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革命的小故事手抄報

革命的小故事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0-12-18 21:50:08

A. 紅色故事主題的手抄報怎樣做

紅色故事 把紙張平均分成6至9格
把故事或成就串起來

B. 革命故事手抄報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石家莊成立。在此之前,河北日報社軍管組從保定(當時報社在保定)帶來一批同志來到石家莊,說是參加省革委會成立大會的報道工作。來到後,省革委領導讓出版《河北日報》。5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機關報--《河北日報》在省會石家莊出版。

剛到石家莊,我們從保定來的這些同志住在石家莊市一家旅館--向陽飯店。在這里編報,暫由石家莊日報代印。人們在保定搞了幾年「文革」,想編稿不能編稿,勁頭都憋足了,懷著「為紅色政權」辦報的心情,日夜加班,這股子干勁別提多高了。

出了一個多月的報紙,每天的報樣都是經軍管小組和省革委宣傳組審閱後才准付印。發表的地方稿,多是由省革委宣傳組點題或授意而組織發的。這樣,向省革委「送審稿件」就成了一大難題。我們送審報樣時,先找省革委宣傳組的盛蔭泉同志。老盛高高的個子,一口天津話,愛抽煙。省會在天津市時,他在《共產黨員》編輯部工作,後來調到了省革委。人們愛給他開玩笑,都叫他「盛錫福」(天津市一家很出名的老字鞋帽商店的名字)。可老盛對好多稿子又做不了主,常常由他領著我們再找省革委的領導。往返折騰,送審一個稿子,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3月中旬,省革委決定將裕華路7號河北糧食幹部學校的校址,劃歸河北日報社作為社址,並抽調省內駐軍和原北局以及省直的一些幹部,加上報社的少數編輯、記者和工人,組成新的辦報班子,開始在糧食幹校辦報。

9月30日,有一條新華社播發的時事稿,「闖下了塌天大禍」。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九·三0」迫害新聞工作者的嚴重事件。這天,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訪華,黃永勝陪同阿爾巴尼亞貴賓從上海抵京。報社編輯在處理這一稿件時,把新華社發的兩條消息並在一起發。上副題是「中阿兩黨兩國人民的革命戰斗友誼達到新高潮」。兩行主題分別是「巴盧庫同志率阿黨政代表團到京 數十萬人夾道最熱烈歡迎 周恩來總理盛宴歡迎來自反帝反修斗爭前線的阿爾巴尼亞戰友」。下副題是「周恩來總理和巴盧庫同志先後在宴會發表重要講話 康生、姚文元、謝富治、吳法憲、溫玉成等同志出席宴會」。黃永勝陪同巴盧庫從上海抵京,在到京迎接的消息名單中沒有他。由於這兩條消息並發,下副題中沒有標出黃永勝的名字。

當時由於派性十足,有人將此事當成「特大事件」告別了「中央文革」。1968年10月9日下午,「中央文革」領導小組通知正在北京的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兩位主要領導人,立即去人民大會堂。當時「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都在聲。江青發難說,這個問題很嚴重,你們趕快回去處理。

當晚,省革委兩位主要領導人乘飛機趕回石家莊,連夜召開會議,決定進行「嚴肅處理」,勒令《河北日報》停刊整頓。

10月10日下午,在河北商業幹部學校禮堂召開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台在石家莊全體人員大會。會場內外,戒備森嚴。省革委兩位領導人主持大會並講話,宣布這是一起「反革命事件」,階級敵人「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子」。當時,剛由省派到報社任領導小組組長的馬耀章,在參加大會時正同我坐在一起,當會議還沒有開始時,他還戴著眼鏡看明日要出版的報紙大樣。大會宣布「反革命事件」後,馬耀章還沒有完全弄清是怎麼回事,就當場遭到逮捕。馬耀章曾為主持當天大會的省革委的一位領導人當過八、九年秘書,在逮捕馬耀章的大會上,他說對馬「不甚了解」,是省革委宣傳組「推薦的」等等。會後人們對這位省革委領導人議論紛紛,說他「真不夠意思」,把秘書給「出賣」了。

後又召開大會,逮捕了參與夜班工作的報社一般編輯吳語楨。老吳由於長期值夜班,身體消瘦,在逮捕他那天,在台上暈倒好幾次,只見工宣隊揪住他的衣服,幾次把他揪起來,非叫他站著坐「噴氣式」不行。接著,又將參與當時辦報、與此事毫不相乾的河北日報兩名中層幹部--張石鎖、周公衡揪出來並反復進行批鬥。

這一來,報社內部可「亂」了。參與在向陽飯店和糧幹校辦報的河北日報十多名工作人員,都成了批判的重點。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文革」中流行的「坐噴氣式」、「熬鷹」全用上了。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著報社。在大批判中,硬說報社有個「馬、吳、張、周(即馬耀章、吳語楨、張石鎖、周公衡四同志)反革命集團」,非要把「階級敵人挖出來」不可。由於我參加了這一時期的辦報,也成了被批判的重點之一。給我貼的大字報大都記不清了,其中有兩張大字報我還記得。一張是用印報的滾筒紙寫的,一米多寬,十多米長,大字報從三樓直到底層,上寫桌面大的字:「行士文你跑不了!」這張大字報就這幾個字,沒有具體內容,猛一看挺嚇人。另一張貼在了我辦公室的樓前,標題是「行士文是個神秘人物!」大字報上羅列了我十幾條「罪狀」。

10月11日,報上刊登省革委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決定說:「自今年2月《河北日報》出刊以來,由於階級敵人的破壞和搗亂,多次出現嚴重的反革命事件。因此,經省革委會第四次全體會決定,自明日起《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徹底的清查和整頓。」

後來,這起冤案終於平反了,那是在十多年以後的1979年7月22日。中共河北省委了出《關於為「九·三0」事件平反的決定》。決定說「《河北日報》'九·三0'事件中受害的同志徹底平反,恢復名譽,推倒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一切誣蔑不實之詞」。決定說:「1968年10月11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是錯誤的,予以撤銷。」

1979年7月下旬 ,省委召開河北日報、河北電台人員大會,宣布了這一平反決定。
選我吧,我是一字一字打出來的

C. 弘揚革命精神手抄報

我們青少年要深深懂得: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凝聚著千百萬革命前輩的犧牲和艱苦的斗爭,專革命勝利的總屬成果是新中國的建立。要發揚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現在做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以後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一再要求全黨堅持和發揚革命和拚命、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壓倒一切敵人和壓倒一切困難、革命樂觀主義和排除一切困難等五種革命精神。
革命傳統精神就我們身邊。 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這種傳統的精神。由於世俗的大環境,好多人的這種,直爽,豪氣,都在被埋沒。你要用你的一顆真心去打開你周圍人的,這種世俗的包圍。當他們都解脫出來的時候。就會在你的周圍出現若干個具有革命傳統精神人。那時你也會感覺到有一種溫暖再包圍著你的整個身心。

D. 革命小故事(100字左右)手抄報要用 急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後,家裡少了一個勞動力,里里外外什麼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准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現水缸里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麼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裡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裡的水缸也是幹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 代耕隊長把斗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毛主席主張調查研究,你們該去調查調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幹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隻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裡納悶極了。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裡的後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鉤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裡跑。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抬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毛主席嗎!」 二嬸拉著毛主席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毛主席,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麼感謝你呀!」 毛主席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寧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毛主席為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裡傳開了。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劉 胡 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毛澤東在指揮全國戰局之餘,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方 志 敏

方誌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蘇區,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的根據地。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

董 存 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E. 關於革命故事的手抄報

寫一些關於革命英雄的故事和詩

F. 革命歷史故事手抄報圖

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石家莊成立。在此之前,河北日報社軍管組從保定(當時報社在保定)帶來一批同志來到石家莊,說是參加省革委會成立大會的報道工作。來到後,省革委領導讓出版《河北日報》。5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機關報--《河北日報》在省會石家莊出版。

剛到石家莊,我們從保定來的這些同志住在石家莊市一家旅館--向陽飯店。在這里編報,暫由石家莊日報代印。人們在保定搞了幾年「文革」,想編稿不能編稿,勁頭都憋足了,懷著「為紅色政權」辦報的心情,日夜加班,這股子干勁別提多高了。

出了一個多月的報紙,每天的報樣都是經軍管小組和省革委宣傳組審閱後才准付印。發表的地方稿,多是由省革委宣傳組點題或授意而組織發的。這樣,向省革委「送審稿件」就成了一大難題。我們送審報樣時,先找省革委宣傳組的盛蔭泉同志。老盛高高的個子,一口天津話,愛抽煙。省會在天津市時,他在《共產黨員》編輯部工作,後來調到了省革委。人們愛給他開玩笑,都叫他「盛錫福」(天津市一家很出名的老字鞋帽商店的名字)。可老盛對好多稿子又做不了主,常常由他領著我們再找省革委的領導。往返折騰,送審一個稿子,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3月中旬,省革委決定將裕華路7號河北糧食幹部學校的校址,劃歸河北日報社作為社址,並抽調省內駐軍和原北局以及省直的一些幹部,加上報社的少數編輯、記者和工人,組成新的辦報班子,開始在糧食幹校辦報。

9月30日,有一條新華社播發的時事稿,「闖下了塌天大禍」。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九·三0」迫害新聞工作者的嚴重事件。這天,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訪華,黃永勝陪同阿爾巴尼亞貴賓從上海抵京。報社編輯在處理這一稿件時,把新華社發的兩條消息並在一起發。上副題是「中阿兩黨兩國人民的革命戰斗友誼達到新高潮」。兩行主題分別是「巴盧庫同志率阿黨政代表團到京 數十萬人夾道最熱烈歡迎 周恩來總理盛宴歡迎來自反帝反修斗爭前線的阿爾巴尼亞戰友」。下副題是「周恩來總理和巴盧庫同志先後在宴會發表重要講話 康生、姚文元、謝富治、吳法憲、溫玉成等同志出席宴會」。黃永勝陪同巴盧庫從上海抵京,在到京迎接的消息名單中沒有他。由於這兩條消息並發,下副題中沒有標出黃永勝的名字。

當時由於派性十足,有人將此事當成「特大事件」告別了「中央文革」。1968年10月9日下午,「中央文革」領導小組通知正在北京的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兩位主要領導人,立即去人民大會堂。當時「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都在聲。江青發難說,這個問題很嚴重,你們趕快回去處理。

當晚,省革委兩位主要領導人乘飛機趕回石家莊,連夜召開會議,決定進行「嚴肅處理」,勒令《河北日報》停刊整頓。

10月10日下午,在河北商業幹部學校禮堂召開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台在石家莊全體人員大會。會場內外,戒備森嚴。省革委兩位領導人主持大會並講話,宣布這是一起「反革命事件」,階級敵人「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子」。當時,剛由省派到報社任領導小組組長的馬耀章,在參加大會時正同我坐在一起,當會議還沒有開始時,他還戴著眼鏡看明日要出版的報紙大樣。大會宣布「反革命事件」後,馬耀章還沒有完全弄清是怎麼回事,就當場遭到逮捕。馬耀章曾為主持當天大會的省革委的一位領導人當過八、九年秘書,在逮捕馬耀章的大會上,他說對馬「不甚了解」,是省革委宣傳組「推薦的」等等。會後人們對這位省革委領導人議論紛紛,說他「真不夠意思」,把秘書給「出賣」了。

後又召開大會,逮捕了參與夜班工作的報社一般編輯吳語楨。老吳由於長期值夜班,身體消瘦,在逮捕他那天,在台上暈倒好幾次,只見工宣隊揪住他的衣服,幾次把他揪起來,非叫他站著坐「噴氣式」不行。接著,又將參與當時辦報、與此事毫不相乾的河北日報兩名中層幹部--張石鎖、周公衡揪出來並反復進行批鬥。

這一來,報社內部可「亂」了。參與在向陽飯店和糧幹校辦報的河北日報十多名工作人員,都成了批判的重點。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文革」中流行的「坐噴氣式」、「熬鷹」全用上了。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著報社。在大批判中,硬說報社有個「馬、吳、張、周(即馬耀章、吳語楨、張石鎖、周公衡四同志)反革命集團」,非要把「階級敵人挖出來」不可。由於我參加了這一時期的辦報,也成了被批判的重點之一。給我貼的大字報大都記不清了,其中有兩張大字報我還記得。一張是用印報的滾筒紙寫的,一米多寬,十多米長,大字報從三樓直到底層,上寫桌面大的字:「行士文你跑不了!」這張大字報就這幾個字,沒有具體內容,猛一看挺嚇人。另一張貼在了我辦公室的樓前,標題是「行士文是個神秘人物!」大字報上羅列了我十幾條「罪狀」。

10月11日,報上刊登省革委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決定說:「自今年2月《河北日報》出刊以來,由於階級敵人的破壞和搗亂,多次出現嚴重的反革命事件。因此,經省革委會第四次全體會決定,自明日起《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徹底的清查和整頓。」

後來,這起冤案終於平反了,那是在十多年以後的1979年7月22日。中共河北省委了出《關於為「九·三0」事件平反的決定》。決定說「《河北日報》'九·三0'事件中受害的同志徹底平反,恢復名譽,推倒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一切誣蔑不實之詞」。決定說:「1968年10月11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是錯誤的,予以撤銷。」

1979年7月下旬 ,省委召開河北日報、河北電台人員大會,宣布了這一平反決定。

G. 求關於革命烈士故事的手抄報或徵文!!!!

在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上的講話
青少年朋友們:
今天,團縣委組織XX中小學生,來到烈士陵園,隆重開展祭掃烈士墓活動,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借掃墓之機,回顧過去,重溫歷史,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跡,聆聽革命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的客觀需要。
50多年前,在XX大地,無數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富強,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英勇戰斗,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永遠長眠在我們腳下的這片熱土上。正是他們用殷紅的鮮血,書寫了愛國主義最壯麗的詩篇。他們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驕傲。我們紀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遠不忘他們為黨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勛,永遠不忘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民族精神,永遠不忘他們的遺志和追求,我們面前這座高高聳立的紀念碑,將永遠銘記著我們乃至世世代代對革命先烈的思念和緬懷。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刻,先烈們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無價之寶。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希望全縣各級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廣泛深入地開展學習革命先烈的活動,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增強愛國情感、確立遠大志向、培育良好品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希望全縣廣大青少年朋友們珍惜美好時光,刻苦學習知識,努力陶冶情操,繼承先烈遺志,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事業薪火相傳、不斷發揚光大!
長眠在XX大地的革命烈士們永垂不朽!

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悼念為建設新中國而英勇捐軀的英雄,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學習他們為了解救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而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七十一年前,這里發生了一場關系中國前途命運的慘烈戰斗。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第5次反圍剿失利後,8萬餘人撤離中央蘇區,部隊在連續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後,於11月下旬抵達湘桂邊境,蔣介石調集了30萬大軍在湘江以東地區(現在興安、全洲、灌陽縣一帶)布下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中央紅軍殲滅於此,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紅軍戰士不怕犧牲,浴血奮戰七晝夜,折損過半的慘重代價突破湘江,突出重圍,進入老山界。可以說,沒有紅軍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會有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搶佔大渡河,以及爬雪山、過草地這些氣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歷程,就沒有共和國的建立。

今天,置身於當年的戰場,目睹著組組前赴後繼的浮雕,我們不禁思緒萬千:當年,我們的戰士之所以沒有被氣勢洶洶的敵人所嚇倒,沒有在刀光劍影中退縮,是因為,他們具有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理想,抱著這一理想和信念,他們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百折不撓,一往無前,最終戰勝強敵,取得勝利。「青山處處埋忠骨,戰地黃花芬外香」。現在,雖然戰火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是,革命先烈那種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為人民謀幸福的人生追求值得我們學習。他們那種捨生忘死、英勇無畏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驅車幾百里,風塵僕僕來到這里學習並且重溫入黨誓詞,目的是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牢記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時刻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學校的一切工作,以「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辦學理念創造性開展工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民族素質。同時,我們加強團結,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服務意識,以昂揚的鬥志,扎實的工作促使我校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確保年底示範性高中驗收順利通過。

今天,我們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就是要繼承先烈遺志,進一步弘揚革命先烈精神,為再鑄武鳴中學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今天,縣委、縣政府在革命烈士陵園舉行悼念革命烈士活動,緬懷革命先烈,我作為一名革命老同志感到十分的欣慰。
我縣是革命老根據地縣,蒼南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論是革命斗爭歲月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英雄的蒼南兒女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用寶貴的生命和崇高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篇章。現在我縣已被追認的革命烈士達768名之多,他們高尚的情操、優秀的品質和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將光照千秋、永載史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革命烈士褒揚工作,大力弘揚烈士精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激勵全縣人民投身蒼南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革命先烈留下的遺志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財富不能丟棄。
今天,我們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先烈的身影歷歷在目,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們!懷念他們

這里有為抗擊日寇浴血奮戰的48名勇士,這里有為我們幸福生活而壯烈犧牲的英雄!在碑的墓座正面刻著這48位烈士英名,更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英雄的年代早已遠去,但他們視死如歸,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感一直激勵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每個人都有自己民族尊嚴,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國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那個戰爭年代,正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責任感,強烈的民族自尊,他們才不畏日本侵略者的兇殘,用生命捍衛了我們的祖國!我們才能從一個貧窮落後、受人欺凌的國家發展成為的日益強大的國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可能我們無法回想起那個激戰的場面,可能我們無法理解他們面對敵人的那種憤恨,可能我們還不能感受到失去國家和民族尊嚴的舊時代中國人對強大起來的中國的嚮往。像他們那樣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雄還有很多,很多……無數的戰斗英雄,為捍衛國家尊嚴和領土的完整,在一次次的戰役中壯烈犧牲了;無數的民族英雄在面對敵人的猥褻、兇狠威逼和挑釁之下都昂起頭來,因為他們堅信未來的中國一定強大!

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是了不起的,因為我們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熱土;我們有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我們有豐富廣袤的自然資源……做一個中國人是了不起的!學習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

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時,我們號召廣大少先隊員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為建設強大的中國而努力;為成為一名光榮優秀的少先隊員而努力;為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而努力。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學習,培養自己的科技素質,樹立競爭的意識,遵紀守法。用我們學習到的知識,掌握好的技能,在將來建設我們強大的祖國!

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只有我們愛祖國,樂於為祖國奉獻,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我們在能真正成為21世紀的強國!親愛的隊員們,21世紀的大門已經向你們敞開,你們做好准備了嗎?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謝謝大家!

清明時節,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祭奠烈士英靈。剛才,我們聆聽了部隊首長對烈士事跡的介紹,彷彿看到了英雄們為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壯懷激烈,英勇獻身的身影,給我們上了一堂感人肺腑的革命傳統教育課。烈士已長眠地下,但他們的精神將與青山共存,與日月爭輝。
同學們,在那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多少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斗,前赴後繼,贏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戰斗到最後一刻,最後,毅然跳下懸崖,壯烈犧牲,令敵人膽顫心驚;邱少雲為革命的勝利,烈火燒身一動不動,用生命換來了勝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義前,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大義凜然地寫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壯麗詩篇;年僅15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面不改色心不跳,從容就義,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他人的平安;還有黃繼光、董存瑞、方誌敏等等,正是這無數先烈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英勇犧牲,才換來了我們幸福美好的今天。同樣,在解放後的和平年代裡,也有無數烈士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三十多年前,71297部隊的張秀廷、吳安余等9名官兵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被命名為「抗凌搶險九烈士」,時隔24年之後,又是我們這支部隊的高清波烈士為了保護平陰人民的生命安全,與不法歹徒殊死搏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被授予「獻身國防的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他們的動人事跡也將永遠留在我們心裡。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裡,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無數先烈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勤奮學習,努力成才,牢記烈士的遺願,踏著烈士的足跡,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實現先烈們未竟的共產主義事業,去創造共和國無限美好的明天!
烈士們,安息吧!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您的英名將萬古長青!

H. 向革命英雄學習的手抄報

黃繼光 (1930年--1952年)原名黃繼廣,四川中江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代理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上甘嶺戰役。由於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他兩次被評為工作模範並榮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597.9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部隊在零號陣地半山腰被敵機槍火力點壓制,前進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爆破任務。他勇敢地沖向敵地堡,用手雷炸毀敵幾個火力點後,敵一殘存的火力點還在頑抗,部隊前進依然困難。此時,黃繼光身上已經7處負傷,手 雷也已全部用光。為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撲向敵人的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壯烈獻身精神的鼓舞下,反擊部隊迅速全殲美7師5個連,奪回陣地。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青年團中央授予他「模範青年團員」稱號。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為緬懷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跡被鐫刻在上甘嶺北面的五聖山石壁上,其家鄉中江縣興發鄉也改名為繼光鄉。立特等功,獲特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楊根思 (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里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 葯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 葯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曹玉海 (1923--1951年),山東省莒縣人943年6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第114師第342團第l營任營長。 1951年2月12日,在朝鮮第四次戰役漢江南岸堅守防禦作戰中,美軍1個團在24架飛機、52輛坦克和大量火 炮配合下,向他們營守衛的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兇猛進攻。他勇敢機智,靠前指揮,組織部隊打退敵人3次進攻。當一部分敵人突人陣地時,他帶領部隊英勇反擊,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8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邱少雲 (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 燒 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的名字被永遠鐫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萬古留存。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ppt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與ppt不同的是手抄報是純手工的,只有一頁紙,所以要合理安排內容。手抄報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版的黑板報。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I. 革命傳統的小學生手抄報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後,家裡少了一個勞動力,里里外外什麼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准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現水缸里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麼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裡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

「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

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裡的水缸也是幹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 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

代耕隊長把斗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毛主席主張調查研究,你們該去調查調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幹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隻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裡納悶極了。

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裡的後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鉤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裡跑。

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抬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毛主席嗎!」

二嬸拉著毛主席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毛主席,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麼感謝你呀!」

毛主席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寧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

毛主席為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裡傳開了。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J. 革命先烈故事,有急用!(手抄報)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裡。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一次義務勞動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一個建築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鋒事跡:孩子們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後,雷鋒先後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現在的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於團結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下一代茁壯成長。共青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於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前進」。

雷鋒事跡:模範班長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雷鋒事跡:謙虛謹慎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通過報紙.電台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雷鋒事跡:犧牲經過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鍾,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右太陽穴上,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於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