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廉潔故事學生1000字
⑴ 主題「校園文化,廉潔自律」1000字文章,根據有關社會熱點寫,可以寫哪幾個方面目前有哪些社會素材
直接給你吧~
話說廉潔
有人說,廉潔是一棵松,在萬木凋零冬日,她依然挺拔翠綠。
有人說,廉潔是一朵雲,無論是凝成水結成冰,她依然凈潔晶瑩。
也有人說,廉潔是苦藤上結出的甜果,別人看起來很甜,但她卻心裡很苦。
我說,廉潔是一種官德,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境界;她使人威嚴,更使人崇高。她能使不正之風卻步,腐敗分子喪膽;她無私無畏,無堅不摧;她高風亮節,一身正氣。她是民族精神的一種傳承,她是政治文明的一種理念。
古人雲:「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他就是這典型的表率:他勤勉有加、克己奉公、清正廉潔;威逼利誘,不奪志氣;功名厚祿,視若浮雲——他以他那端正的一言一行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倍受人民百姓的衷心擁護和愛戴,在人民群眾中樹起了一座雄偉豐碑。他那兩袖清風的情懷在意氣中風發,他那廉潔修身的靈氣在神韻中躍動——他理所當然受萬眾的敬仰。顫動著氣息的生靈,從沉睡中蘇醒!回首滄桑歲月,感悟人間萬態暖春!他就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您可知曉——當您聖潔的靈魂疏離肉體,超脫塵世的糾紛,飛度極樂之時,多少中國子民萬里長街送總理,他們失聲痛哭,終日以淚洗臉,為您這位偉大的人民領袖的永辭,他們的心如同被狂妄的漩渦捅破——碎了,幻化成點點晶瑩的珠光,遺留在記憶的長河之中。您又可知曉——此時此刻,在地球的另一端,位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下半旗致哀,這在聯合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聯合國的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就此作出了一定的解釋:「為了悼念中國總理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們的決定。原因有二:一是這么一個大國,金銀財寶多得數不勝數,可她的總理卻兩袖清風;二是有10億人口,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她的總理卻沒有自己的親骨肉。任何國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的逝世後,聯合國照樣為他下半旗」。這「兩個沒有」一下子在場的外交官員們心悅誠服,肅然起敬,繼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啊,您不愧為中國萬眾人民的代表、大地堅挺的脊樑——服務祖國,廉潔自律,您為中華民族後代炎黃子孫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做出了最好的表率——以天下之心為心,以人民之念為念,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坦盪清正度一生。您是偉大的、正直的、最深得人心的,作為中國子民,您不愧為「中華之驕,民族之榮」。您滿腔的熱情曾在這片國土上揮灑,您每一次脈搏的跳動、每一次精神的歷練以及每一次靈魂的洗禮,都是驚天動地的壯舉,您以「清」做人的高尚已成為一閃光點,永遠地為中華之路打亮了前進的大道!
自古以來,為官者最難做到的就是「清廉」二字。正因為「廉潔」做到之不易,「廉潔」被貪者所玷污,我們共產黨人更必須大張旗鼓地倡導廉潔,歌頌廉潔,踐行廉潔,讓「廉潔」二字熠熠生輝,讓為官之人以廉為美。
而我們學生也應該做到廉潔,記得有一個故事是:哈佛大學有一個大學生偷了哈佛圖書館的一本十分珍貴的藏書。也就在這一夜,一場大火幾乎燒光了圖書館里所有的書,除了他偷的那本書。他和自己做著嚴峻的思想斗爭,最終決定把書還回去,最終被嚴厲的逐出學校。這位大學生的誠實的確令人感動,但犯錯的背後總要慘痛的代價來彌補。我相信他被逐出學校後,不久就又有其他的學校來找他,因為它的誠實證明了他前途無量。
當不廉潔行為的潛流,在暗地裡悄悄涌動的時候,她如一座堅實的堤壩承載了江山永固的大任。
當不正之風的寒潮,在沙塵的助長下向我們襲來的時候,她如一道寬廣的綠色屏障,阻隔著荒冷人心的沙漠。
當腐敗分子的臟手,在權力的包裝下肆意掠奪人民血汗錢的時候,她如萬道霞光、劈山利劍,擔負起反腐肅貪、除妖斬魔的神聖使命。
廉潔是人類正義的化身,是權力文明的標志,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民主思想的結晶,是世間永恆、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應播撒廉潔之歌,讓它在校園,在社會,在世界唱響。
⑵ 廉潔文化進校園作文1500字,咋寫
廉潔文化進校園
廉潔就是是清廉、清白之意,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廉潔」的含義更多的是應該知道從小要懂得勤儉節約、潔身自好、自律自強、大公無私、反對浪費等優秀品質,從小懂得弘揚「敬廉崇潔,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精神。
說道廉潔,明朝時期的於謙就很令我感動。
一次,朝廷派於謙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百姓話短長。」
無獨有偶,晉代的吳隱之何嘗不是這樣的?
相傳有一次,吳隱之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更令人值得反省的是《陶母退魚》這個故事。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兩袖清風的於謙,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陶母退魚,這三個小故事都是關於廉潔的。但是有的人認為它不足為奇,很容易辦到;有的人卻對此目瞪口呆,認為自己還沒有做到「廉潔」二字。
其實做一個廉潔的人並不難,只有平時多注意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會一步步地向「廉潔」二字靠近!
從古到今,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也許在我們身邊就有,也許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只是我們沒有注意罷了。以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多多留心去發現它,也許在發現別人的優點時,自己也會從中得到啟示。
⑶ 急求<<廉潔文化進校園>>,1000字作文,謝謝,哪位學霸幫忙!
中國是文明古國,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廉潔更是其中最令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一項,廉潔的官員也很多。古有海瑞,包拯,鄭板橋;今有朱鎔基,楊善洲,孔繁森。自古以來就不缺清廉之人,廉潔就是清正廉明,不接受賄賂,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玷污。我們是小學生,可能大家會十分迷茫,廉潔和我們小學生有什麼聯系呢?這兩者之間根本八桿子打不著邊啊!可我要告訴你,這種美德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講也有莫大的關系呢。
有一次,我在學校里走著,突然,我在地上看到一張模糊的紙張,我細細一看,誒呀,竟然是一張20大鈔,嘿嘿,那張20大鈔還是嶄新的,我心中好像在流口水,垂涎不已,我心想:反正沒人看到,我把他私吞了吧!正當我要把手伸向那張紙鈔的時候,我突然猶豫了。我想起老師經常告訴我們的一句話:「拾金不昧,是小學生應該做到的,私吞是可恥的。」我又不禁放下了雙手,的確,撿到錢要物歸原主,不能占為己有,占為己有是自私的行為,我們小學生絕對不能有這種自私的想法,這樣是昧了良心,可人的貪欲總是會化為真實的行動,我這個人也很難克制住啊!天降20,真是讓我左右徘徊,心中十分矛盾,說到這里,我很羞愧,因為我沒抑制住自己的貪欲,最終還是拿了,回家之後,我心中十分內疚,一直捶著自己的胸,責罵自己,媽媽知道了這件事,也批評了我,說:「拾金不昧,拾金不昧,你怎麼拿了錢還不物歸原主呢,你的行為真是讓我痛心!」我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了,直到現在,這件事還深深地觸動著我,讓我更堅定:人一定要廉潔,不能因為眼前小小的利益而昧了良心。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傳承廉潔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我們的廉潔不需要多大的宏圖偉略,不需要有多廣闊的政治理想。那貪贓枉法的官員為何會貪贓,為何會枉法,這就是他們一時被貪欲的魔爪蒙蔽了雙眼,被金錢與權力的誘惑下心靈受到玷污,這種慘痛而無法挽回的教訓來源於他們一種對於清廉為老百姓找想的那種意識十分淡薄,也是一種缺失。而這種缺失來源於小時候沒有深刻了解到什麼是廉潔,沒有從根深蒂固打下這種美德的基礎。所以,我們更應該從小種下廉潔的種子,讓它慢慢成長,最後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如果我們心存一顆廉潔之心,那亂倒飯菜的現象我們也不會無動於衷;如果我們懷有一顆廉潔之心,也不會對如何拉攏同學競選班幹部而耿耿於懷;如果我們擁有一顆廉潔之心,就不會對玩具服裝起攀比之欲。
我們會做到不貪小便宜,不比吃穿,不攀比,不作違背學生原則的事。做了錯事,敢於承擔,不撒謊,做到「四要素」:勤,儉,廉,潔。勤,勤奮學習做事敢作敢當;儉,愛惜糧食,注意節約水電;廉,不為了自己小小的利益而違背朋友對自己的承諾,節,不貪慕虛榮,不攀比。這才是小學生廉潔的真正意義。
讓廉潔文化走進校園,讓廉潔精神不再是茫茫的幻想,飄渺而遙遠,用自己的自律和行動證明一切,讓廉潔的花朵展示他的絢麗多姿吧!
⑷ 關於校園廉潔敘述文的800字作文
廉潔進校園
「中華傳統真不少,廉潔為民是個寶。范仲淹,鄭板橋,開封府尹黑老包。人民贊頌日月昭。今人啊,要學古,人廉潔好」 而「廉潔」一詞就在他們即數不勝數的民族英雄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做到了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做到了清正廉明,剛正不阿。而身為小學生的我們,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希望,擔任著建設未來的重任,就更要從本身做起,把廉潔請進學校。
官員說:「廉潔就是執法如山,鐵面無私」。農婦說:「廉潔就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執法者說:「廉潔就是上不愧國家,下不愧人民」。而我們說:「廉潔就是節約。」其實我們小學生要學會廉潔並不難,只要遵守這一大特點。節約就是不亂花零花錢,珍惜糧食,愛惜公共財物。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想必早已家喻戶曉了,上幼兒園明明都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了,可餐廳的飯桶里為什麼總是堆積如山呢?「哎呀,這飯我不愛吃。」說著,隨手倒進了飯桶。就這樣一個一個倒了進去,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臉上一點羞愧之情都沒有。他們可知道,這是農民伯伯流了多少汗多麼辛苦才收獲的呀。就這一抬手,付出多少汗水也好,受過多少風吹雨打也好,就在那瞬間沒了。你說這是一個下一代接班人應做的事嗎?同學們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珍惜糧食吧。
如今社會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對物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慾望也越來越大。在學校里,父母因為怕自己兒女受委屈,便大款的給好多零花錢。這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一下課,小賣鋪成了人的海洋,人群象紅旗飄動一樣擠過來擠過去。就這樣,父母辛苦所賺來的零花錢不僅沒有了,換來的只是那些垃圾食品和病痛。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支配零花錢,告別那些沒有一點利益的東西,養成節約零花錢的好習慣吧。
剛剛去世的錢學森爺爺就是一個非常廉潔的人,他一生有過多大的成就,寫過多少作品,可把得到的錢都捐給了需要幫助的人。自己一生卻過著清淡的生活,始終保持著清純如水道德操守,樸素的穿著,簡朴的家設,常常令國人汗顏。錢爺爺生前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姓錢,但我不愛錢」。看,多麼廉潔的清官啊。讓我們一起像錢爺爺學習,將來像他一樣為國家做貢獻。
廉潔是一首歌,一首浩氣長存,永存天地之間的正氣之歌。從我做起,對我監督,向我看齊。讓正氣之歌響徹校園的每個角落。
⑸ 求學霸幫寫一篇《 我們身邊的廉潔小故事 》為題1000字(不要網上找的)
在我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常常在演繹大大小小的廉潔故事回。我也曾經歷過一些廉答潔故事,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小的貝殼,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閃一閃的。
星期六的早晨,我和媽媽到市場買菜。一車綠油油的小青菜吸引了媽媽的目光。我們來到車前,媽媽彎腰挑菜,我在旁邊等她。忽然,我發現媽媽身旁的一個阿姨在付錢時不小心掉了十元錢,她一點兒也沒感覺到。這時,一位中年婦女發現了,她走過來,用腳踩住錢,蹲下來,假裝在系鞋帶。當她剛把錢拾起來時,就聽見一個小女孩大聲說:「阿姨,您的錢掉了。」當掉錢的阿姨正疑惑地看著地面時,小姑娘指著中年婦女說:「阿姨,您的錢掉了,是這位阿姨幫您撿起來的。」中年婦女的臉通紅通紅的,只見她把拾到手裡的錢遞給掉錢的阿姨,甩頭走開了。這短短的一幕讓我意識到:這小小的十元錢,在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多麼不同啊。小女孩一定知道,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是絕對不可以拿的。
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雖然平凡,卻不能忽視,就像《釣魚的啟示》一文中的父親講的那樣,「廉潔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我要向釣魚的孩子那樣,做一個講廉潔有志氣的人。
⑹ 關於校園生活的廉潔小故事 急!!!!
你班裡應該有這樣的故事,或者你自己的都行,最好自己寫,才真誠。
⑺ 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小故事
「四知」清官楊震
東漢年間,有一個有名的清官,名叫楊震。
一年,他居官荊州,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延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數年之後,他調任路過昌邑。王密親赴郊外迎接恩師,安頓膳宿,照應得無微不至。
晚上,王密前往楊震官邸拜謁,他見室中無外人,迅即從懷中捧出黃金十斤,端放於楊震的案桌上,說道:「恩師難得光臨,特備小禮相贈,以報栽培之恩!」
「不可,不可!」楊震見狀,連連擺手拒絕。他想不到王密會來這一手,便語重心長地說:「以前正因為我了解你有真才實學,才推薦你擔如此重任,可你這樣做,是太不知我的為人了。」
王密自討了沒趣,但仍想力爭,於是輕聲輕氣地說:「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
楊震更氣了,他正色地說:「你送金子與我,外人怎麼會不知?即使沒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很要不得的。」
王密一聽,羞愧難言,只得挾起金子,謝罪而去。
為政清廉的諸葛亮
諸葛亮功勞蓋世,權傾天下,然而畢生不受不污,廉潔自律。他的高風亮節,讓人感動至深。
在《又與李嚴書》中,諸葛亮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也就是講,他家裡沒有存款,妻子連件像樣的換洗衣服也沒有。
而在《自表後主》一文中,諸葛亮寫到:「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這其實是諸葛亮的一份家庭財產申報單。「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制度,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妻舅叫陰識,家有四千七百餘頃,比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餘饒」,是指諸葛亮的家人在黃氏帶領下從事種植和蠶桑等農事活動,可保溫飽無虞。至於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維持。而「不別治生,以長尺寸」,顯然是指俸祿之外,沒有別的生計,不搞經營,也不依靠別的收入發財致富。
諸葛亮病危時,立下遺囑:死後葬在漢中定軍山,喪事力求節儉,依山為墳,墓穴只須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時便服。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後要求。
「內無余帛,外無贏財」,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了他清正廉潔的理想,他的廉潔自律,在蜀國官吏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史載,他任用的官員,大多勤於政事,廉潔自律。例如,名將姜維,住宅十分簡陋,家裡也無多餘的錢財;而鄧芝不僅生活儉朴,家無私產,連妻子也「不免飢寒」,死時,也是「家無余財」。
父清子廉的胡質、胡威
三國及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倆都以清廉著稱於世。
在曹操當政時,胡質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吏,日後他之所以官職顯要,既不靠逢迎拍馬,也不靠賄賂開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潔和勤勉政績。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胡質任東莞太守,他在東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稱頌;到荊州任刺史後,他的政績依然卓著。他任職之處,形成了「廣農積谷,有兼年之儲」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質病逝時,「家無余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朝廷思其一生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特下詔褒獎其清廉品德,並「賜其家錢谷」。
胡威受父親胡質的影響,年少時就有繼承和發揚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從洛陽去探望在荊州當刺史的父親。由於胡質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於胡威去看望父親時,沒有一車一馬,也沒有僕人隨從,只有他獨自一人騎著毛驢上路。途中住宿客棧時,胡威自己劈柴、做飯、放驢。同住客棧的得知他是荊州刺史胡質之子後,無不驚訝而欽佩。在荊州小住幾天後,胡威向父親辭行,胡質很想拿點什麼東西表示一下做父親的心意,翻來翻去,總算從家裡翻出了一匹絹。他對兒子說:「兒啊,父親雖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祿,這匹絹你拿著,就算父親給你的路上的盤纏吧。」可沒想到胡威不但不領情,反而責問父親:「人們都說您清正廉潔,為官不貪不佔,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先是一愣,然後解釋道:「這是我節餘下來的。」胡威這才放下心來。
後來胡威歷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職,他也同父親一樣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晉武帝司馬炎聽說胡氏父子為官清廉的事跡後,很感動,馬上召見胡威,對他父子兩人的廉潔奉公行為大加贊賞。期間,司馬炎問胡威:「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親。」晉武帝又問:「為什麼?」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不願意讓人知道,我是恐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親差遠了!」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績突出,為官清廉,朝廷特追賜他為鎮東將軍。
王衍巧防「貪內助」
王衍是西晉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個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卻是個貪財聚斂的人。王衍知道,「妻賢夫禍少」。一個賢惠的妻子,不僅能夠相夫教子,而且能夠遠罪豐家。相反,一個貪婪的妻子,卻常常會將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辦法,以遏制這個「貪內助」。
首先,王衍終身不言「錢」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漸轉化「貪內助」的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試探他,叫僕人用錢把床圍起來,使他無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後,仍不言「錢」字,而是叫僕人「把這些東西拿走」。
其次,藉助外在因素,用強力震懾「貪內助」的貪性。當時,幽州刺史李陽是西晉京都有名的大俠客,郭氏非常懼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這個外力,每當郭氏對錢財起非分之想時,王衍就勸她說:「不只我說你這樣不行,李陽也說不行。」郭氏聽後,果然有所收斂。
上述兩個辦法,雖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卻是文武並用、軟硬兼施,王衍可謂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盡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貪欲,身處亂世的王衍才不至於被貪妻拖累,才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東晉潯陽人,曾任荊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晉代很有作為的官員。
陶侃幼年喪父,家中十分貧窮,他的母親湛氏靠紡織供養他讀書,湛氏還教導他要好好做人。
長大後,陶侃做過管理捕魚的小官,名謂「魚梁吏」。一次,很愛母親的他派人給媽媽送去了一罐魚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誰知湛氏見了,並不領情,她讓來人原封不動地把東西帶回去,同時還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評兒子道:「你在外當差,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是不孝順,你這樣做會讓我為你擔心啊!」
陶侃聽了母親的教誨,十分後悔,此後再也不敢占公家的東西。後來,陶侃成為一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陶侃的成就,與他母親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
黃金難換心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去一包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李汰還揮筆寫下一首表露心跡的拒禮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知乾坤有鬼神。」
兩袖清風
明 朝的於謙,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的故事就發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進京辦事,一些同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帶上土特產,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 也是送個人情啊!」於謙聽罷賦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天朝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便是成語「兩袖清風」的來源。
海瑞上任
朝廷派海瑞做淳安知縣。他上任時,一不坐轎,二不乘船,只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秀才衣,騎著一頭騾子,帶著書童海安,悄悄地進了淳安縣界,沿著茶園小溪一條小路向前走去。
再說茶園小溪,有個姓馮的大財主,方圓十來里都是他的田莊,他又是淳安縣衙馮縣丞的結拜兄弟,平日仗勢欺人,當地百姓背後罵他「馮剝皮」,到縣城裡去,都不敢打他家門前經過。
這天,馮剝皮正和馮縣丞在中堂喝酒猜拳,突然聽到門外吵鬧,就綳著一副木板臉皮走了出來。只見七八個家人跟一個騎騾的窮秀才爭吵,馮剝皮站在台階上大聲罵道:「呸!哪裡來的瞎眼烏鴉,竟敢在大爺門前吵鬧!」立即吩咐打手:「快把這個野種拉下來,騾子沒收!」
打手們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就將海瑞從騾背上推下來,把騾子牽走了。海老爺見他們白天打劫,肚皮都氣炸了,跑上前去問:「你做事講不講理?為何無故搶我的騾子?」馮剝皮冷笑一聲:「咦,你這還不懂?你的騾子從我家路上經過,當然得沒收!」海老爺也大笑一聲:「自從盤古開天地,大路一萬八,小路三萬六,哪一條不是老百姓走出來的?田有田契,地有地據,這條路是你家的,拿出憑據來看看!」馮剝皮被問得無話可答,把木板臉皮一放,喝道:「來人啦!掌嘴!」一聲吆喝,就有四五個打手擁上來要綁海瑞。
海老爺站在原地動也不動,說:「慢來!我一不偷,二不搶,你憑什麼綁我?你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又憑什麼掌我的嘴?」馮剝皮笑道:「好哇,你以為我無法治你嗎?來人,快請縣丞兄出來!」這時,馮縣丞正在中堂喝得暈頭轉向,吃得滿嘴掛油,一聽有請,連忙理理衣衫,搖搖擺擺地走了出來,打起了官腔:「何人大膽,敢在這里吵鬧,打攪本縣吃酒?來人啦,把他拿下!」
海瑞被連人帶物拽進中堂。馮縣丞喝道:「馮爺的房子在這里,屋前的路就是馮爺的。你走了他家的路,他家就該牽走你的騾。你喧鬧不休,擾亂民心,一定是不法之徒。來人,查看一下他的包袱!」
家丁們奪下海安背的包袱,七手八腳打開一看,只見裡面整整齊齊放著知縣的官衣、官帽和官靴。大家都吃了一驚,馮縣丞看了,也嚇得倒吸了一口冷氣,他想: 「這窮秀才哪來的官服?聽說最近朝廷要補個知縣來,莫非就是他?」他越想越怕,鼻尖上直冒汗。這時,海瑞從懷里掏出吏部文書和印信,亮在馮縣丞的面前。馮縣丞和馮剝皮一見,「撲通」跪倒在地上,連連磕頭:「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後來,海老爺把馮縣丞革個職,狠狠打了馮剝皮40大板。茶園一帶的老百姓人心大快,都說:「海老爺沒上任就給老百姓出了怨氣,真是海青天哪!」
徐文長送壽聯
這是一個春光明艷的好日子,蘇州近郊吳縣的鄉村,路兩旁麥黃秧青,百花飄香。徐文長。悠悠地踱著方步走著,卻見路旁男女都滿臉怒氣,有的還在抹淚。徐文長好生奇怪,就問道:「諸位鄉親父老,有何為難之事?」「與你說也是白說!」「不妨說說廠這時,有位老者見徐文長一片誠心,就說道:「徐知縣五月初三壽誕之日,要我們鄉民為他祝壽。如今青黃不接之時,百姓連飯米都艱難,哪來的錢呀!」
「知縣生日,要鄉民為他祝壽,有這等怪事!」徐文長心裡這樣一想,立即就知道這肯定是個貪官污吏。他略一沉思,接著說道:「不用愁,你們這位徐縣爺,與我徐文長是堂兄弟,既然要你們送禮,我就為大家寫副壽聯,你們送去不就省禮了嗎?」
吳縣知縣徐謙也是三考出身,久聞徐文長大名,壽誕之日,見鄉民獻上徐文長寫的對聯相賀,心中大喜,忙將賀聯攤開。不看猶可,一看可把徐謙的臉也氣歪了,只見壽聯上寫著:
大老爺過生,金也要,銀也要,銅錢也要,紅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稻未熟,麥未黃,高粱未有,青黃兩不接,送甚東西。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雖是大白話,卻含意深刻。徐謙被刺得好不氣惱,大聲叫道:「狂生大膽,竟敢諷刺本官!」說著,驀地丟下一簽,要衙役去抓徐文長。這時,一位書生模樣的人踱上公堂,只見他對盛怒的徐謙一拱手,說:「有勞大人相邀,我徐文長就在這里,何用去抓。徐大人請我相見,有何見諭?」
徐謙有些才學,就故意在對聯上做起文章來,他說:「既然你擅對聯,那我有一上聯,你能對出來嗎?」徐謙心想,如出一個怪聯,徐文長對不上,那就可以當堂對他發作了。於是徐謙接著說:「如不能對上,那就休怪本官不講情面!」
徐文長知徐謙用意,慢悠悠地說道:「真金不怕火,就請大人賜上聯!」
徐謙突然出了這么一個上聯:
雲鎖山頭,哪個尖峰敢出?
語含雙關,有點威脅味道。徐文長也不計較,抬頭只看外面的天,半晌無語。徐謙斷定他對不上,就大喝一聲:「何來狂徒,竟敢冒稱徐文長,還不給我拿下!」眾衙役正要動手,只見徐文長突然哈哈大笑,然後正色說道:「且慢!」
「為何久無下聯?」徐謙氣勢洶洶。不想徐文長用手指天,說:「我不是早對出來了,難道徐大人真不領會?」
徐謙一愣,說:「那就快說!」
日穿洞壁,這條光棍難拿!
徐謙聞聯,目瞪口呆。
王衍巧防「貪內助」
王衍是西晉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個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卻是個貪財聚斂的人。王衍知道,「妻賢夫禍少」。一個賢惠的妻子,不僅能夠相夫教子,而且能夠遠罪豐家。相反,一個貪婪的妻子,卻常常會將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辦法,以遏制這個「貪內助」。
首先,王衍終身不言「錢」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漸轉化「貪內助」的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試探他,叫僕人用錢把床圍起來,使他無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後,仍不言「錢」字,而是叫僕人「把這些東西拿走」。
其次,藉助外在因素,用強力震懾「貪內助」的貪性。當時,幽州刺史李陽是西晉京都有名的大俠客,郭氏非常懼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這個外力,每當郭氏對錢財起非分之想時,王衍就勸她說:「不只我說你這樣不行,李陽也說不行。」郭氏聽後,果然有所收斂。
上述兩個辦法,雖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卻是文武並用、軟硬兼施,王衍可謂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盡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貪欲,身處亂世的王衍才不至於被貪妻拖累,才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東晉潯陽人,曾任荊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晉代很有作為的官員。
陶侃幼年喪父,家中十分貧窮,他的母親湛氏靠紡織供養他讀書,湛氏還教導他要好好做人。
長大後,陶侃做過管理捕魚的小官,名謂「魚梁吏」。一次,很愛母親的他派人給媽媽送去了一罐魚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誰知湛氏見了,並不領情,她讓來人原封不動地把東西帶回去,同時還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評兒子道:「你在外當差,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是不孝順,你這樣做會讓我為你擔心啊!」
陶侃聽了母親的教誨,十分後悔,此後再也不敢占公家的東西。後來,陶侃成為一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陶侃的成就,與他母親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
鄭板橋巧宴貪吃知府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做山東濰縣知縣時,送給巡撫的一幅畫竹上的四句詩,真摯地寫出了他關心人民疾苦的虔誠願望。言出行隨,他當知縣幾十年,從不中飽私囊,巴結賄賂上司。真可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傳說,他在范縣當知縣時,有一年初夏,知府來巡視,這位知府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對吃有一肚子的學問,也非常講究,不管到什麼地方,吃什麼都要事先徵得他的同意。
這一天,司廚問鄭板橋拿什麼菜招待知府,鄭板橋揮筆寫下了「四菜一湯」——「四菜」是「青龍卧沙灘,白皮顏又煽,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鵝蛋」。一湯是「門泊東吳萬里船」。鄭板橋還面授機宜,令其報給知府。
知府看過呈上來的菜單,滿心歡喜,認為盡管樣數不多,可都是沒有品嘗過的新鮮佳餚,遂吩咐下去,照此做。
待酒飯端上來以後,知府卻眉頭緊皺,臉上「晴轉陰」,原來「青龍卧沙灘」是麻汁黃瓜,「白皮顏又煽」是酸醋澆粉皮,「一青拌二白」是小蔥拌豆腐,「油酥天鵝蛋」是油炸黃豆粒,「門泊東吳萬里船」則是一碗雞蛋湯,上面還漂著半個蛋殼。
他看了半天,無法下筷,鄭板橋卻在一邊連連相讓,弄得知府不好發作,只得作罷。
⑻ 廉潔故事作文1000字左右
有名人道:「清正在德,廉潔在志。」這句話就是描寫廉潔的。有些人認為廉潔就是不受賄,但我要告訴大家廉潔就是平常的小事,廉潔就在我們的身邊,如助人,不說謊,誠實守信這就是廉潔的小事。只要大家留心觀察身邊的一點一滴,就會發現廉潔。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一個故事:早在我爸爸年輕的時候,他就喜歡幫助別人,特別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爸爸年輕時有位鄰居,她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沒有兒女,只得一人生活在冬天沒暖,夏日沒涼的老房子里,世間萬事快速的變化,歲月毫不留情得在她的臉上劃下了痕跡,充滿了滄桑感。爸爸年輕時特愛助人,見到這位孤寡老人,不經總心底升騰起憐愛之情。
遇見這位老人,幾天考慮後,爸爸就決定要幫助她咋么幫助他呢?接下來就讓我一件一件的慢慢論道吧。
爸爸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安排好這位老人的一日三餐,為了這個爸爸還幫他買菜,每天都會細心照料,爸爸每到菜場都細心的幫她挑菜,爸爸還細心的描述當時爸爸為了經濟還挑便宜而好吃的,當時還真像一個家庭小主男。
還有夏天,爸爸專為那位奶奶挑水,
⑼ 廉政文化進校園作文怎麼寫1000字
首先你要知道廉政文化有什麼內容,你所說的廉政文化是指哪個方面呢
廉政文化,是人們關於回廉潔從政的思想答、信仰、知識、行為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會評價,從根本上反映著一個階級、一個政黨的執政理念、執政目的和執政方式,是廉潔從政行為在文化和觀念上的客觀反映。主要內涵是從政的思想和道德、從政的社會文化氛圍、從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廉政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理論和思想的新發展、新探索,它的核心價值是清廉為民做事。
如果你是說放在學校那就是關於學校的廉政文化建設問題,首先學校應該有這樣的一個引子導體,為什麼要進行廉政文化建設,進而舉辦這樣的一個活動。
學校的廉政文化是學校領導的廉政,你可以產敘一下當前的廉政現象 你們學校的廉政現象,學校需要怎樣的廉政現象。當然這些只是一個思路吧 具體還要你自己去想。。。
祝你好運
⑽ 學習廉潔典型,爭做廉潔學生作文1000字
「淡泊人生蓄以明志,清廉處事方能致遠。」「沒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夠有金錢的廉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位不在高,廉潔則名。廉潔是一種美德,是受人愛戴的。廉潔是一種隱居世外桃源的悠閑。是與世無爭的自在……廉潔還可以提高人的內在修養。
法國的恩格爾曾經說過:「貪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因為不幸的是,你獲得愈多,就愈貪婪,而且確實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
春秋時的宋國司城子罕就是一位廉潔的人,他視廉潔如珍寶。他也因為廉潔而受人愛戴。一次,有一個人得到一塊寶玉,便拿去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玉,說:「你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還有一位,晉代人吳隱之,當他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到有一個泉水名叫「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會貪婪成性。他不信,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廉潔的人在物質上常常以無所追求為樂,而貪婪的人常常因為私慾得不到滿足而憂心忡忡。能夠忘記自身利益的人,才能無私,無私就會大公。世間事情失敗的原因,都在於懶惰和自私。公正就能產生英明,廉潔就能產生威望。面對錢財,最好的辦法是廉潔不貪。人間的權力尊榮,總是逃不過他人的譏彈;最純潔的德性,也免不了背後的誹謗。
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們要拒絕貪婪,貪婪是一切災難的根源。廉潔要表現在小事情,要表現在一點一滴上,讓我們一起成為新一代廉潔的好公民。在遺臭萬年和美名遠揚之間,我想我會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