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現代名人年輕奮斗的故事

現代名人年輕奮斗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7 05:47:58

⑴ 現代外國名人勤奮故事

1、 牛頓煮懷表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干二凈。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2、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

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

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

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

3、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的定理。

4、瑪麗•居里

1895年7月25日比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結婚。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於沙皇俄國統治下的華沙,父親是中學教員。

16歲她以金質獎章畢業於華沙中學,因家庭無力供她繼續讀書,而不得不去擔任家庭教師達六年之久。後來靠自己的一點積蓄和姐姐的幫助,於1891年去巴黎求學。在巴黎大學,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勤奮地學習,經過四年,獲得了物理和數學兩個碩士學位。

5、愛迪生

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⑵ 名人年輕時努力奮斗的事跡

保爾 柯察金
保爾是一個自覺的、無私的革命戰士,他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戰爭年代,保爾和父兄們一起馳騁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同外國武裝干涉者和白匪軍浴血奮戰,表現了甘願為革命事業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在那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艱難歲月中,他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雖然他曾經金戈鐵馬,血染疆場,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沒有考慮個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為黨和人民做點事情。黨叫他修鐵路,他去了;黨調他當團幹部,他去了,而且都是害出命來干。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犧牲愛情。他愛麗達,但受「牛虻」的影響,要「徹底獻身於革命事業」,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來了個不告而別。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為黨工作。正像他所說的:「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洪戰輝
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並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於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由他一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他就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
洪戰輝真情告白:貧窮絕對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我的妹妹和父親。妹妹還小,父親病情剛穩定,我希望大家不要去驚動他們。如果大家答應,我願意向大家下跪。就像當初父親患病,為借幾十元錢向人下跪一樣。

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自己做,為何無緣無故地接受別人的慷慨?人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缺精神。

我認為苦難不是好事兒,別人真正欣賞的不是你的苦難,而是你的奮斗。

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69年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1972-1975年先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4-1975年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勛學者。1978年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後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1988年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鍾,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准備10天。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中譯本也已出版。

著有《空間-時間的大比例結構》(1973年與人合著)、《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評論》(1979年與人合編)、《超空間和超重力》(1981年與人合編)、《宇宙之始》(1983年與人合編)、《時間簡史》(1988年)。

1990年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1995年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⑶ 現代名人的艱苦奮斗勵志故事500字左右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是美國人,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葯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 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有一次, 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 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台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後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

⑷ 名人青春奮斗故事

1、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

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

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

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2、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3、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

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

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4、沈括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

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5、毛澤東

不動筆墨不看書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

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

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

⑸ 中國現代名人通過後天努力成才的人的故事

我國抄數學家華羅庚曾襲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財.」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在數學中,常常廢寢忘食.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於他經常勤奮鑽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他的學生漠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里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麼高了.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於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⑹ 名人珍惜青春,少年奮斗的故事(簡單說出)

1、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2、李四光

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野外進行地質勘察時,經常用石頭做枕頭睡覺,一旦被石頭硌醒,馬上又開始工作。

3、魯迅

魯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時間的,他「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寫作上」,從而一生著作頗豐,成為一代文壇巨匠。

4、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5、柯羅惜時

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羅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麼珍惜時間。

⑺ 現代名人勤奮學習事例

1、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2、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

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3、劉翔在剛從二線隊到一線隊的時候就是隊里最差的一個,舉杠鈴只能舉一個杠鈴杠,孫教練對他說:「這些都是基礎訓練,你必須完成!」於是他只能咬著牙,一次次地堅持,終於從舉空杠到可以加5公斤的杠鈴片,再到10公斤、20公斤,最終達到50公斤。

4、郎朗三歲時開始學習樂理、指法等基本功,上學後,每天早晨6點准時練琴一小時,中午再練一小時,放學後還要練一小時,這樣的勤奮練習持續了很多年,最終使郎朗化繭成蝶,創造了自己的神話。

5、我國青年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堅持每天凌晨3點起床學外語,同時每天去圖書室,沉浸在數學符號的海洋之中。

有天中午,管理員臨走時曾大聲喊叫,問裡面是否還有人,但全神貫注看書的陳景潤啥也沒有聽見,於是他被反鎖在裡面。後來他望著那緊鎖的大門,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覺飢餓,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書堆中。

⑻ 現代名人為理想而奮斗的故事

馬雲:當年18個人50萬資金的網路小作坊,8年之後變成了世界最大的B2B商業網站;當內年西湖裡隨波逐流的小容舢板,8年之後變成了太平洋里的一艘中國互聯網航空母艦;當年那個普通的英語老師,8年之後變成了世界級的網路公司掌門人,變成了縱橫網路江湖的大俠……

⑼ 關於通過努力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最好是名人 現代人 年輕人

1、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想上重點小學,但失敗了;重點中學失敗了;高考失敗了三年;錯過了哈佛大學。

但他有毅力和勇氣,俗話說:「刀鋒來自磨礪,梅花芬芳來自苦寒。」經過自己的努力,他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密切相關的。

2、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兩難境地,這一天他在路上無奈地走著。一對兄妹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在熨衣服,哥哥想看書,但他不能開燈,因為只有一個插頭。「你能快點開燈讓我看書嗎?」好吧,好吧,就這樣吧。「總是說,已經30分鍾了。」

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真的很不方便,可以發明一個兩用插頭。他仔細研究了這個問題,很快就想到了兩用插頭的結構。試用產品出來後,很快就賣完了,訂購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供不應求。松下的業務走上正軌,利潤大幅增長。

可見如果遇到任何問題,都應該認真思考,抓住機會。

3、華羅庚,中國著名數學家,是一個沒有文憑和家教的窮人。他出生在偏遠地區,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成功了。他靠的是堅韌不拔的精神,能為他作證的不只是他三月份寒冬中看書的堅韌。

4、馬克思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導師,他在《資本論》上花了40多年的時間。他在大英博物館讀了很多資料。他座位下面的水泥地磨掉了一層水泥。經過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寫出了全世界無產階級所需要的資本。

5、在周總理的授意下,中國農民科學家吳吉昌進行了棉花試驗。在經歷了16年的災難之後,當他不被允許進行實驗時,他偷偷地在自己的家裡進行棉花實驗。最後培育出棉花新品種,為祖國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