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我們身邊的禮儀故事作文

我們身邊的禮儀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18 13:27:44

㈠ 有關文明禮儀的作文 《 身邊的榜樣》

範文一:
她,是一位列車員,雖然我們只有一面之交,可她卻成了我心目中學習的榜樣。
去年夏天,我隨爸爸回老家。上了火車剛坐下,便有一位身著工作服的列車員阿姨一手領著茶壺,一面微笑著向旅客問好。和快,便來到了我所在的車廂。我急忙拉開皮包拿出玻璃杯放在桌子上。阿姨慢慢走過來,細一看:雪白的皮膚,臉上嵌著一雙明亮的眼睛,櫻桃似的小嘴旁兩個小酒窩總是深深的陷進去,使人一看便知道,這時一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忽然,只聽「啪」的一聲,我低頭一看,原來我在端詳阿姨的時候出了神,把杯子碰翻了,剛好砸在阿姨的皮鞋上,又滾到了地上。我呆住了:這下可得了!都怪我太粗心。
正在看書的爸爸一驚,像觸電一般猛回過頭來,一看這情景,面帶歉意,連聲向阿姨道歉:「對不起,正對不起。這孩子做事就是這么粗心。」沒想到阿姨聽了每出生,臉仍舊笑眯眯的。更沒想到,阿姨吧茶壺放在一邊,蹲下身子,邊撿碎玻璃邊說:「同志,沒關系。我把這些撿起來,免得在傷人!」 她撿起碎片,沒走幾步,又回來了,忽閃著那對迷人的眼睛說:「噢,你們的杯子打碎了,沒有了吧?」不一會兒,阿姨那熟悉的身影又出現在我面前,她手裡拿著一隻光潔明凈的玻璃杯走到我跟前,提著茶壺給我到了滿滿一杯茶。我喝著阿姨給我的茶,一股暖流流進心田。
杯中雖是普通茶,但比昂貴香甜汁。

範文二:
既然要擁有自己的一方天空,那麼延伸在我們腳下的就不僅僅是坦途,飄盪在我們頭頂的,除了悠悠的白雲,還有重重迷霧。
既然要想與千里馬並駕齊驅,那麼又何必埋怨萬里征程,只有仰天長嘯,揚鞭奮蹄,才能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要傲立在高高峰頂之上,那麼只得不顧一切向上攀登。
這條人生的長路究竟充滿多少崎嶇多少坎坷?是什麼力量驅使著人一次次失敗而又站起來的呢?是喝彩,是掌聲,是鼓勵。
人生無時無刻不需要鼓勵。古往今來,歷史的長河中回盪著多少偉人的喝彩聲。王之渙會鼓勵自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毛澤東激勵著自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是何等的豪情滿懷。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傲者留其名。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少年壯志不言愁,等到一切風雨過去之後,你們將是第一。
喝彩聲是點燃勝利的火種;喝彩聲是搏擊藍天的起跑線。在黑暗裡,喝彩聲會照亮一切;在得意時,喝彩聲能昂揚鬥志。也許周圍同學的喝彩聲你不在意,也許老師的表揚你不在乎。但生活確實要喝彩來平衡失落感。喝采會伴你走向成功,會使你在事業上東山再起,叮囑你永不言敗。
昨天的風已不再為我呼喚,明天的雨也不將為我哭泣,因為我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為自己喝彩吧!人生需要掌聲,人生需要歡呼,人生需要伴你走向成功的喝彩……

為自己喝彩
在生活中我們總習慣於為別人喝彩,羨慕別人的點點滴滴的完美,而對自己一些突出的優點視而不見,不以為然.於是喝彩也因耐於寂寞, 而悄然離去,只剩下低頭喪氣的自己……
「你我走上舞台,唱出心中的愛,邁出青春節拍,為我們的明天喝彩.」
這首歌唱的多好,它激起了我們對未來的熱情與嚮往,敢於為自己美好的青春與活力高歌,讓悅人的掌聲為自己響起來,讓我們大膽地為自己喝彩!
即使你不是艷麗的紅花,但你卻是默默無聞的綠葉,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一生,依舊坦然地在落葉叢中彈奏「秋之旋律」,與秋風一同為自己的」葉績」喝彩!即使你不是寬廣的大海,但你卻是不可缺少的水滴,無私地將自己的一切獻與海洋,依然快樂地同澎湃的浪花一起演奏「水上交響」,為自己雖微不足道的貢獻喝彩!
山有山的巍峨,水有水的寬闊,月有月的圓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不要總低著頭看自己,卻抬頭仰視別人的光彩,因而失去了展現自己的舞台,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鮮花與掌聲,失去了為自己喝彩的機會.要學會相信自己,不要總困束在他人的影子里
徘徊不前,應大膽地將宣誓勝利的風帆為希望揚起,當你乘風破浪後到達彼岸時,即便沒有
期望中的稱贊慰問,即便你來到的是一座荒島,你依舊能欣喜自若地為自己渡過沖破風雨兼程的荊棘載途而高歌喝彩!
女媧補天的執著,精衛填海的堅韌,誇父追日的頑強,愚公移山的膽識,給了我們充備經驗與信心,去面對每一場的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意氣風發地向前航行。我等待著
當歷經風雨後的彩虹高架於晴空,漫山遍野的花兒在雨水的滋潤下競相開放時,當習習的清風吹乾我掛滿汗水的臉龐,當融融的日光照耀我飽經風霜後的微笑,當柔柔的漣漪宣告勝利的安琪兒誕生的時候,請讓夜鶯為我們譜寫生命的贊歌,請讓群星為我們閃爍生命的光輝,讓我們為自己縱情放歌,大聲地為自己喝彩吧!為自己替生命創造的無限價值喝彩吧

㈡ 《傳統習俗,在我身邊》作文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准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雲「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㈢ 求一篇《禮儀在我身邊》為題的作文

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三年前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㈣ 《傳統習俗,在我身邊》端午節作文

供參考:傳統文化在我身邊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准則。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雲「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高三:瀋海蓉--1000字我與中國傳統文化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面就這么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麵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沖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准備擀皮了。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擀麵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游戲。餃子煮熟了!嘴裡吃著餃子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我愛中國傳統文化!昌平二中初一:安姝婷--800字傳統文化春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到了這一天,人們要在一起吃飯、貼春聯、貼倒福、放鞭炮,等活動。在這一天,媽媽讓我上街買春聯和倒福,哇,街上到處都是賣春聯和倒福的,有在超市賣的、有在商店賣的、還有在地上賣的,品種多的數不清。春聯有?值模?薪鸌值模?廈嬗懸壩櫛頤塹摹⒃廾狼鍰斕?hellip;…比如接財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貴的。福有金字黑邊的﹑紅邊金字的、還有紅邊黑字,我挑了兩幅對聯,三副福字,把它們帶回家。我先把兩幅對聯貼到門上,再把福貼到窗子上,這時媽媽跑出來說「貼錯了,」貼錯了我說那怎麼貼?媽媽說要倒貼,福倒福倒(到)福們家了,就到我們家來了,我說貼正也行,福正福正(掙)別人家的福就到我們家了!過春節真是太好了,我愛過春節!安徽淮南田家庵區田區十九小三年級:吳淑旻--300字傳統文化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周末。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800字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葯,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可以收到象徵著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可以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傷心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准備把屈原的屍體打撈回來,可怎麼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星元小學三年級三班三年級:郭靜怡

㈤ 關於身邊的禮儀的作文

武昌區三道街小學 六(2)班 祝昕玥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禮儀傳統。從古到今,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也不斷發展,並加入新的內涵,能給人以啟迪和力量。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更應該注重禮儀,倡導文明。曾經有過幾件事,讓我重新認識了禮儀的重要性。

在校園中,我見到過這樣一件事:幾個低年級的同學,穿著漂亮的花裙子,肩並肩有說有笑地走著,風兒吹動她們美麗的花裙子,猶如蝴蝶在翩翩起舞。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老師,她們並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地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地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吭一聲。等老師過去了之後。有的人說那個同學很傻,不認識的老師還給他鞠躬;還有的人說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說了一句:一個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講禮貌!我在後邊聽了這句話很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

一個人是不是懂禮儀有教養,要看他的言行。人的言行就像是一封無字的介紹信。人們通過他的語言、著裝、儀表和行為,就能判斷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個人的形象美不美,不能只看他的衣著打扮,更要看他是不是講文明、懂禮儀。因為美好的行為和美好的心靈,是比外表美更重要的美。如果一個人衣著打扮很美,但行為、語言不美,也會使人感到他很醜。因此,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首先要學會文明交往、禮貌待人。只有對別人尊重,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還有一件事,可以說它僅僅只是一個動作。在校園中,我經常看見徐靜老師見到地面上只要有垃圾,就彎下腰去,揀了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這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她以身作則,教導我們。她是老師,如果有同學看見了這位老師的做法,又怎會不佩服這位老師呢?說不定下次同學們也會這么做。他們也更會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應該讓校園變成一個到處都是文明的,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

我身邊的禮儀故事就像圖畫一般的在腦海里游動,感動時的美麗難以言喻。歲月如一條悠悠不肯回頭的小河,能夠沉澱河底而不被沖走的貝殼便是那生活中的一件件禮儀故事。珍惜一枚枚貝殼,小河會因此而煥發光彩。

㈥ 我身邊的八禮四儀五年級作文(1000到1500字)


文明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雖然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體貼的眼神,都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可是卻意義深遠。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像這種講文明,有禮貌的小故事在我們身邊時常遇到。
有一次我坐公交車時,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老奶奶看上去六七十歲的樣子,身邊還領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兒,老奶奶上車時,公交車上已經非常擁擠,沒有空位了,老奶奶只好領著小女孩在人群中站著。突然,一個銀鈴般的聲音說道:「老奶奶您坐這吧!」我尋著聲音望去,看到了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姑娘站了起來。老奶奶感激的朝那個小姑娘點頭說道:「謝謝你,小姑娘!」車上所有的人都向那個小姑娘投去贊許的目光。可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心裡不停的批評自己:你為什麼就不能把座位讓給老奶奶呢?我真為自己剛才的行為而感到羞愧萬分。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每個人的心間,開遍世界每個角落。


禮儀是什麼呢?禮儀是禮節和儀式。中國是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最注重的就是禮儀,從古至今出現了許多懂禮儀講禮貌的人,他們都是我們的表率。
英國教育家斯賓賽說:「禮儀修養是一個人全部品德的基礎,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既不利於別人和自身的發展,也將嚴重危害人的品性。在生活中受歡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禮貌有教養的人,他們也有較好的發展機會與人際關系。」
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車經歷了這樣一幕。有一個青年男士抱著孩子上了公共汽車,沒人給讓座,有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來讓座,慌忙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腳,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話也沒說,乘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過去了,指責男青年不懂禮貌,男青年理直氣壯地回答:「給抱小孩的人讓座是應該的。」乘客對這個不懂禮貌的年輕人紛紛指責:「老先生歲數這么大,給你讓座,你踩了人家既不道歉,又不說聲謝謝,怎能這樣呢!」男青年又不服氣,大聲與人爭吵,讓座的老人出面勸解,讓雙方都少說兩句,為這事吵架沒有意思。
這位老先生讓座又被踩,應該說有理,但老先生得理讓人,品質可貴。這也是知書答理的一種表現。
誰都知道開會不能交頭接耳,不能說話,其實開會打電話或說話特招人煩。但是許多人認為說話不應該,接聽電話卻理直氣壯,這是一種嚴重的無政府主義的表現。一些有身份的人對社會有示範作用,如果人們在會議中接打電話就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在特殊場合,撥打、接聽電話者要學會體會其他人的感受,我們要反思自己行為的得失,修正自己的行為。做為一個學生我們上課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說與學習無關的話,做到這些是對老師的尊重,對同學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我希望禮儀永駐人們心間,願禮儀之花開遍人們的心間!


中國歷來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禮儀文化傳統,加強禮儀的學習和培養已成為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為一名當代小學生,我們更應該注重禮儀,倡導文明出行,禮貌待人。
其實文明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日常生活相互之間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溫暖的眼神,都會讓你身邊的人感到快樂,暫時忘記煩惱。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像這種講文明,有禮貌的小故事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有個一年級的小同學正走在放學的路上,由於背的書包沒有整理好,她插在書包里的路隊旗掉在地上,而她本人只顧向前走路而沒有發現,這時旁邊有個同學把路隊旗撿起來跑上前去將旗子還給那個同學,小同學拿到旗子後連聲感謝,那個幫助別人的同學說了句「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看到這一幕,我都被感動了,如果每個人都象他一樣樂於助人,與人為善,那這個社會會多麼和諧呀!
還有一次我坐公交車時,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看上去六七十歲樣子的老奶奶,老奶奶上車時,公交車上已經坐滿了人,車廂顯得非常擁擠,由於找不到空位,老奶奶只好在在人群中站著。突然,坐在我前面的一位年輕的阿姨起身說:「老人家,您坐我這兒吧!」老奶奶感激的朝那位阿姨點頭說道:「謝謝你,閨女!」公交車上人都向那那位阿姨投去贊許的目光。看到這里我有點不好意思了,剛才我為什麼沒有把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奶奶呢?我真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羞愧。
文明禮儀,助人為樂,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人與人之間不再冷漠,讓社會變的更加和諧。

來自某網

㈦ 關於身邊的文明禮儀故事作文。開頭和結尾中間的盡量不需要。求急。最好100字至200字之間。

文明講禮抄儀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也是作為中國人的必須條件之一。

文明讓世界更美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具備這種良好的習慣。文明說話,文明做事。文明就要講禮儀。

現在很多禮儀,我們都要遵守。任何事情都要講禮儀,講文明。這樣別人會以你做榜樣。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就會有更多的人講文明,講禮儀。想像一下,如果人人都講禮儀,講文明,世界就是一個文明講禮儀的世界,該有多麼美好啊!

講文明,講禮儀很重要。希望人人都可以做到。

㈧ 文明禮儀在身邊的作文

文明禮儀伴我行
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在家裡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為所欲為等形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青少年學習"禮儀",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里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尊重他人是人與人接觸的必要和首要態度。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不說不動就不能說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於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一些學生平時也知道要講文明、懂禮貌,但在公共場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時,其"禮儀"規范就無法發揮,這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
要想成為真正的君子,一定要有紳士風度,要有社會公德,有內涵;要想成為真正的閨秀則要求氣質、談吐、衣著打扮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個人修養。在現代文明社會里,禮儀已成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人在這個社會里,只有學會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文明相處,才能真正自立於社會,才能自尊自愛,才能營造和諧融洽的人文環境和文明社會。
讓我們一起來呼喚禮儀,呼喚文明,呼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校園再沒有燙著卷發,染著彩頭,帶著各種飾物的形象出現;呼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校園再沒騎著自行車穿梭的痕跡;呼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學的學子無論在哪裡都說著文明的語言,做著文明的事。

㈨ 身邊文明禮儀小達人作文500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她孕育了我們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使我們逐漸從荒蠻、野蠻走向繁榮和文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幫,非常講究文明禮儀,「人以禮儀為先,樹以枝葉為源」。 ,把禮儀作為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條件,一個人如果不懂禮儀,就好象樹木沒有枝葉一樣,無法生存。對於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尤其在上海2010世博會的這個倒計時的1000天里我們更因該做好東道主之誼,表現我們上海的禮儀風范!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沒重視起來,舉個例子: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去世紀公園玩。那可熱鬧了,外地遊客在公園拍照游覽,孩子們嬉戲奔跑著玩,大人們散步,打羽毛球……然而於這景象唯一格格不入的就是那些盡興而去的遊客們留下的一張張餐紙,一個個一次性餐盒……但遊人仍沉浸在快樂的海洋中,並沒有顧及到這些。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他們講述了我剛才看到的不文明現象。我失落地把頭轉向了別處。這時,一個小女孩走了過來,看樣子只有5、6歲,身穿一件白色連衣裙,可愛的像一個小天使,她皺起了眉頭,用稚嫩的語氣對她的媽媽說:「媽媽,這里好臟啊,把公園弄的好難看啊?」「囡囡,那你快把它清理干凈啊,把垃圾揀起來扔進垃圾箱。」於是小女孩跑過去揀起一個塑料盒,歡快的跑向垃圾箱對媽媽笑了笑,又跑回去揀,再跑來,如此循環……我震驚了:一個還5歲的小女孩也如此懂得禮儀的重要性,那些把垃圾留在公園里的人難道不感到羞愧嗎?我也跑了過去,幫小女孩揀……其實撿起一片紙、拿起一個塑料袋、一個水瓶,你並不會失去什麼,反而你會得到許多。雖然你能做的很少,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只要你盡力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
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讓我們學會以禮待人,做一個文明禮儀的上海人!

㈩ 尋找身邊的孝親禮儀作文400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家傳美談: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程門立雪……這一個個故事都是要教給我們孝親敬老,尊師重學。
無論你身在天涯還是海角,有一些人,他們總是占據你內心的黃金位置。「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九九重陽菊花為他們而盛開,他們就是你的父母和親人。孩提時代,總是在母親的故事聲中酣然入睡,總是在父親堅實的臂彎下蹣跚學步,總是在老雙親的呵護中茁壯成長。你可曾想過生病時,父母為你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你可曾想他們鬢角的青絲為誰而生。但是,或許你還不知道他們的年齡和生日。驀然回首,從前的我們知道些什麼?只有調皮和叛逆。
面對親人的愛,能夠當之無愧說我已經回報過親人的人簡直是子虛烏有。其實回報父母之恩,用不著為家做出多大的貢獻,而是以一顆孝心和平常小事去回報。像黃香為父親溫被子一樣,一件小事,足以讓他們的心中暖融融的。當父母年老時,牽著他們的手去賞夕陽美景;在他們生病時,做到「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雖然報恩簡單,卻要我們用一生一世去持續。
我們的生命中,有一些人是掌握命運的天使,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未來藍圖的畫家,他們就是老師。
「靜靜的深夜群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徹夜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深夜裡,總有一些人還在奮筆疾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學生,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為人類付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桃李滿天下,弟子勝三千」這是他們最大的欣慰。老師,您用心血澆灌我們求知的渴望。沒有您,我們難以爬上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了您,世界才文明。荀子曾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您就是為我們開「求知號」小船的船長。
但是,面對老師的奉獻,我們總是昧著良心去迴避。驀然回首,你可否發現自己不尊師的行為?上課睡覺,作業不寫,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高等動物的「尊重」。驀地,在質問自己時,想起了宋朝的一件事。
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放棄高官厚祿,到河南拜程顥為師,後來程顥死,而楊時也有四十多歲了,但仍舊刻苦學習,於是便於友游酢一起去程顥的弟弟程頤那裡登門求拜,但去時,程先生正在閉目養神,他們便在門外等候,天公不作美,忽然大雪紛飛,但他們仍舊畢恭畢敬地站著,大半天,程頤才醒來,但發現兩人已成雪人,而且毫不倦怠。
比比我們,與老師鬥嘴是特長,隨便進辦公室是專利,豈是尊師?
尊師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因為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和傳遞者,我們豈能讓它們為我們操心?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改掉以往的錯誤,讓尊孝伴隨我們成長!我相信,這些優良品性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劑良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