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適可而止的兒童故事

適可而止的兒童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6:35:34

㈠ 適可而止,知足常樂的故事

第一,從概念內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點在於知足與不知足。相同點在於樂。快樂,樂趣,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何為快樂呢?自然是滿意已經得到的生活或願望等。這又構成了知足的概念。然而知足又絕不等於自滿。古人將睿智的人生哲理濃縮在短小的成語中可謂經典之作。《漢語成語詞典》解釋「知足常樂」意為知道滿足就會經常快樂。還常用以勸人勿追求寶貴、享樂等。《老子》第四十六章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樂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知足的人通常會陷於貪欲不能自拔。慾望的泥污會攪得大腦中根本不會有幸福和滿意的感覺,自然也就不會覺得快樂。所以,古人用知足常樂以育後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樂」的成語,恐怕要誤人子弟了吧。
第二,從知足的外延來看,我們這里說的知足,是一種明智的知足。是在對自己能力正確估價後的目標線。是對既得的人生結果的積極看待。既然已經達到了目標,實現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價值。我們有理由不快樂嗎?知足還是一種處世藝術。是源於內在精神世界的充實富足以及應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圓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後的必然選擇。「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無處下金鉤。」人滿足於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地發現和利用周圍的一切來豐富生活的情趣。正所謂笑口常開天地寬,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從現實意義上看,我們常聽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們若是看到自己已經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時,我們是不是會快樂很多,幸福不少呢?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種客觀存在。這個世界並不缺少快樂,而是缺少知足。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煩惱和憂慮,而知足的人滿足於自己既得的,進而享受生活,品味快樂。這才是聰明的生活態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我們有理由堅信,知足者常樂。

㈡ 人們寫小說,真實的故事,什麼時候適可而止,如果沒有小說故事的真實的世界,會是怎樣的

故事源於生活,有生活的故事才有內容,有意思,沒有生活的小說那就是涼白開水。

㈢ 成語適可而止的成語故事

適可而止 的意思 什麼意思 成語解釋 故事典故 的意思 什麼意思 成語解釋 故事典故內 詞目適可而止 發音shì kě é容r zhǐ 釋義適可:恰好可以。到適當的程度就停下來,不要過頭。 出處《論語·鄉黨》:「不多食」宋·朱熹註:「適可而止,無貪心也。」示例從來沒有暴風雨能夠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們也吃不消,所以我們要它~。(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呵呵,這樣的解釋可以么?能反饋給我最好了!

㈣ 適可而止的事例

很簡單的例子,就像小孩吃糖,有了一顆還想繼續要第二顆,第三顆···然而吃多糖之後會導致蛀牙等一系列的不健康的因素。而人生的道路上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索取,你將會失去得更多,也將會讓你的心裡的貪欲越來越深;所以有些東西雖然好,但是要懂得適可而止

㈤ 下列成語故事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是 A.竭澤而漁B.適可而止C.網開一面 說你選擇的理由。

答案是A

竭澤而漁
jiézééryú

[釋義] 竭:弄盡;澤:池塘;漁:捕魚。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也比喻殘酷榨取。
[語出]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正音] 竭;不能讀作「jiē」或「hè」。
[辨形] 漁;不能寫作「魚」。
[近義]
殺雞取卵
不留餘地
[反義]
從長計議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偏睚式。
[例句]
另外的錯誤觀點;就是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政府和軍隊的需要;~;誅求無已。

適可而止
shìkěérzhǐ

[釋義] 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語出] 宋·朱熹《四書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正音] 止;不能讀作「zǐ」。
[辨形] 止;不能寫作「只」。
[近義]
恰如其分
恰到好處
[反義]
過猶不及
得寸進尺
[用法] 用作褒義。可以用形容人說話、做事不過分。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恰到好處」都可表示「做事適當;不過分」;但~偏重於「止」;到了適當地步便停止;有勸戒之意;而「恰到好處」;偏重於「到」;說話恰好到了最適當的地步;有褒揚之意。
[例句]
①你不要得理不讓人;把是非講清楚就~;這樣效果會好些。
②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要注意自我調節;~;不能過度疲勞。

網開一面
wǎngkāiyīmiàn

[釋義] 把捕捉鳥獸的網打開一面;給鳥獸留一條生路。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生路。
[語出] 清·李綠園《歧路燈》:「先生意欲網開一面;以存忠厚之意;這卻使不得。」
[正音] 一;不能讀作「yì」。
[近義]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反義]
小肚雞腸
心胸狹窄
[用法] 用於人。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人民政府的坦白從寬政策;~;給投案自首者指出一條出路。

㈥ 雖也飲酒,但不沉湎;雖也滿足慾望,但適可而止是哪個故事

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 原文: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乘其所之也. 翻譯:進攻而敵人無法抵抗的,是因為沖擊著敵人薄。

㈦ 適可而止的成語故事

適可而止

【拼 音】:shì kě ér zhǐ

【解 釋】: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出 處】:朱熹《四書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示 例】:你不要得理不讓人;把是非講清楚就~;這樣效果會好些.&^^&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要注意自我調節;~;不能過度疲勞.

㈧ 下列成語故事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是( ) A.竭澤而漁 B.適可而止 c.網開一面

選A:竭澤而漁——把湖水排干來捕魚。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

㈨ 古人刻苦學習的而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如下:

  • 懸梁刺股

  •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2.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3.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4.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5.映雪囊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