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名人的勇敢故事大全
Ⅰ 中國現代名人故事有哪些
1、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 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
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 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
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2、袁隆平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那麼多,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為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
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學外,就是在試驗田裡培育高產品種。在試驗中,他發現天然雜交 水稻穗大粒飽,產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種,就退化了,失去了優勢。
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培育能保持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為了這個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有時候在試驗田裡觀察,連家也顧不上回。經過10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培育成功了。
這種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000多斤,在全國推廣後,我國稻穀在幾 年中增產了1000多億公斤,真是一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改變我國糧食生 產的落後狀態打了一個翻身仗。
3、吳玉章
我國的老革命家吳玉章,從小就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輕的時候,他到日本留學,在一所學校里讀書。1904年元旦那天,學校把世界各國的國旗都掛出來慶賀,可是沒掛中國國旗。吳玉章氣憤極了,帶著中國學生找到校方負責人,提出抗議說:「為什麼不掛中國國旗?學校如果不道歉,不糾正錯誤,我們就罷課,絕食。」
校方不滿意地說:「平日我們對你那麼好,你家經濟困難,我們不催你繳學費,還發給你零花錢,你為什麼帶頭反對學校?」吳玉章嚴肅地說:「學校對我 好,我很感謝。但是掛旗這件事是關系國家榮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爭啊!」校方只好承認了錯誤。
10年以後,吳玉章已經成為一個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國,他坐在日本的輪船上,正好又趕上1914年元旦。船上掛起萬國旗慶賀,可仍然沒掛中國國旗。
吳玉章記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國貧弱,政府無能,被外國人瞧不起,掛國旗也想不到中國!可我是中國人,能眼看祖國的尊嚴受到傷害卻視而不見嗎?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帶領船上的中國同胞向船長提出抗議。船長見中國人這樣愛國,又這樣心齊,慌忙賠禮道了歉。
4、彭德懷度量寬宏的故事
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紅旗邊跑邊喊讓路。只有一個戰士坐著不動。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戰士站起來朝彭總就是兩拳。
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事後,傳令兵捆來那個戰士見彭總。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士自知闖禍,心裡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後來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宏呀!"
5、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Ⅱ 3個中國現代名人故事
1、孟祥斌
孟祥斌(1979年4月9日—2007年11月30日),出生於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劉橋鄉一個農民家庭。1997年高中畢業後參軍,後經組織推薦考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蘭州分院。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同志因奮不顧身搭救一跳江女青年而壯烈犧牲,年僅28歲。
2007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生前,他工作兢兢業業,學習積極上進,團結同志,熱心助人,深受領導和戰友的好評。2012年4月,「孟祥斌」姓名被注冊商標 ,其生前所在部隊出面維權。
Ⅲ 現代名人的吃苦耐勞故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華沙市的一個教師家庭。10歲喪母、家境貧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勞、好學不倦的品質。1891年,她隻身前往法國巴黎大學理學院求學深造。她珍惜其間艱苦而又「完美」的時光,勤奮努力,於1893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94年又獲得數學碩士學位。幾乎與此同時,科學之緣將她和彼埃爾·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兩人結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爾發現鈾具有放射性的報告,引起她極大興趣。她悉心探索、反復實驗,與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終於研究出兩種新的化學元素,它們比鈾具有更強的放射性。一個是「釙」,它是居里夫人出於對祖國的熱愛,以波蘭的第一個字母命名的;另一個是「鐳」,它傾注了居里夫婦巨大的心血、智慧、體力,甚至生命。為了證實鐳的存在,他們在一間夏不避燥熱,冬不避寒冷的破舊棚屋內從事起腦力加苦力的勞動,從1898年到1902年四年時間里,堅持不懈,終於從幾十噸鈾瀝青礦廢渣中提煉出十分之一克純鐳鹽,並測定了鐳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婦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車禍逝世。居里夫人以堅強的意志戰勝巨大悲痛,承擔起全部家庭責任。很快地,她又繼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學的課程,並指導實驗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參加法國科學院院士競選,由於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為科學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選。但這阻撓不住她獻身科學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終生為人類的幸福獻身科學,從不計較個人的私利和榮譽。她先後獲得獎金10種之多、獎章16種之多,以及100多個名譽頭銜。1914年,鐳學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開始在此主持居里實驗室工作,培養出許多頗有成就的科學家。
居里夫人富於犧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利用X光設備診救傷病員。她長期在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緊張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質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種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Ⅳ 10個現代名人故事
1、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
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
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2、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
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3、魯迅嚼辣椒
驅寒少年時,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4、彭德懷度量寬宏的故事
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紅旗邊跑邊喊讓路。只有一個戰士坐著不動。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戰士站起來朝彭總就是兩拳。
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事後,傳令兵捆來那個戰士見彭總。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士自知闖禍,心裡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後來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宏呀!」
5、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Ⅳ 現代名人小故事勵志
現代勵志小故事有很多,包括著名主持人、著名歌手、富豪的創業歷程等的個人經歷都十分勵志,讓人為之振奮,下面詳細介紹幾個名人的勵志故事。
Ⅵ 關於現代名人的故事
一次老舍家復里來了許多青制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
我不會寫詩, 只是瞎湊而已。」
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長虹萬籟天;
冰瑩成舍我,
碧野林風眠。
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旬。寥寥20宇把8位人們熟悉
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
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
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
即洗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在是戲劇、
電影工作者。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
《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作家樓適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
樓適夷問道。
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
『皇帝』潤色稿子呢!」
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中國末代皇帝
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Ⅶ 現代名人堅強故事
張海迪(zhāng hǎi dí),女,漢族,1955年9月出生,山東文登人,當代女作家。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9月參加工作,吉林大學哲學系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肢體殘疾。曾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第四屆主席團副主席,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青聯副主席,省殘聯主席團副主席。歷任山東莘縣城關醫院醫生、廣播局無線電修理工,濟南市文聯創作室創作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創作員,中國殘聯第一、二、三屆主席團委員,第三屆肢殘人協會主席,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11月13日,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張海迪學習非常刻苦,曾經自己翻譯過一本10萬多字的外語小說。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美麗的英語》《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Ⅷ 中國現代名人故事
華羅庚
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Ⅸ 現代名人故事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華盛頓與櫻桃樹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這件事並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4.汽車維修店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後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事其一: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故事其二;十七世紀的德國軍隊裡面有一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一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飢餓折磨著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飢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蓋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經全部凍死了。
誠信的故事五則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柯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以上詳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讀本》 中央文獻出版社)
6\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
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在一個地方只購得4瓶啤酒,於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 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7\誠信的故事
在紐約的河邊公園里矗立著「南北戰爭陣亡戰士紀念碑」,每年有許多遊人來祭奠亡靈。美國十八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坐落在公園的北部。陵墓高大雄偉、庄嚴簡朴。陵墓後方,是一大片碧綠的草坪,一直綿延到公園的邊界、陡峭的懸崖邊上。
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後邊,更靠近懸崖邊的地方,還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極小極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會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絕大多數美國人的陵墓一樣,只有一塊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邊的一塊木牌上,卻記載著一個感人至深的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兩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這一年,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歲時,不慎從這里的懸崖上墜落身亡。其父傷心欲絕,將他埋葬於此,並修建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陵墓,以作紀念。數年後,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將這片土地轉讓。出於對兒子的愛心,他對今後的土地主人提出一個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壞它。新主人答應了,並把這個條件寫進了契約。這樣,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來。
滄海桑田,一百年過去了。這片土地不知道輾轉賣過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換過了多少個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卻,但孩子的陵墓仍然還在那裡,它依據一個又一個的買賣契約,被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到了1897年,這片風水寶地被選中作為格蘭特將軍陵園。政府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無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成了格蘭特將軍陵墓的鄰居。一個偉大的歷史締造者之墓,和一個無名孩童之墓毗鄰之墓,這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觀。
又一個一百年以後,1997年的時候,為了緬懷格蘭特將軍,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來到這里。那時,剛好是格蘭特將軍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兩百周年的時間,朱利安尼市長親自撰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並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無名小孩陵墓的旁邊,讓這個關於誠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8\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二]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鍾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故事三]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柯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