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感開頭
⑴ 求《居里夫人傳》 讀書筆記,要有開頭,3分摘抄,7分感想,(懸賞50分)
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近日重新閱讀了《居里夫人傳》,再一次為居里夫人的生命歷程所震撼。記得第一次看完這本書後就激動不已,自覺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其實本人一向自恃頗高,很少敬佩什麼人,但對於居里夫人,卻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折服了。她的一生,對於我,有著太多太多的啟示。
在我看來,這個本名瑪妮雅•斯可羅多夫斯基的普通波蘭女孩日後之所以會成為舉世聞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本人的天賦以及她所處的那個時代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擔任過中學校長),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盡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瑪妮雅,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鑒。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搖籃,更是一個塑造人的大熔爐。因此,年輕夫婦若想為人父母,必須慎之又慎,因為從此他們的生活將徹底改變,他們要擔負起一項重大使命——養育一個小生命,將他(她)塑造成一個「人」。這可不比養貓養狗,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人父母,責任重大。我認為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決不可隨便嘗試。畢竟,我們不僅要對生命負責,還要對社會負責。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是成功的,子女們不但個個成才,而且團結友愛,感情甚篤。居里夫人和姐姐布羅尼雅間的手足之情尤為感人。姐妹倆先後資助對方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其謙讓、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不由聯想到報章雜志上的一些社會新聞:某家的兄弟姐妹為了爭奪財產而對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來,他們真該為自己的舉動而懺悔。要知道,大家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手足啊!理應好好珍惜這樣的血緣親情才對,為什麼一旦牽涉到利益問題,就變得如此自私無情呢?他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拋棄了生命中最可寶貴的財富,實在是得不償失吶!作為一個獨生子女,我真的非常羨慕瑪妮雅的家庭,羨慕她與姐姐之間的那份無私真摯的親情。
事實上,為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復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一個人。看來,「長大」的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磨難是不可避免的。。
整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也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章。她當時經濟拮據,為了避免干擾,便從姐姐家搬到了一個陰冷的小閣樓上。每天七點起床,學習到凌晨三點方才就寢。冬日的巴黎寒風刺骨,一床薄被哪敵嚴寒。於是,瑪妮雅只能將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甚至將椅背壓在上面,以此來增加重量和溫暖感。僅有的一點生活費只夠她終日以水果果腹,根本談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著打補丁的衣裙和墊著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的。看到這里,我真的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了。現在的我,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致於空有雄心壯志,卻拿不出半點實際行動。自訂的學習計劃哪回不是落得個虎頭蛇尾、一紙空文的下場。我實在很想擁有居里夫人拼搏奮斗時的那股子勁頭,哪怕是三分之一也行。但我清楚,有些東西看的時候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可放下書本,跑到外頭教太陽一曬,那點所謂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揮發掉了大半。要是再耗上幾日,肯定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實成功的秘訣人人都懂,問題在於真正能身體力行、持之以恆的人只佔少數;所以,成功者寥寥。我若想成功,必須痛下決心,嚴格要求自己我只希望這次的「激情」可以持續地長久一些,但願我能夠盡快找到自我奮斗的動力。畢竟,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是需要一點精神支柱的。我的支柱究竟在哪兒呢?
不僅如此,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這對純粹的學者心目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舍,孜孜不倦。「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婦為那些有志於做學問的年輕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樣!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將一個嚴酷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學者。君不見今日的學術界里,這類招搖撞騙的假學究何其多也!然而,科學研究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之人,永遠無法踏進科學的神聖殿堂。所以說,真正的學者是心懷宇宙的,也只有具備這樣的胸襟方能發現真理,並且真正懂得真理的價值。
讀罷《居里夫人》一書,我已將我的感悟悉數與大家。書中還有一些感悟東西,忽隱忽現,難以捕捉。那隻有一邊生活、一邊體會了
⑵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感怎麼寫
在我閱讀這本書來時,居自里夫人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她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都要尊敬她。
我很喜歡讀書,每買來一本書,就會細細的讀好幾遍。老師讓我們買這本《居里夫人傳》。《居里夫人傳》這本書,裡面居里夫人的形象,是偉大的,幸福的。在她身上有各種的評價,可我認為,她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她的家庭貧困,但居里夫人一心想要去巴黎上大學。她一獲取到知識,而就有了無盡的愉快。居里夫人是刻苦求學,還是有愛心,無私的人。
她也在文章中描述了他的丈夫,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與居里夫人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是物理方面的集大成者,卓越的他不幸在車禍中去世了。
居里夫人的丈夫,也是一位對妻子兒女疼愛有加的丈夫,還對父母孝順敬重。他的性格成就和成長還有取得的成就,都在這本《居里夫人傳》里描寫過。皮埃爾·居里的性格特徵,也都深刻的在我心中浮現。
通過這本書,都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只要我們孜孜不倦、刻苦奮斗,也是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我們的生活也不像那樣一樣艱苦,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好好去珍惜眼前的生活,去努力,去為之奮斗的嗎?
⑶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感
在這個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感悟,讓我懂得什麼事堅持不懈和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
瑪麗•居里是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瑪麗•居里是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也是第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偉大科學家。她刻苦鑽研,永不滿足,經過無數次試驗,發現了放射元素鐳。她的這個發現,轟動了世界,震驚了科學界。然而,在這個偉大的發現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歷程。
為了提煉這種物質,居里夫人要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她要將這些東西一鍋一鍋煮沸,不停的攪拌,然後再倒進實驗瓶中提煉。在歷經幾年如此繁重的勞動,終於,居里夫人用她堅韌不拔的毅力從幾噸的物質當中提煉出了三克鐳。僅僅只為了這三克鐳,居里夫人用了幾年;僅僅只為了這三克鐳,居里夫人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如果沒有居里夫人如此艱辛的勞動和偉大的犧牲精神,我們就不可能發現鐳。居里夫人為科學界做出了多麼偉大的貢獻啊!但居里夫人沒有因為獲得了諾貝爾獎就因此沉溺於物質的享受中,而是把自己的獎牌給女兒當玩具,自己仍舊專心於自己的研究。
看完這本書後,我深受感動,為居里夫人的毅力感動;為居里夫人的為事業奉獻的精神感動;為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風度感動。看看居里夫人,再和自己進行對比,做事老是三分鍾熱度,沒有毅力和恆心,遇到困難就退縮……我要向居里夫人學習,學習她不怕苦的精神,學習她對於一件事的專心致志和不放棄……從現在開始,我要朝著這些目標努力,成為像居里夫人那樣偉大的人,為祖國和社會奉獻自己!
⑷ 讀了居里夫人的短文你有什麼感想
我的感想:居抄里夫人雖然已成名,但他仍襲熱愛、尊敬老師.我們要學習他的品格 人要學會感恩,老師是教授我們知識道理的人,我們應當像居里夫人那樣尊師重道.一個知道感恩的人,也必將是一個擁有偉大人格的人,這種品格將會使他的人生和事業變得美好
⑸ 誰能把這段居里夫人的故事加開頭和結尾啊。。
居里夫人是怎樣成為一位成功的科學家的。你想知道嗎?在接下來這個故事就能告訴你。
幾十回年前,波蘭有個叫答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她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優秀品質,從未動搖。
⑹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感,600字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感
今天,媽媽從書架上拿出了一本書,我一看書名便知道這本書媽媽是在考試前一陣子就給我買的,只是因為要面臨考試,所以一直擱在書架上沒動。
我坐在桌前仔細地閱讀完這本書,當我合上這本書時,我知道我認識了一個偉大的女性,她就是居里夫人。我記得在這本書裡面,同是名人的愛因斯坦對她有這樣一個評價:在我認識的所有名人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的不為盛名所動搖的人。可見,居里夫人這一生是多麼富有傳奇色彩啊!
故事中的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的一個書香之家,她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但是這樣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卻被死神緊緊地盯住了,居里夫人的母親和三姐相繼死去,這使她渡過了一個悲傷的童年。上學後,由於波蘭還沒有解放,沙俄人對波蘭人實施了極為嚴厲的控制和監管,居里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她依然堅持努力學習,長時間在實驗室從事著實驗研究,由於她的不懈努力,發現了鐳和釙這兩種稀有元素,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她長期致力於鐳的研究,因為鐳對人的身體危害極大,別人勸她放棄,她卻依然堅持著,最終為科學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本書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居里夫人不僅是科學家們的楷模,更是全世界女性的驕傲。她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無論經歷怎樣的坎坷,只要有明確的方向,並朝著這個方向不懈的努力,相信辛勤和努力會得到回報。而對於我們,做為一名在校的小學生,只有腳踏實地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完成好做為一名學生應有的責任,才能在長大以後為國家做貢獻,成為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
⑺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的感想
瑪麗亞·斯抄克沃多夫斯襲卡-居里(波蘭語:Marie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里或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瑪麗·居里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也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但她最終因接觸放射性物質,死於白血病。1995年,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移葬先賢祠。
⑻ 讀《居里夫人的故事》感悟一句話總結
不僅僅是天賦,更應該是熱愛和責任感成就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