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慈善感人的小故事

慈善感人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6:09:24

Ⅰ 感人的愛心故事(短)

愛心故事

作者:鄖陽師專… 文章來源:十堰市教育局 點擊數:2802 更新時間:2006-4-29

愛傳中華網消息:每人奉獻一片愛心,世界將會陽光燦爛。
經歷了許多次愛心的洗禮,心中裝著許多愛的故事,我們就像擺龍門陣一樣,和你說說,或許您能聽到愛的呼喚。
十五年前
高中生活
記得是十五年前,讀高中時,家裡特窮,我在縣城讀書。從家裡帶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時間更短。沒有青菜吃,更不用說吃肉了。在這期間,我領略了貧窮的滋味。可就在這期間,我也發現了人間的溫情。我的一個叔叔住在縣城裡,但家庭條件也不好。可是,他家卻為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條件,就是我從家裡帶菜,像土豆、蘿卜、黃瓜、白菜等。當我吃完了從家裡帶的菜後,他家就給我炒菜吃,三年,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時,叔叔還會留我在他家吃一頓肉,讓我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日子,後來,一想起這段日子,就覺得溫馨無比,讓我深深體會到:愛會給人留下的美好回憶。
2005年9月12日上午
盲人的捐助
一個青年扶著一位盲人走進辦公室。我以為又是求助者來了,趕忙起身接待,讓座之後,開始問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哪些幫助,我們都會盡力的。
這名青年趕忙解釋說,他不是來求助的,他是來捐助的。
啊!捐助?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時,盲人哥哥說話了,「我是來捐款救助貧困高中學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給報紙上報道的那名叫李偉的困難學生。」說著,便從包里拿出一小沓錢來,一張一張地數,剛好1000元,他把錢交給我,並告訴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學習,他一定會資助這孩子上大學的。
我感動得無話可說,好多有錢的健康者沒做到,他卻做到了。
2005年7月某縣城和辦公室
愛心的距離
兩次愛心的舉動讓我明白了愛的意義,也發現了愛的距離。
一次是7月初的一天,我在網上向上海教育委員會的郵箱里發出了關於貧困生的求助信。本沒當回事,可過了幾天,那邊回話了,他說明了當地的原因,國家安排的有扶貧地區,因而對我的請求無能為力,聽到電話那端的話語,我的心裡很感動,至少他們很重視這件事,給了明確的回復。至今,電話那端的的話語還在耳邊縈繞。
無獨有偶,7月14日,幾位愛心人士到某縣的一個鄉村小學去奉獻愛心。行至一個岔路口問路時,一個小夥子竟然把他們指向岔路。幸虧他們發現得及時,確認無誤後才敢繼續趕路,要不然不知會走多少彎路。但這次那個小夥子的行為對幾位愛心人士影響很大,他們差點就想驅車返回了,幸好有位長者說:「我們是去奉獻愛心的,那就不要被這樣的人影響。」一句話,大家都認為有理,便釋然了。
這兩件小事都與愛心有關,但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愛因人而異,愛需要真誠和細膩。
2005年6月中旬 辦公室
尊重、保護、關注
一天下午,一位母親哭哭啼啼地找到我,她說她的孩子玩電腦游戲上癮,一個多星期沒上學。一個星期後孩子回到家,整個人又黑又瘦,眼神都有點恍惚了,長期的電腦游戲,已經使他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裂變。
一方面是孩子不想再上學,想玩游戲,另一方面,學校為嚴肅校紀校規,要給予孩子處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到了這般天地,是誰的錯,事已至此,埋怨誰都沒用,關鍵是現在該怎麼辦,怎麼把孩子從這個深深的泥團中拽出來。
首先對年輕的母親說:這件事出現了,你首先要冷靜,不要追究以前怎樣,也不要把孩子整天關在家裡,否則,你早晚會把孩子關成精神病的。再就是你得承認孩子已經有了心理缺陷,要對他進行矯正。你先到學校找到相關部門,說明自己孩子的問題,不要迴避什麼。要求學校從保護孩子名譽及前途出發,不要處分孩子,再就是把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找人進行矯正。第三就是帶孩子到各地風景區去玩一段時間,讓他換個環境,讓他認識到除了網路世界之外,還有一個更美的現實世界等待著他去發現、去感知。這位母親半信半疑地點點頭,走了。
了20來天,這位母親找到我,一改往日那種淚水漣漣的面容,滿臉微笑著對我說:「你說的辦法真起效,我就按你說的幾點去做了。結果,從外地一回來,孩子就要去上學,學校也很寬容地接納了他。」
從此,他沒再痴迷於網吧,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我也因此有了太多的感悟:有時奉獻、幫助也只不過是出出主意,而寬容、保護、尊重又是何等的重要。
2005年10月20日,鄖陽中學
我眼中的「希望老人」江詩信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無法把眼前的的這位老人和中國「希望老人」聯系起來。瘦削的臉龐,快要全白的頭發,黝黑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尖尖的下巴。唯獨那雙眼睛裡的平實與和善讓我明白這位老人的幸福所在。
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舊夾克衫,一條淺藍色的褲子,一雙不超過50元的球鞋,包裹著一個瘦弱的身軀,還在不斷的咳嗽,當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還在不停的整理材料。我在想,是什麼促使了這位老人的不懈追求,是什麼使他為貧窮的孩子而舍棄了安享晚年的快樂。在常人眼中,他令人不可思議,但在他的心裡,愛主宰了一切,貧困孩子期盼的眼神占據了他們所有的思想,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無一言表。
我還看到了世界上最簡單的名片,一張很薄的白紙片,上面簡簡單單的寫上了「江詩信」三個字,和那一排愛心協會的小字。慢慢的走近老人,我發現了一顆滾燙的心。
2005年6月5日,鄖西河夾鎮豐溝村小學當小朋友們看到這些捐來的書時,他們的樣子讓人吃驚,像看什麼稀奇似的。我就伸手拿一本給他看,幾個衣衫襤褸的同學就和他圍在一搶著看,看著他們新奇的樣子,我感到一陣酸楚。這可是城裡孩子看過的不要的書籍呀?在操場上,幾個小夥伴正在玩一輛城裡孩子捐贈的玩具小汽車,舊得已不成樣子,而且還沒電池,可這幾個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
高新民教授背後的故事
7月7日,武漢
作為一個博士生導師,關注慈善事業成了他業餘生活的全部,當得知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向張灣區第九中學捐助20台電腦和300副鐵架床的意願後,高教授和他的夫人劉雅琴親自叫貨車,現場幫著搬運和清理物品,直至當天午夜,所有物品裝上車之後才安心去休息。
9月14日晨,十堰
高教授吃早點時,剩下一個包子,不值5角錢,可他不浪費,要求隨行人員把它吃下,而下午到了學校,卻慷慨捐贈5000元,用於改善貧困學生生活。兩次舉動的強烈反差,映襯出人性的光輝。
2005年9月的一個周末 朋友家裡
在飯桌上,我遇到一位老闆,他說他資助了一名高中生,可這孩子三年下來花了他5萬余元,穿衣服要名牌,吃東西還挑三揀四。聽到這里,我感到一陣悲哀,物質的資助和精神的資助如果不並舉,只會害了孩子,而受助者的不懂事只會害了他自己,同時嚴重挫傷了資助方的積極性。
下鄉多了,看到了許多貧困的人們,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一個人的同情心、愛心是多麼的珍貴和重要!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它可以影響周圍的一圈人。接待的窮人多了,我發現,在這個相對比較發達的城市還有那麼多生活艱難的人們,它們顯得那麼無助。我分明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憂愁、看到了乞求、看到了無奈所帶來的滄桑和年少的成熟。快樂離他們很遙遠,幸福是他們夢中的希望。
這些讓我明白了人間百態。我知道,這個世界擁有善心的人很多,而經常有善行的人卻不是很多,為善一時容易,為善一世卻很不容易。心與行的距離在此表現得很清楚。
貧窮並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喪失鬥志;貧窮並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熟視無睹。我深深地感到,愛需要奉獻,愛更需要我們拿出具體的行動。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善心,但善心與善行之間好像還有一條小巷要走,我真心的希望這條小巷短些、再短些,也真心地希望這條小巷亮些、再亮些。這樣,陽光就會灑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愛心故事

作者:江西省殘… 文章來源:江西日報 點擊數:525 更新時間:2006-4-29

愛傳中華網消息:1997年,肖淑珍擔任金溪縣殘聯理事長時,賬面上只剩36元,還有一張借來的辦公桌,一間租用的辦公室。1999年,45歲的肖淑珍被評為全省「三八」紅旗手,並獲「巾幗英豪」榮譽稱號。金溪縣殘聯也先後榮獲「金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扶貧工作先進單位」和由國務院表彰的國家「九五」期間「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等稱號。
肖淑珍,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真情演繹出一個個感人的——

—————————————————————————————————————————————

「以後,我們就是親組妹!」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小建高的皺眉在跳躍著的生日燭光里舒展開來,小臉上綻出了燦爛的微笑。這是14歲的小建高第一次過生日,也是他出生以來感覺最幸福的一天。小建高的母親周菊花是個盲人,嫁到黃通鄉李姓人家就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生下小建高之後,丈夫得病去世,她只好帶著兒子投靠父母,可年邁的父母怎能養活她母子呢?就在周菊花走投無路的時候,肖淑珍來到她的家。看到骨瘦如柴的周菊花,肖淑珍的心碎了,她緊緊地拉著周菊花的手說:「不要怕,我會幫你渡過難關的。以後我們就是親姐妹,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為解決周菊花的生活問題,肖淑珍拿出自己的工資墊付費用,親自送她到撫州市盲人按摩中心學習按摩技術,然後又安排她去上海一家盲人按摩院就業。肖淑珍將小建高接到縣城自己家裡,幫他辦理了「農轉非」的戶口,又把他從鄉下轉學到縣城象山中學讀書。當周菊花得知兒子生活很好時,打電話向肖淑珍再三表示感謝之情,肖淑珍說:「只要你在外面工作好,將來你們母子過好日子,我就放心。」

7個雞蛋和一隻鴨

琅琚鎮城上村農民鄭樂戰,一家五口就有3個殘疾人,生活十分貧困.一天早晨,他發現自家的牛死了,當即就昏倒在地,從此得病卧床不起。就在這個時候,鄭樂佔在縣城一家殘疾人開的裁縫店避雨,偶然遇見肖淑珍。肖淑珍進了店門,看到鄭樂戰是個殘疾人,便仔細地問他家的情況,並且告訴他如果有什麼困難就去找她。開始鄭樂戰並不想念現在世界上還會有這么好心腸的人,也就沒有去縣殘聯找肖淑珍。這次家裡可謂是雪上加霜,他便叫女兒到縣殘聯去找肖淑珍,試試看能否幫他一把。鄭樂戰萬萬沒有想到,肖淑珍聽了他女兒的訴說後,當時就跟著小女孩來到鄭樂戰的家,並且還帶了禮品去看望。沒過幾天,肖淑珍又把鄭樂戰的小女兒接到自已家吃住,接著又幫助他的女兒找師傅學習縫紉技術,並且介紹他大兒子到縣城學習修理摩托車技術,還借了1000元他買牛、養獵。為了表示謝意,鄭樂戰把家裡積攢幾天的7個雞蛋和一隻鴨子,步行20多里路,專程送給肖淑珍。禮輕情義重,肖淑珍不能不收下鄭樂戰的禮。可是,肖淑珍留下鄭樂戰吃了中午飯之後,硬要他帶上她給他買的5斤肉,一壺植物油。如今,鄭樂戰的兩個孩子都已學有一技之長,並在外地打工賺錢,家裡的債還清了。

「幫助你們,是我的責任」

「向殘疾人『輸血』,不如增強其『造血』功能。」肖淑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可源鄉殘疾青年蔣日輝高考落榜後,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信心。一天,蔣日輝坐車到縣城,看到縣場面貌煥然一新,街上的行人說說笑笑,想想自己身患殘疾,生活又無著落,心頭便生出許多悲哀來。當他走過街邊一邊電腦培訓中心時,看到許多年輕人在那裡學習電腦,便想,如果自己能學會電腦,然後買台電腦回家鄉開個打字店該多好啊。可是,家裡沒有錢,誰能圓他這個夢呢!這時,他想起了縣殘聯。於是他找到了肖淑珍阿姨,並向她傾訴了自己的苦惱。肖阿姨不僅推薦他到縣城華大電腦培訓班學習,而且資助他600元和一輛輪椅,鼓勵他自強自立。如今天,蔣日輝開辦的打字店生意紅火,年收入近萬元。今年肖阿姨還幫他借款1萬元增添電腦設備,用於開辟網吧,這樣既可培訓家鄉待業青年,又可豐富村民業餘生活。一次,蔣日輝專程坐車到肖阿姨家來謝她。肖淑珍說:「要謝就謝黨和政府,幫助你們殘疾人,是我的責任。」

尾 聲

這三個故事,僅僅是肖淑珍把愛心獻給殘疾人的幾朵小花。去年,在她的多方努力下,金溪縣就有100多殘疾人被安排到抗州、溫州、蕭山等地么營企業工作,而且金溪縣共有500多名科級以上幹部與426戶貧困殘疾人結成扶貧幫殘的對子。到目前為止,金溪縣有2800多名殘疾人實現就業。

Ⅱ 找一個愛心奉獻的小故事關於名人的故事

叢飛,中國內地男歌手,被評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06年4月20日,叢飛因胃癌在深圳逝世,年僅37歲。在他37歲的短暫人生中,先後參加了400多場義演,收入並不豐厚,但進行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他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

叢飛從事義工活動從1994年一次重慶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慈善義演開始。正是在那次演出中,觀眾席上是幾百名因家貧輟學的孩子,使叢飛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當時他掏出了身上2400元錢,幫20個孩子完成兩年的學業。從那以後,叢飛就開始不斷地資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並先後20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義演,收養孤兒。 悄悄資助貧困山區孩子,並從那時起一直持續了11年,直到他2006年因患胃癌去世。

在去世的10天前,叢飛和父親向醫院鄭重提出,停止靜脈補葯治療,僅保留鎮痛治療。叢飛說:"我希望能把這些費用用到其他有治療價值的人身上。"他還提出,去世後捐出眼角膜。叢飛捐獻的眼角膜使5名眼疾患者受益。

Ⅲ 慈善小故事作文文410字

《慈善小故事》
公交車上的人先是寥寥無幾,接著陸陸續續地人漸漸多了,不一會兒就滿座了。窗戶緊緊地閉著,外面的寒風無法再向我襲來,可我依舊感到冷冷的,似乎缺少了什麼。
車緩緩地停了下來,一位老大爺邁著蹣跚的步子走了上來,他左顧右盼著,眼神中像在等待什麼。他的眼神忽然定了下來,邁起了步子。我獃獃地望著,這老大爺要做什麼呢?他在一個中年人面前停了下來,禮貌的說道:「先生,能不能讓我這老頭子坐坐,你看,人老了,站著不方便呀。」中年人斜著看了大爺一眼,接著便扭著頭向窗外看去。老人被無視了。老大爺失望了,靜靜地呆在一旁。車里不一會兒就炸開了鍋,都在議論那中年人的不是,可誰也沒有起身讓座。我見這番景象,不知怎的,好像更冷了。
「在公交車上要給老人讓座」這是從小學開始眾所皆知的,為何沒有一人起身讓座。
「老爺爺,過來過來,我這給你坐吧。」驀然,一聲童稚的聲音在車內環繞,環繞在車內的每一個人心裡。我尋聲望去,一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小女孩正拉著老大爺的衣襟往她的座位走去。「老爺爺您坐著,我站這。」大家見這情景,都在稱贊那個小女孩那麼懂事,而那個中年人低著頭,一聲不語,陷入了沉思……
小女孩扶著座椅的後面,身子搖搖晃晃,那兩跟小辮子更是調皮地左右扭動,是在誇贊小女孩。不久,中年人站了起來,默默地走向小女孩,輕輕把她抱了起來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站在了一旁。「謝謝」中年人獲得了小女孩的感謝,他笑了,很燦爛。
漸漸地,心中充滿了暖意,剛剛的寒冷已不見蹤影。接著只要上來了有老人小孩,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起身讓坐,變成了車里滿座位上都是老人小孩,站著的都是中年人。望著,我不禁笑了,原來世界因愛而溫暖。

Ⅳ 求4則關於愛心的小故事

1、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

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的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2、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3、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4、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

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

5、高淑珍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

Ⅳ 小學生的慈善故事

一個月前的一天清晨,我正迷迷糊糊地做著美夢,忽然隱隱約約地聽見門外有「嗚、嗚、嗚……」的輕弱聲音。是什麼聲音呢?我心裡一陣發怵,頓時睡意全無,立馬警覺起來。

我輕輕地下了床,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間,躡手躡腳來到門口悄悄地洗耳側聽。終於聽清楚了,原來是小狗的聲音。我忙去拿來鑰匙把門打開,果然一個可愛的小腦袋探了進來。只見它長得是「一表人才」,黃白相間的絨毛是那麼干凈光滑。雙膝倔跪著,一雙可憐巴巴的「黑葡萄」乞求地注視著我……似乎在說:「尊敬的朋友!偶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餓得偶是頭昏眼花,四肢無力,請您行行善,積點德,賞賜偶一點吃的好嗎?」

它那種乞求的目光讓我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是啊!多可憐的小生命,它肯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的家,但為了生計只能放棄自尊,在我家門口徘徊不定,我想我肯定和這位「不速之客」有緣。想到這里,我連忙俯下身,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這位「不速之客」那軟綿綿的絨毛,然後愛憐地把它抱了進來。

為了慎重起見,不弄臟我家的「地盤」,我就把這位「不速之客」請到了陽台上。「小傢伙」憋了一眼陽台上的花花草草,轉過頭感激涕零地望著我,然後伸了伸小巧的舌頭,蠕動著可愛的小嘴。對!趕快給它去找吃的。我知道狗最喜歡吃肉和骨頭了,於是,我就到廚房冰箱里去找來了昨晚吃剩的紅燒排骨,又從我的零食堆里翻來了火腿腸。

「小傢伙」狼吞虎咽地吃著美食,偶爾抬起頭來朝我作鬼臉。彷彿在說:「別笑我吃得狼狽,因為我確實餓極了。」我讓它吃得慢一點,別噎著。它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就慢慢地學起了小紳士,細嚼慢咽起來。終於這些美食被眼前這位「不速之客」消滅光了,只見它吃飽喝足之後懶散地伸了伸雙腿,用腳趾撓了幾下自己的肚子,然後深深地打了個飽嗝,又用舌頭在雙唇之間來回摩擦。看著「小傢伙」舒舒服服的樣子,我心裡感到很欣慰。

「好了,我不能久留你,我把你送到樓下,你自己去找你的家好嗎?」它好像聽懂了我的話,連忙起身作揖,然後搖頭晃尾地繞在我身邊轉,時而用清涼的嘴唇舔我的腳趾,有點不願意離去的樣子。沒辦法,因為我不能乘人之危,我知道它的主人肯定正在焦急地尋找它。當我把它抱到樓道口時,它又一次用黑眸子凝視了我一會兒,好像道不盡的感謝之意……終於它掙脫了我的懷抱,活蹦亂跳地找家去了。

我抬頭望望天,只見太陽公公已出來了,好像正咧著嘴朝我微笑呢。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啊!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了。對!我要准備一下,快要去上學了。但我的腦海里始終惦記著那位「不速之客」,不知道它找不找得到自己的家。小狗這么通人性,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一條小狗。讓我每天給它餵食,每天陪它一起玩。

Ⅵ 5個慈善小故事

虞洽卿是一個樂善好施,經常捐助慈善事業的慈善家,他小時候就很懂事,據說他生在一個書香之家,其家父是一個銀行小職員,有一天母親讓他去買燒餅,途經一路邊,看到許多孩子在地上撿一富人散的錢幣,此時他自己買燒餅的錢不知丟哪了,但他並沒有去撿地上的錢幣,而空手回家不吃嗟來之食,這些足以說明他從小就養成了一個好的個性,在充滿書香的家庭熏陶下,他漸漸長成了一個懂得珍惜別人,善良的,懂禮節的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事業有成有了一定的資本後,他將這些資金用來做了慈善事業,為中國的慈善事業做出了榜樣力量。他的一生是值得人們懷念和敬佩的,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用的人,應成為每個國人效仿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和諧,才會更加富有人情味,才能長治久安
故事二:
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賞識下的變化 我們班上有一個小女孩性格個性孤僻,不願與同伴交流,時常獨自離開集體。透過她的眼神看起來非常地迷茫。有一次午睡起床後,天下起了雨,颳起了大風,她望著天空,忽然蹦出一句「好搭的雨呀,好大的風啊!」當時,我感到萬分的欣喜!於是我把她請到我的身邊,用鼓勵的語言和贊賞的眼光來引導她在大家面前講,孩子們聽到她的描述後,紛紛為她豎起大拇指,當時她在這種神情的包圍下顯露了從未有過的自豪與興奮,因為她從我們大家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賞識、倍受鼓舞。在她看來,大拇指就是「太好了,你真棒」的象徵,大拇指代表著欣賞、友愛、欽佩。她從中找到了自信和繼續前進的動力,我想她和我都不會忘記這一刻。每一個幼兒都需要得到賞識,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的幼兒更是渴望受到賞識。因為他們很容易被群體、同伴和老師們所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賞識。面對這些幼兒,我們老師更需要有一雙敏銳的、會發現、會關注的慧眼。有時,哪怕只是一個欣賞的微笑甚至只是一個贊許的眼神,都能溫暖孩子幼小的心田! 我們常說:教育,從辨別孩子的需要開始。在一個老師的眼中,要時時刻刻的發現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何潤東:
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我還要更努力一些 2006年2月,在寒冷的上海街頭,何潤東一行人跟著《閃電星感動》節目的商務車,被Fans們簇擁著邊走邊吆喝,路人們紛紛投來興奮好奇的目光,他也全不在意。因為這所有的喧鬧辛勞,都有一個神聖的目的:救人一命。 這條生命是個可愛的7歲男孩,家在江西農村,剛上二年級的他得了白血病,全家來到上海求醫,父親在外面拚命打工,依然交不起高昂的醫療費。幸好,他們得到了媒體的關注,還有何潤東。「這是我第一次全心全意去救一個人的命,那種感覺很激動很迫切。」 但這可遠遠不是他第一次幫助別人。好幾年前,當他還在加拿大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跟家人通過慈善組織一起,資助非洲的兩個小孩上學,一個是孤兒,另一個是難民。坐國泰和港龍的航班,飛機上面有專用的募捐袋,他每次都會往裡面放些錢,已經養成習慣。「這樣的大公司比較可靠,應該都會收起來放到基金里。」 剛出道的時候他非常害羞。而那天在上海街頭,為了救小劉星,他毫無顧忌地一路嚷嚷,拉著身邊的人募捐。最後他們一共籌到12萬,原來的計劃是6萬。劉星的爸爸拉著他的手,涕淚橫流。「我感覺他是拿心在碰我的手,那種感激真正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我們不止是救了這個孩子,更是救了他們一家人。」他莊重的語氣令人想起猶太人那句著名的古話,「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他下一個想法是辦一所希望小學,但還沒有想好辦在哪裡,Bazaar力勸他開在大陸。他笑了,「好啊,我會仔細考慮的。不過首先我要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好准備更多的能力幫助別人。」

陳怡蓉:
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 剛訪完何潤東的第二天,陳怡蓉的聲音也出現在了電話的那一頭。這個小師妹,跟著師兄學習得還挺積極。 說到最早開始幫助別人的事情,原來還是跟陳媽媽學習:信佛的媽媽是高雄市一個半慈善性質的民間機構的會員,媽媽經常帶她一起去這些老人的家裡,給他們煮飯、洗衣、收拾房間。在台北上大學的時候,怡蓉用使勁買、多給錢的笨辦法,悄悄資助著街口那個賣糖的老婆婆,因為老婆婆拒絕接受別人的救濟。幾年前她給一個救助植物人的基金會做代言,因為她自己也有親人因為中風而變成植物人,她知道看著仍有呼吸的親人無知無覺,是怎樣無奈又不甘的感覺。但她更希望能讓高雄那個幫助老人的機構被更多人知道,這樣的話就能幫助更多的人。

李連傑:
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生死與共之後 2004年12月26日,在「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馬爾地夫,李連傑帶著家人,正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忽然,空氣中悄悄蔓延了一股不同尋常的躁動,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海水已經浪潮壁立,以每秒200米的速度瘋狂吞噬它觸及的一切。最初的驚恐過去後,他與酒店裡不同膚色的幾百個人手挽手拉成人鏈,人們驚恐的心被這無界限的溫情鼓舞了。「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什麼叫做生死與共,感到身邊的每個人都是我的親人,是這小小的、多災多難的地球上的同胞。」 經過這次對生命的重新體驗。再次現身媒體的李連傑首先向災區捐出了50萬元現金,又發起成立慈善基金會,並再度捐出50萬元的啟動經費,在隨後的幾個月,他為 海嘯的慈善事務充當宣傳大使,不遺餘力地呼籲更多人捐款,讓基金會能及時地發揮作用。他說,不用很多,「哪怕每人每月只捐出一元錢,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就可以造福很多人。」

Ⅶ 關於愛心的小故事

1、蠟燭的故事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的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

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2、帶傘的小女孩

有一個小鎮很久沒有下雨了,令當地農作物損失慘重,於是牧師把大家集合起來,准備在教堂里開一個祈求降雨的禱告會。人群中有一個小女孩,因個子太小,幾乎沒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來參加祈雨禱告會。

就在這時候,牧師注意到小女孩所帶來的東西,激動地在台上指著她:「那位小妹妹很讓我感動」!於是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牧師接著說:「我們今天來禱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個會堂中,只有她一個人今天帶著雨傘」!

大家仔細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掛了一把紅色的小雨傘;這時大家沉靜了一下,緊接而來的,是一陣掌聲與淚水交織的美景。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說:小孩子其實一點不「小」,他(她)們其實很「大」!他(她)們的愛心很大!他(她)們的信心很大!

3、火車上的一張站票

那天跟老公幸運地訂到了票回婆家,上車後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我們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我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老公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

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嘉義到台北這么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老公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三小時而已」。聽到老公這么說,我相當感動,有這么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讓我覺得世界都變的溫柔許多。

4、種花的郵差

有個小村莊里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罷了。

」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

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籽,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籽撒在往來的路上。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散播著野花種籽。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籽和花香對村莊里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在不是充滿塵土而是充滿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腳踏車的郵差,不再是孤獨的郵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郵差了。

5、第一百個客人

中午尖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闆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

「牛肉湯飯一碗要多少錢呢?」奶奶坐下來拿出錢袋數了數錢,叫了一碗湯飯,熱氣騰騰的湯飯。奶奶將碗推向孫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說:「奶奶,您真的吃過午飯了嗎?」「當然了。」奶奶含著一塊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

老闆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運氣真好,是我們的第一百個客人,所以免費。」之後過了一個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著什麼東西,使得無意間望向窗外的老闆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裡,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裡,但是午餐時間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闆打電話給所有的老顧客:「很忙嗎?沒什麼事,我要你來吃碗湯飯,今天我請客。」

像這樣打電話給很多人之後,客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到來。「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數得越來越快了。終於當第九十九個小石子被放進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進了小吃店。「奶奶,這一次換我請客了」。

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說。真正成為第一百個客人的奶奶,讓孫子招待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飯。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樣,含了塊蘿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也送一碗給那男孩吧。」老闆娘不忍心地說。「那小男孩現在正在學習不吃東西也會飽的道理哩!」老闆回答。

呼嚕......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問小孫子:「要不要留一些給你?」沒想到小男孩卻拍拍他的小肚子,對奶奶說:「不用了,我很飽,奶奶您看......。」


Ⅷ 感動我的慈善故事

那是2000年5月,熱心環保的陳琳作為中華環保基金會任命的首任「綠色使者」,開始了生命中第一次橫穿青藏高原之旅,她和許多同行的媒體記者們一起,歷經艱難險阻,走過可可西里無人區,翻越唐古拉山口,最後抵達拉薩。

七天的旅行中,青藏高原絕美的景色令她的眼淚一觸即發。在墨竹工卡縣,陳琳還見到了自己一直資助的藏族女孩曲珍。「見面的時候,她給我獻了條哈達,幾乎沒說什麼話,然後就拉著我的手往她家走。」然而令陳琳沒想到的是,當她走進曲珍家裡的時候,第一眼便看見:自己寄去的書包和文具曲珍竟然都沒有用,而是和佛龕一起供在家裡的高處。
當天下午她去了曲珍的學校,坐在簡陋但空氣澄澈的教室後面,聽那些稚嫩的聲音齊齊朗讀那篇著名的課文《春天來了》,陳琳的淚水再次流滿面頰。
2004年,陳琳看了那本著名的《中國 農民調查》。深深震撼之後,她也想到:如果農民們都能接受好一些的教育,書里描寫的愚昧或麻木應該不會到如此地步。於是就這樣開始四處打聽,終於聯繫到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最後,她選定了老家重慶附近的一個貧困縣:武隆縣桐梓鎮,地處海拔1250米的白馬山上。「我們從重慶開車過去,一路上都在翻山。山裡的空氣太清新了,打開車窗,聞見植物和泥土的味道,聽著車里的音樂,感覺就像是大山在召喚你……」
那裡原來有一所小學,但早已是搖搖欲墜的危房。「讓我最感動的是那個年輕的女老師,我問了所有的孩子,他們的理想都是:將來成為老師這樣的人。」新專輯的20萬版稅,陳琳全部捐了出來,給孩子們蓋新校舍。
那天她去了一個孩子的家裡,別說屋裡沒什麼傢具,連窗子都沒有玻璃,只是牆上一個四方形的洞,看出去卻有「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但他們自己可能從來沒意識到這些。那孩子抱著一隻雞站在門口,就那麼看著我。沒什麼人說話。屋裡只有一個灶,鍋里煮著土豆,屋外是很香的梔子花。」臨走的時候,這些村民默默地湊了一箱雞蛋送給她,而那個孩子則一直跟著車走——讓人頓時想起《千里走單騎》中的揚揚和高倉健。
2004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陳琳「希望工程愛心大使」的終身稱號。

Ⅸ 愛心小故事100字

為救患白血病女孩,捐款20餘萬元——
餘姚市民演繹愛心故事

為了搶救一名16歲的患白血病女孩,餘姚市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在寒冬里演繹了一個感人的愛心故事。

家住黃家埠鎮橫塘村的蔣其林年近五旬,曾在部隊榮立二等功。1996年,蔣其林17歲的兒子被診斷為白血病,夫妻倆傾家盪產,也沒能救回兒子。第二年,他們領養了一個8歲的女孩小潔,把愛和希望都寄託在小潔身上。

可天有不測風雲。去年12月14日,已上初二的小潔突然高燒不退,老蔣夫婦帶孩子到醫院一查,頓時被嚇懵了:「白血病!怎麼又是這個惡魔?」醫生說,要治好小潔的病,至少要花50萬元。夫婦倆為此抱頭痛哭。

此事被當地媒體報道後,立即引來滾滾愛心熱潮。市慈善總會送來了救助金,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餘姚支公司破例辦理先期賠付手續,黃家埠鎮中學開始募集愛心款。這股暖流很快擴散到餘姚城區。據不完全統計,共有20多家單位的上千人給小潔捐款,累計捐款20餘萬元。該市還有3位好心人主動提出願意捐獻骨髓,挽救小潔的生命。

愛心還在網上涌動。數十名網友自發組織以「姚城同胞共獻愛心,聖誕煙花點燃生命」為主題的義賣活動,在寒風中義賣煙花,有些市民還再次捐款。幾天來,網友們為小潔籌措了1萬多元現金,並把錢送到了小潔父母手中

Ⅹ 說說關於慈善的故事有哪些

黃曉明「讓慈善成為一種習慣」一直當做自己的座右銘。他的公益慈善專之路最屬早要追溯到2004年,他的慈善事業就是發源於四川,從幫助40多個貧困孩子上學開始,那時候他就一直在資助40多個四川及重慶涪陵的貧困地區從小學到高中的孩子,並積極參與各次慈善捐款活動。最難能可貴也是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在於當時的黃曉明的演藝事業還在起步發展階段,只能算是個小明星,遠沒有現在的名氣實力,做了善舉後還一再叮囑知情人不要聲張,他只是想力所能及的做些他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