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搖著蒲扇給我講故事
1. 盲人摸象這個寓言故事很有趣,我要講給爸爸媽媽聽
盲人摸象 ( máng rén mō xiàng )
解 釋 比喻看問題總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進禪師》:「有僧問:'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幺生?'」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示 例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四卷:「廣收雜物,金矢一囊,四呼如~,僅得一肢,以為全體。」
近義詞 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反義詞 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燈 謎 舜父撫愛幼子
原文:
《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 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譯文: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樣子。而實際上呢?他們一個也沒說對。後以「盲人摸象」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寓言諷刺的對象是目光短淺的人。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應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實情況 。
2. 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越短越好
1,陽光下,只見一個身量不高,面色黑紅的少年,濃眉下的一雙大眼睛格外有神。左臂上戴著紅袖章,上面那「值日」兩個字十分顯眼。
2,他的一對耳朵啊,活像兩片神氣活現地撐開著的河蚌殼兒!
3,她露出一口排列整齊的牙齒,好像珍珠一般。
4,這少女眉清目秀,小長長臉,尖尖的下巴像個白蓮花瓣似的。
5,他的鬍子足有半尺長,就像那老榕樹的根須,在風中飄動。
6,他黑蒼蒼的臉上長滿了密匝匝的絡腮鬍子,像一叢被踩過的亂糟糟的茅草。
7,小丫頭腦後那兩綹隨便紮起的頭發,像公雞尾巴一樣,走起路來,一跳一跳的。
8,她的一頭秀發是深色的,像絲質似的光潤,走起路來富有彈性地飄動著。
9,她的頭發顏色漆黑,帶有反光,像烏鴉的翅膀一樣,又黑又亮。
10,他那銀白的頭發,使人聯想起那披滿白雪的勁松,這是他歷盡風霜,飽嘗艱辛的見證。
11,他的頭發、鬍子全白了,如銀絲一般,閃著晶瑩的白光。
12,他那半寸長的短發像秋天的蘆草一樣又干又硬,沒有一點兒油性。
13,她一頭烏黑閃亮的秀發自然地披落下來,像黑色的錦緞一樣光滑柔軟。
14,她那烏黑的頭發,梳成兩條不長的辮子,垂掛在耳旁,上面還結著兩個大紅色的蝴蝶結,好像兩只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15,只見那個人臉皮雪白,以致脖子上的血脈清清楚楚地現出來,像根根的青繩子。
拓展資料
人物的外貌指人的肖像。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面容長相,如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著(穿著打扮)和表情(喜、怒、哀、樂)。
3. 有哪些假如我會變什麼的童話故事作文360字
假如我會變 小時侯,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姑娘,是一個盲女孩,外婆對她說:孩子,天上有許多星星,她們都在閃閃發光呢。於是,小姑娘每天期盼著快點看到星星。有一顆小星星知道了盲女孩的心願,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使盲女孩獲得了光明。
聽完故事後,我也想變成一顆小星星。
我想坐在月亮阿姨的小板凳上聽月亮阿姨講故事,也可以在白雲寶寶身上品嘗天空棉花糖的甜蜜,一切是那麼的快樂。我能聽見樹葉們在對話,能看見夥伴們在玩耍。當天氣乾燥時,我就飛向雨珠寶寶那兒,讓它下一場及時雨,使萬物沐浴雨水充滿生機。
我的家鄉在星空,用星瓦做的屋頂,用星形木板做的金光閃閃的門,晚上,你抬頭望天,說不定能看到我的星宮哪。
我俯視大地,突然發現一位盲人叔叔站在火車道上,眼看著火車就要來了 ,我急中生智長出一雙巨大的翅膀,飛向盲人叔叔,托起他飛離火車道。他得救了!可在我飛回天空的那一剎那,突然想起了故事裡小星星的行動,於是,我穿上白紗群,化作一顆流星,讓盲人叔叔看見了世界,重見了光明。。。。。。
如果我真的是一顆小星星,那麼我會把我的光明送給所有的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