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小學生成語故事作文四年級

小學生成語故事作文四年級

發布時間: 2020-12-17 04:46:55

『壹』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貳』 一個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專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屬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叄』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10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一齊吹,那裡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裡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鑽研,努力拚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張載在一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一樣愛護,來幫助你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聖人嗎?為什麼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麼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麼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七:一言為重

商鞅,姓公孫,名鞅,衛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被孝公封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將要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言誰能將此木柱搬到北門,就賞給黃金十金。開始,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響應。商鞅又宣布,誰能將木柱搬到北門,賞給黃金五十金。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壯著膽子把木柱搬到北門,果真得到了五十金。這件事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百姓認為商鞅說話算數,都相信新法,服從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極力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時,他被任命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種情形下,他寫了《商鞅》這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表明了自己推行新法的決心,也說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樣,說話算數,取信於民,使新法繼續貫徹下去。

根據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便引申出「一言為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言行一致。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八: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九:一毛不拔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十: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肆』 中國成語故事的英語小作文

  • 東施效顰

  •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春秋時期,770-476 BC), there was a beauty in the State of Yue called Xishi (西施).
    傳說春秋時期,越國有一美女,名喚西施。

  • She often suffered from pains in her chest, and so she would often walk around doubled over and with her brows knitted.
    但是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所以她經常手捂胸口,皺著眉頭走著。

  • There was an ugly girl in the village called Dongshi who envied Xishi.
    村子裡還住著一位丑姑娘,叫做東施,她十分嫉妒西施。

  • Striving to emulate Xishi, she imitated her stoop, knitting her brows at the same time.
    於是東施時常效仿西施,手捂胸口,緊皺眉頭。

  • She thought that this made her elegant, but in fact, it only made her more ugly.
    東施覺得她效仿西施就會變得很美麗,但是實際上,只會使她變得更難看而已。

  • Later, this idiom came to be used to indicate improper imitation that proces the reverse effect.
    這個典故比喻不恰當的模仿,帶來相反的效果。

『伍』 四年級 我最喜歡的一個成語故事作文

我最喜歡的一篇作文——《滴水穿石的啟示》
我最喜歡的一篇作文是《滴水穿石的啟示》。
水滴為什麼能滴穿石塊呢?通過本篇作文我深深的體會到:是因為水滴目標不轉移,持之以恆的滴著石頭。一滴,兩滴,三滴,滴不穿石頭,但當幾億滴,幾十億滴,幾萬億滴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水滴不停息地滴向石頭,石頭終究會被滴穿的。作文為了說明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理想這個道理,介紹了醫術高超,擁有葯學巨著《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的愛迪生和畫藝已達到最高境界的齊白石勤奮刻苦,取得成功的故事。本篇作文用朴實的語言描繪著三位名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奔向成功的,我被深深地震撼著。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為了撰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而歷盡艱辛的談遷,為了編寫《史記》而忍辱負重19年的司馬遷,為了推出《徐霞客游記》而嚴寒酷暑奔波在外34年的徐霞客……我不禁質問自己: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偉人不都是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越過一道道障礙,穩登成功之峰嗎?那成功之峰,不是半途而廢就能登上的;不是三心二意就能登上的;而是那些不畏艱險,歷盡挫折的人用汗水做渠道,用堅強做拐杖,用毅力做草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峰的。如果人人都那麼容易做到,那成功也就沒意義了。
這篇作文讓我明白了滴水穿石的道理,所以我喜歡它

『陸』 《成語故事》讀後感作文350字

讀了這本成語抄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柒』 成語故事作文 400字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後來又離鄉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盪天下。但是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臟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願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後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待自己啊!」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盪天下,這一次終於事業有成,很有心得,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捌』 小學生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1、一鼓作氣(曹劌 guì)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專鼓作氣,再而衰,三屬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一飯千金(韓信)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玖』 關於成語故事的作文4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一齊吹,那裡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裡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鑽研,努力拚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張載在一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一樣愛護,來幫助你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聖人嗎?為什麼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麼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麼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拾』 成語故事作文500字 15篇

我從小到大度過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成語故事》,《成語故事》里有許多的故事,比如說拔苗助長、百步穿楊、班門弄斧、杯弓蛇影、閉門思過、不可救葯、狐假虎威等等,我最喜歡拔苗助長和杯弓蛇影。
拔苗助長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性子很急,他插下秧苗後便天天去看秧苗長了沒有,可秧苗還是老樣子,一點也沒長。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秧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到家中,他還告訴兒子秧苗都長高了。兒子一聽,居然還有這樣的事,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看蠻田的秧苗全都耷拉著腦袋枯死了。
「拔苗助長」這一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也叫做「揠苗助長」。我覺得這個農夫真想秧苗長大,應該除草、施肥、除蟲,這樣才能讓秧苗長大。
杯弓蛇影講的是西晉時,有個叫樂廣的人,有一次,他請朋友到自己家喝酒,喝著喝著,朋友忽然說自己有點不舒服,就先回家了。樂廣想:難道是我招待不周,朋友生氣了?應該不會吧!樂廣決定去看一看。到了朋友家裡他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樂廣覺得納悶,回家仔細觀察,忽然看見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張弓,樣子就想彎曲的蛇一樣。樂廣明白過來,他再次把朋友請到家中喝酒,還是坐在那人位置上。他又看見了蛇。樂廣笑著說:」杯中的蛇就是牆上的弓。」朋友這才明白。
「杯弓蛇影」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疑神疑鬼,自驚自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