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戰爭傷感故事大全

戰爭傷感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2-17 08:40:51

⑴ 有關戰爭中的感人故事

荷花澱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的船隻,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緻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好席子,白洋淀席!」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
很晚丈夫才回來了。這年輕人不過二十五六歲,頭戴一頂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潔白的小褂,黑單褲卷過了膝蓋,光著腳。他叫水生,小葦庄的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今天領著游擊組到區上開會去來。女人抬頭笑著問:
「今天怎麼回來的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水生坐在台階上說:
「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脹,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
「他們幾個哩?」
水生說:
「還在區上。爹哩?」
女人說:
「睡了。」
「小華哩?」
「和他爺爺去收了半天蝦簍,早就睡了。他們幾個為什麼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麼了,你?」
水生小聲說:
「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水生說:
「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若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低著頭說:
「你總是很積極的。」
水生說:
「我是村裡的游擊組長,是幹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回來,怕家裡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裡人們說一說。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一些。」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
「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
水生指著父親的小房叫她小聲一些。說:
「家裡,自然有別人照顧。可是咱的莊子小,這一次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裡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並沒有哭。只說:
「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為要考慮准備的事情還太多,他只說了兩句:
「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說罷,他就到別人家裡去了,他說回來再和父親談。
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
「你有什麼話囑咐我吧!」
「沒有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嗯。」
「什麼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後面!」
「嗯,還有什麼?」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拚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第二天,女人給他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裡麵包了一身新單衣,一條新毛巾,一雙新鞋子。那幾家也是這些東西,交水生帶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門。父親一手拉著小華,對他說:
「水生,你乾的是光榮事情,我不攔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給你照顧,什麼也不要惦記。」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來,水生對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集在水生家裡來,大家商量: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水生的女人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
「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於是這幾個女人偷偷坐在一隻小船上,劃到對面馬庄去了。
到了馬庄,她們不敢到街上去找,來到村頭一個親戚家裡。親戚說:你們來的不巧,昨天晚上他們還在這里,半夜裡走了,誰也不知開到哪裡去。你們不用惦記他們,聽說水生一來就當了副排長,大家都是歡天喜地的……
幾個女人羞紅著臉告辭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盪的水銀。
幾個女人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裡罵著自己的狠心賊。可是青年人,永遠朝著愉快的事情想,女人們尤其容易忘記那些不痛快。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
「你看說走就走了。」
「可慌(高興的意思)哩,比什麼也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么慌過!」
「拴馬樁也不頂事了。」
「不行了,脫了韁了!」
「一到軍隊里,他一準得忘了家裡的人。」
「那是真的,我們家裡住過一些年輕的隊伍,一天到晚仰著脖子出來唱,進去唱,我們一輩子也沒那麼樂過。等他們閑下來沒有事了,我就傻想:該低下頭了吧。你猜人家干什麼?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畫上許多圓圈圈,一個一個蹲在院子里,托著槍瞄那個,又唱起來了!」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裡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裡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現在你知道他們到了哪裡?」
「管他哩,也許跑到天邊上去了!」
她們都抬起頭往遠處看了看。
「唉呀!那邊過來一隻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搖!」
小船拚命往前搖。她們心裡也許有些後悔,不該這么冒冒失失走來;也許有些怨恨那些走遠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麼也別想了,快搖,大船緊緊追過來了。
大船追的很緊。
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的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裡去死吧!
後面大船來的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並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嘩嘩,嘩嘩,嘩嘩嘩!
「往荷花澱里搖!那裡水淺,大船過不去。」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們向荷花澱里搖,最後,努力的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聲!
整個荷花澱全震盪起來。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裡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
但是那些隱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後,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澱。
手榴彈把敵人那隻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團煙硝火葯氣味。戰士們就在那裡大聲歡笑著,打撈戰利品。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他們爭著撈出敵人的槍支、子彈帶,然後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麵粉和大米。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包用精緻紙盒裝著的餅干。
婦女們帶著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個紙盒,一隻手高高舉起,一隻手用力拍打著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對著荷花澱吆喝:
「出來吧,你們!」
好像帶著很大的氣。
她們只好搖著船出來。忽然從她們的船底下冒出一個人來,只有水生的女人認的那是區小隊的隊長。這個人抹一把臉上的水問她們:
「你們干什麼來呀?」
水生的女人說:
「又給他們送了一些衣裳來!」
小隊長回頭對水生說: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鑽出來。
小隊長開了個玩笑,他說:
「你們也沒有白來,不是你們,我們的伏擊不會這么徹底。可是,任務已經完成,該回去曬曬衣裳了。情況還緊的很!」戰士們已經把打撈出來的戰利品,全裝在他們的小船上,
准備轉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葉頂在頭上,抵擋正午的太陽。幾個青年婦女把掉在水裡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戰士們的三隻小船就奔著東南方向,箭一樣飛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煙波里。
幾個青年婦女劃著她們的小船趕緊回家,一個個像落水雞似的。一路走著,因過於刺激和興奮,她們又說笑起來,坐在船頭臉朝後的一個噘著嘴說:
「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麼人似的。」
她們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們沒槍,有槍就不往荷花澱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來!」
「我今天也算看見打仗了。打仗有什麼出奇,只要你不著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裡放槍呀!」
「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後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畝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似的海里。

⑵ 戰爭中的感人小故事

1、抗日英雄楊靖宇

1940年2月23日,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倒下了。一群慘無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擁而上,割下了他的頭顱,剖開了他的腹部。

可是當敵人面對楊靖宇將軍的屍體時,完全駭然了,空盪盪的腸胃裡,沒有一丁點兒的食物。支撐著這位鋼鐵戰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樹皮和棉絮。

2、劉胡蘭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雲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

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於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後,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3、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4、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難走。但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5、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

在戰友負傷犧牲、自我所攜彈葯用光的狀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⑶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悲傷的故事

台兒庄巷戰
台兒庄大捷是
時期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
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台兒庄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0萬人,傷亡失蹤近3萬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1984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
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抗戰中的第一次勝利,此戰對於鼓舞軍民抗戰士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此戰也讓這個運河之濱的千年古城夷為平地,堪與蘇聯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波蘭華沙並提的二戰名城,成為中華揚威不屈之地,國民黨戰後曾許諾重建
,但是一直沒有兌現,如今英勇的
兒女正在籌集資金重建這座二戰城市,全國最大的運河古城,水網密度最長的東方古水城。在台兒庄戰役激烈進行的時候,日軍憑借火炮優勢,攻入台兒庄內。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立即組織 中國軍隊守衛台兒庄
[1]敢死隊,准備奪回陣地。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踴躍報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隊賞大洋30塊。」報名的戰士當即表示:「要錢干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是要爭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隊趁夜色沖入敵陣,白刃戰中,有的受了傷,又從血泊中爬起來,用大刀砍殺敵人;有的拉響身上的手雷和敵人同歸於盡。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卻只剩下11人活著回來······

⑷ 戰爭感人的故事

戰爭很多有古代的現代的,鑒於你沒啥要求給你個現代伊拉克戰爭的吧

伊拉克,這是一個戰火和硝煙密布的國家,美國又一次轟炸結束以後,漫天的沙塵漸漸退去,
藍天和烈日出現在沙漠上空。
哈伊是個伊拉克計程車司機,這天正開著他那輛破舊的黃色計程車在公路上行駛,道路的兩邊,處處可見車輛惡毒殘骸,
迎面不時傳來坐滿美國士兵的坦克車。
哈伊一邊開車,一邊心裡咒罵著:「該死的戰爭!」兩天前。一顆導彈落在了他家門口的集市裡,幾乎毀滅了一切,幸運的是
他活了下來。於是他決定不再開計程車了,他盤算著等今天最後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離開這個地方。
哈儀轉頭看了看駕駛左上放的一張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過照片上,妻子和三個孩子的笑臉仍然讓他感到欣慰,他自言自語的說:「莎拉,孩子們,我愛你們,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了,等我把最後一
趟生意做完。」
不久,他到了一個檢查站,路邊停著不少坦克,不少荷槍實彈的美國兵站在古邊。一個美國兵身手示意讓他停車,哈伊定了定神,停下了車。這幾天,幾乎沒有什麼平民的車輛從巴格達出來,所以現在
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輛車了。
幾個美國士兵走上前,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有一個為首的看了看這輛破車,彎下腰,問道:「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哈伊笑了笑,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回答:「長官,我從巴格達來,想了開這個地方,戰爭太危險了!」
說著話,他遞給士兵一支香煙,並點上了火,問道:「戰爭幾時才能結束?」
「快了,我們的軍隊馬上就能解放你們的首都。」美國士兵深吸了一口煙,神情挺滿意,他看到了車里的相框,問,「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嗎?我也有兩個孩子,和他們差不多年紀。」
哈伊看了看那美國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說:「是啊,他們是我最牽掛的人,不久前就離開這里了,我這就去看他們,也許不在回來了,戰爭年代開計程車太危險,我不想幹了。」
那個美國士兵大概是很久都沒遇上對他笑的伊拉克居民了,所以他的心情不錯,靠在車窗上,對哈伊說:「等我們推翻了你們的獨裁者,你就可以回來放心的開車了。」
也許吧,不過我得去看我的妻兒了,有興趣去我的家嗎?我妻子會為你們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後一躺生意,不收你們的錢。」
士兵搖搖頭,說:「我們有任務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兒問好吧。」他忽然想起什麼,問,「對了,南方都是戰場,你要到哪裡去見你的妻子呢?」
哈伊依舊微笑著,拿起了那個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後轉過頭來,看著那個士兵,一字一句地說道:「天堂。」
哈伊最後能看到的,是那個士兵因為恐懼而扭曲的表情,還有從指尖滑落的煙頭。
然後,哈伊按下了引爆炸葯的按鈕。
這是他對於侵略者所能做的最後一次戰爭。

⑸ 戰爭感人故事

中越戰爭中女記者乳房的故事

聽我的一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老軍官老鄉講,在中越戰爭的慘烈環境中,戰士們,尤其是年輕的戰士對性是很迫切的,有些發泄的手段匪夷所思,聞所未聞。

他說,有一次,在一場大規模戰斗爆發前的動員會上,首長講完話後問:同志們有沒有什麼要求?

一個戰士,大聲的說:我就想看看那個隨軍女記者的乳房.

隊伍一片喧鬧,很多人開始起鬨,首長也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

可是很快,戰士們安靜下來,靜的想是死了一樣.

因為,那個站在隊伍對面的女記者已經默默的脫去了她的上衣面對著他們,戰士們的喧鬧突然那麼遙遠.

首長,然後是戰士們,默默的舉起了右手,向她的完美和勇氣行了標準的軍禮.

那場戰斗我軍死亡慘重,但是終於保衛了勝利成果.

可是很多人永遠沒有回來,包括那位提出非分要求的戰士.

只是,很遺憾,戰士們大多隻見過一次女人的乳房,他們還是孩子,還是處男的時候,犧牲在了陌生的地方.
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1942年夏天,一群充滿青春活力的高炮連女戰士被調任到171鐵路站,帶來了一縷清新的氣息。她們似乎並不在意戰爭,愛美愛漂亮,懂生活講情調,在陽光下裸露著美麗的身體,盡情享受著青春和自然帶來的愜意。可是,就在一個靜悄悄的黎明,一場意外的戰斗卻奪去了五位年輕美麗快樂的女兵生命……蘇聯人民不會忘記她們,俄羅斯人民不會忘記她們,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她們,全世界人民都不會忘記她們……
蘇聯和德國打的時候,德國曾經把某個地方的幾乎所有戰士都滅了,最後只有一個蘇聯戰士沒死,他一個人死守了那個地方幾十天,讓德國士兵以為還有很多蘇聯戰士沒死,結果幾十天里他們就和一個人打,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最後知道蘇聯援軍來了以後,才把德國士兵打退
我只在電視上看過一次,其中細節可能不對,但主要情節沒錯
當刺殺丘吉爾失敗後 全體士兵都陣亡了 但是隊長放棄了走的機會 堅持要完成任務 混進英軍里 最後成功把丘吉爾的替身殺掉 可惜他1輩子都不知道那個丘吉爾是假的

⑹ 戰爭的悲慘故事

這件事發生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的過程。

在轟炸之前,火車站版里人山人海權,一個孩子的父母帶著孩子,准備坐火車回老家。那時,全家人興高采烈,高興馬上就要見到自己的親人了。孩子的爸爸當時去買票,只剩下媽媽和孩子在原地等候。

在轟炸火車站時,爸爸被炸死了,媽媽看到爸爸死人,就知道身邊肯定又有枚炸彈,她馬上推開自己可愛的孩子。馬上,媽媽也被炸得不翼而飛了,再也見不到了。也許孩子已經知道再也見不到他的爸爸媽媽了,孩子大哭起來。

在那一瞬間,火車站的人山人海,馬上變得死城一般。只有孩子孤獨一人坐在火車站的廢墟中。孩子的衣服被炸破了,肩膀和臉上正流著血。

這時,有一位好心的農民經過火車站時,發現了一個正在大哭的孩子,這位好心的大叔把孩子帶回了家。

這個可愛的孩子長大將會是一位勇敢的戰士,為維護和平,獻出自己的力量。

⑺ 令人感動的戰爭故事

1《偷書賊》 文字在這個時代似乎失去了力量。故做幽默輕松的文字很多,把歷史拿來戲說,卻使人看過就忘。炫耀技巧的文字很多,結構復雜,故弄玄虛,卻使人昏昏欲睡。賣弄情緒的文字更多,看起來很酷,卻一無是處。真正能撫慰人心的,使人心覺得妥帖的文字,其實,絕不需要雕琢,只要從靈魂深處淌出,由此心,及彼心,便好。

其實,本書的情節很簡單,簡單到蒼白,像一幅飛過一隻孤雁的雨前的天空。故事的背景是二戰時期的德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失去了父親、母親和弟弟,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在路上,莉賽爾意外得到她人生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在戰時,盡管生活艱苦,莉賽爾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也正是因為有了陸續偷來的14本書的安慰,莉賽爾在戰亂的德國努力地生存著,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而小說中,故事的敘述者,竟然是死神。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預言了所有人的結局,並且帶領中故事中的角色們和每一位讀者,一步步緩慢而憂傷地走向那個結局。生活是條殘酷的路,盡頭已現,趕路的人卻心存希望與感激,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多次,淚水紅了眼眶,我們卻不自覺。

「與大多數災難相同,這個故事有個歡樂的開頭」。即使莉賽爾身世悲慘,卻有著不錯的運氣,她有一位寬厚而善良的養父和粗暴卻親切的養母,更有一位童年的好夥伴魯迪。在小說的前半部分,戰爭陰影下的德國小鎮,生活雖然艱苦,卻也溫馨而動人,莉賽爾與小夥伴們一起,踢球、撒野、偷蘋果,有好些章節,甚至能讓人笑出聲來。但那些歡樂,卻是在陰影籠罩下的,歡笑尚未停止,憂傷卻早已襲來。莉賽爾和她身邊的人們,正是用他們心靈的力量,抵抗著現實的險惡,那一種堅強、樂觀與善良,幾乎是噴薄而出的陽光,使我們覺得目眩,但遠遠的天邊,烏雲卻正在累積。

這便是小說的張力所在了,一方面,平靜的小鎮生活使我們迷醉,另一方面,卻明知災難即將來臨,心慢慢地揪得緊了。戰爭很快就開始了,越是艱難的時刻,人性的光芒就越是難以抑制。小說的敘述到此時反而更加嫻靜了,戰爭幾乎成了遙遠的背景,在躲避轟炸的日子裡,莉賽爾捧著她的14本,在防空洞里,為大家朗讀,外面是連天的炮火,洞里,卻滿是令人感動的善良,人性,其實比任何防空洞都要堅強。難得的是,作者從來就沒有提及到這一點,而每一位讀者,讀到這里,卻自然會明白。

如果單以故事的震撼做標准,本書或者遠沒有《安妮日記》和《辛德勒的名單》那麼令人動容,但本書的力量,卻深藏在文字之下,像一場綿綿的春雨,不用打傘,不覺傾盆,待發現時,連睫毛都已被淋濕。好的小說,就是如此地不動聲色,緩慢、平靜、憂傷,卻使人,即使多年後,依然不能忘懷。
2《燦爛千陽》一本描寫阿富汗近30年來的小說。書里涉及了太多足夠震撼心靈的事,把我嚇到了,看完剛好是在夜裡.第一次看完一本書,合上,全身冰冷。對戰亂,伊斯蘭教,塔利班,婦女的地位,飢餓,炮彈,難民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只是個概念,我知道的只是,那裡正在戰爭,那裡很動盪,那裡很落後。直到看完這一本,我才知道我對那些地方的概念性認識是多淺薄,我才知道世界的許多地方,許多人,在以我想像不到的方式生存,她們每天為了戰火而提心吊膽,她們為親人的離世而悲痛萬分,她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孤兒院,他們為了不遭受丈夫的毒打兒小心翼翼並且選擇忍氣吞聲,她們不能單獨走到大街上,不能上學,不能工作,不能放風箏,不能看電視,不能化裝,不能塗指甲,不可以摘掉布卡,不可以隨便和男人說話……所有的這些,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也是我想不到的。我生活在這里,這個和平的國家,一切都在步入正軌的社會,我為我的不知足和暴躁而感到羞愧,因為世界的另一些地方,一些人過著我難以想像的悲慘生活,並且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代代如此,她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她們頭頂上的天空永遠是陰霾的.
這是一本能震撼心靈的書,它讓我知道了,原來有那麼多的人,他們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慈悲上。也許永遠沒有慈悲,永遠沒有希望。
我真心地為他們祈禱,祈禱所有,都會越來越好。
就像那個詩裡面寫到的: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
也數不清它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我會永遠記得這個書名,因為,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震撼,更是一種對世界的重新認識。
3《巴別塔之犬》 他們很相愛,無庸置疑。可是,直到她死去,他都沒有真正懂她。或許,他對她的了解,甚至不如那隻叫「羅麗」的大狗。
巴別塔,取自《聖經》第十一章,意為「變亂」,它象徵著人與人之間因溝通不暢而產生的種種問題。
婚姻中,愛情決不會代表全部,有愛卻不幸福的婚姻,見得還少了么?!溝通~!溝通~!這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你去問一個心理學家,你們適不適合結婚的話,他不會問你們是不是很相愛,而是會問你們是不是可以順暢的溝通,包括在吵架的時候。so。
他們的幸福生活如此表面,他根本無法理解那個精靈古怪的妻子內心深處的悲傷。某種程度上,他們像兩個世界的人,可以給彼此驚喜,給彼此快樂,給彼此很多的愛,卻永遠走不進對方的心。
看到她戴著那個女孩的面具和他做愛,看到羅麗因為那塊牛排而失去了自己最親的她,我無比悲傷。
但看書過程中,從沒有同情過他。一個讓妻子自殺的丈夫,我可以諒解,卻不會同情。娶她,不該只是因為她給你的種種驚喜,而應該是想要用一生去了解她,守護她。
豆瓣上有人說此書最大的悲哀在於作者是一個女性。或許吧。
男人和女人之間,天生就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那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很多很多的耐心,很多很多的決心,才可以填平。
4《一個人的好天氣》發現是日本作家寫的時候,稍微猶豫了一下。根據經驗,看日本的文字,總需要相當的耐心。不知道是翻譯使然,還是本身日式的行文風格,總是感覺碎碎念,好像冬日的陽光,照在身上,綿綿的,抓不住溫度。
好在文章非常短,被我迅速的生吞活剝了。合上書的時候,想著「電車載著我,飛速朝有個人等著我的車站駛去。」,忍不住感嘆,C'est la vie。
的確是白開水一樣的生活,無奈著,但也繼續著。有些失望,倒也不至於絕望,帶著一點點希望,慢慢走下去。
朋友發簡訊,問我喜不喜歡。我說,不討厭。你能討厭生活嗎?不能,何況故事中的生活貼近自己。
這本書總覺得如果不是twenties的人讀,是很難產生共鳴的。年齡大的,會覺得這是無病呻吟;年齡小的,大約會忍不住「為賦新詞強說愁」。
Twenties是微妙的年齡段,一半塵世、一半理想。既希望能夠獨當一面,又希望可以得到保護。知壽不想一個人,卻也不擅長和人相處。想去外面的世界,卻害怕墮落,而吟子的那一句「世界不分內外的呀。這世界只有一個。」,我看到的時候,幾乎要拍案叫絕。
的確只有一個世界,所謂的內外,只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枷鎖。我們總是想太多,做太少。瞻前顧後的同時,優柔寡斷。總是認為自己做的事是have to,其實早在不自覺中自己作出了選擇。「只要你肯邁出第一步,自然會有出路」。
生活依然是白開水,可是換個漂亮玻璃杯,也會賞心悅目的。
5《荊棘鳥》 記得小時候覺得那段關於荊棘鳥的文字很玄,所以盲目崇拜。
長大一些才漸漸品出那個傳說所背負的命運和情感。
每次看到書架上土黃色的書脊,都感覺置身那個黃色的澳洲內陸地帶,感覺自己和梅吉一起頂著卷有飛沙的乾燥的風堅決的行走……
書中的人物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正反角色之分,每個人物都獨具個性特點鮮明。而且,他們的弱點和缺陷恰恰讓我們更輕易而心甘情願的接受他們認可他們,甚至融入他們。
我時常想起梅吉的一短話,大概是說,我們知道痛苦是自己造成的,卻就是任性地不肯放棄,我們把荊棘刺入胸膛,並且唱著自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歌。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是如此……
6《傲慢與偏見》從以前就很喜歡這本書了,可惜一直沒有時間讀過,近日終於讀完。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本好書。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廢話連篇,一切都「來得那麼偶然,那麼湊巧」。不管怎麼說,這也決不是一本單單就上流社會交際活動進行描寫的作品——更何況所描繪背景還並非完全「上流」。
由書中可以了解到19世紀初英國社會的種種,如果若拿這部作品跟喬治•愛略特的《佛羅倫斯河上的磨坊》做一個比較的話,我更愛這本書——雖然他在結構上並沒有那麼討巧,但是那種傷感氛圍卻一一遭到剔除。
很少有愛情小說會在人物對白方面令人覺得發笑,而簡•奧斯丁的這部作品則是其中佼佼。無論如何,她都細膩描寫了達西先生以及伊麗莎白性格的各面——而貝內特先生、柯林斯先生,一旦他們開始行動必然就會惹人捧腹。
另外這本書的優點是——沒有大量的景物描寫,所以對景物描寫膽戰之人可以完全涉足這部作品,令加之孫致禮老師的翻譯,也顯得該譯本十分之出眾。
7《亂世佳人》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石墨與鑽石都是同一種元素,純凈的碳,但是由於排列的順序不同,所以他們的表現形式截然不同。正好相反!一個是世界最堅硬的物質,而另一種卻是。。。。。
可他們實際上就是同一種元素,碳元素。
在我的眼裡,瑞特與阿希禮就是這樣的兩種人。
從何看出,還記得玫蘭妮在別人罵瑞特的時候為瑞特而爭論嗎?她是這樣說,阿希禮也是這樣想的,只是只是,他不會在別人面前表露而已。
是的,他們的確都是有腦的人,但是由於他們的出身家庭以及之後的閱歷的不同,造成他們的形式不同。
同樣,瑞特也比身邊的人更了解阿希禮,在斯佳麗罵過阿希禮的時候,是瑞特淡淡的說,他倒真的是一個君子,只是他不適應這個社會了。
是的,他們其實是互相了解且理解的,可是這種了解與理解讓自己對對方更沒有好感,因為了解,更明白了對方的無奈,更了解對方的心態。。。
我之前說過,他們本來性質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生活與經歷讓他們成為不同的人。
首先說阿希禮,阿希禮是一種從小在溫和與肯定中長大的孩子,在這種信任之中,他就像溫水中的青蛙,只能淹死在時代的潮流當中。
而瑞特的家庭呢?正好相反,其實我們可以從溫瑞的回憶當中知道,他的爺爺是一個海盜,狂野肆虐,與之相反的性格的瑞特的爸爸,在這種壓抑中,也漸漸壓抑住自己的兒子。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這樣狀況下的瑞特能夠不爆發嗎?然後順理成章地走向了一條崎嶇之路,或許也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之路。
或許吧,他們都不過只是碳。
8《紅與黑》一直到下卷的24章以前,讀著都是煎熬,在司湯達寫得最煩悶、笨拙的地方,類似於武俠小說;而24章出現了一個絕妙的俄羅斯人,於是文體起飛了,對他能寫出《巴馬修道院》開頭的絕妙篇章不再懷疑——司湯達當真幽默起來誰都擋不住。
他寧可放過那些精妙的男女調情(可能也寫不出),沒能讓後人見識到那些動不動長達九行的情書句子;但寫到情書往返,同室相奸,翻牆落院,爬高上梯,梯子如何藏,如何在敲門聲響後跳窗,他可從不含糊(在《巴馬修道院》里,這一才能發展為描述越獄)。
他只寫理念世界,或者19世紀其實是個理念世界,因為他所寫的女人大概都是打那兒來的。那些小男女間不厭其煩的心理巷戰,那些父親、兄長、丈夫鼾聲中的偷情,似乎也都能算作「偉大的也許」——誰敢為拉伯雷喊的是不是上帝打包票呢?
9《茶花女》現在漸漸地有點明白瑪格麗特為什麼離開阿爾芒了。因為瑪格麗特不明白阿爾芒有多愛她,不明白阿爾芒愛她可以為她舍棄一切。瑪格麗特覺得,阿爾芒現在年輕氣盛,愛她,可以什麼都不考慮。但是以後,他們在一起久了,瑪格麗特會老,等阿爾芒以後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可以就會因為有她這樣一個老婆而感到羞恥,或者還不想帶出去見人。即使阿爾芒不會這么做,也會因為有她這樣的一個老婆而讓他蒙羞,讓他的事業受挫。那時候阿爾芒肯定也會因此苦惱。她不明白阿爾芒愛她已經到可以舍棄一切的地步,什麼都可以不在乎。所以她才會離開他。
同時,阿爾芒也不明白瑪格麗特有多愛他,就像他不明白瑪格麗特為什麼經常無緣無故非常憂愁一樣。不然他不會認為她背叛他,更不會傷害她。瑪格麗特不可能像阿爾愛她一樣愛阿爾芒,因為他們本身的身份地位就是不一樣的。瑪格麗特有她的顧慮,但阿爾芒不會明白。因為阿爾芒從來沒有在乎過,所以他也不會想到這些會成為瑪格麗特的顧慮。瑪格麗特變賣了她的財物,想和他過平淡的生活。阿爾芒卻揮霍,只是為了讓瑪格麗特不會因為他而過拮據的生活,不想瑪格麗特將來後悔正是因為跟了他,才過起貧困的生活。阿爾芒同樣也不明白瑪格麗特並不在乎那些所謂的榮華富貴,就算遇到他之前,這些對她的生活是重要的,現在因為他也變得不重要了。可是阿爾芒沒有明白,其實瑪格麗特當時希望他也能好好為將來打算一下,而不是在乎這些虛榮,這才是給瑪格麗特信心。但是阿爾芒卻沒有這么做。一直到她死的時候,他才明白,瑪格麗特是多麼的愛他。
他們兩個人都深愛著對方,卻都低估了對方的愛,才釀成這樣的悲劇。
痛定思痛,從別人的悲劇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愛到深處,對相愛的人來說,是危險的。愛情永遠都必須留幾分的理智,愛才會長遠,悲劇也才不會發生。
10《苔絲》 哦,親愛的苔絲
很久沒有這么有耐心地讀完一本書了,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我看書的速度很慢,這點讓我覺得看一本很厚的書是一項很偉大的工程。
我選擇看了《苔絲》,簡介說這是一本憂傷的書,但是我覺得並不憂傷,反而很幸福。因為結局雖然有點慘淡,但是畢竟是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的啊。這不算是個悲劇,如果苔絲沒有殺了德伯,而是和他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樣我覺得才算是悲劇。
也許我當初應該把《聖經》堅持看完的,因為沒有耐心而放棄了,如果是那樣的話,我想我會更好地去表達我看完《苔絲》之後的感想。或者我應該完整地讀完一本哲學書,這樣我能更好地闡釋書中關於人性的矛盾。
苔絲的遭遇或多或少讓我能聯想到很多不幸女人的遭遇,然而她們都很好地活下來了,這是值得驕傲的。哈代給予苔絲的堅強與不屈,勇敢地面對生活,看來他對他筆下的人物並不是那樣值得悲哀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