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身邊的慈善故事

關於身邊的慈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7 02:16:17

❶ 慈善在我身邊中有哪些故事

天知道。

❷ 身邊的慈善故事作文五百字

公交車上的人先是寥寥無幾,接著陸陸續續地人漸漸多了,不一會兒就滿座了。窗戶緊緊地閉著,外面的寒風無法再向我襲來,可我依舊感到冷冷的,似乎缺少了什麼。
車緩緩地停了下來,一位老大爺邁著蹣跚的步子走了上來,他左顧右盼著,眼神中像在等待什麼。他的眼神忽然定了下來,邁起了步子。我獃獃地望著,這老大爺要做什麼呢?他在一個中年人面前停了下來,禮貌的說道:「先生,能不能讓我這老頭子坐坐,你看,人老了,站著不方便呀。」中年人斜著看了大爺一眼,接著便扭著頭向窗外看去。老人被無視了。老大爺失望了,靜靜地呆在一旁。車里不一會兒就炸開了鍋,都在議論那中年人的不是,可誰也沒有起身讓座。我見這番景象,不知怎的,好像更冷了。
「在公交車上要給老人讓座」這是從小學開始眾所皆知的,為何沒有一人起身讓座。
「老爺爺,過來過來,我這給你坐吧。」驀然,一聲童稚的聲音在車內環繞,環繞在車內的每一個人心裡。我尋聲望去,一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小女孩正拉著老大爺的衣襟往她的座位走去。「老爺爺您坐著,我站這。」大家見這情景,都在稱贊那個小女孩那麼懂事,而那個中年人低著頭,一聲不語,陷入了沉思……
小女孩扶著座椅的後面,身子搖搖晃晃,那兩跟小辮子更是調皮地左右扭動,是在誇贊小女孩。不久,中年人站了起來,默默地走向小女孩,輕輕把她抱了起來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站在了一旁。「謝謝」中年人獲得了小女孩的感謝,他笑了,很燦爛。
漸漸地,心中充滿了暖意,剛剛的寒冷已不見蹤影。接著只要上來了有老人小孩,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起身讓坐,變成了車里滿座位上都是老人小孩,站著的都是中年人。望著,我不禁笑了,原來世界因愛而溫暖。

❸ 5個慈善小故事

虞洽卿是一個樂善好施,經常捐助慈善事業的慈善家,他小時候就很懂事,據說他生在一個書香之家,其家父是一個銀行小職員,有一天母親讓他去買燒餅,途經一路邊,看到許多孩子在地上撿一富人散的錢幣,此時他自己買燒餅的錢不知丟哪了,但他並沒有去撿地上的錢幣,而空手回家不吃嗟來之食,這些足以說明他從小就養成了一個好的個性,在充滿書香的家庭熏陶下,他漸漸長成了一個懂得珍惜別人,善良的,懂禮節的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事業有成有了一定的資本後,他將這些資金用來做了慈善事業,為中國的慈善事業做出了榜樣力量。他的一生是值得人們懷念和敬佩的,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用的人,應成為每個國人效仿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和諧,才會更加富有人情味,才能長治久安
故事二:
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 我們班上有一個小女孩性格個性孤僻,不願與同伴交流,時常獨自離開集體。透過她的眼神看起來非常地迷茫。有一次午睡起床後,天下起了雨,颳起了大風,她望著天空,忽然蹦出一句「好搭的雨呀,好大的風啊!」當時,我感到萬分的欣喜!於是我把她請到我的身邊,用鼓勵的語言和贊賞的眼光來引導她在大家面前講,孩子們聽到她的描述後,紛紛為她豎起大拇指,當時她在這種神情的包圍下顯露了從未有過的自豪與興奮,因為她從我們大家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賞識、倍受鼓舞。在她看來,大拇指就是「太好了,你真棒」的象徵,大拇指代表著欣賞、友愛、欽佩。她從中找到了自信和繼續前進的動力,我想她和我都不會忘記這一刻。每一個幼兒都需要得到賞識,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的幼兒更是渴望受到賞識。因為他們很容易被群體、同伴和老師們所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賞識。面對這些幼兒,我們老師更需要有一雙敏銳的、會發現、會關注的慧眼。有時,哪怕只是一個欣賞的微笑甚至只是一個贊許的眼神,都能溫暖孩子幼小的心田! 我們常說:教育,從辨別孩子的需要開始。在一個老師的眼中,要時時刻刻的發現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何潤東:
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 2006年2月,在寒冷的上海街頭,何潤東一行人跟著《閃電星感動》節目的商務車,被Fans們簇擁著邊走邊吆喝,路人們紛紛投來興奮好奇的目光,他也全不在意。因為這所有的喧鬧辛勞,都有一個神聖的目的:救人一命。 這條生命是個可愛的7歲男孩,家在江西農村,剛上二年級的他得了白血病,全家來到上海求醫,父親在外面拚命打工,依然交不起高昂的醫療費。幸好,他們得到了媒體的關注,還有何潤東。「這是我第一次全心全意去救一個人的命,那種感覺很激動很迫切。」 但這可遠遠不是他第一次幫助別人。好幾年前,當他還在加拿大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跟家人通過慈善組織一起,資助非洲的兩個小孩上學,一個是孤兒,另一個是難民。坐國泰和港龍的航班,飛機上面有專用的募捐袋,他每次都會往裡面放些錢,已經養成習慣。「這樣的大公司比較可靠,應該都會收起來放到基金里。」 剛出道的時候他非常害羞。而那天在上海街頭,為了救小劉星,他毫無顧忌地一路嚷嚷,拉著身邊的人募捐。最後他們一共籌到12萬,原來的計劃是6萬。劉星的爸爸拉著他的手,涕淚橫流。「我感覺他是拿心在碰我的手,那種感激真正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我們不止是救了這個孩子,更是救了他們一家人。」他莊重的語氣令人想起猶太人那句著名的古話,「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他下一個想法是辦一所希望小學,但還沒有想好辦在哪裡,Bazaar力勸他開在大陸。他笑了,「好啊,我會仔細考慮的。不過首先我要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好准備更多的能力幫助別人。」

陳怡蓉:
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 剛訪完何潤東的第二天,陳怡蓉的聲音也出現在了電話的那一頭。這個小師妹,跟著師兄學習得還挺積極。 說到最早開始幫助別人的事情,原來還是跟陳媽媽學習:信佛的媽媽是高雄市一個半慈善性質的民間機構的會員,媽媽經常帶她一起去這些老人的家裡,給他們煮飯、洗衣、收拾房間。在台北上大學的時候,怡蓉用使勁買、多給錢的笨辦法,悄悄資助著街口那個賣糖的老婆婆,因為老婆婆拒絕接受別人的救濟。幾年前她給一個救助植物人的基金會做代言,因為她自己也有親人因為中風而變成植物人,她知道看著仍有呼吸的親人無知無覺,是怎樣無奈又不甘的感覺。但她更希望能讓高雄那個幫助老人的機構被更多人知道,這樣的話就能幫助更多的人。

李連傑:
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 2004年12月26日,在「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馬爾地夫,李連傑帶著家人,正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忽然,空氣中悄悄蔓延了一股不同尋常的躁動,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海水已經浪潮壁立,以每秒200米的速度瘋狂吞噬它觸及的一切。最初的驚恐過去後,他與酒店裡不同膚色的幾百個人手挽手拉成人鏈,人們驚恐的心被這無界限的溫情鼓舞了。「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什麼叫做生死與共,感到身邊的每個人都是我的親人,是這小小的、多災多難的地球上的同胞。」 經過這次對生命的重新體驗。再次現身媒體的李連傑首先向災區捐出了50萬元現金,又發起成立慈善基金會,並再度捐出50萬元的啟動經費,在隨後的幾個月,他為 海嘯的慈善事務充當宣傳大使,不遺餘力地呼籲更多人捐款,讓基金會能及時地發揮作用。他說,不用很多,「哪怕每人每月只捐出一元錢,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就可以造福很多人。」

❹ 身邊的愛心故事800字

身邊的愛心故事
冬天。寒風凜冽。在公交車上。
公交車上的人先是寥寥無幾,接著陸陸續續地人漸漸多了,不一會兒就滿座了。窗戶緊緊地閉著,外面的寒風無法再向我襲來,可我依舊感到冷冷的,似乎缺少了什麼。
車緩緩地停了下來,一位老大爺邁著蹣跚的步子走了上來,他左顧右盼著,眼神中像在等待什麼。他的眼神忽然定了下來,邁起了步子。我獃獃地望著,這老大爺要做什麼呢?他在一個中年人面前停了下來,禮貌的說道:「先生,能不能讓我這老頭子坐坐,你看,人老了,站著不方便呀。」中年人斜著看了大爺一眼,接著便扭著頭向窗外看去。老人被無視了。老大爺失望了,靜靜地呆在一旁。車里不一會兒就炸開了鍋,都在議論那中年人的不是,可誰也沒有起身讓座。我見這番景象,不知怎的,好像更冷了。
「在公交車上要給老人讓座」這是從小學開始眾所皆知的,為何沒有一人起身讓座。
「老爺爺,過來過來,我這給你坐吧。」驀然,一聲童稚的聲音在車內環繞,環繞在車內的每一個人心裡。我尋聲望去,一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小女孩正拉著老大爺的衣襟往她的座位走去。「老爺爺您坐著,我站這。」大家見這情景,都在稱贊那個小女孩那麼懂事,而那個中年人低著頭,一聲不語,陷入了沉思……
小女孩扶著座椅的後面,身子搖搖晃晃,那兩跟小辮子更是調皮地左右扭動,是在誇贊小女孩。不久,中年人站了起來,默默地走向小女孩,輕輕把她抱了起來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站在了一旁。「謝謝」中年人獲得了小女孩的感謝,他笑了,很燦爛。
漸漸地,心中充滿了暖意,剛剛的寒冷已不見蹤影。接著只要上來了有老人小孩,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起身讓坐,變成了車里滿座位上都是老人小孩,站著的都是中年人。望著,我不禁笑了,原來世界因愛而溫暖。
無論天氣多寒冷,只要愛心伴隨身邊,再寒冷的冬天也溫暖。

❺ 身邊感人的慈善故事都有什麼

本報訊(記者 趙 虹)「人,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可以,用善舉增加生命的厚度」,「愛心是人生的一道亮麗風景」,「慈善是一座橋,托舉起生命的美麗」……

首屆「愛華杯」台州市慈善徵文比賽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注和參與。截至目前,組委會已經收到徵文100多篇。參加慈善徵文的有老師,有學生;有普通市民,也有新台州人。他們或通訊、或詩歌、或散文,記錄、講述自己的慈善感悟和身邊的慈善故事。

「愛華杯」台州市慈善徵文比賽活動,由台州市慈善總會、台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台州市教育局、本報及愛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旨在宣傳慈善事業,弘揚扶貧濟困的中華傳統美德,進一步挖掘感人的慈善人物和故事,歡迎您的參與。

徵文比賽主題為「牽手慈善 與愛同行」,內容要求記錄我市慈善事業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來的愛心故事和愛心人士,謳歌慈善行為和感人事跡,反映自己對慈善事業的所思、所歷、所感。體裁不限,散文、詩歌、通訊、特寫、報告文學等都可以,字數不限。

電子稿E-mail:[email protected]。紙質稿學生組參賽作品,請寄台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收(地址:台州市椒江區康平路188號);成人組參賽作品,請寄台州市文聯《台州文學》編輯部收(地址:台州市行政大樓14樓)。在信封右上角寫明「『愛華杯』慈善文學徵文」字樣。

無論是電子稿還是紙質稿,請在稿件後面寫明作者真實姓名、年齡、性別、職業(或學校班級)、聯系方式(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等)。

徵文截止後,由市文聯和市教育局邀請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最高獎金1000元,獲獎作品擇優在本報和《台州文學》、《台州慈善》上刊登,或結集出版。

❻ 身邊的愛心故事600字

1、兒時,小男孩家很窮,吃飯時,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里的飯分給孩子吃。母親說,孩子們,快吃吧,我不餓!——母親撒的第一個謊

2、男孩長身體的時候,勤勞的母親常用周日休息時間去縣郊農村河溝里撈些魚來給孩子們補鈣。魚很好吃,魚湯也很鮮。孩子們吃魚的時候,母親就在一旁啃魚骨頭,用舌頭舔魚骨頭上的肉漬。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魚夾到母親碗里,請母親吃魚。母親不吃,母親又用筷子把魚夾回男孩的碗里。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愛吃魚!——母親撒的第二個謊

3、上初中了,為了繳夠男孩和哥姐的學費,當縫紉工的母親就去居委會領些火柴盒拿回家來,晚上糊了掙點分分錢補點家用。有個冬天,男孩半夜醒來,看到母親還躬著身子在油燈下糊火柴盒。男孩說,母親,睡了吧,明早您還要上班呢。母親笑笑,說,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親撒的第三個謊

4、高考那年,母親請了假天天站在考點門口為參加高考的男孩助陣。時逢盛夏,烈日當頭,固執的母親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考試結束的鈴聲響了,母親迎上去遞過一杯用罐頭瓶泡好的濃茶叮囑孩子喝了,茶亦濃,情更濃。望著母親乾裂的嘴唇和滿頭的汗珠,男孩將手中的罐頭瓶反遞過去請母親喝。母親說,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親撒的四個謊

5、父親病逝之後,母親又當爹又當娘,靠著自己在縫紉社裡那點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著幾個孩子,供他們念書,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電線桿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後,大事小事就找岔過來打個幫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錢糧來幫補男孩的家裡。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左鄰右舍對此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都勸母親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親多年來卻守身如玉,始終不嫁,別人再勸,母親也斷然不聽,母親說,我不愛!——撒的五個謊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下了崗的母親就在附近農貿市場擺了個小攤維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們知道後就常常寄錢回來補貼母親,母親堅決不要,並將錢退了回去。母親說,我有錢!——撒的六個謊

7、男孩留校任教兩年,後又考取了美國一所名牌大學的博士生,畢業後留在美國一家科研機構工作,待遇相當豐厚,條件好了,身在異國的男孩想把母親接來享享清福卻被老人回絕了。母親說,我不習慣!——撒的七個謊

8、晚年,母親患了重病,住進了醫院,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飛機趕回來時,術後的母親已是奄奄一息了。母親老了,望著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母親,男孩悲痛欲絕,潸然淚下。母親卻說,孩子,別哭,我不疼。——撒的最後一個謊

❼ 說說關於慈善的故事有哪些

黃曉明「讓慈善成為一種習慣」一直當做自己的座右銘。他的公益慈善專之路最屬早要追溯到2004年,他的慈善事業就是發源於四川,從幫助40多個貧困孩子上學開始,那時候他就一直在資助40多個四川及重慶涪陵的貧困地區從小學到高中的孩子,並積極參與各次慈善捐款活動。最難能可貴也是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在於當時的黃曉明的演藝事業還在起步發展階段,只能算是個小明星,遠沒有現在的名氣實力,做了善舉後還一再叮囑知情人不要聲張,他只是想力所能及的做些他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❽ 我講身邊的慈善故事作文1000字

我們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顆純潔的心。

我常常看到一些同學的學習不好。天天帶零花錢到學校,在校門口買一些與學習無關緊要的東西,帶到教室里玩。上課時不是這樣東西不見了,就是那個東西沒帶(或沒有)。你平時不是有零花錢嗎?為什麼不去買呢?

我也看到有的同學上課,一天有一樣玩具被老師沒收了,就這樣一直買,老師就一直收,你家錢多嗎?你在為災區捐錢的時候,你怎麼不多捐一點呢?我希望同學們,你們為什麼喜歡亂花錢,你們是否知道你們的父母,掙點錢容易嗎?

你們應該從父母的角度來為父母想一想,如果你們有孩子,你的孩子在胡亂花錢,你們會怎麼想?你們會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不亂花錢,你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

如果厄運降臨在你的身上,你是多麼渴望別人賑濟你,如果不救濟你,你是多麼的悲傷啊!難道災區的小朋友不是這樣?他(她)們是多想再一次的回到歡樂的大學堂。

同學們,我們要多為父母著想,多給災區人民多一點關懷!讓我們的行動感染更多的人!讓父母少操一分心,多一分安慰!

記憶中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就一直教導我們:做人要以善為本,謙遜有禮,要懂得感恩和豁達,如果說社會是一個大家庭,那麼都市裡的每一個人就是城市的縮影和細胞,當他人遭遇到挫折和不幸的時候,我們若能夠適時的伸出援手,獻出一份愛,那麼那其樂融融的場面將會被典藏和升華,近而影響到我們身邊更多的人。
以前或許我並不理解「慈善」的力量有多大,正是2008年的那場浩劫給予了我正面的沖擊力和感召力,也讓我真正開始了與慈善事業結緣的旅途。
地動山搖江怒吼,
震天崩地兩相望,
鳴金集資赴災區,
人心所向祈平安,
間隙餘波系中華,
冷峻應對顧全局,
暖風脈動同胞情。
2008年是一個難忘的年度,5月12日也給我們留下了最最深刻的回憶,14:28分那一刻地震的威力無疑是災難性的,除了山崩地裂,流離失所,還有一幕幕凄楚悲愴的絕別,或許人生最大的痛苦就在於離別,而且是陰陽相隔,永不相見,最無可奈何感觸的是力不能及,疏途不同歸,人生有著太多的無能為力,或許這一種生死煎熬和精神磨礪也只有親身經歷過這樣場景並劫後餘生的人才能真正的了解和體味,或許我可以做的僅僅就是憑借文字的力量來緬懷下離逝的同胞,用一顆慈善的心和點滴的給予來奉獻那一份微不足道的綿力。
伴隨著地震報導的深入,公司和街道都在第一時間組織了募捐活動,震盪帶來的損失極其的慘烈,死亡和失蹤人數仍在不斷的疊加,一組組最新發回的新聞報導,一幕幕血肉模糊的場景,一段段淚流滿面的畫面都深深的牽扯住了我的心,心動心疼心激盪,祈禱蒼天化祥和,弱水三千泛淚滴,濃濃鄉愁情無價,我積極加入了向紅十字會捐款的活動,並動員自己的媽媽爸爸和親戚好友也及時加入到募捐的隊伍中,同時收集了大量的相關信息,通過網路的方式號召身邊更多的朋友一起加入進來,一起擴充慈善的隊伍,將愛的力量曼延開來,近而沉醉的更深,更濃,更多,更強大。
間或或許也是永生,佛說凡事皆因果,皆有定數,或許從你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起此生早已註定了一些無可奈何,聖經說過人生來就是受苦的,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所以與其悲痛欲絕不如攜手互助,用人間的溫暖去安撫受災者的心,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世代延席。若將慈善作為一種事業來進行,在溫暖他人的同時也溫暖了我們自己,愛的能量很大,因為那包含了期許和寄託,愛的能量也很深,因為那包含了對未來的展望和期盼,目睹了那場浩劫後我就立志要將慈善事業進行到底,不時的將自己的衣物和錢財物資捐獻給有需要的朋友,讓慈善落實到實處,讓更多的朋友切實的得到幫助。

幫助別人是一種福氣

老程家又來客人了,寂然靜謐的樓道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樓上樓下、遠親近鄰誰都知道,閩西客人又來了。男男女女左一聲「程伯伯」右一聲「程大娘」,那親昵勁比親閨女、親兒子還粘乎。熟知內情的老朋友都由衷地投來欽佩和崇敬的目光。
老程叫程振明,退休前是廈門市中級法院正處級審判員、高級法官,今年73歲。個中緣由,還得從頭說起。
前幾年老程搬了新家,鄰居和同事都不理解,老程家的經濟生活以前比較拮據,時常收集親戚朋友的舊衣服也許有必要。現在一般地說還算過得去,可他還是把自己家和親戚朋友家收集來的舊衣服、舊鞋子、舊被子,十分認真地洗洗涮涮,掛萬國彩旗一般,晾曬一大片,大有「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傳統遺風。他把舊衣物洗凈晾乾,仔細折疊,分門別類精心打包,親自送往上杭或請人托運帶去。有的同事說:「老程是地地道道的廈門人,並沒有親戚在上杭呀!」
是的,從親緣上講,老程是沒有親戚在上杭,而從感情上說,那裡有比親戚還親的鄉親。文革時期,幹部下放,老程來到上杭縣溪口鄉大豐村楊泥坑自然村,整整呆了3年,與當地鄉親結下濃濃的手足情誼。 十幾年過去了,老程年事漸高,沒法每年往鄉下跑。但他依然堅持不懈,將衣物托運、郵寄或托來廈打工的農民工帶回去,請當年的老房東分送給村裡的貧困戶。這樣的善舉在親戚朋友間漸漸傳開,大家不約而同把舊衣物收攏了送到老程家,有些同事知道此事,也紛紛加入捐衣物的行列。老程家成了舊衣物的集散地。
早些年,程振明的家庭經濟上並不寬裕,住房也不寬敞,上有老下有小,曾經是區里著名的四代同堂的「五好家庭」。即使在那樣的條件下,每年最少也要送100多件衣服、十幾雙鞋子。時間長了,從哪年開始也記不清了,20多年沒間斷,也無法統計到底送了多少件衣物。理不清有多少貧困老人,穿著廈門親人送來的棉襖熬過冰徹肌骨的倒春寒;有多少清貧的孩子,穿上散發著廈門親人身體氣息的衣服一蹦一跳地走在上學的路上。一直到現在,每年還要寄2至3次,程振明就是這樣默默無聞地做著這令人想起就激動不已的事。
1998年,老房東的女兒考上福建政法學校。當時一斤穀子四毛多錢,老房東和親戚們賣盡當年收成的全部穀子送孩子上學。老程聽了心裡十分難受,他和家人商量後,每月資助這貧困的孩子100元,連續3年讓她修完學業。
「能幫助別人是一種福氣。有福氣,要珍惜。」這話十分世俗,其實也十分傳統、十分高尚。遇上機會做點好事並不難,數十年惦記著做一件好事則難能可貴,那必須有一顆金子般珍貴的心。 (作者 林良材)

我所經歷的國外慈善

我想說說我在英國的親身經歷。記得剛到的時候,就被鬧市裡背著個小紅桶向過往行人乞討的人搞糊塗了。難道發達國家連乞丐都穿得這么體面?後來才注意到,這些小紅桶上印有例如「癌症基金會」等組織的名字。而這些在寒風中奔走在鬧市乞討的是為慈善機構募捐的義工。後來,慢慢對英國的慈善有更多的了解。街上林林總總的慈善商店陳列著各種各樣的二手商品,都是民眾無償捐贈的舊貨,價格相當便宜,賣得的款項作為慈善基金由相應的基金會管理,並發給需要救助的人。
雖然作為窮留學生,身上沒什麼錢,也許是受這里的氣氛感染,路過小紅桶的時候,也會把口袋裡的零錢捐出。平時不穿的衣物,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捐給慈善商店。慈善商店的經營主要靠義工來完成,商店玻璃上經常會貼著尋求義工和捐贈廣告。我經常看到穿著裙子絲襪,抹著口紅的傳統英國老太太們在店裡不停地忙這忙那,盡管她們步履緩慢。慈善商店是一舉兩得,既讓不富裕的人低價買到合適商品,賣的錢還可以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我的公司法老師曾經開玩笑說,當年他畢業時去應聘工作,穿的一身西裝還是從慈善商店花6磅買到的。
還有一位教國際稅法的老師,同時在事務所兼職,可以說收入頗豐。在我們第二學期最後一堂課的時候,他突然穿著一身小丑裝,鼻子上掛個小紅球,端著講義給我們上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紛紛拿出手機給老師拍照,老師也十分合作地擺出各種POSE(姿勢)。笑完之後,老師端出一白色紙盒,捐錢!原來,那天是搞笑救濟日——REDNOSE DAY,英國一年一度的募捐活動。老師滿面笑意地說,下午他還要去見客戶,就准備穿著這身衣服去,應該會有大筆收獲!原來,不是老師特立獨行,在「紅鼻日」里,全英國紅鼻子滿天飛,用這種「不正經」的方式做「正兒八經」的募捐,創意還真不一般,捐款紀錄年年創新高。
學期結束,我自己也加入了義工的行列。在英國的市民咨詢委員會當助理。這是個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給市民免費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包括消費者權益,法律事務,僱傭關系,移民等,咨詢員也都是義工,其中有一部分是律師,他們經過系統培訓後,每周撥出幾小時義務為民眾解答問題,有時還會作為他們的代理,為他們爭取該得的權益。每天來咨詢的民眾絡繹不絕。咨詢的問題都有記錄並加以統計,以作為反映社會問題。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對民眾提供的信息絕對保密。在國內本科期間,我也參加了學校的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性質與市民咨詢委員會相似。但區別在於,開展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的范圍不夠廣,發起的人數有限,運作也缺乏資金的支持。
總的來說,目前中國的慈善活動的范圍不夠廣,主要是缺乏組織有序的機構。英國的慈善基金會很值得借鑒。其次,國家的扶持與鼓勵很重要,比如說,規定捐款可免去相應數額的所得稅。再次,捐款支出的透明度。如果有清晰的支出說明和相應的監督機制,人們就不至於懷疑自己捐款的去處,會鼓勵更多的人放心地「獻出愛心」。 (作者 申芳)

一元錢的愛心

他從內地貧困山區到徐州打工,可是剛到這座城市,在找第一個工作時,就被黑中介騙了,騙去200元押金,又沒有找到工作,就蒸發了。
一周過去了,他工作沒有著落,身上的錢也只剩下10元。就在此時他又從報紙上看到一個在城郊的一家企業在招工,於是他第二天結了帳,剩下5元,連早飯他都沒有吃,就搭上了班車。上了車,售售票員開始收錢。他報了地名,售票員說要六塊。他在身上所有的口袋裡亂翻,其實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翻出多餘的一分錢,卻仍是裝模作樣地尋找,最後他把身上僅剩的五塊錢遞給了售票員。
「差一塊。」售票員面無表情地問答。
「就這些了。」他說。
「差一塊錢,只能到鎮上,還有四公里哦。」他怕耽誤招工時間,再失去這個機會,自己回來的錢都沒有了,於是他想請售票員行行好,便哀求道:「我是從外地來的,找工作時錢被騙了,能不能……」「別說得那麼可憐,這樣騙人的話我聽多了,不行!」售票員不客氣地拒絕了。
他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肚子餓得咕咕地叫,他手握著拳頭,恨不得湊售票員一頓。「那就到鎮上,剩下的路我走過去。」他還是忍住了。這次出來讓他受盡了苦,為了省錢,在火車上都是吃家裡帶來的冷饅頭。來了後,是住在地下室,十人擠的大通鋪,一天只吃一頓飯,可是工作沒找著,錢被騙去了。眼看著就要流落街頭,面對今後他真不敢想……他突然想到:剛才坐他身邊的人,拿出皮夾子買票時,他看到裡面有近千元。他此時靠在車窗邊睡著了,口袋裡的皮夾子已經露出了1/4,很好拿。他很想——因為自己本來是有錢的,也是被城裡人騙掉的。他拿別人的錢,這叫「以牙還牙」。
正在他尋找機會拿錢包時,突然有人輕輕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嚇出一身冷汗,轉過頭,看到一隻纖細的手,手指間捏著一張嶄新的一元錢。他愣了愣,一位小姐向他微笑。
在他幾乎絕望時,這一元錢是天使,他眼睛裡的淚水不爭氣地掉了兩滴下來。小姐把一元錢交給了售票員,說是給這位先生補票的。接下來,他突然沒有再想去偷錢包了。那位女孩就是這家工廠的員工,後來她招呼他下車,把他帶到那家工廠。他真的很幸運,居然被錄用了。他便有了住處,有了飯吃。五年後,他成了這家公司的技術骨幹,有一次市裡為一名白血病孩子捐款活動中,他捐了2萬元。當記者采訪他時,他說出了上面的這個故事,他說他要感謝徐州這座城市,感謝那位小姐,他是來報恩的。
參考資料: 你最起碼得給點分吧。

❾ 有關慈善的事例

李靜:抄善心不只對陌生人襲
十年前,李靜就已經開始利用自己的媒體資源做善事了。當時她是電視欄目《心連心》的主持人兼導演,她會在每一期節目里說服一家企業為一個貧困地區捐贈十萬元建立一所希望小學。每一期,她都會親自先到貧困地區視察當地狀況,然後抓住一切機會動員她所遇見的企業人士,並把他們帶到貧困地區「受教育」。所有被李靜游說捐資助學的人,最終都

會熱淚盈眶地慷慨解囊。在李靜的努力下,為期三年的電視欄目已在全國十多個貧困地區捐贈了希望小學。

由於自己曾親身發起和經歷了這么多慈善助學活動,李靜從來不拒絕慈善活動的邀請。但她近年來不再組織有形式感的慈善活動了,而是把慈善作為日常的生活習慣,關心和幫助所有的弱者,不管是陌生人還是身邊人。李靜認為:「慈善的心和行為不能僅僅針對貧困的陌生人,如果僅在捐款活動上對陌生人慷慨而對自己身邊的人吝嗇的話,那根本不能算真正的慈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