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600字
⑴ 水滸傳《吳用智取生辰綱》的小故事,要簡短,50到70字左右
北宋末年,大名府梁中書為丈人蔡京慶生辰,命楊志押送十萬貫生辰綱。消息走漏,晁蓋、吳用等七人聚義,於黃泥岡假扮行商買賣酒水,待楊志放下戒心,放葯迷倒眾人,劫走了生辰綱。
⑵ 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情節
智取生辰綱故事梗概(簡介) 北宋末年, 大名府留守梁中書, 為討好權臣蔡京, 民脂作生辰綱獻京. 三都捕快何濤受委任護送生辰綱順利通過配州, 楊志負責押送. 劉唐飽受貪官迫害, 遂聯同晁蓋、吳用、阮氏兄弟、白勝等智劫梁中書向京賀壽的生辰綱.志在押運途中, 步步為營, 但終為蓋等人所算, 於黃坭崗被迷倒, 盡失生辰綱. 黃坭崗為濤所管轄, 濤被責失職, 慘遭受刺青之刑並被判監, 幸得其屬下求情得免入獄. 濤奉命追查, 勝將所分獲之生辰綱財物帶回家時為濤之弟何清所見, 清告密於其兄. 濤將勝擒獲, 在嚴刑迫供下, 勝供出蓋等人. 濤率領雷、朱二人及一眾官差往蓋家捉拿蓋等人. 余眾獲宋江通報, 乘夜渡江上樑山.
⑶ 智取生辰綱故事復述500字左右
第十六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北宋末年, 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為討好其岳父權臣蔡京,特差楊志負責帶領押送十萬生辰綱前去祝壽。三都捕快何濤受委任護送生辰綱順利通過配州。消息傳入綠林好漢耳中,劉唐遂向晁蓋、吳用、提出截下這筆不義之財,隨後公孫勝、阮氏三兄弟、白勝亦夥同加入。楊志為保生辰綱順利押送,一路急行,防範甚嚴,導致隨行押送人員苦不堪言。在路經黃泥崗時路遇一批販棗客人,後又有一人販酒而來,販棗客買一桶酒,在付錢時發生糾紛,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販酒人擒住。楊志見屬下口渴難耐就容許他們買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後卻發現蒙汗葯發作都倒地了。原來這是這群販棗客就是晁蓋、吳用等人假扮的,販酒客則是白勝所扮。這條智取生辰綱的計策是吳用提出的,原先兩桶酒皆為好酒,他們先喝一通引誘楊志等人。後來第一販棗客人偷喝是為了讓楊志麻痹,第二人偷喝時則乘機在瓢中放了葯,因偷喝未果所以蒙汗葯進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楊志等人喝時就中了蒙汗葯倒地,盡失生辰綱。
⑷ 《水滸傳》吳用 智取生辰綱200字內的情節~~ 急!!
《水滸傳》第十五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主要講的是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大名府梁中書為討好其岳父蔡京,特差青面獸楊志負責帶領押送十萬生辰綱前去祝壽。
消息傳入綠林好漢耳中,劉唐遂向晁蓋、吳用、提出截下這筆不.義.之財,隨後公孫勝、阮氏三兄弟、白勝亦夥同加入。
楊志為保生辰綱順利押送,一路急行,防範甚嚴,導致隨行押送人員苦不堪言。
在路經黃泥崗時路遇一批販棗客人,後又有一人販酒而來,販棗客買一桶酒,在付錢時發生糾紛,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販酒人擒住。楊志見屬下口渴難耐就容許他們買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後卻發現蒙.汗.葯發作都倒地了。
原來這是這群販棗客就是晁蓋、吳用等人假扮的,販酒客則是白勝所扮。
這條智取生辰綱的計策是吳用提出的,原先兩桶酒皆為好酒,他們先喝一通引誘楊志等人。後來第一販棗客人偷喝是為了讓楊志麻痹,第二人偷喝時則乘機在瓢中放了葯,因偷喝未果所以蒙.汗.葯進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楊志等人喝時就中了蒙.汗.葯倒地,盡失生辰綱。
⑸ 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情節
智取生辰綱故事梗概(簡介)
北宋末年, 大名府留守梁中書, 為討好權臣蔡京, 民脂作生辰綱獻京. 三都捕快何濤受委任護送生辰綱順利通過配州, 楊志負責押送. 劉唐飽受貪官迫害, 遂聯同晁蓋、吳用、阮氏兄弟、白勝等智劫梁中書向京賀壽的生辰綱.志在押運途中, 步步為營, 但終為蓋等人所算, 於黃坭崗被迷倒, 盡失生辰綱. 黃坭崗為濤所管轄, 濤被責失職, 慘遭受刺青之刑並被判監, 幸得其屬下求情得免入獄. 濤奉命追查, 勝將所分獲之生辰綱財物帶回家時為濤之弟何清所見, 清告密於其兄. 濤將勝擒獲, 在嚴刑迫供下, 勝供出蓋等人. 濤率領雷、朱二人及一眾官差往蓋家捉拿蓋等人. 余眾獲宋江通報, 乘夜渡江上樑山.
⑹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吳用智取生辰綱 的故事情節 (起因,經過,結果,
北宋末年,朝綱敗壞,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為討好權臣蔡京,斂民脂作生辰綱獻京。三都捕快何濤受委任護送生辰綱順利通過配州,楊志負責押送。劉唐飽受貪官迫害,遂聯同晁蓋、吳用、阮氏兄弟、白勝等智劫梁中書向京賀壽的生辰綱。
志在押運途中,步步為營,但終為蓋等人所算,於黃坭崗被迷倒,盡失生辰綱。黃坭崗為濤所管轄,濤被責失職,慘遭受刺青之刑並被判監,幸得其屬下求情得免入獄。
濤奉命追查,勝將所分獲之生辰綱財物帶回家時為濤之弟何清所見,清告密於其兄。濤將勝擒獲,在嚴刑迫供下,勝供出蓋等人。濤率領雷、朱二人及一眾官差往蓋家捉拿蓋等人。余眾獲宋江通報,乘夜渡江上樑山。
(6)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600字擴展閱讀
智取生辰綱的賞析
生動故事難以忘懷
智取生辰綱凡是讀過《水滸傳》的人對智取生辰綱的生動故事都難以忘懷,它確實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章節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一直作為中學語文教材。花石綱生辰綱的「綱」,都是指一大批東西。生辰綱價值十萬貫。
十萬貫究竟是多少錢?把一千個制錢用麻繩穿起來就是一貫,也叫一弔。古人常常以「萬貫家財」、「腰纏萬貫」表示極其富有,意味著有一所大宅院,許多土地或者一處不小的買賣,一群奴僕,當然還有不少現錢,顯然比現在的一百萬多得多。
所以十萬貫是一筆極大的財富。這十萬貫金珠寶貝是貪官污吏掠奪的民脂民膏,是不義之財,小說寫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的過程充滿了機智,非常精彩。那麼他們「劫富」之後有沒有「濟貧」呢?沒有。他們自己瓜分了。
所以總的說來晁蓋這個人還比較好,至少他不讓小嘍羅殺害客商,只搶財物,而且不象周通、李忠那麼黑。打家劫舍,一夜暴富,還成為「農民革命的好漢」,可謂名利雙收,豈非咄咄怪事!須要指出的是,在《水滸傳》成書過程中的宋、元、明代商品經濟在不斷發展,
小說多次寫到搶劫、殺害過路客商,這種行為很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利於社會進步,是一種落後行為,犯罪行為。但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並不認為是犯罪和錯誤,甚至還被認為是革命行為,也許有人對這種行為不以為然,但是出於顧慮,迴避評論。
⑺ 吳用如何智取生辰綱的作文600字以上
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為討好權臣蔡京,民脂作生辰綱獻京.三都捕快何濤受委任護送生辰綱順利通過配州,楊志負責押送.劉唐飽受貪官迫害,遂聯同晁蓋、吳用、阮氏兄弟、白勝等智劫梁中書向京賀壽的生辰綱.志在押運途中,步步為營,但終為蓋等人所算,於黃坭崗被迷倒,盡失生辰綱.黃坭崗為濤所管轄,濤被責失職,慘遭受刺青之刑並被判監,幸得其屬下求情得免入獄.濤奉命追查,勝將所分獲之生辰綱財物帶回家時為濤之弟何清所見,清告密於其兄.濤將勝擒獲,在嚴刑迫供下,勝供出蓋等人.濤率領雷、朱二人及一眾官差往蓋家捉拿蓋等人.余眾獲宋江通報,乘夜渡江上樑山.
⑻ 智取生辰綱故事概括(簡練50字以內)
楊志為保生辰綱順利押送,一路急行,防範甚嚴,導致隨行押送人員苦不堪言。 在路經黃泥崗時路遇一批販棗客人,後又有一人販酒而來,販棗客買一桶酒,在付錢時發生糾紛,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販酒人擒住。楊志見屬下口渴難耐就容許他們買下了剩下的酒 ,喝下後卻發現葯發作了。
原來這是這群販棗客就是晁蓋、吳用等人假扮的,販酒客則是白勝所扮。這條智取生辰綱的計策是吳用提出的,原先兩桶酒皆為好酒,他們先喝一通引誘楊志等人。後來第一販棗客人偷喝是為了讓楊志不能動,第二人偷喝時則乘機在瓢中放了葯,因偷喝未果所以葯進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楊志等人喝時就中了葯倒地,盡失生辰綱。
(8)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600字擴展閱讀:
智取生辰綱原文:
話說當時公孫勝正在閣兒里對晁蓋說這北京生辰綱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只見一個人從外面搶將入來,揪住公孫勝道:「你好大膽!卻才商議的事,我都知了也。」那人卻是智多星吳用。晁蓋笑道:「教授休慌,且請相見。」
兩個敘禮罷,吳用道:「江湖上久聞人說入雲龍公孫勝一清大名,不期今日此處得會!」晁蓋道:「這位秀才先生,便是智多星吳用。」公孫勝道:「吾聞江湖上多人曾說加亮先生大名,豈知緣法卻在保正莊上得會。只是保正疏財仗義,以此天下豪傑,都投門下。」晁蓋道:「再有幾個相識在裡面,一發請進後堂深處相見。」
三個人入到裡面,就與劉唐、三阮都相見了。正是:
金帛多藏禍有基,英雄聚會本無期。
一時豪俠欺黃屋,七宿光芒動紫薇。
眾人道:「今日此一會,應非偶然,須請保正哥哥正面而坐。」晁蓋道:「量小子是個窮主人,怎敢占上!」吳用道:「保正哥哥年長,依著小生,且請坐了。」晁蓋只得坐了第一位,吳用坐了第二位,公孫勝坐了第三位,劉唐坐了第四位,阮小二坐了第五位,阮小五坐第六位,阮小七坐第七位。卻才聚義飲酒,重整杯盤,再備酒餚,眾人飲酌。
吳用道:「保正夢見北斗七星墜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義舉事,豈不應天垂象!此一套富貴,唾手而取。前日所說央劉兄去探聽路程從那裡來,今日天晚,來早便請登程。」公孫勝道:「這一事不須去了。貧道已打聽,知他來的路數了,只是黃泥岡大路上來。」晁蓋道:「黃泥岡東十里路,地名安樂村,有一個閑漢,叫做白日鼠白勝,也曾來投奔我,我曾齎助他盤纏。」
吳用道:「北鬥上白光,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劉唐道:「此處黃泥岡較遠,何處可以容身?」吳用道:「只這個白勝家便是我們安身處,亦還要用了白勝。」晁蓋道:「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吳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來的光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我有一條計策,不知中你們意否?
如此,如此……」晁蓋聽了大喜,?著腳道:「好妙計!不枉了稱你做智多星!果然賽過諸葛亮!好計策!」吳用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知。」晁蓋便道:「阮家三兄且請回歸,至期來小庄聚會;吳先生依舊自去教學;公孫先生並劉唐,只在敝庄權住。」當日飲酒至晚,各自去客房裡歇息。
次日五更起來,安排早飯吃了,晁蓋取出三十兩花銀,送與阮家三兄弟道:「權表薄意,切勿推卻。」三阮那裡肯受。吳用道:「朋友之意,不可相阻。」三阮方才受了銀兩。一齊送出庄外來,吳用附耳低言道:「這般這般,至期不可有誤。」三阮相別了,自回石碣村去。晁蓋留住公孫勝、劉唐在莊上,吳學究常來議事。正是:
取非其有官皆盜,損彼盈餘盜是公。
計就只須安穩待,笑他寶擔去匆匆。
話休絮繁,卻說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慶賀生辰禮物完備,選日差人起程,當下一日在後堂坐下,只見蔡夫人問道:「相公,生辰綱幾時起程?」梁中書道:「禮物都已完備,明後日便用起身。只是一件事,在此躊躇未決。」
蔡夫人道:「有甚事躊躇未決?」梁中書道:「上年費了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東京去,只因用人不著,半路被賊人劫將去了,至今無獲。今年帳前眼見得又沒個了事的人送去,在此躊躇未決。」蔡夫人指著階下道:「你常說這個人十分了得,何不著他,委紙領狀,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誤。」
梁中書看階下那人時,卻是青面獸楊志。梁中書大喜,隨即喚楊志上廳說道:「我正忘了你,你若與我送得生辰綱去,我自有抬舉你處。」楊志叉手向前稟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只不知怎地打點?幾時起身?」
梁中書道:「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撥十個廂禁軍監押著車,每輛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三日內便要起身去。」楊志道:「非是小人推託,其實去不得,乞鈞旨別差英雄精細的人去。」
梁中書道:「我有心要抬舉你,這獻生辰綱的札子內,另修一封書在中間,太師跟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來,如何倒生支調,推辭不去?」楊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聽得上年已被賊人劫去了,至今未獲。今歲途中盜賊又多,此去東京,又無水路,都是旱路。經過的是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松林,這幾處都是強人出沒的去處。
更兼單身客人亦不敢獨自經過,他知道是金銀寶物,如何不來搶劫?枉結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梁中書道:「恁地時,多著軍校防護送去便了。」楊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濟事。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
梁中書道:「你這般地說時,生辰綱不要送去了?」楊志又稟道:「若依小人一件事,便敢送去。」梁中書道:「我既委在你身上,如何不依你說?」楊志道:「若依小人說時,並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貨。
也點十個壯健的廂禁軍,卻裝做腳夫挑著。只消一個人和小人去,卻打扮做客人,悄悄連夜上東京交付,恁地時方好。」梁中書道:「你甚說的是。我寫書呈重重保你受道誥命回來。」楊志道:「深謝恩相抬舉。」當日便叫楊志一面打拴擔腳,一面選揀軍人。
次日,叫楊志來廳前伺候,梁中書出廳來問道:「楊志,你幾時起身?」楊志稟道:「告復恩相,只在明早准行,就委領狀。」梁中書道:「夫人也有一擔禮物,另送與府中寶眷,也要你領。怕你不知頭路,特地再教奶公謝都管,並兩個虞侯,和你一同去。」楊志告道:「恩相,楊志去不得了。」
梁中書說道:「禮物都已拴縛完備,如何又去不得?」楊志稟道:「此十擔禮物都在小人身上,和他眾人,都由楊志,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亦依楊志提調。如今又叫老都管並虞候和小人去,他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師府門下奶公,倘或路上與小人別拗起來,楊志如何敢和他爭執得?若誤了大事時,楊志那其間如何分說?」
梁中書道:「這個也容易,我叫他三個都聽你提調便了。」楊志答道:「若是如此稟過,小人情願便委領狀。倘有疏失,甘當重罪。」梁中書大喜道:「我也不枉了抬舉你,真個有見識!」隨即喚老謝都管並兩個虞侯出來,當廳分付道:「楊志提轄情願委了一紙領狀,監押生辰綱,十一擔金珠寶貝,赴京太師府交割,這干係都在他身上。
你三人和他做伴去,一路上早起,晚行,住歇,都要聽他言語,不可和他別拗。夫人處分付的勾當,你三人自理會,小心在意,早去早回,休教有失。」老都管一一都答應了。當日楊志領了,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擔仗都擺在廳前,老都管和兩個虞候又將一小擔財帛,共十一擔,揀了十一個壯健的廂禁軍,都做腳夫打扮。
楊志戴上涼笠兒,穿著青紗衫子,系了纏帶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條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個客人模樣;兩個虞候假裝做跟的伴當。各人都拿了條朴刀,又帶幾根藤條。梁中書付與了札付書呈,一行人都吃得飽了,在廳上拜辭了梁中書。
看那軍人擔仗起程。楊志和謝都管、兩個虞候監押著,一行共是十五人,離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門,取大路投東京進發。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雖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熱難行。昔日吳七郡王有八句詩道:
玉屏四下朱闌繞,簇簇游魚戲萍藻。
簟鋪八尺白蝦須,頭枕一枚紅瑪瑙。
六龍懼熱不敢行,海水煎沸蓬萊島。
公子猶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紅塵道。
這八句詩單題著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孫在涼亭上水閣中浸著浮瓜沉李,調冰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熱;怎知客人為些微名薄利,又無枷鎖拘縛,三伏內,只得在那途路中行。今日楊志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離了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
五七日後,人家漸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楊志卻要辰牌起身,申時便歇。那十一個廂禁軍,擔子又重,無有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著林子,便要去歇息,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兩個虞候雖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氣喘了行不上。
楊志也嗔道:「你兩個好不曉事!這干係須是俺的,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卻在背後也慢慢地挨,這路上不是耍處!」那虞候道:「不是我兩個要慢走,其實熱了行不動,因此落後。前日只是趁早涼走,如今怎地正熱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勻。」
楊志道:「你這般說話,卻似放屁!前日行的須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尷尬去處,若不日里趕過去,誰敢五更半夜走?」兩個虞候口裡不道,肚中尋思:「這廝不值得便罵人。」楊志提了朴(pō)刀,拿著藤條,自去趕那擔子。
兩個虞侯坐在柳陰樹下,等得老都管來,兩個虞候告訴道:「楊家那廝,強殺只是我相公門下一個提轄,直這般會做大老!」都管道:「須是相公當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別拗,因此我不做聲,這兩日也看他不得,權且耐他。」兩個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話兒,都管自做個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耐他一耐。」
當日行到申牌時分,尋得一個客店裡歇了。那十個廂禁軍雨汗通,都嘆氣吹噓,對老都管說道:「我們不幸,做了軍健,情知道被差出來,這般火似熱的天氣,又挑著重擔,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們直恁(nèn)地苦!」老都管道:「你們不要怨悵,巴到東京時,我自賞你。」眾軍漢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並不敢怨悵。」
又過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明,眾人起來,都要趁涼起身去。楊志跳起來喝道:「那裡去!且睡了,卻理會。」眾軍漢道:「趁早不走,日里熱時走不得,卻打我們。」楊志大罵道:「你們省(xǐng)得甚麼?」拿了藤條要打,眾軍忍氣吞聲,只得睡了。當日直到辰牌時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飯走,一路上趕打著,不許投涼處歇。
那十一個廂禁軍口裡喃喃吶吶地怨悵,兩個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聽了,也不著意,心內自惱他。話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個人沒一個不怨悵楊志。當日客店裡辰牌時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飯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時節,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雲彩,其日十分大熱。古人有八句詩道: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紅爐中。
五嶽翠干雲彩滅,陽侯海底愁波竭。
何當一夕金風起,為我掃除天下熱。
當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嶇小徑,南山北嶺,卻監著那十一個軍漢,約行了二十餘里路程。那軍人們思量要去柳陰樹下歇涼,被楊志拿著藤條打將來,喝道:「快走!教你早歇!」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雲彩,其時那熱不可當。但見:
熱氣蒸人,囂塵撲面。萬里乾坤如甑,一輪火傘當天。四野無雲,風寂寂樹焚溪坼;千山灼焰,?剝剝石裂灰飛。空中鳥雀命將休,倒入樹林深處;水底魚龍鱗角脫,直鑽入泥土窖中。直教石虎喘無休,便是鐵人須汗落。當時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當午,那石頭上熱了,腳疼走不得。
眾軍漢道:「這般天氣熱,兀的(wù dì)不曬殺人!」楊志喝著軍漢道:「快走,趕過前面岡子去,卻再理會。」正行之間,前面迎著那土岡子。眾人看這岡子時,但見:
頂上萬株綠樹,根頭一派黃沙。嵯峨渾似老龍形,險峻但聞風雨響。山邊茅草,亂絲絲攢遍地刀槍;滿地石頭,磣可可睡兩行虎豹。休道西川蜀道險,須知此是太行山。
當時一行十五人奔上岡子來,歇下擔仗,那十四人都去松陰樹下睡倒了。楊志說道:「苦也!這里是甚麼去處,你們卻在這里歇涼?起來快走!」眾軍漢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實去不得了!」楊志拿起藤條,劈頭劈腦打去,打得這個起來,那個睡倒,楊志無可奈何。
只見兩個虞候和老都管氣喘急急,也巴到岡子上松樹下坐了喘氣。看這楊志打那軍健,老都管見了說道:「提轄,端的熱了走不得,休見他罪過。」楊志道:「都管,你不知這里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地名叫做黃泥岡。
閑常太平時節,白日里兀自出來劫人,休道是這般光景,誰敢在這里停腳!」兩個虞候聽楊志說了,便道:「我見你說好幾遍了,只管把這話來驚嚇人!」老都管道:「權且教他們眾人歇一歇,略過日中行如何?」楊志道:「你也沒分曉了!如何使得?這里下岡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沒人家,甚麼去處,敢在此歇涼!」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趕他眾人先走。」
楊志拿著藤條喝道:「一個不走的,吃俺二十棍。」眾軍漢一齊叫將起來,數內一個分說道:「提轄,我們挑著百十斤擔子,須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當人!便是留守相公自來監押時,也容我們說一句,你好不知疼癢,只顧逞辯!」楊志罵道:「這畜生不慪死俺!只是打便了。」
拿起藤條,劈臉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楊提轄,且住!你聽我說:我在東京太師府里做奶公時,門下官軍,見了無千無萬,都向著我喏喏連聲。不是我口棧,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直得恁地逞能!休說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莊一個老的,也合依我勸一勸;只顧把他們打,是何看待?」
楊志道:「都管,你須是城市裡人,生長在相府里,那裡知道途路上千難萬難。」老都管道:「四川、兩廣也曾去來,不曾見你這般賣弄。」楊志道:「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都管道:「你說這話,該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楊志卻待再要回言,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在那裡舒頭探腦價望,楊志道:「俺說甚麼?兀的不是歹人來了!」撇下藤條,拿了朴刀,趕入松林里來喝一聲道:「你這廝好大膽,怎敢看俺的行貨!」正是:說鬼便招鬼,說賊便招賊。
卻是一家人,對面不能識。楊志趕來看時,只見松林里一字兒擺著七輛江州車兒,七個人脫得赤條條的在那裡乘涼,一個鬢邊老大一搭硃砂記,拿著一條朴刀,望楊志跟前來,七個人齊叫一聲:「呵也!」都跳起來。楊志喝道:「你等是甚麼人?」那七人道:「你是甚麼人?」楊志又問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那七人道:「你顛倒問,我等是小本經紀,那裡有錢與你?」楊志道:「你等小本經紀人,偏俺有大本錢!」那七人問道:「你端的是甚麼人?」楊志道:「你等且說那裡來的人?」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販棗子上東京去,路途打從這里經過,聽得多人說這里黃泥岡上時常有賊打劫客商。
我等一面走,一頭自說道:『我七個只有些棗子,別無甚財賦。』只顧過岡子來。上得岡子,當不過這熱,權且在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涼了行。只聽得有人上岡子來,我們只怕是歹人,因此使這個兄弟出來看一看。」楊志道:「原來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卻才見你們窺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趕來看一看。」
那七個人道:「客官請幾個棗子了去。」楊志道:「不必。」提了朴刀,再回擔邊來。老都管道:「既是有賊,我們去休。」楊志說道:「俺只道是歹人,原來是幾個販棗子的客人。」老都管道:「似你方才說時,他們都是沒命的!」楊志道:「不必相鬧,只要沒事便好。你們且歇了,等涼些走。」眾軍漢都笑了。
楊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邊樹下坐了歇涼。沒半碗飯時,只見遠遠地一個漢子挑著一副擔桶,唱上岡子來,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那漢子口裡唱著,走上岡子來,松林里頭歇下擔桶,坐地乘涼。眾軍看見了,便問那漢子道:「你桶里是甚麼東西?」那漢子應道:「是白酒。」
眾軍道:「挑往那裡去?」那漢子道:「挑出村裡賣。」眾軍道:「多少錢一桶?」那漢子道:「五貫足錢。」眾軍商量道:「我們又熱又渴,何不買些吃,也解暑氣。」正在那裡湊錢,楊志見了,喝道:「你們又做甚麼?」眾軍道:「買碗酒吃。」楊志調過朴刀桿便打,罵道:「你們不得灑家言語,胡亂便要買酒吃,好大膽!」
眾軍道:「沒事又來鳥亂!我們自湊錢買酒吃,干你甚事?也來打人!」楊志道:「你這村鳥,理會的甚麼!到來只顧吃嘴!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多少好漢,被蒙汗葯麻翻了!」那挑酒的漢子看著楊志冷笑道:「你這客官好不曉事!早是我不賣與你吃,卻說出這般沒氣力的話來!」
正在松樹邊鬧動爭說,只見對面松林里那伙販棗子的客人都提著朴刀,走出來問道:「你們做甚麼鬧?」那挑酒的漢子道:「我自挑這酒過岡子村裡賣,熱了,在此歇涼,他眾人要問我買些吃,我又不曾賣與他。這個客官道我酒里有甚麼蒙汗葯,你道好笑么?說出這般話來!」
那七個客人說道:「我只道有歹人出來,原來是如此,說一聲也不打緊。我們正想酒來解渴,既是他們疑心,且賣一桶與我們吃。」那挑酒的道:「不賣!不賣!」這七個客人道:「你這鳥漢子也不曉事,我們須不曾說你。你左右將到村裡去賣,一般還你錢,便賣些與我們,打甚麼不緊?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湯,便又救了我們熱渴。」
那挑酒的漢子便道:「賣一桶與你,不爭,只是被他們說的不好,又沒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這漢子忒認真!便說了一聲,打甚麼不緊?我們自有椰瓢在這里。」只見兩個客人去車子前取出兩個椰瓢來,一個捧出一大捧棗子來,七個人立在桶邊,開了桶蓋,輪替換著舀那酒吃,把棗子過口。無一時,一桶酒都吃盡了。
七個客人道:「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那漢道:「我一了不說價,五貫足錢一桶,十貫一擔。」七個客人道:「五貫便依你五貫,只饒我們一瓢吃。」那漢道:「饒不的,做定的價錢。」一個客人把錢還他,一個客人便去揭開桶蓋,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漢去奪時,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漢趕將去。
只見這邊一個客人從松林里走將出來,手裡拿一個瓢,便來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漢看見,搶來劈手奪住,望桶里一傾,便蓋了桶蓋,將瓢望地下一丟,口裡說道:「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頭識臉的,也這般羅唣!」
那對過眾軍漢見了,心內癢起來,都待要吃,數中一個看著老都管道:「老爺爺與我們說一聲,那賣棗子的客人買他一桶吃了,我們胡亂也買他這桶吃,潤一潤喉也好。其實熱渴了,沒奈何。這里岡子上又沒討水吃處,老爺方便。」
老都管見眾軍所說,自心裡也要吃得些,竟來對楊志說:「那販棗子客人已買了他一桶酒吃,只有這一桶,胡亂教他們買吃些避暑氣,岡子上端的沒處討水吃。」楊志尋思道:「俺在遠遠處望這廝們都買他的酒吃了,那桶里當面也見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們半日,胡亂容他買碗吃罷。」
楊志道:「既然老都管說了,教這廝們買吃了,便起身。」眾軍健聽了這話,湊了五貫足錢,來買酒吃。那賣酒的漢子道:「不賣了!不賣了!這酒里有蒙汗葯在里頭!」眾軍陪著笑說道:「大哥直得便還言語!」那漢道:「不賣了!休纏!」這販棗子的客人勸道:「你這個鳥漢子,他也說得差了,你也忒認真!連累我們也吃你說了幾聲。須不關他眾人之事,胡亂賣與他眾人吃些。」
那漢道:「沒事討別人疑心做甚麼?」這販棗子客人把那賣酒的漢子推開一邊,只顧將這桶酒提與眾軍去吃。那軍漢開了桶蓋,無甚舀吃,陪個小心,問客人借這椰瓢用一用。眾客人道:「就送這幾個棗子與你們過酒。」眾軍謝道:「甚麼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謝,都是一般客人,何爭在這百十個棗子上。」
眾軍謝了,先兜兩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楊提轄吃一瓢,楊志那裡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兩個虞候各吃一瓢。眾軍漢一發上,那桶酒登時吃盡了。楊志見眾人吃了無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氣甚熱,二乃口渴難熬,拿起來只吃了一半,棗子分幾個吃了。
那賣酒的漢子說道:「這桶酒被那客人饒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饒了你眾人半貫錢罷。」眾軍漢湊出錢來還他。那漢子收了錢,挑了空桶,依然唱著山歌,自下岡子去了。
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立在松樹傍邊,指著這一十五人說道:「倒也!倒也!」只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廝覷,都軟倒了。那七個客人從松樹林里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棗子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黃泥岡下推了去。正是:
誅求膏血慶生辰,不顧民生與死鄰。
始信從來招劫盜,虧心必定有緣因。
楊志口裡只是叫苦,軟了身體,掙扎不起;十五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七個人都把這寶裝了去,只是起不來、掙不動、說不的。我且問你: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這七個。卻才那個挑酒的漢子,便是白日鼠白勝。卻怎地用葯?原來挑上岡子時,兩桶都是好酒。
七個人先吃了一桶,劉唐揭起桶蓋,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著,只是叫人死心搭地。次後吳用去松林里取出葯來,抖在瓢里,只做趕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葯已攪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勝劈手奪來,傾在桶里,這個便是計策。那計較都是吳用主張,這個喚作「智取生辰綱」。 原來楊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將起來,兀自捉腳不住。
看那十四個人時,口角流涎,都動不得,正應俗語道:「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楊志憤悶道:「不爭你把了生辰綱去,教俺如何回去見得梁中書?這紙領狀須繳不得,就扯破了。
如今閃得俺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待走那裡去?不如就這岡子上尋個死處。」撩衣破步,望著黃泥岡下便跳。正是:斷送落花三月雨,摧殘楊柳九秋霜。
⑼ 吳用智取生辰綱700字
當時公孫勝正在閣兒里對晁蓋說這北京生辰綱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只見一 個人從外面搶將入來揪住公孫勝,道:「你好大膽!卻才商議的事,我都知了也!」 那人卻是智多星吳學究。 晁蓋笑道:「教授休取笑,且請相見。」 兩個敘禮罷,吳用道:「江湖上久聞人說入雲龍公孫勝一清大名,不期今日此 處得會。」 晁蓋道:「這位秀士先生便是智多星吳學究。」 公孫勝道:「吾聞江湖上人多曾說加亮先生大名。豈知緣法卻在保正莊上得會。 只是保正疏財仗義,以此天下豪傑都投門下。」 晁蓋道:「再有幾個相識在裡面,一發請進後堂深處相見。」 三個人入到裡面,就與劉唐,三阮,都相見了。 眾人道:「今日此一會應非偶然,須請保正哥哥正面而坐。」 晁蓋道:「量小子是個窮主人,怎敢占上!」吳用道:「保正哥哥年長。依著 小生,且請坐了。」 晁蓋只得坐了第一位。 吳用坐了第二位。 公孫勝坐了第三位。 劉唐坐了第四位。 阮小二坐了第五位。 阮小五坐了第六位。 阮小七坐了第七位。 卻才聚義飲酒,重整杯盤,再備酒餚,眾人飲酌。 吳用道:「保正夢見北斗七星墜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義舉事,豈不應天 垂象?此一套富貴,唾手而取。前日所說央劉兄去探聽路程從那裡來,今日天晚, 來早便請登程。」 公孫勝道:「這一事不須去了。貧道已打聽知他來的路數了,只是黃泥岡大路 上來。」 晁蓋道:「黃泥岡東十里路,地名安槳村,有一個閑漢叫做「白日鼠」白勝, 也曾來投奔我,我曾齎助他盤纏。」 吳用道:「北鬥上白光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 劉唐道:「此處黃泥岡較遠,何處可以容身?」 吳用道:「只這個白勝家,便是我們安身處。——亦還要用了白勝。」 晁蓋道:「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 吳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來的光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我 有一條計策,不知中你們意否?如此如此。」晁蓋聽了大喜,顛著腳,道:「好妙 計!不枉了稱你做智多星!果然賽過諸葛亮!懊計策!」吳用道:「休得再提。常 言道∶「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知。」 晁蓋便道:「阮家三兄且請回歸,至期來小庄聚會。吳先生依舊自去教學。公 孫先生並劉唐只在敝庄權住。」 當日飲酒至晚,各自去客房裡歇息。 次日五更起來,安排早飯吃了,晁蓋取出三十兩花銀送與阮家三兄弟,道: 「權表薄意,切勿推卻。」 三阮那裡肯受。 吳用道:「朋友之意,不可相阻。」 三阮方才受了銀兩。 一齊送出庄外來。 吳用附耳低言道:「這般這般,至期不可有誤。」 三阮相別了,自回石碣村去。 晁蓋留住公孫勝,劉唐在莊上。 吳學究常來議事。 卑休絮煩。 卻說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慶賀生辰禮物完備,選日差人起程。 當下一日在後堂坐下,只見蔡夫人問道:「相公,生辰綱幾時起程?」 梁中書道:「禮物都已完備,明後日便可起身,只是一件事在躊躇未決。」 蔡夫人道:「有甚事躊躇未決?」 梁中書道:「上年費了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東京去,只因用人不著,半路 被賊人劫將去了,至今獲;今年帳前眼見得又沒個了事的人送去,在此躊躇未決。」 蔡夫人指著階下,道:「你常說這個人十分了得,何不著他委紙領狀送去走一 遭?不致失誤。」 梁中書看階下那人時,卻是青面獸楊志。 梁中書大喜,隨即喚楊志上廳,說道:「我正忘了你。你若與我送生辰綱去, 我自有抬舉你處。」 楊志叉手向前,稟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只不知怎地打點?幾時起身?」 梁中書道:「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十個廂禁軍,監押著車;每輛
⑽ 吳用智取生辰綱故事壓縮版 600字
六月初四,未及晌午,紅日當天,十分大熱。晁蓋吳用一行七人潛伏在黃泥岡松林里歇涼。來也,來也,眼尖的,早見十五人沿著一條僻路,慢慢走上岡來。內中一個,頭戴涼笠,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手持藤條揮舞。此人便是江湖上人稱青面獸的楊志。
十五人上得岡來。晁蓋一行隱身松林,聽得松林那邊一場爭說:原來楊志不準在岡上停留,眾軍士公然抗命。爭得不可開交之際,吳用吩咐一人去林邊舒頭探腦價望,卻故意讓楊志瞧見。楊志果然拿了朴刀,趕入松林。七人指著地上排開的七輛江州車兒,稱是濠州販棗商客。楊志去疑,同意眾軍士在岡上暫息。
白勝挑著一擔酒,唱著山歌走向高岡。天熱難當,眾軍士要買酒止渴。見楊志制止軍士買酒,晁蓋一行掏出五貫錢,頃刻喝光一桶。劉唐從另一桶兜了一瓢,拿上便吃。白勝趕上制止,追入松林。吳用趁機去松林里取葯抖在瓢中,便去桶中兜酒。
卻被回頭的白勝劈手奪過,傾在桶里,此時,蒙汗葯已當著楊志之面不知不覺下於酒中。楊志見剩下一桶酒已被吃過,料酒中無葯,同意眾軍士買酒。楊志自也吃了半瓢。
白勝挑著空桶唱著山歌下岡。晁蓋、吳用一行指著楊志等十五人喊道:倒也,倒也,只見十五人一個個頭重腳輕,軟倒在地,動彈不得。晁蓋一行推出江州車兒,將十一擔金銀珠寶裝上車子,叫聲聒噪,揚長而去。
(10)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600字擴展閱讀:
故事情節
「智取生辰綱」寫的是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在途中(黃泥岡)被晁蓋吳用等用計奪取的經過。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書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與廣大農民的矛盾,熱情歌頌了起義農民的大智大勇與組織才能。
第十六回在全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說主要描寫了魯智深、林沖等個別英雄人物的抗爭。而智取生辰綱則是起義農民的集體行動,是梁山泊英雄聚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