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母愛的故事500字左右
❶ 古人關於母愛的故事
有一個人一心向佛,復於是拋棄了自己的制母親去拜見一位高僧,希望成為他的徒弟。見到高僧後,高僧說:「其實你家裡有一位菩薩,為什麼找我呢?你回去的路上約到光腳給你開門的就是菩薩。」於是年輕人就回去了,但是路上沒有一個為他光腳開門的,他很失望,終於到家,已經是午夜了,他叫門:「娘,我回來了。」門開了,他的娘光著腳。
有一個年輕人愛上了一個姑娘,姑娘說:「要想得到我,就要你母親的心臟。」於是青年回去和母親商量,母親什麼也沒說,把自己的心挖出來了。在路上,青年跌到了,他手上的心問他:「兒子,摔疼了嗎?」
❷ 古代母愛故事有哪一些
晉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專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屬景,說:「這個地方不適合我的兒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說:「此處也不適合我的兒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說:「這正是我的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❸ 求關於偉大的母愛的故事!!!(500字)
.感人肺腑的母愛的故事
朋友曾說過一個感人的故事,有個國家地震,母親和3歲的女兒不幸被埋在廢墟里,一耽誤就是好幾天。救護人員找到時,女兒已經死了。母親並不知道實情,死死扛著一塊搖搖欲墜的樓板,她頑固地認為,自己扛著的這塊樓板若坍塌下去,將會奪走女兒的生命。艱難的幾天里,母親不吃不喝,竭盡全力扛著樓板,唯一的信念是必須堅持下去。
救護人員挖出了女兒的屍體,同時,他們驚奇地發現,如果母親此時放棄,扛著的那塊樓板壓下來,必將引起一串連鎖反應,結果將是她被活活砸死。救援人員意識到,最重要的一步棋,是隱瞞女兒死亡的真相,否則母親會失去支撐下去的力量。救援人員告訴母親,她的女兒很好,因為她扛住了樓板,孩子已得救了,而女兒現在最大的願望,是盼望能平安地見到媽媽。
母親最終獲救了,有關人員發現,以母親身體的孱弱,幾乎不可能堅持那麼多天。能讓她堅持下去的理由,是保護女兒的那種本能。母愛轉化為一種巨大的能量,這用一般常理解釋不了。
不由地想到美國電影《母女情深》。這是部拚命渲染母愛的經典影片,其中一場戲,外婆帶著兩個外孫去看望病危的女兒,從病房裡走出來,外婆心如刀絞,捨不得女兒,又心疼即將失去母親的外孫。接下來的一段戲出乎意外,和外婆的悲痛形成鮮明對比,那個差不多快10歲的小外孫此時此刻,不僅不悲哀,還在斤斤計較自己與母親的過節兒,竟然脫口說了句極不恭敬的話。憤怒的外婆隨手給外孫一記耳光,這記耳光有力而且響亮,看了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母愛往往是在回味中,才能具體行動地感覺到它的存在。如果說一部好電影,總有幾個讓人震驚的鏡頭,總有幾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細節,那麼這部獲獎的好萊塢最佳影片,最打動人的就是這場戲。《母女情深》運用了不同的藝術方式,來再現母愛的主題,一種是最容易意識到的,是母親對女兒愛的直截了當,看著心愛的女兒一步步逼近死亡,任何一個母親都會如同剜心割肉。寫足了這種痛,也就是寫好了愛。
另一種母愛是還沒有意識到的,是潛在的,不易察覺到的。小男孩正屬於逆反年齡,他這個歲數,還不太會去想到母親對他的關愛。在他個人的經驗中,母愛是對他的教育,是對他種種不合適行為的不允許,是指責,是苛求。
別人眼裡的母愛,在當事人心目中,卻是不愛。
❹ 求原創的母愛故事,要讓人哭的,500---1000字左右,謝謝
雨中的綿綿情意
下雨了,我又想起了媽媽您,又想起了雨天的那件事……我只想對您歉疚地說一聲:「媽媽,對不起!」
周日該上素描課了,您大老遠從班上趕回來送我。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雨。您費力地蹬著自行車,豆大的雨點落在您的臉上,衣服上,眼鏡上,汗水也悄無聲息地從您臉上滑過,您顧不上擦,仍在使勁地騎著。我把雨傘往您那邊靠靠,您卻關心地說:「別給我打了,你昨天剛拉完肚子,別再著了涼。」我無言以對,只好把傘繼續打在我身上。到了學校,我見四周一個人都沒有,心裡開始慌了:千萬別今天不上課呀!媽媽為了送我,連在班上睡午覺都放棄了,可如果現在還得讓媽媽又把我送回家,這不瞎搗亂嗎?我急忙跳下車,去問守門的大爺。問完之後,我只覺得如五雷轟頂般,差點嚇出「心臟病」。糟糕透了,今天沒有課!我走到您身邊,支支吾吾地小聲說:「對不起,媽媽,今天沒有素描課。」您聽了仍然和顏悅色,沉思了一下,和藹可親地點著我鼻尖說:「我就知道今天可能不上課,可有怕萬一上課耽誤你學習,小糊塗蛋。我再送你回家吧!我聽了趕緊說:「媽,您不是還得上班嗎?我自己走回去吧。」您笑眯眯地說:「你一個小孩兒自己回家,我這個做家長的能放心嗎?快點兒上車吧!」我依言上了車。一路上,路時而平坦,時而坑坑窪窪,我心裡不知怎麼特別內疚,覺得對不起媽媽。可我的嘴巴跟抹上強力膠水似的,怎麼也張不開,即使張開了,喉嚨卻一點兒聲也發不出來。
到家了,我站在樓門口,看著您漸漸遠去的身影在茫茫雨霧中徹底消失,我突然發覺您是那麼偉大……
難忘的火災
火,擁有著美麗的顏色,但同時也令人恐懼。但是在火災面前,媽媽卻毫不退懼。
一天早上,我醒來發現我家的門、樓道的牆邊的黑黑的,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焦味兒。見此情景我嚇了一跳。後來經過鄰居和媽媽我才了解到昨晚發生的事。
昨夜,一層的電閘突然停了,蹭出了火花。不一會兒,火就燒起來了。大火肆意地燒著,濃煙滾滾。消防車來了,挨家挨戶的敲門,疏散人員。這時,媽媽也醒了,當他發現外面著火了,第一反應就是把熟睡中的我叫醒。可由於我剛上完舞蹈課,很累,因此睡得很沉。媽媽怎麼叫、怎麼推,就是弄不醒我。媽媽想抱著我跑,可是我太沉了,已經遠遠超出了媽媽的承受能力。於是,媽媽橫下一條心,自己也不跑了,就這樣陪著我。媽媽浸濕了兩條毛巾,掩住了我和她自己的口鼻。媽媽就這樣抱著我,毫不為覺得等著活的到來。萬幸的是,消防人員在關鍵時刻把這場大火撲滅了,我和媽媽得救了!
媽媽淡淡的敘述著作文的事,好像根本沒把作夜的火災當回事。可這時,在旁邊聽著的我已經受不了了,淚水一下在模糊了我的視線。
剎那間,我感受到了一種暖暖的感覺在我心田淙淙流動。是什麼力量能使媽媽在熊熊大火前毫不畏縮?是什麼力量能讓媽媽面臨著死亡的危險陪我面對大火的來襲?我想這也許就是母愛。樸素卻催人淚下。有句話說,血濃於水,這畢竟不假。母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是媽媽在大火前臨危不懼。其實媽媽完全可以放下我,獨自逃命。但是她沒有。在生死攸關的緊急情況下,使媽媽抱著我,給予我力量。逃生是人類的本能,但是在無私的母愛面前,它只能屈服了。母愛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念、一種責任。「世上只有媽媽好」,這話不假,在你受傷、面臨危險時,媽媽都會張開懷抱,給你力量、給你溫暖。
患難見真情,平時絮叨的媽媽會在烈火前毫不恐懼,這也許就是源於那濃濃的母愛吧!
曾幾何時,我仰著稚嫩的小臉,對母親說:「我要攜著歌聲去浪跡天涯。」母親只是笑而不語,單身駐立在風中,若有所思地望著那飛在天空的白色的蒲公英。 母親告訴我,她知道我的夢在遠方,天上最遠的那顆星永遠是我尋求的歸宿。她說,她會永遠支持我。當時,我的內心深外只是朦朧地感到母親對我的理解,而那時的年幼無知,卻讓我始終沒有覺察到母親說話時的那份不舍與憐惜。
時光拉長了我的身影,長大的我又重新審視了母親的一切:當陽光碟機散夜的殘暮時,當夕陽被朦朧的地平線吞噬時,母親背著農具疾速行走在田間的那條小道上,光明和黑暗都無法阻止她的腳步;當星斗滿天,我和同學在月下嬉戲追逐時,母親正在將她的愛一針一針地織進我的毛衣里;當嚴寒冬曰,我穿著暖暖的羽絨服在火爐旁談笑風生時,母親正在用脹裂的雙手搓洗那寒水中的衣服;……
於是,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了,被重重地擊痛了,此時此刻,我開始懷疑,我的夢還在遠方嗎?我還能坦然地攜著歌聲去浪跡天涯嗎?
「感恩」!理性的思想向我發出聖命。然而,我是應該廝守在母親身邊,讓她享受天倫之樂?還是先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再讓母親安享後半生?
清晨的朝陽已緩緩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了。我重整思緒,理智問我:「你沒有堅實的臂膀,如何報恩?你沒有生存的能力,何敢言報恩?你沒有任何資本,拿什麼償還母親的恩情……?」我仍不能釋懷,為年幼時不懂報恩而慚愧,更為現在懂得了報恩卻不知如何感恩而迷惘。
此時,母親說,她希望我鑄煉一雙堅硬的翅膀,造就一身獨闖天涯的勇氣,然後去打造自己的未來,這是她最大的欣慰。她說她會為我守一片平靜的港灣,那裡有一股長流的愛的源泉,無論何時,我都是她永久的牽掛。
我豁然開朗,感恩像聖命,激勵著我去浪跡天涯,打造自己的一方新天地。我會攜著聖命去獨創未來,像遠飛的蒲公英種子,載著母親的愛與恩情,飛向天空的盡頭,落地、生根、發芽、開花。那時,我會含著淚水捧給母親一片新天地,她定會露出天下最動人的笑容。
❺ 古代關於母愛的故事
您好。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內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容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
❻ 古代的母愛故事
一、童心與母愛
卡斯林·諾利斯
在我十四歲的那年夏天,我和媽媽伴著幾個比我小的孩子在一個海濱度假。
一天早晨,我們在海濱散步時遇見一位美貌的母親。她身邊帶著兩個孩子,一個是十歲的納德,另一個是稍小一點的東尼。納德正在聽他媽媽給他讀書。他是個文靜的孩子,看上去像剛剛生過一場病,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東尼生得一雙藍色的眼睛,長著一頭金黃色的卷發,像是一頭小獅子,既活潑,又斯文。他能跑善跳,逗人喜歡,生人碰到他總要停下來跟他逗一逗,有的人還送他一些玩具。一天,遊客們正坐在海濱的沙灘上,我弟弟突然對大家說,東尼是個被收養的孩子。大家一聽這話,都驚訝地互相看了看。但我發現,東尼那張曬黑了的小臉上卻流露出一種愉快的表情。
「這是真的,是嗎,媽媽,」東尼大聲說道。「媽媽和爸爸想再要一個孩子,所以,他們走進一個有許多孩子的大屋子裡,他們看了那些孩子後說:『把那個孩子給我們吧。』那個孩子就是我!
「我們去過許多那樣的大屋子,」韋伯斯特夫人說,「最後我們看上了一個我們怎麼也不能拒絕的孩子。」
「但是,那天他們沒有把那個孩子給你們。」東尼說。他顯然是在重述一個他已熟知的故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說,『我希望我們能得到他……我希望我們能得到他。』」
「是的,幾個星期以後,我們就得到了。」韋伯斯特夫人說。
東尼伸出手,拉著納德,「來,我們再到水裡去。」孩子們像海鷗似地沖到海邊的浪花里。
「我真想不通」,我媽媽說,「誰捨得拋棄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呢。」過了一會兒,她又補充道,「明明知道他是被人收養的,但他卻絲毫不感到驚訝。」
「相反,」韋伯斯特夫人答道,「東尼感到極大的快樂。似乎覺得這樣他的地位更榮耀。」
「你們確實很難把這事情告訴他。」我媽媽說。
「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告訴過他,」韋伯斯特夫人回答說,「我丈夫是個軍隊里的工程師,所以我們很少定居在什麼地方,誰都以為東尼和納德都是我們的兒子。但是,六個月前,在我丈夫死後,我和孩子們碰上了我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她盯著那個小的,然後問我,『哪個是收養的呀,瑪麗?』」
「我用腳尖踩著她的腳,她立刻明白了過來,換了個話題,但孩子們都聽見了。她剛一走開,兩個孩子就擁到我的跟前,望著我,所以,我不得不告訴他。於是,我就盡我的想像力,編了個收養東尼的故事……你們猜結果怎樣?」我說:「什麼也不會使東尼失去勇氣。」
「對極了,」他媽媽微笑著應道,「東尼這孩子雖然比納德小一些,但他很剛強。」
在韋伯斯特夫人和她的孩子們將要回家的前一天,我和我媽媽在海濱的沙灘上又碰見那位母親。這次她沒有把兩個孩子帶來,我媽媽誇獎了她的孩子,還特別提到了小納德,說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孩子對他的母親有這樣深的愛,文靜的小納德竟對他母親如此地依賴和崇拜。不料夫人說道:「你也是一位能體諒人的母親,我很願意把事實告訴你:實際上東尼是我親生的兒子,而納德才真是我的養子。」
我和媽媽屏住了呼吸。
「如果告訴他,他是我收養的,小納德是受不了的。」韋伯斯特夫人說,「對於納德來說,母親意味著他的生命,意味著自尊心和一種強大的人生安全感。他和東尼不同,東尼這孩子很剛強,是一個能夠自持的孩子,還從來沒有什麼事情使他沮喪過。」
去年夏天,我在舊金山一家旅館的餐廳里吃午飯,臨近我的餐桌旁坐著一位高個子男人,身著灰色的海軍機長的制服。我仔細觀察了那張英俊的臉寵和那雙閃爍著智慧的眼睛,然後走到他跟前。我問:「你是安東尼·韋伯斯特先生嗎?」
原來他就是。他回憶起童年時我們一起在海濱度過的那些夏日,我把他介紹給我丈夫,然後,他把納德的情況簡單地告訴了我們。納德大學畢業後,成了一位卓有成就的化學家,但他只活到二十八歲就死了。
「母親和實驗室就是納德那個世界裡的一切,」東尼說,「媽媽曾把他帶到新墨西哥去,讓他療養身體,但他又立即回到他的實驗室里去了。他在臨死之前半小時,還忙著觀察他的那些試管。死的時候,媽媽把他緊緊摟在懷里。」
「你媽媽什麼時候告訴你的,東尼?」
「你好像也知道?」
「是的,她早就告訴過我和我媽媽,但我們都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
東尼眼睛裡閃爍著晶瑩的淚花,沉默了好大一會兒。
「我很難想像,在我的一生中,我還能獻給母親比我已經獻出的更加深切的受。」他說,「現在我自己也有了一個孩子。我開始思索,在這二十多年裡,母親為了不去傷害養子那顆天真無邪的童心,而把親生兒子的位置讓給他,她自己心裡會是怎樣一種滋味呢?」
二、白發親娘
趙麗軍
命運再一次朝我背過了臉。經過慢長的20天的治療,剛剛出院一星期,無情的病魔又一次侵襲了我,我不得不再次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
這一次,我沒有告訴母親。母親已經六十多歲了,長年住在京郊那個偏遠的小山村。可是第二天,白發蒼蒼的母親在姐姐的帶領下,一臉焦急地走進病房。看見我,她止不住老淚縱橫。之後的兩天里,見到我輸液,她默默流淚。看見我抽血,她忍不住抽泣!看母親控制不住自己的悄緒,姐姐們連哄帶勸,終於把母親送回了老家。
誰想到,連自己家的電話號碼都記不清的老母親,竟然不知怎樣記下了我的長長的手機號,而且學會了給我的手機打電話。每天早、中、晚三次,她都會准時把電話打進我的病房,一聲聲的擔心,一句句的叮嚀,再有,就是一遍遍地要求再來病房陪伴我、守候我。
那天中午,在我睡意朦朧的瞬間,忽然發現門外站者個熟悉的身影。我一下子睜大了眼睛。正在遲疑間,我的年近古稀的老媽媽,已經頭發蓬亂、一臉是汗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媽,您怎麼來了?」
「哎呀,閨女,你可好些了?瞧把我急的!」
「這么遠的路,您怎麼來的?誰把您送來的?」我驚訝地連聲發問。
「我自己偷著跑來的!你在醫院里躺者,我哪放心得下。在家裡吃不香、睡不著,再不來,要把我折磨死了!」
淚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眼眶。我激動得撲在母親懷里,痛哭失聲。
已是深夜。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年邁的母親,終於如願守在了女兒的病橡勞。她實在太累了,帶著一絲甜蟹,帶者一臉滿足,我的白發母親,她深深地、深深地睡著了。
❼ 100分懸賞:按材料寫母愛的故事(500字以上就可以)
母愛如水
人們總愛宣揚母愛的偉大。比喻時,也總願意比喻成氣壯山河的事物,很少有人把母愛比喻成水,覺得這太過平淡。殊不知,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平平淡淡才是真。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叫做《母愛沒有具體的內容》。是呀,細細回味,才會發現,很難通過一件什麼事情,來證明母親怎樣怎樣,也很難用一個詞,來說明母親如何如何。當然,這不是因為對媽媽不夠了解,相反,是因為太了解了,千頭萬緒,不知該如何下筆。
欣賞母親的性格,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母親一樣挺拔、不屈。這是一個好乾部應具有的品質——媽媽教育我說。母親能吃苦,這是公認的。印象中,沒有什麼事是媽媽做不了的。從記事起就是這樣,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因此,總喜歡和母親待在一起,很溫暖的感覺,我喜歡這種感覺,讓我覺得踏實,安全。
常感嘆歲月的無情,無情到近似冷酷。她擄走了我身邊人所有的青春,用他們的蒼老,換來了我的成長。光陰的洗滌,漂白了媽媽的長發,卻留下了媽媽那份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強。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媽媽老了。
但,媽媽的許多話很是有道理。這是生活的歷練,留下的寶藏,蘊藏著生命的玄機——因此小時候,我對媽媽絕對的崇拜,把她的一些話當聖經般遵循。媽媽常說,人一輩子,並不是所有事都是喜歡做的,有很多事,你不喜歡做,卻不能不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做還得做到最好;否則不要說對不起父母,對不起朋友,甚至你連自己都對不起。這番話伴我走過昨天,走到今天,我相信,也將伴我走向明天。給我勇氣,讓我在每一個充滿陽光的日子裡,堅強地面對每一個人,每一個新的挑戰。
愛就是愛,我深深的敬愛著母親。雖不轟轟烈烈,但有時候,細水長流,也不失為一種風景。可能會有幾分平凡,但本來就是凡人一個,又會有多壯烈的愛。更何況,在我看來,每一份愛都是一樣珍品,值得我們永遠珍藏。 未來的日子好長好長,不知還會和母親攜手走過多少個四季。一同回味初春、品嘗盛夏、咀嚼金秋、聆聽隆冬。拾起生活留給我的點點滴滴,把每一片成長的回憶釀成最淳(醇)的美酒,貼上標簽,隨歲月的洗禮越來越濃、越來越香;用媽媽的愛作標榜,同樣去愛身旁的每一個人,也珍惜每一份別人給予的愛。希望我這顆年輕的心,能溫暖媽媽那顆不再年輕的心,滋潤她的飽經滄桑,照顧母親一生一世。
是啊,母愛如水。水——生命之源;母愛——一生相伴。
❽ 關於古代母愛的故事名稱及內容
孟母三遷
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截發留客:
《晉書·陶侃母湛氏傳》記載:陶侃年輕時家境貧寒,一次范逵來到他們家投宿,沒有東西招待客人。他母親湛氏悄悄剪下頭發賣給鄰人,買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知道此事後贊嘆說:「非此母不生此子。」
❾ 古代關於母親的著名故事
1、陶母剪發退魚
陶母是東晉時期名將陶侃之母,他年少時就有大志。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當時冰雪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的車馬仆從確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長發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到集市上換來了幾擔米。
隨後,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家裡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連隨從的人也都一一照顧到了。陶侃在青年時期還做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
2、歐母畫荻教子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
但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3、徐母大義
徐母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徐庶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經投靠劉表,後來成為劉備的軍師。赤壁之戰前,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就想將他納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她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了一封徐母的信,召徐庶來到許昌。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後,他只得辭別劉備,投降曹操。
4、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認為此處也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
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覺得這才是自己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5、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岳母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勵子從戎,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