心,盡一生所學,成一國之強,盡一腔熱血,成一國之夢。美國的一位軍官曾言:錢學森能頂五個師。是的,其實何止五個,作為中國航天之父和導彈之王,他的貢獻使中國國力步入了世界行列。由衷欽佩。

Ⅸ 作文:我最崇敬的科學家

彗星劃過墨色的暗夜,就像科學的星火點燃我平淡無奇的生活,帶給我莫大的興趣和激動,給予我們對未知世界和生命物種的啟示。使我不斷的叩問,科學究竟是什麼?

科學對人類乃至宇宙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它是萬物運行的定理和規律。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書卷,有多少優秀的科學志士為了人類的發展而跋涉在這條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道路上、又有多少默默無聞的研究者為此奉獻了一世年華乃至生命:鄧稼先、居里夫人、哥白尼…我所能列舉出的為真理而奮斗的科學家數不勝數。正是他們或她們滿腔炙熱的探索、毫無怨言的奉獻精神,照亮了人類漫長而艱難的發展之路。

在科學求索道路上,我最崇敬的便是史蒂芬.霍金——那個充滿了神奇色彩的科學奇才。

在孩堤時代,他便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對事物抱有濃厚的好奇心,成績優秀並順利地考入長春藤名校—哈佛。他對科學,特別是物理興趣盎然,進入大學後,更是致力於探索研究工作。他的人生軌跡本是一帆風順的,但一場災難卻徹底顛覆了這幸福充滿希望的局面,他癱瘓了,是除了手指和眼睛能微微活動的全身癱瘓。對於一個正處於人生顛峰的科學家,這無異於將他內心的熱情全部沉寂在無聲的死水中。但是,命運壓不垮霍金的探索精神,他以難以想像的頑強毅力,克服了身體上的重重阻礙,獲得了頭腦與心靈的解放,並探索與吸收著科學含苞初放的光彩。對於他來說,科學的寶藏光彩四溢,但他願把這一寶藏與人共享。他寫成了一部聞名世界的著作《時間簡史》,而這一著作,又為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奠定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科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我們從沒有留意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罷了。探索發現的精神是一種炙熱如火的熱情、一種堅持不懈的信念、一種堅定不移的決心!它是科學的火把、是探索的雷達、是解開迷團枷鎖的鑰匙。它為科學乃至未來打開了光明的前途。

科學探索的齒輪不能在我們這里停止,而現在我們堅定的夢想與信念便是火種。讓我們接過先輩手中的火把,點燃新的希望,踏上永不停歇的征途... ...

我只知道這些了!(*^__^*) O(∩_∩)O SORRY!

Ⅹ 作文我崇拜的科學家牛頓420字

我最喜歡的科學家非牛頓莫屬了。早年,牛頓雖然因為是早產兒而被嘲笑,但他仍不放棄一絲絲希望,努力不懈,用好奇心當鑰匙,開啟了「發現」這扇門,就比如牛頓在小小年紀就已經會製作木盒,令人欽佩,這正是因為他對許多物品都抱持著旺盛的好奇心才有的成就,而這些成就,使他名聲大噪,也使他更積極的發現更多神奇的奧秘和世界上的許多秘密!
牛頓的好奇心造就了他更多的發現,地心引力就是眾所皆知的最好例子,過程只是蘋果掉到頭上而已,就引發了牛頓極大的好奇心,許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不過就是蘋果掉下來了,但牛頓卻能想到:為什麼蘋果會掉落?而進ㄧ步發現了地心引力,由此可知,牛頓觀察事物時,能「想的比別人遠,看的比別人深」,令人意想不到ㄧ個曾被嘲笑的人,現在的成就竟然會讓世人都目瞪口呆,真是不敢相信!此外,牛頓還發現了微積分學,使人更接近「神」的思考,也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二十叄歲時,他製造了非球面鏡片,也試做反射式望遠鏡,我們才有現在方便的生活。後來他還發表了「冷卻定律」與其他的新發現,被安女王任命為爵士。舉凡牛頓以上的種種成就,不得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把ㄧ生的時間都花在研究上,在老年時也不放過任何可以研究的時間,讓我對牛頓的欽佩更深了。
牛頓的執著與勤勉,加上永不放棄的精神,創造了永垂不朽的傳奇;也證明了成功絕不是偶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