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個歷史人物的故事350字
『壹』 我最熟悉的古代歷史人物事跡的作文350字
「三顧頻煩天抄下計襲,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
的確,在中國古代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中,諸葛亮是最為聲名煊赫的.他是一個超越了他生活的時代,歷代不衰、千古傳頌的人物.他是一個突破了階級界限,從帝王將相到市井平民,從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漢,眾口界碑,婦孺皆知,受到普遍稱贊、歌頌的人物;他是一個超越了地域限制,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范圍內廣為傳頌的人物.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整個三國的歷史是與諸葛亮息息相關的,三國之局系因漢末之亂而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割據.孫堅、孫策占據江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揮軍南下,用意在於消滅割據,一統天下.而曹操的這個企圖,卻被諸葛亮給瓦解了,曹操兵敗,無力統一,江東仍然保有其割據版圖,諸葛亮和劉備方能借勢構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貳』 經典歷史書籍
讀史使人明志,人文歷史類經典書單推薦,總共50本。
1.《史記(白話本)》
2.《人生智慧箴言》
3.《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
4.《史記匯纂》
5.《清代學者象傳校補》
6.《梁漱溟先生講孔孟》
7.《四書集注》
8.《中國佛教影像集成·晚清民國(北京卷)》
9.《長安與羅馬——公元前後三世紀歐亞大陸東西帝國的雙城記》
10.《供給側改革:理論、實踐與思考》
11.《漢畫像之美——漢畫像與中國傳統審美觀念研究》
12.《<史記>人物大辭典》
13.《創新制度供給》
14.《奉使遼金行程錄(增訂本)》
15.《大月氏:尋找中亞謎一樣的民族》
16.《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修訂版)》
17.《清代河南碑刻資料》
18.《史記論著集成》
19.《張大可文集》
20.《文史通義新編新注》
21.《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
22.《史記紀年考》
23.《新疆考古論文集》
24.《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二集)》
25.《唐宋絕句名篇評析》
26.《陸子學譜》
27.《樹梢上的中國》
28.《陌上問蠶》
29.《古代蒙古城市》
30.《新倫理學原理》
31.《中國民間故事史》
32.《中國歷史上的白蓮教》
33.《增訂中國史學史》
34.《史記通解》
35.《官品的起源》
36.《西方三大師——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37.《明朝宦官》
38.《軍功爵制研究(増訂版)》
39.《實用主義政治哲學》
40.《自然和人:近代中國兩個觀念的譜系探微》
41.《怛邏斯之戰: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交鋒》
42.《奇文史筆紅樓夢》
43.《史記觀止》
44.《千古一帝秦始皇》
45.《千秋史聖司馬遷》
46.《中國上古史》
47.《史記選》
48.《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
49.《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50.《古代器物溯源》
『叄』 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首尾呼應的作文300到350字,是關於崇拜的歷史人物,在線等很急
李白的淚水
遠遠的,我看見一身素衣的青蓮居士.
漫步於河畔,我注視他悵望江天的姿勢.「恰似飛燕倚新妝」,一句流傳千古的詩句和楊玉環的一句嗔語,把一個極度輝煌的人生滑落到社會的底層.
「香車寶馬」,「誓取樓蘭」,「殺敵報國」,他苦笑,淚水在無聲中滑落.低頭輕撫生銹的寶劍,奔騰的壯志又如未滅的火把熊熊燃燒起來.呵!自己有多麼無知,四次出蜀,揮金巨萬,萬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為金殿之上讓高力士脫靴,楊玉環磨墨,已註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貴榮華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樣?滿腹錦綉又怎樣?抵得了楊貴妃又一句對李隆基的悄悄話嗎?好恨!好恨!
我的心裡忽然有一根弦被這愁苦折磨的一代詩仙撥動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視著我.
「詩仙,您的那句『可憐飛燕倚新妝』,究竟有無褻瀆楊玉環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為千年之後,我的冤屈已被滌清,沒想到蒙於我身的恥辱尚未被冗長的歲月消逝.我本是以飛燕之輕比楊玉環,她實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語?」說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駐在空曠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劍,將要窮透時間與空間,把李隆基的心剖開來,看一看,他為何不相信他的話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楊玉環的話,而以為你只是狡辯之辭,你恨他嗎?」
「如果一個人從榮華的峰巔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遠過著潦倒的生活,你難道不恨嗎?可畢竟李隆基與楊玉環是夫婦,夫婦之親有如天地,一個人的判斷有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感情上的親疏,他信了楊玉環,而認為我不忠,這是一個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個國家的悲哀.」
青蓮居士踏著夕陽的余暉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從我的視野中漸漸消失.
我靜靜地佇立在河邊.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於諂言中的每個忠臣.感情的親疏使昏君們相信近臣的花言,愛妃的巧語,而每一個如此的君王無不蹈覆國的命運.而對於我們,難道沒有一些可以借鑒之處嗎?
我低了頭,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淚水.
『肆』 介紹歷史人物作文350
篇一:評價歷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贏政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辟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不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篇二:走進歷史人物——朱棣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明,有過繁榮,有過晦暗,也有過戰亂,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定的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時間里,各種人物,時代的偉人,橫空出世,應運而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復雜的背景下,像秦王嬴政,成吉思汗,毛澤東這些人都是當時所謂的「救世主」,而且都是家喻戶曉的名人。而我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莫屬朱棣了。
《明史》曾這樣記載:「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篇三:古人不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古今以來,天下出現了數之不勝,但在我認為,最突出的還要非曹操莫屬了,他是《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復、能力的全面、正邪的雜揉等諸方面,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使人難以捉摸,歷史上對他的看法也較有爭議,不過,在我看來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著名的詩人。
曹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雖然沒當皇帝,但自196年迎獻帝都許,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東漢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沒有名號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漢末征戰群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多次取得勝利,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
曹操喜文學,其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傳留至今。他與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伍』 圓明園的故事
圓明園坐落於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是清朝著名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素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帝每到盛夏都會來這里處理政務,因此也叫做「夏園」。
新中國成立後,逐漸被保護起來,1988年對外開放!
綜上所述:從建立到被洗劫,先後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宣統八位皇帝。可以說圓明園見證了清朝的興盛與衰敗。
『陸』 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作文. 諸葛亮350字數限制五年級結尾
令我敬佩的人------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的一句話.實話說,自打我看了《三國演義》,我就對他軍事才能,和發明這兩方面而佩服得五體投地.
說他軍事才能好,就如《草船借箭》這故事.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並說不要推卻.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下令說,霧大,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太陽出來了,霧還沒散.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說他發明好,諸葛亮發明的孔明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發明的.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的方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果然脫險,於是後來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大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諸葛亮你永遠是我最敬佩的!
『柒』 逆境成才名人事例
1、諾貝爾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沖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鍾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
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里的一座工廠已盪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著一位30多歲的年青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面無血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流芳百世的大化學家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葯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燒得焦爛的5具屍體,令人慘不忍睹。
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復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這一連串挫折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秘的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後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會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葯公司。
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葯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脫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葯的火車因震盪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
在巴拿馬,一艘滿載著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恆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
在奮斗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2、海倫-凱勒 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借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
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
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3、落第撰巨著(挫折能磨煉人的意志)
蒲松齡,清初山東人。由於當時科場中賄賂盛行,舞弊成風,他四次應試舉人都落第了。但他並未因此而悲觀失望,他立志要寫一部「孤憤之書」。他在壓紙的銅尺上篆刻了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以此自警自勉,終於寫出了一部文學巨著——《聊齋志異》。
4、儒勒·凡爾納
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
後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處女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
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於成名。英國詩人拜倫19歲時寫作的《閑散的時光》出版後,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然而拜倫並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來回敬那個誹謗者。
5、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國科普作家。在外國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從此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忍受著病毒的折磨,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
回國以後,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後病情惡化,說話和行動都十分困難,連睜、合眼都需要別人幫助。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後寫成100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每天都在斗爭,斗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捌』 寫我最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的作文350字
讀了《史記》這本書,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躍然紙上,有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廉頗將軍,有敢於卧薪嘗膽的勾踐、有勇有謀、不畏強暴的藺相如……但這其中,我最欣賞最喜歡的就是藺相如了。他不但才智過人,而且勇敢無畏。
當我讀到「完璧歸趙」的這個故事時,心裡此起彼伏,心裡不禁為藺相如捏了一把冷汗,他竟然冒著生命危險,去把和氏壁送到秦國,和秦王做交易。在他向秦王獻上和氏壁時,發現秦王十分喜歡這塊玉,但並沒有想兌現他的諾言。這時藺相如卻冷靜沉著,又巧妙地將和氏壁奪了回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後藺相如還是將和氏壁完好歸趙了。
讀了這個故事,藺相如那智勇雙全的精神又清晰地浮現在了我的眼前。藺相如就如同一座山,那樣高大、那樣偉岸,讓我不由自主地想抬頭抑望他。
在「澠池之會」中,藺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還高。但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光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來了。」藺相如聽到這話後,他並沒有堅廉頗,也沒有和他發生沖突,而是請病假不上朝。這時我想為藺相如打抱不平,對廉頗說:「廉頗將軍,你英勇善戰,戰功赫赫,這是實情。藺相如雖沒有持刀作戰,但他的唇槍舌劍,為趙國保住了尊嚴。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他都是以性命來逼秦王,置個人生死於不顧。可以說,藺相如也堪稱一員猛將,只不過他出入的是沒有刀光劍影的戰場,但戰斗同樣是驚心動魄的。」
藺相如見了廉頗就如同老鼠見了貓似的,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藺相如對他們說:「我如果和廉將軍鬧不和,秦王必會趁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這話傳到了廉頗的耳里,他靜下心想,是啊!我不能為了自己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露著脊背、赤著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面前認罪,藺相如知道後連忙熱情出有迎接。最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一起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藺相如這一舉動,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所以,有句俗話叫: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啊!藺相如你真是個勇敢相智不畏強暴,顧全大局的人啊!我是多麼喜歡你,多麼欣賞你!
『玖』 介紹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人物350字
最喜愛的歷史人物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在這五千年裡涌現出許多偉大的歷史人專物,其中,最讓屬我敬佩的人物要數三國中的「常勝將軍」---趙子龍了。
我敬佩趙雲,首先是因為他的武功很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頭顱如探囊取物一般。一桿銀槍,被他使得風馳電掣,出神入化,一柄削鐵如泥的青銅劍,被他耍得神出鬼沒,讓人眼花繚亂。所以,無論什麼曹軍大將見到趙雲都聞風喪膽,狼狽而逃,否則,就會死在他銀槍之下,趙雲直到老仍英勇無比,可謂寶刀未老。
我喜歡趙雲,最主要是因為他時刻為百姓著想,而且認准明君就死心塌地跟著他,絕無二心,趙雲曾經幾番周折,投奔劉備。但當時,劉備勢單力薄,連吃敗仗,可趙雲他並沒有因此而離開,因為他知道劉備是個明君。在長坂坡之戰,趙雲單騎在數十萬曹軍中幾進幾出,最終救出阿斗,並還力斬了曹軍五十多名大將。
「五虎上將」之一的趙子龍是歷史上的一位神奇將領,他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三國光輝歷史添上了神奇一筆,我將永遠的敬佩他和喜歡他。
『拾』 孔雀東南飛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少女劉蘭芝自幼便習女紅,善彈琴,能誦詩書。十七歲嫁給焦仲卿為妻,日夜辛勞,勤於家務,卻不為婆婆所容,於是就去信給正在廬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訴說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來為妻子求情,卻遭母親斥責,並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長跪,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母親大怒。因仍要趕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請妻子回娘家,暫避一時。蘭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別,類乎休棄,今後恐難再見,便將自己常用的香囊、妝奩等物留給仲卿以作紀念。雞鳴天亮,蘭芝精心梳妝之後,上堂別過婆婆和小姑,流淚登車而去。
此時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見。兩情依依,低頭耳語道:「誓天不相負。」劉蘭芝被遣回家十餘日,縣令即派媒人來為其子求婚,被蘭芝婉言回絕;又數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門提親,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願與劉家結為百年之好,又被謝絕。
這下早惹惱了蘭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難違,蘭芝被逼迫不過,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邊媒人回報,說劉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過後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馬上四處派人備下金帛彩禮,人馬舟車,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聞知此變,急忙乞假告歸。
第二天,蘭芝整日默默無語,只是和淚裁衣。忽聽得一陣熟悉的馬嘶聲,出門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蘭芝手撫馬鞍,一一訴說原委。仲卿提及當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約「黃泉下相見」。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後對母親說道:
「今天大風吹折了樹木,院子里的蘭花上結滿了嚴霜;孩兒的性命猶如西山的落日,母親今後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長嘆而去。這一天,迎親的車馬格外熱鬧,新婦已進門。黃昏後人群漸漸散去,夜深沉,萬籟無聲,蘭芝攬裙投水自盡。仲卿得知,徘徊樹下,亦自縊殉情。後兩人合葬於華山旁。
(10)寫一個歷史人物的故事350字擴展閱讀:
《孔雀東南飛》創作背景: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並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戒律。「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主要原因。
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於站在劉蘭芝一邊,表現出與蘭芝「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度,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