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與故事讀後感

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與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18 06:19:11

Ⅰ 水滸傳的讀後感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描寫了宋代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
如果讓我談談這梁山聚義的一百單八將,我不先說呼保義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先說武松漂亮的醉拳,我一定先說魯智深,因為我在水滸人物中我最欽佩它!
他慷慨大方,重義輕財。比如他請史進,贈金老。一聽說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邊帶來的五兩銀子全放在桌上,還向史進、李忠借錢來幫助金老父女逃生。當李忠不爽利只摸出來二兩銀子時,魯智深便將這銀子丟還了他。
他性急如火,又心細如絲。如他聽到金老父女哭訴之後,忍不住怒火,馬上就要去打死鄭屠。但他救助金老父女脫身的安排,又是非常周到的。在酒樓聽到隔壁哭聲,便把碟兒盞兒都丟在樓板上。從這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點,
他勇而有謀,膽大心細。他救金父女,不顧風險;戲耍鄭屠,不畏強暴;出逃避禍,頗有機智。這些都寫得很生動。魯智深粗中帶細,與李逵的魯莽是不同的。
在我們現代也需要像他這樣敢於拔刀相助又知法動發的人。
水滸傳不僅豐滿地塑造了高俅、西門慶、鎮關西所代表的惡勢力形象,也成功的塑造了宋江、林沖、魯智深等人的形象。
梁山好漢聚集在梁山是因為「官逼民反」,他們其實也想過上平靜的生活,他們與朝廷的對抗深刻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黑暗和腐敗。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

Ⅱ 水滸傳前十回讀後感500字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一部名著,講的是梁山108位好漢起義反抗朝廷,後接受招安的故事,《水滸傳》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字:忠和義。

忠就是對人民對國家很忠心。宋江對梁山事業很忠心,對國家也是忠心耿耿,這就是忠。他大破遼兵,為國出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忠,也許絕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是,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可是,《水滸傳》里的108位好漢每個人都做到了義字,他們都可以為別人赴湯蹈火,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保住別人的性命都願意。而我們現在,誰能做到以命換命呢?所以,我們很少做到義這個字。

我記得魯智深看到金氏父女受惡霸鄭關西欺負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三拳打死鄭關西,雖說有些魯莽,但這種為素不相識的人打抱不平的義氣是讓人敬佩的。

而我們社會上也曾有一些賣國賊和壞蛋,像秦檜、汪精衛,他們根本就是不忠不義,他們跟108位好漢相比,有著天壤之別。而社會上也有一些人,他們也像108位好漢那樣,有忠有義。對國家和民族忠心不渝,非常正義,這種人才是最好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宋代的抗金名將岳飛,他不圖名利,一心只想精忠報國,他是我心中最偉大的英雄。

再比如說像《亮劍》里的李雲龍,他也是一個有忠有義的人。他對祖國人民赤膽忠心,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荒而逃。他也很講義氣,有一次,他的戰友失血過多,他要醫生把他的血全部抽去給朋友,看的出來他很講義氣。他也是我所崇拜的英雄。

《水滸傳》里的108位好漢雖然是虛構的,但他們有血有肉,都是響當當的鐵漢子。他們的忠心和正義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我愛《水滸傳》中的精彩的故事,我也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我更愛英雄們身上的忠義精神。

不錯啊

Ⅲ 《水滸傳》的10篇讀書筆記

讀《水滸傳之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一)
好詞:紫府瓊漿 瑤池玉液 玉蕊 象板鸞簫 龍笙鳳管
好句:
香焚寶鼎,花插金瓶。仙音院競奏新聲,教坊司頻逞妙藝。水晶壺內,盡都是紫府瓊漿;琥珀杯中,滿泛著瑤池玉液。玳瑁盤堆仙桃異果,玻璃碗供熊掌駝蹄。鱗鱗膾切銀絲,細細茶烹玉蕊。紅裙舞女,盡隨著象板鸞簫;翠袖歌姬,簇捧定龍笙鳳管。兩行珠翠立階前,一派笙歌臨座上。
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王教頭謂王進。由於王進患病在身,在家調養休息,他無妻無子,只有一位老母親。誰知,剛上任的太尉竟是浪盪子弟——高俅,高俅在一次比武中被王進的父親用棍棒打倒在地,所以懷恨在心,高俅逼著王進帶病進見。無奈,王進只得來見高俅,又被高俅痛斥一頓,早已算出高俅要將他至於死地。王進的老母親讓兒子自己逃走,王進不肯,硬要母親一起走。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母子乘著夜色逃走了。不久,被高俅的人發現,高俅立馬押下文書,行開諸州各府,捉拿逃軍王進。
我覺得,在古代,小人當道,王進是個志士,但英雄無用武之地,真令人惋惜。今天,我們中國繁榮昌盛,只要你有才華,就不用愁報國無門。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努力爭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讀《水滸傳之史大華夜走華陰縣》有感(二)
好詞:喘息方定 灑淚而別 崎嶇山嶺 飢食渴飲 夜住曉行
好句:
史進道:「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史進住了幾日,定要去,朱武等苦留不住。史進帶去的莊客都留在山寨;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銀兩,打拴一個包裹,余者多的盡數寄留在山寨。史進頭戴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纓,帽兒下裹一頂渾青抓角軟頭巾,項上明黃縷帶,身穿一領白?絲兩上領戰袍,腰系一條揸五指梅紅攢線?膊,青白間道行纏絞腳,襯著踏山透土多耳麻鞋,跨一口銅鈸磬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辭別朱武等三人。眾多小嘍羅都送下山來,朱武等灑淚而別,自回山寨去了。
崎嶇山嶺,寂寞孤村。披雲霧夜宿荒林,帶曉月朝登險道。落日趲行聞犬吠,嚴霜早促聽雞鳴。
讀後感:
史進是一個講義氣的人,只要是朋友有困難,都會幫朋友一把,但是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分好壞,看見弱者就幫助,就要交朋友,致使自己父親辛辛苦苦才得到的庄園毀於一旦,我覺得,交朋友是好的,但不可盲目的交朋友,送給你一句話:有一個憎恨你的朋友,比遇到一群可惡的強盜要糟糕地多

Ⅳ 水滸傳400字的讀後感10篇(初中水平)

替天行道 忠義雙全
——讀《水滸傳》有感
近日,我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創作的《水滸傳》則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的革命斗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擠貧、鋌而走險的好漢,他們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統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顯宦,下至惡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無法再生活下去,走投無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過閱讀《水滸傳》不僅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的了解,而且還讓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吳用、林沖、武松、魯智深……他們是多麼讓人神往啊!他們就好比劉備、諸葛亮、關羽、孫悟空……一般,是永遠存活在人們心中的藝術形象。全書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算是英雄好漢武松醉後打虎的故事了——
話說武松離了「三碗不過岡」後,便直奔景陽岡。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覺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塊大石頭上,正閉了眼要睡,忽然從亂樹叢中躥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來。武松見了,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從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閃在旁邊。那老虎把兩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縱身一撲,武松急忙閃到一邊,老虎見捉不到武松,便乾脆一掀,一剪,可都讓機靈的武松閃過了。那老虎正准備再次攻擊,武松連忙掄起哨棒,從空中劈下,誰知只打到了一棵樹上,哨捧斷成了兩截。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撲過來,武松往後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丟掉手中的哨棒,兩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勁地踢它,又用拳頭猛打它,不一會兒,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氣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樹邊拾起半截哨棒,回來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絲氣也沒有了才罷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陣,才走下岡子去。
《水滸傳》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

Ⅳ 求《水滸傳》評價人物的讀後感600字左右。

水滸傳讀後感1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2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梁山泊悲劇,宋江之過?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了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採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並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並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藉助這個假期讀完了這本描寫人物的性情鮮明的名著給讀完了,讀後感嘆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勝,令我興奮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話:讀不完水滸傳的不是中國人!感慨萬分.

水滸傳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官逼民反,隻手遮天的社會狀況。

我被裡面的情節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對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現在我來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教育,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有正義感,養成一種辦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習慣。宋江到梁山泊以後,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有人說他虛偽、玩權術,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如俘獲霹靂火秦明,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後衙門給他戴上枷,別人把枷打開時,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宋江上樑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義放晁蓋,當法與義發生矛盾時,宋江就不顧法度了。他對梁山的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宋江上樑山後,成為義軍的首領。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並無過人之處,為什麼還能當梁山泊的首領呢?這是由於宋江有以下優勢:仗義疏財,在江湖中有一定的號召力;關懷兄弟,兄弟遇難設法相救;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如三打祝家莊戰役,他注意總結經驗,從調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盟等。

受招安以後,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後,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鍵。受招安以後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袖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悲劇的結局。宋江帶領眾人征方臘以後,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其餘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並不信任他,對他加害致死。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讓李逵喝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成為朝廷忠臣,最後是悲慘的結局。

水滸傳讀後感 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在仍離內行很遠,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當然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的故事,至於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剎的大和尚,不細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後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趙員外和五台山的關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趙員外還曾向寺里買了一個名額,寺里曾許過願讓他剃度一僧。於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有了名額還不夠,趙員外還向寺里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准備的一擔"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集資費,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台山山門,更不會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生辰綱事發與晁蓋的關系網

劫了當朝太師的生辰綱,絕對是死罪一條。作為這樁劫案的首犯,晁蓋在生辰綱東窗事發之後,利用他多年精心編織的關系網居然安然逃脫,遠走高飛。《水滸》雖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小說,不過裡面的108將很少是正兒八經的正宗農民,晃蓋當然也不是。
晁蓋是山東鄆城縣東溪村的一名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他獨霸一方,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氣。晁蓋有很多錢,也很會花錢,他的錢絕對不會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生辰綱都敢劫,他還有什麼事不敢做的。晁蓋用大量的錢財精心編織了許多的關系網,而這些關系網在緊要的關頭發揮了作用。先是他的把兄弟--在縣衙門作事的宋江從濟州府捕頭何濤處獲得秘捕晁蓋的消息後,便立即前去通風報信,使晁蓋得了寶貴的時間。在圍捕行動中,鄆城縣的兩位和他交往很深的,平時得了許多好處的都頭朱仝、雷橫更是心懷鬼胎,陽奉陰違。打前門的的雷橫故意大驚小怪,高聲叫嚷,暗示晁蓋快逃,打後門朱仝更是不但放過了他,還特意為他指出了一條逃生之路說?quot;你不可投別處去,只除梁山泊可能安身。"關系網織到這個份上,誰還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興旺發達,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絕路,真可謂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應該說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還是為山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的,尤其是徹底拋棄了王倫的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線,廣納天下豪傑,使得山寨一片繁榮。他還常親自下山,率領一幫弟兄沖州過府,立了不少軍功,三打祝家莊、攻克高唐州,都有他的功勞。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當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穩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後,他的行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見了,自那以?quot;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與弟兄們打團兒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東京賞燈,任憑"眾人苦諫不住,他堅執要行。"拿著弟兄們出生入死換來的血汗錢供自己肆意揮霍。看完了燈會之後他還去逛妓院,為了會一會名妓李師師,光見面禮便花了黃金一百兩。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弟兄們的不滿,他早就想好了一個絕妙的理由:這一切都是為了山寨的前途著想,為了讓大家將來有個好的歸宿。說到底,他的旅遊、嫖妓都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山寨宋江真可謂是"奮不顧身"。

《水滸傳》畢竟是寶藏,不時會有新發現。最近,一位著名史學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滸》是中國第一反腐名著」。教授認為,在封建社會里,直接迫害農民的是貪官污吏,是高俅一類人物。農民起來反抗,矛頭直指貪官,這是理所當然。農民鏟除貪官污吏,實現天下太平,實際上就是反貪污、反腐敗。「《水滸》雖然情節復雜紛紜,但其主題總離不開一件事———反貪污、反腐敗。」端的是有一千個學者就有一千個主題。

《水滸》反腐,第一鬥士該是宋大哥了。宋江「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人仗義疏財」,老太爺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宋大哥則在鄆城縣衙當文書。「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宋王朝該不會實行「高薪養廉」吧?一個縣衙的小文書,不知工資有多少?竟能揮金似土,不知是有灰色收入還是有其他收入?莫非黑三郎上山之前也腐敗?那豈非成了以腐敗反腐敗了?最堅定的「反腐鬥士」當推李逵,那鐵牛的板斧砍起江州百姓的頭顱來就如切菜,「只要殺得快活」。事情緣起乃智取生辰綱,理由非常充分:「此不義之財,取之何礙」,因為是反腐的正義行動,打劫也就不叫打劫,叫智取。

《水滸》反腐,本是古人的事,與咱何干?只是那濃濃的《水滸》氣綿綿不絕:晁蓋們劫生辰綱是「反腐」,今天小偷偷貪官的贓款贓物更是「反腐」了。那宋押司在政府機關幹事,卻一心編織關系網,哥兒們來了「終日追陪」。利用職務之便為犯罪嫌疑人、也是關系網中一哥兒們的「鄉長」晁蓋通風報信,指使他們脫逃,那原福建省公安廳副廳長庄如順通知賴昌星快點出國好像就頗得宋江的真傳。宋江殺閻婆惜之後,鄆城縣「公安局長」朱仝、雷橫私自放走宋江,「縣長」也有心為宋開脫,那浙江溫嶺市原市長周建國、市公安局長楊衛東與黑社會頭子張畏的瓜葛,那沈陽市原市長慕綏新、副市長馬向東與劉涌的關系,不就與此一脈相承嗎?慕綏新、庄如順、周建國、楊衛東們,血液中就浸透了《水滸》氣。

Ⅵ 《 水滸傳》讀後感 350字左右 10篇

水滸傳讀後感350字(一)
這幾天,我讀完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這本書,感受很深。
《水滸傳》這本書描繪了梁山一百零八位綠林好漢的傳奇故事,主要講了一些官員、頭領經宋江再三說服,歸順梁山,替天行道,為民除害,保國安民。一開始,大家都拜晁蓋為首領,可沒想到晁蓋在戰場上被毒箭射死,宋江遵晁蓋遺囑,與盧俊義謙讓,最後受大家的推崇坐上了王位。
我讀完了這本書後,感到了宋江的義氣:每次都親自給上山的俘虜松綁,用親和感動俘虜;也感到了吳用的足智多謀,每次都給大家提出好的建議;更感到了李逵為人打抱不平的善心,誰要敢欺負百姓,他就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些頭領專門保護百姓、不自私、不自利,而我們現在,常常為一個玩具爭的不可開交,想想他們,寧願去死,也要打到貪官,我們這些小事真是微不足道呀!我們要向樑上英雄學習,學會仗義---這才是男子漢的氣概呢!學會動腦---凡事要以智取勝;學會為別人打抱不平----該出手時就出手。
我愛讀《水滸傳》,我更喜歡裡面的英雄人物!

水滸傳讀後感350字(二)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這本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最後梁山英雄滅了方臘,卻遭奸臣謀害的故事。
讀完全書,我記憶猶新的是「北七星智取生辰綱。」這個故事的精華就是一個「智」字。被罷了官的楊志,好不容易獲得了梁中書的信任,被派去運送生辰綱。有了上一次的教訓,楊志一路小心翼翼,還走小道,並加強防護,但吳用派人多出打聽,對他的行蹤了如指掌,他在小路上設下埋伏,還和白勝等人演了一場戲,把楊志他們迷暈,運走生辰綱。
「北七星智取生辰綱」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吳用的聰明才智,在晁蓋的的帶領下,他們成功劫走生辰綱,這讓很多綠林英雄拍手稱贊的大事,因為這是很多人想干而不敢乾的事。我也很佩服他們。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最喜歡吳學究吳用,人送外號「智多星。」梁山所有的軍事行動幾乎都是他一手策劃的。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在生活中我要象吳用一樣做一個善於思考、辯明是非的人。

水滸傳讀後感350字(三)
水滸傳讀後感《水滸傳》是元末明初偉大的文學家施耐庵寫的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水滸一百零八將。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350字(四)
我讀水滸傳印象最深的是宋江,我對他頗有些看法,甚至極度不滿。
宋江提倡忠義,這點便無可厚非,是他帶領梁山走上壯大,他當首領時梁山達到巔峰時刻,敗童貫、高俅以及天下八方節度使並活捉高太尉,北上抗遼大獲全勝並迫使遼主動投降,隨後又討伐了王慶、田虎不失一將都取得了勝利,足見梁山實力。宋江為人與劉玄德甚為相似逢人便拜,見人便哭,自稱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不知該說他做作還是該說他謙虛,正因如此他才能招的108將。前期對他的評價多為積極,但他後來將梁山帶到了陰溝里,竟然接受詔安,108名好漢被派去壓制農民起義。結果只剩下了36位好漢,他壯大了梁山同時毀滅了梁山,他不是一個好首領,更不是一個好兄弟,他得知自己喝了毒酒死後除了名聲什麼都留不下,為保全他的名聲,為防止李逵造反,竟將毒酒給了他,我實在對李逵打抱不平,宋江死了我一點都不同情,他自作自受,活該為死難的兄弟付出生命報應,但他毒死李逵竟為一虛名,太自私了,可笑的是吳用,花容兩員虎將竟為了這么個假仁假義的東西自殺,或許這便是宋江的人格魅力吧。
真義假義無所查,他對朝廷真忠誠。

讀水滸傳有感350字(五)
暑假裡,我讀完了中國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這本書既悲壯豪邁,又發人省醒。
這本書描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將從被逼上水泊梁山再到起義軍發展全盛,然後被招安,接著又為官府南征北戰,最終卻被奸臣童貫、蔡京等人所害的故事。
這部小說令我盪氣回腸,這些梁山好漢個個勇猛無比,可最終卻被奸臣所害。我想,這些奸臣著實可恨,他們只知道討好宋徽宗,還要陷害梁山好漢。但這些奸臣卻沒有得到報應,我只能說,那個時代的皇帝太昏庸了!
這類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就拿明朝中葉的大忠臣於謙來說。於謙任官時,明朝皇帝明英宗給蒙古的一支——瓦勒族擒了去。於謙十分英勇,率領軍隊和瓦勒浴血奮戰了很久。總算把瓦勒趕走,將明英宗救出。誰知明英宗回來後,因為於謙在其間又立了個明代宗,再加上宦官的挑撥,明英宗竟殺了於謙。
通過這些事,我覺得在古代尤其是奸臣當道、君主昏庸的年代,那些大忠臣往往都會被陷害而亡。從戰國的商鞅到宋代的岳飛,再到明代的於謙,無一不是被奸臣害死的!

讀水滸傳有感350字(六)
《水滸傳》講述了一個一百零八好漢因各種原因在梁山上起義的故事。他們為百姓打抱不平,卻遭到了朝廷奸臣的迫害,最終被逼上了梁山。
在許多人眼裡,他們是賊寇,但是他們確是比某些官員更正義的人。他們只殺該殺的人,他們重情重義,劫富濟貧。原本梁山寨主是晁蓋,後因在曾頭市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逝世了。臨走前,他說:讓捉住史文恭的人做寨主。宋江大哭一場,山寨不可一日無寨主,眾人推舉宋江做寨主。宋江只得答應,並說誰捉住史文恭誰就做寨主。後來梁山好漢又施計將玉麒麟——盧俊義逼上了梁山,做了副寨主。宋江一人打破了曾頭市,盧俊義捉了史文恭,眾人將他剖腹挖心,祭奠晁天王。宋江推舉盧俊義做寨主,眾人不肯,只得通過比賽決定,宋江勝了,做了寨主。宋江一夥受了招安,破遼、平田虎、捉王慶。一百零八將毫無損傷,卻在征討方臘時損傷慘重。好不容易活下來的卻也被朝廷奸臣賜毒酒而死。
也許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不會參加這些戰爭,無法向梁山好漢那樣為國捐軀。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一些小事中體現自己的正義。比如在看到老人過馬路時過去攙扶,也許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卻可以帶給別人溫暖。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能像《水滸傳》中高俅等人那樣陷害別人。讓我們一起伸張正義吧!

讀水滸傳有感350字(七)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讀了水滸傳這本書後,我認為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它真實的描寫了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過程。
在書中,奸臣當道,貪官橫行的北宋,一百零八將各有不同的原因和情況,先後聚義,紛紛被逼上樑山,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濟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粗中有細,直率,又俠骨柔情,是條真漢子;武松出身平民,他疾惡如仇,為打抱不平報殺兄之仇,屢次遭人陷害,終於造反。同時,他在打虎時的表現出的勇敢,冷靜沉穩也讓人佩服,使自己名揚天下;吳用滿腹經綸,足智多謀,見宋江被害,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讀了水滸傳,讓我了解了我國古代歷史。它展示了北宋的政治文化與社會景觀,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梁山好漢們的反抗精神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多個好漢都應奸臣所害,真是可悲。
水滸傳不僅有生動的情節,還有豐富的細節描寫,的確是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

讀水滸傳有感350字(八)
水滸一百零八將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吳用幾次獻策,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和戴宗。
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成功攻克了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和花和尚魯智深,真不愧是「智多星」啊。
吳用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了一起。
《水滸傳》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說。《水滸傳》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發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雲。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里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
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性格暴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水滸傳讀後感350字(九)
《水滸傳》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就在昨天,我把《水滸傳》看完了。
《水滸傳》主要寫了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等等一百零八條好漢的英雄形象。
宋江為人仗義,孝順父親,他原來是在山東鄆城縣的縣衙里做一個小吏,因宋江救過晁蓋,所以晁蓋為了答謝宋江,派劉唐送書信及一百兩黃金給宋江。可是老天不作美,這件事很快讓閻婆惜發現,她訛詐宋江,宋江一怒殺死閻婆惜,犯了人命官司。美髯公朱仝私放了宋江,這才使宋江結識了武松。後來,宋江受到了重重困難,結識了好漢,但蔡京、高俅等人不放過宋江,最終用毒酒毒死了宋江。
這本書使我認識了108條好漢,他們個個勇猛。它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

水滸傳讀後感350字(十)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一部名著,講的是梁山108位好漢起義反抗朝廷,後接受招安的故事,《水滸傳》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字:忠和義。
忠就是對人民對國家很忠心。宋江對梁山事業很忠心,對國家也是忠心耿耿,這就是忠。他打破遼兵,為國出力,這就最好的證明。
忠,也許絕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是,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可是,《水滸傳》里108位好漢每個人都做到了義字,他們都可以為別人赴湯蹈火,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保住別人的性命都原意。
我記得魯智深看到金氏父女受惡霸鄭關西欺負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三拳打死鄭關西,雖說有些魯莽,但這種為素不相識的人打抱不平的義氣是讓人敬佩的。
再比如說像《亮劍》里的李雲龍,他也是一個有忠有義的人。他對祖國人民赤膽忠心,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荒而逃。他也佷講義氣,有一次,他的戰友失血過多,他要醫生把他的血全部抽去給朋友,看的出來他很講義氣。
我愛《水滸傳》中的精彩的故事,我也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我更愛英雄們身上的忠義精神。

Ⅶ 讀《水滸傳》有感(5篇)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等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軍,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整本書,印在我腦海里忘不了的只有兩個字:忠、義。忠,即是對自己的國家,對身邊的親朋好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面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在當今社會中,我相信很多人能做到一個「忠」字,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個「義」字。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他們可以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一個「義」字;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得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因為這需要有相當大的勇氣,甚至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別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但他卻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做了傷天害理事的人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俗話說「忠義難兩全」,但我相信,人總有一天會忠義兩全。

Ⅷ 水滸傳的讀後感 主要介紹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在仍離內行很遠,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當然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的故事,至於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剎的大和尚,不細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後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趙員外和五台山的關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趙員外還曾向寺里買了一個名額,寺里曾許過願讓他剃度一僧。於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有了名額還不夠,趙員外還向寺里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准備的一擔"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集資費,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台山山門,更不會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參考資料:

Ⅸ 水滸傳裡面有哪些故事好寫讀後感

李逵去搶張順的魚,被張順騙到水裡一頓胖揍。
說明人要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盡量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發揮的環境去工作。當然,也可以說勤加學習和鍛煉,減少自己的缺點,去逐步完善自己。

Ⅹ 水滸傳讀後感400字

你可以刪減撒~~~

讀《水滸傳》有感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

讀了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 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裡的江湖。但是晁蓋一夥,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後 的真實動機又是什麼?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准備" 農民革命" ?顯然都不是。 黃泥岡上,這一夥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後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 晁家莊園,三阮則" 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 隨後並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 也沒見他們准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說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人後,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 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後,也 沒忘進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銀兩並幾件釵環" ,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 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後,還去李鬼身邊,搜回 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水滸傳》讀後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到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那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於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女情。

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咿咿呀呀學語時,我經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姐姐現在和我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在我哭著鬧著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常一起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了一扇木門。

現在當我知道為了未來奮斗的時候,我家的門也變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這就像《禮記》里說的:"今大道即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於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