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手抄報內容四年級
A. 閱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精神手抄報內容有哪些請快點回復,謝謝🙏🙏
紅色教育復指在以紅制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
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
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牢記歷史,開創未來。
B. 傳承紅色基因手抄報
寫作思路及要點:
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涵養家國情懷,讓思想受到洗禮,讓精神得到升華,讓心靈得到觸動。既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又幫助學生們加深理解,對他們日漸形成的健康人生觀、價值觀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正文:新時代的四好少年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環境里。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么好的條件,就是那些抗日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為了祖國的明天去奮斗,做一名新時代的四好少年。
首先,我們應該爭當熱愛祖國,做一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曾經,有多少人,為了祖國,在戰場上犧牲;曾經,有多少人,為了我們,拋頭顱,灑熱血。
那是因為,祖國母親養育了他們,當祖國母親受難時,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祖國母親。他們就是革命烈士,是英雄。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英雄,熱愛自己的祖國,像那些英雄們一樣,保衛自己的祖國。
理想是每個人都所擁有的,我們都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只要有報負心,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才能有成就。
其次,我們應該勤奮學習,追求上進。學習,是我們現在的職責,認真完成每一項作業,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牢固。還要學會不懂就問,只有學習好了,我們才不至於被新時代所淘汰。品德優良,團結友愛也很重要。
我們要做一名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好少年。互幫互助,像雷鋒叔叔那樣。有人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我們也應該在平日里多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公交車上給那些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名新時代的小雷鋒。
C. 紅色經典手抄報內容
紅色教育
紅色教育指在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堅定信仰、學習老區、支援老區,提供直接的便利與服務.紅色教育將幫助革命老區建設紅色「數字化網路服務系統」,以便革命老區捕捉發展機遇,運用時代快捷手段,與外部交流互動.紅色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如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紅色教育的合理分層,細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級開展「識黨旗、認黨徽」教育,主要開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賽等,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確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三四年級開展「明黨史、知黨情」教育,主要開展「革命歌曲」歌詠比賽、「我喜歡的紅色格言」徵集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傳唱革命歌曲,確立人生格言,激勵他們時常戒勉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教育,側重於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聽革命傳統報告,參加扶貧助殘等豐富直觀的教育形式,「感黨恩、跟黨走」,把自己的成長自覺的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D. 紅色經典手抄報內容急!!!!!!!!!!!!!!!!!!!!!!!!!!
1.請結合建黨90周年的良好契機,全面回顧、深入探討、總結升華我黨回90年來的輝煌征程。讓閱答讀者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建立90年來,是帶領人民贏得獨立自主,抗擊壓迫和困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三十年,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十年。務必營造出隆重、熱烈、喜慶的節日氣氛。
2.關注時政熱點,了解民生百態。結合現實生活,時政熱點,著力論述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一重要的理論、思想結晶。
3.結合西藏藏族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的偉大、歷史性的課題談談。
E. 我們老師留了4張「紅色小故事」為題的手抄報,請給8個資料
《劉胡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毛澤東在指揮全國戰局之餘,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這種表現,恰恰是共產黨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萬萬農民心中的結果。
《小兵張嘎》
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邊一個小水莊子里,有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叫張嘎[1].他熱愛八路軍,八路軍們也很喜歡他。住在他家裡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老鍾叔,常常講英雄故事給他聽。
殘暴的敵人,在一次襲擊中奶奶為掩護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而被殺死,不光如此,嘎子最敬佩的八路軍偵察連長老鍾叔又被鬼子抓走了,嘎子真是恨死敵人啦!他懷著為老祖母報仇和救老鍾叔的決心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排長羅金保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枝手槍,偷偷把槍藏進老鴰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傷未痊癒,就偷偷離開養傷的老鄉家在歸隊的途中被捕。當敵人拷問時,他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發揮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終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鴰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嘎子心滿意足,便將自己珍愛的木製小手槍送給了好朋友胖墩。
《閃閃的紅星》
這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優秀的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江西,一個叫柳溪的山村裡,講述著一個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的統治下的幾十戶貧苦人家裡頭所發生的故事。以一位年僅八歲的孩子——潘冬子為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置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
《雞毛信》
影片《雞毛信》是著名電影藝術家張駿祥根據華山同名小說改編的,是新中國首部正面反映我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雞毛信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軍民創造的一種傳遞緊急情報的特殊郵件,信封上粘有雞毛,以示十萬火急。影片以海娃送雞毛信作為全片的主要線索,結構單純,情節曲折,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驚險情境中,影片以生動細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堅貞頑強、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藝術形象。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兒童情趣。片頭字幕像一本連環畫.一頁一頁揭過,使少年兒童觀眾像翻看連環畫一樣親切。每一片斷的開頭,也模仿連環畫的說明寫上字幕,對背景、環境、人物心情做出說明,用生動詼諧的旁白道出,強烈地抓住了少年兒童觀眾的注意力。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為了新中國電影史上一顆耀眼的童星。
版面參考: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fr=&pv=&word=%CA%D6%B3%AD%B1%A8%B0%E6%C3%E6%C9%E8%BC%C6%CD%BC&z=0&fm=rs6#pn=0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q=&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word=%BA%EC%C9%AB%CA%D6%B3%AD%B1%A8&s=0#
F. 紅色故事主題的手抄報怎樣做
紅色故事 把紙張平均分成6至9格
把故事或成就串起來
G. 紅色教育手抄報內容
紅色教育
紅色教育指在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 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 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堅定信仰、學習老區、支援老區,提供直接的便利與服務。 紅色教育將幫助革命老區建設紅色「數字化網路服務系統」,以便革命老區捕捉發展機遇,運用時代快捷手段,與外部交流互動。 紅色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 如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紅色教育的合理分層,細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級開展「識黨旗、認黨徽」教育,主要開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賽等,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確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三四年級開展「明黨史、知黨情」教育,主要開展「革命歌曲」歌詠比賽、「我喜歡的紅色格言」徵集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傳唱革命歌曲,確立人生格言,激勵他們時常戒勉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教育,側重於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聽革命傳統報告,參加扶貧助殘等豐富直觀的教育形式,「感黨恩、跟黨走」,把自己的成長自覺的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H. 紅色記憶手抄報應該寫什麼內容
紅色,代表著希望、和諧和美好,是中華名族的顏色。每當到春節,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對聯,街頭巷尾的紅紅的裝飾。到處張燈結綵,節日氣氛洋溢在鄰里之間,但是歡樂背後的心酸,大概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們懂得。
曾幾何時,茫茫的沼澤地上,迸發紅軍義無反顧向前沖的精神;曾幾何時,冰天雪地的夾金山上,駐扎著紅軍的營地;曾幾何時,出現紅軍在槍林彈雨中飛奔的身影,紅軍經歷了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終於盼來了渴望中的勝利。
曾讀過《紅岩》這本書,書中的描寫惟妙惟肖。那時江姐回鄉下為游擊隊送葯,她看犧牲者的名單,發現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突然失去親人的感覺一定難以承受。書上是這樣描繪的:江姐熱淚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願再看。她禁不住要慟哭出聲。一陣又一陣頭昏目眩,使她無力站穩腳跟……但堅強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負擔著黨託付的任務,沒有權利在這里流露內心的痛苦,更沒有權利逗留。
她的腳步,不斷踏進泥濘,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漿,濺滿了鞋襪,她卻一點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著滿懷悲憤,要把永世難忘的痛苦,深深地埋進心底。漸漸地,向前凝視的目光,終於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淚水。她深藏在心頭的仇恨,比淚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一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她在渣滓洞集中營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精神給那裡所有的戰友以無窮的動力。竹簽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水飛濺,我們敬愛的江姐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但她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劇烈的疼痛……是她,一個女共產黨員,平靜地在敵人面前宣布:勝利永遠是屬於我們的!
這就是革命時代堅強的女子,這就是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這就是紅軍堅強不屈的良好品德。
I. 革命小故事(100字左右)手抄報要用 急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後,家裡少了一個勞動力,里里外外什麼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准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現水缸里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麼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裡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裡的水缸也是幹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 代耕隊長把斗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毛主席主張調查研究,你們該去調查調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幹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隻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裡納悶極了。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裡的後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鉤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裡跑。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抬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毛主席嗎!」 二嬸拉著毛主席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毛主席,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麼感謝你呀!」 毛主席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寧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毛主席為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裡傳開了。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劉 胡 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毛澤東在指揮全國戰局之餘,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方 志 敏
方誌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蘇區,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的根據地。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
董 存 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