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信心的名人故事
1. 古今中外名人因自信而成功例子
1、漢高祖劉邦
出身農家,早年曾擔任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後押送刑徒去服役,他釋放了刑徒,自己亡匿芒碭山中。秦二世元年七月,趁陳勝,吳廣爆發,在沛縣主吏蕭何,獄椽曹參等人擁戴下聚眾響應,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
當項羽率起義軍與秦軍主力決戰巨鹿時,劉邦奉楚懷王之派遣,率部向關中挺進。破降宛城,攻佔武關,於漢王元年十月進抵灞上。秦王子嬰降,秦亡。之後,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深得民心。項聞訊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
劉邦因兵力不敵,聽從張良之見,親至鴻門,卑詞言好,逃過刺殺之險。之後,項自封楚霸王,封劉為漢王,統治巴蜀漢中一帶。劉不甘心亡秦勝利果實被項獨占,率軍東出,發動長達四年的楚漢之戰。戰前,劉處於劣勢,常常敗北。
但他自信有加,知人善任,虛心納柬,注意聯合各起義軍反對項的力量,不屈不撓,卒反敗為勝。又率部於垓下圍攻楚軍。項率部突圍,至烏江自刎。當年二月,即位稱帝。他知難而進,持之以恆,不屈不撓的精神奠定了勝利之基礎。
2、小澤征爾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
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
3、齊白石
齊白石出身貧寒,作過農活,學過木匠,次年改學雕花木工,從民間畫工入手,習古人真跡,曾習摹《芥子園畫傳》並據以作雕花新樣。學詩文書法,游山川名勝,作幕僚寓客,終於成了詩、書、印、畫全人神品的千古偉人。
他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精神統一得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國際的重視。他朴實謙虛、自信自強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剛柔兼濟,工書俱佳,不愧為人民的藝術家。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為現代中國繪畫史創造了一個質朴清新的藝術世界。
他成功的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代藝術精神,他深深得益於經典樣式而又善於出新,故而他的畫能夠直接的感動人心,向天下眾生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他的山水畫表達他對自己藝術創新的自信與深刻體悟,他的人物畫長於傳神達情,他的書法簡約大方、雄健渾厚的筆意融入人物畫中,完善了人物內在的神情的表達。
4、晏子
春秋時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鑽進去。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
5、徐悲鴻
20世紀初,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時,曾碰到一個洋人的尋釁。那個洋人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鴻義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一年之後,徐悲鴻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的好評,此後數次競賽,他都得了第一,他的個人畫展,轟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這樣令人驚嘆的成就,是那個洋人遠遠不能及的。
2. 關於自信的名人事例
這里有幾個故事,很能說明自信對於勝敗的重要作用。
一個是尼克松敗於自信的故事。尼克松是我們極為熟悉的美國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卻因為缺乏自信的錯誤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1972年,尼克松競選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蜚然,所以大多數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松將以絕對優勢獲得勝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卻很不自信,他走不出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極度擔心再次出現失敗。在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後梅終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到里安裝了竅聽器。事發之後,他又連連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在選舉勝利後不久便被迫辭職,本來穩操勝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導致慘敗。
另一個是小澤征爾勝於自信的故事。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來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便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海倫·凱勒(1880-1962),美國女學者,生於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康比亞,1歲半時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聾且啞。在如此難以想像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 人們說海倫是帶著好學和自信的氣質來到人間的,盡管命運對幼小的海倫是如此的不公,但在她的啟蒙教師安妮·莎利文的幫助下,頑強的海倫學會了寫,學會了說。小海倫曾自信地聲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得了優等成績。4年後,海倫手捧羊皮紙證書,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海倫熱愛生活,她一生致力於盲聾人的福利事業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贊揚。她先後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著作,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她那自尊自信的品德,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被譽為人類永恆的驕傲。1歲半就又盲又聾且啞的海倫,若沒有強烈的與命運挑戰的勇氣和信心,是不可能成長為受世人贊譽的學者的。人生會面對一個接一個的挑戰,我們如何面對挑戰?倘若自我毫不畏縮,知難而上,並且最終戰而勝之,那麼,自我將會更加完善和成熟。在挑戰面前,首先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強不息,迎難而上,可以發掘深藏於內心的自我潛能。海倫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實證。海倫曾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培養自信的氣質十分重要。但自信並非天生的,它是在個人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發展的,認真地總結我們的長處和成功經歷吧,讓自信給我們力量去迎接人生的挑戰,向海倫學習。
漢高祖劉邦,出身農家,早年曾擔任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後押送刑徒去服役,他釋放了刑徒,自己亡匿芒碭山中。秦二世元年七月,趁陳勝,吳廣爆發,在沛縣主吏蕭何,獄椽曹參等人擁戴下聚眾響應,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當項羽率起義軍與秦軍主力決戰巨鹿時,劉邦奉楚懷王之派遣,率部向關中挺進。破降宛城,攻佔武關,於漢王元年十月進抵灞上。秦王子嬰降,秦亡。之後,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深得民心。項聞訊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劉邦因兵力不敵,聽從張良之見,親至鴻門,卑詞言好,逃過刺殺之險。之後,項自封楚霸王,封劉為漢王,統治巴蜀漢中一帶。劉不甘心亡秦勝利果實被項獨占,率軍東出,發動長達四年的楚漢之戰。戰前,劉處於劣勢,常常敗北。但他自信有加,知人善任,虛心納柬,注意聯合各起義軍反對項的力量,不屈不撓,卒反敗為勝。又率部於垓下圍攻楚軍。項率部突圍,至烏江自刎。當年二月,即位稱帝。他知難而進,持之以恆,不屈不撓的精神奠定了勝利之基礎。
曹劌論戰
藺相如完璧歸趙
毛遂自薦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
德軍兵臨城下斯大林也不離開莫斯科。
毛澤東不畏艱險親赴重慶談判。
3. 有關自信的名人小故事50字左右
1、波爾堅信量子論
波爾是丹麥物理學家,他年輕時就提出量子論。在一次科學研討會上,專題討論他的觀點時,權威們否定了波爾的新理論。但並沒有毀掉波爾可貴的自信心,他反而更加振作起來,繼續進行實驗,進一步為自己的理論尋找事實依據。
後來許多科學家通過實驗,也證明了波爾的新觀點。於是人們承認了量子論,波爾也因這一重大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2、因為自信才有成就
阿倫尼烏斯是瑞典科學家,他創立了物理化學,他年輕時,提出電離理論並把它告訴母校的老師,遭到了老師們無情的諷刺,但這並沒有動搖他的自信心,他把自己的理論寫成學術論文交給學校學術委員會討論,結果又被否決。
這時,阿倫尼烏斯依然充滿自信,他又把論文寄給歐洲四位有名的化學家,終於得到了他們的肯定,阿倫尼烏斯繼續豐富自己的電離理論,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獎。
3、自信的愛因斯坦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以後,有人曾炮製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網羅了一些所謂的名流對這一理論進行聲勢浩大的韃伐,可是愛因斯坦堅信自己的理論必然勝利,對韃伐不屑一顧,他說:「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人反駁就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他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堅持研究終於使相對論成為20世紀的偉大理論,為世人所矚目。
4. 因自信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
因為自信而成功的故事1: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事情,這就是自信。索菲亞·羅蘭說過:「自信心的含義是勇氣和自製力之間的一種平衡。真正的自信心經常給人一種純朴和誠懇的感覺。當你精力旺盛時,你的自信心會油然而生。」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1915年,美孚石油公司投資300萬美元,在我國西部打下了七口井而毫無所獲。於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布萊克·威爾教授斷言:中國絕不能產生大量的石油。而年輕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偏偏不信這個邪,他說:「美孚的失敗並不能證明中國無油可采。」在這種強烈自信心的支配下,李四光開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提出了地質沉降理論,並在東北平原找到了石油,還預言西北有石油。自信心給了李四光力量,正是這種力量使他推翻了美國權威的言論,為國家找到了石油。
初唐傑出詩人陳子昂年輕時,離開老家到京都洛陽。雖然他才華出眾,詩文寫得很好,卻無人賞識。一天,他花了三千錢,高價從一位老者那裡買下一把琴,並對周圍的人說:「我叫陳子昂,明天早上,我在住所宣德里為大家演奏此琴,請諸位蒞臨指教。」第二天一早,來到他那裡聽琴的人很多。陳子昂取出琴,猛地一摔,頓時弦斷琴裂。正當人們驚異時,陳子昂高聲說道:「我陳子昂從小飽讀詩書,熟知經史,不想來到京都屢受冷遇,今日不過是以琴為由,想請各位觀看我的詩文。」說完,從箱中取出一大沓詩文稿,分給大家。大家讀後,大加贊賞。從此,陳子昂的名字,傳遍了洛陽城。之所以陳子昂敢於這么做,就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詩文有自信,他相信是金子在哪裡都能夠發光。
自信心能激發人的潛能。美籍華人物理學家錢致榕來華時談起他中學時代的一段經歷。那時很多學生考試作弊,不求上進。一位責任心很強的老師就從300個學生中挑選出60人組成了榮譽班。錢致榕也在其中。當時他明確宣布,是因為他們有發展前途才被挑選出來的。對此,這些人很高興,踏實學習,後來大多成了才。後來,錢教授遇到那位老師時,才知道這60位學生是隨意抽簽決定的。這件事說明了,由於學生被告知他們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才被選了出來,這就使這些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自信心,因而自尊、自愛、自強而終於成才。由此可見,自信心是學生走向成才之路的第一步。
自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一個人走向成功。
5. 有什麼名人因為自信成功的例子
1、索拉利奧:
流浪街頭的吉卜賽修補匠索拉利奧,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地對自己說:「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像安東尼奧那樣偉大的畫家。」說了這句話後,他就感到自己真的有了這樣的能力和智慧,他就滿懷激情和信心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學習之中。十年後,他成為了一個超過安東尼奧的著名畫家。
拓展資料:
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徵和心理狀態,也稱為信心。自信心的個體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習、競賽、就業、成就等多方面的個體心理和行為。
6. 我需要5個名人自信的事例
名人自信的事例如下:
1、拿破崙給士兵鼓舞
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第一執政者,他是法國歷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自信,一直受到後人的敬佩。
有一次,一個士兵騎馬給拿破崙送信。由於情況緊急,戰馬長途奔跑,且速度過快,所以到達拿破崙軍營後就倒地而死了。拿破崙接到信後,立即寫了一封回信,交給那個士兵,要求他騎上自己的戰馬,火速把信送回原地。
那個士兵看到那匹強壯的戰馬,身上的裝飾出奇的華貴,便對拿破崙說:「不,將軍,這只是一個平庸的士兵,實在不配騎這匹強壯的戰馬。」
拿破崙回答道:「世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法蘭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2、王小丫從容面對失誤沙發
著名電視主持人王小丫有這樣一次經歷。
有一次,在一場全國性的律師辯論大賽中,王小丫前去采訪一位著名的大律師。走到他跟前,王小丫很自然地坐了下去,沒想到椅子沒放好,「噌」的一下,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了,全場鬨堂大笑。
最可惡的是她要采訪的那位大律師居然不伸手去扶她一把,反而在她的旁邊哈哈大笑,還笑得最響。當時王小丫真的很尷尬。但沒辦法,自己摔倒就自己爬起來。她調侃著說:「我摔得太不漂亮了,下次摔碎我一定要注意姿勢。」接站,就若無其事地笑著,開始了采訪。
事後,王小丫告訴大家:「自信,有時需要學會自我解嘲。」其實,王小丫的自嘲恰恰表現了她的自信。
3、自信的李遠哲
李遠哲是台灣著名的科學家,他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被譽為「物理化學界的貝多芬」。
李遠哲出生在台灣,良好的家庭環境,使他從小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方面的知識。在各種思想的沖擊下,李遠哲養成了什麼都靠自己思考得出結論的慣性,並且盡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初中的時候,李遠哲除了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牢牢掌握外,還自學了不少更高深的課程。一次考試,他每道題目都至少用了三種解題方法進行計算,卷子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
老師批改試卷的時候嚇了一跳,他知道李遠哲成績好,可是這張試卷上運用的解題方法,好多都是大學才學和知識。想了想,老師故意給了李遠哲零分。
果然,一會兒李遠哲就跑到辦公室來了,不服氣地對老師說:「老師,我明明做對了,為什麼給我零分?應該給我一百分啊。」
老師看著自信的李遠哲,說:「你這幾道題的確做對了,可是我考試是為了檢驗大家有沒有聽懂課堂上的知識。你這樣答題,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掌握了呢?」
李遠哲說:「那些知識我都懂,就是因為懂了我才不用,希望用新的方法來解題。」
老師說:「那你准備一下,下節課由你來給大家講講你的解題思路。如果大家都贊成,我就給你打一百分。」
上課了,同學們端端正正地坐著,李遠哲大步走上講台說:「同學們好,今天由我來給大家講幾種新的解題思路。」然後開始邊寫板書邊解題。
同學們大開眼界,對李遠哲十分佩服:「哎呀,這種方法真簡便!」
「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我也要向他學習,多學點知識,多想幾種解題方法!」
看著這一幕,老師滿意地笑了,提起筆在李遠哲的卷子上寫了一百分。
4、你是最優秀的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沒能給他尋找到一個最優秀的關門弟子。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一直在四處尋找。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都被蘇格拉底婉言謝絕了。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可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前,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自責了整個後半後。
5、施特勞斯指揮萬人演奏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年),所作圓舞曲400首,世稱「圓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對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872年,施特勞斯為了豐富創作素材,四處旅行。一天,他來到了美國,當地有關團體立即登門拜訪,想請他在波士頓登台指揮音樂會。施特芳斯當即應諾。可在談到演出計劃時,他的隨從卻被這個不可思議的演出規模驚呆了。
美國人一向是以異想天開而著稱於世的。他們想借施特勞斯這位音樂大師之手,創造一次音樂界的世界之最,由施特勞斯指揮一次由兩萬人(包括 聲樂演員)參加演出的音樂會。稍懂一點音樂指揮知識的人都知道,一般能指揮幾百人樂隊的指揮家已屬不容易了,何況要指揮兩萬人?這是絕對辦不到的。為此施特勞斯的隨從很為他擔心,不管他詣揮藝術再高超,如此大的規模也是無法勝任的。
施特勞斯仔細地聽完對方的介紹,居然很輕松地說:「這個計劃確實太激動人心了。本人願意讓它早日變成現實。」當即與對方訂立了演出合同。
消息傳開,輿論大嘩,人們都想一睹規模如此宏大的演出。
那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廈里黑壓壓一片坐滿了觀眾。施特勞斯居然指揮得十分出色。近兩萬件樂器發出了協調優美動聽的音樂,數萬名觀眾聽得神迷如痴,驚嘆萬分。
人們也許會問,施特勞斯難道有超人的本領不成?原來,由施特勞斯任總指揮,下設一百名助理指揮,開場用鳴炮作信號。施特勞斯指揮棒一揮,眼望著總指揮的一百名助理指揮緊跟著也相應指揮起來、兩萬件樂器霎時齊鳴,合唱隊和聲響起,數萬名觀眾掌產雷動,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壯觀。
拓展資料:
自信心(confidence),在心理學中,與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ra)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自信與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自然心境,即人嘗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這個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
但我們必須清楚 ,信心只是成功後的良性情緒,自信不是自大、自傲,但從邏輯來講依然有其盲目性。而我們可以通過挑前面的位子坐、練習正視別人、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練習當眾發言等等方法建立我們自信的方法。
7. 有關自信的名人事例
1、「讓我試試」的自信
19世紀末的一天,倫敦的一個游戲場內正在進行著一場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員剛唱兩句就唱不出來了,台下亂得一塌糊塗。許多觀眾一哄而起,嚷嚷著要退票。劇場老闆一看勢頭不好,只好找人救場,誰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適的人。
這時,一個5歲小男孩兒站了出來。「老闆,讓我試試,行嗎?」老闆看著小傢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讓他試一試。結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觀眾逗得特別高興,歌唱了一半,好多觀眾便向台上扔硬幣。小傢伙一邊滑稽地撿起錢,一邊唱得更起勁兒了。在觀眾的歡呼聲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幾首歌。
又過了幾年,法國著名的丑角明星馬塞林來到一個兒童劇團和大家同台演出,當時馬塞林的節目中需要一個演員演一隻貓,由於馬塞林的名氣太大,許多演員都不敢接受這個角色,還是那個小男孩又站了出來,大家都為他捏了一把汗,誰知他和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名揚世界的幽默藝術大師——卓別林!
2、李四光的自信
長期以來,中國被世界認為是一個貧油的國家。當中國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李四光在仔細分析了中國地質條件後,深信在中國遼闊的領域內,天然石油資源的蘊藏量應當是豐富的,關鍵是要抓緊做好石油地質勘探工作。
他提出應當打開局不限於西北一隅找油的局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石油地質普查工作,不是找一個而是要找出幾個希望大、面積廣的可能含油區。他找油的指導思想是,先找油區、後找油田。李四光通過研究指出了三個遠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區,即:青、康、滇地帶,阿拉善—陝北盆地,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並提出應該首先把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陝台地、阿寧台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地區,作為普查找油的對象。特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先後突破之後,他更加堅定了中國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的信心,為中國尋找石油建立不可磨滅的功勛。靠自信和自強粉碎了「中國貧油論」。
3、埃菲爾鐵塔
1887年埃菲爾鐵塔動工了,但不久巴黎爆發出了一片抨擊、謾罵和反對的聲音。一派是比較守舊的文學家、藝術家;另外一派是建築大師和材料方面的專家。這些巴黎名流稱埃菲爾鐵塔是一個無用和醜陋的怪物。這些名人有古諾德、莫泊桑、左拉、小仲馬等300人之眾,幾乎囊括了當時法國藝術、建築領域的頭面人物。
面對雙重打擊,埃菲爾作出了回應:「我個人認為這座塔會有她獨特的美。難道大家認為,一個人是工程師,就不會以建築物的美觀與否為第一考量嗎?或者只注重建築物的堅固與持久,而不兼顧它的優美嗎?」成功的解除了群眾的疑惑,反對的聲音明顯趨低,埃菲爾鐵塔繼續修建,沒有受到爭議和恐嚇的影響。
埃菲爾用自信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埃菲爾鐵塔和東京鐵塔、帝國大廈並稱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埃菲爾鐵塔也成了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4、鄧稼先的默默自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面對著百廢待興的中華大地,黨和人民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建設這個新興的社會,鄧稼先也懷著對祖國的一片赤子之心,從大洋彼岸的美國沖破重重阻礙,回到了自己熱愛的那片土地。
當年的美國曾給出了他優厚的待遇,希望他能留在美國,當時的鄧稼先拋棄了錦衣玉食的優厚生活,義無反顧地投身一片廢墟的祖國。1958年,當得知要參與原子彈的研究時候,他激動萬分,甘願隱姓埋名一輩子,就連自己的妻子都需要瞞著。經過艱苦卓絕的5年時間,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
從此,中國再也不用害怕其他國家的核威懾,從那一刻起,中國人的脊樑才是徹徹底底地站直了!可以說,鄧稼先給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自信!或許對這樣一位有著高尚人格的人物,最好的祭奠方式就是深深記住他的名字!
5、卞和的「和氏璧」
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結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
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使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結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最後哭出了血。
文王聽說後,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我相信我是對的!」
文王於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於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於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如果不是卞和的執著與自信,可能和氏璧現在還依然被丟棄在深山之中,無法光照史冊了。
8. 關於自信的名人故事
關於自信的故事
這位歲高齡的老人認真地聆聽著每一位記者的提問,生怕沒有回答清楚。約好了用普通話采訪,他就一直用普通話,雖然潮州話對他來說更自如。
采訪進行到一半時,李嘉誠從懷里掏出一沓名片,發給在場的每人一張。很快,厚厚的一沓就發完了。
這時,李嘉誠突然對遠處的助手說:「你過來。」助手不知遭李嘉誠要干什麼。李嘉誠說:「你再拿一張名片。」助手低聲說:「先生,不是每個人都發過了嗎?」李嘉誠指著遠處的攝影師說:「他沒有,他比記者還辛苦,你補一張給他。」在場的記者紛紛舉起攝像機,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一幕。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每個人都有很多選擇。為什麼要跟著你?你給我很多錢,但需要犧牲我的尊嚴,我不會跟著你;但如果你因為我有能力,尊重我,給我空間和舞台,我一定會跟著你。」李嘉誠就是這樣一位尊重每一個人的領導者。在李嘉誠身邊的高管們看來,尊重所有人,是李嘉誠公司的核心文化,也是這么多年來他能夠成功馳騁商界的秘訣所在。
拓展資料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漢族,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祖籍福建莆田,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是香港開埠後第三任首富。
2018年5月10日,李嘉誠正式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