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學生寫童話故事
1.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童話故事閱讀.ppt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專學,由於中學生的屬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2. 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寫童話故事作文
貓吃竹筍來、貓在餐廳吃飯。
對不起源。
猴子說,我要和熊貓換蟲子:
我不喜歡吃魚,小白兔請公雞:
我不喜歡吃竹筍,我要換猴子的草,山羊請你把你的魚給貓,熊貓請把蟲子給公雞。
朋友們個個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我不喜歡吃草。
貓也說:
朋友們、猴子,記住以後做事不能粗心大意哦,快坐下來,猴子吃草、山羊,山羊吃魚:
我不喜歡吃蟲子。公雞看見了說。小兔請公雞吃桃子。
朋友們高興地說、熊貓:
我不喜歡吃桃子。
山羊說,我要換山羊的魚,小白兔給自己准備了胡蘿卜。小白兔點好了菜後。
熊貓說,大聲的對朋友們說,我給你們准備了美味的食物,公雞請把桃子給猴子,熊貓吃蟲子,小白兔。
小白兔抱歉的說。
謝謝你,我要換公雞的桃子,我要換貓的竹筍,貓請把你的竹子給熊貓,猴子請把你的草給山羊。小朋友晚上七點
3. 怎樣指導學生寫好童話故事
怎樣指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
分類: 反思總結
童話體作文因其與兒童富有幻想的天性相契合,而成了深受小學生喜歡的一種作文形式。童話體作文的本質是幻想,是以假定的方式來表現生活的。學生一旦進人童話作文這種奇妙的世界裡,就可盡情地張開幻想的翅膀,其效果遠遠大於為寫作而寫作的被動學習。這是一種真正意義的"愉快作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以下方法訓練學生撰寫童話體作文:
1.穿針引線
指教師給出幾樣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學慣用品、生活用品等,讓學生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如教師給出一隻小白兔和一個南瓜兩件道具,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編一個小白兔與南瓜的故事。結果,學生寫出了小白兔把南瓜做成獨輪車,推著跌斷了腿的小公雞上學的好故事。
2.舉一反三
指根據一事物的特徵,來理解他事物的類似特徵;或用一間題的解題方法來解決其他類似問題。該方法的使用,必須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參照原型,所對照的事物也必須與原型有一定的聯系,學生能通過原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一位學生發現牽牛花很像小號,就寫了篇《牽牛小號》。教師以此為典範,啟發學生:在我們周圍,哪些植物的花、葉或果實等像樂器,最後寫出了《葫蘆琵琶》、《甘蔗笛子》等優美的童話。
3.承前啟後
根據已知童話故事增加新的情節,把故事往下編,使已知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內容更加有趣。如續編《狐狸和烏鴉》。有學生寫出了狐狸把烏鴉的肉騙走後,烏鴉把情況告訴了好朋友小百靈,小百靈在狐狸的家門口唱起了動聽的歌,喜歡聽歌的狐狸願意用肉換百靈的一支歌,就這樣,烏鴉在百靈的幫助下要回了自己的肉。
4.移花接木
即把此事物的某些特性移到他事物的身上,或給某一事物賦於他事物的特徵。如學生習作《小狗笨笨換腦袋》的童話,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小狗笨笨受人欺侮,一次,在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的幫助下,成功地移植了一顆已故科學家的腦袋,從此笨笨成了最出色、最聰明的狗。
5.查漏補缺
引導學生去發現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展開想像,用各種方法、手段加以彌補,使事物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如一位學生覺得自家周圍雜訊嚴重,寫了篇《噪音搜集器》,這個人化了的搜集器能把噪音收集處理成一首首美妙的音樂。
6.是非顛倒
即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反串或超常規地編寫故事。如把強大的寫成弱小的,讓弱小的變成強大的,把好的寫成壞的,讓壞的變成好的……類似著名作家金近先生的名篇《狐狸打獵人》。我們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寫的《怕老鼠的大花貓》,就是用"是非顛倒"的方法寫的。故事講的是一隻不學無術、又懶又饞的大花貓,最終被一隻出生才兩個月的小老鼠戲弄得哭爹喊娘。
7.循果問因
即根據事情的結果追溯它的起因。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寫一些知識性的童話。如根據小白兔的尾巴很短這一現象,教師啟發學生展開想像,用童話的形式說說小白兔的尾巴為什麼會這么短?再如,我們讓學生想想,寫寫月亮為什麼晚上出來?水牛為什麼有兩個長角?蚯蚓為什麼會喜歡在地下生活等故事。8.按圖索文
是指給學生一幅或幾幅圖片,讓學生通過想像,寫成一個有情節、有情趣的文章。如三年級有位學生根據一一幅一位小朋友打著傘在花壇邊的圖畫,寫成了《雨姐姐哭了》。故事講一個大暑天,校園里的花草渴死了,有個小朋友動了腦筋,把一瓶墨水往空中一灑,把雨姐姐的新衣服給弄臟了,雨姐姐大哭起來,下起了大雨,可是,大雨會不會打折了花草呢,小朋友就打著傘去看她們了。
9.借"音"生"情"這里的"音"指音響,「情」指情節
此方法最適合於低年級的小朋友,盡管他們識字不多,更不懂怎樣叫作文,但只要給他們一段極富形象感的音響材料,他們便能通過自己的想像,編出一個個好故事。如老師放一段有老虎、黑熊、犀牛和小螺躥等動物鳴叫的錄音,小朋友編出了《小蟋蟀上月宮》。故事講月亮姐姐要選拔一位歌唱家,有許多歌手去參賽。老虎、黑熊、犀牛憑著自己高大的身軀,充沛的力氣,大叫大嚷,以為准能獲獎。可月亮姐姐卻偏偏選中了在一旁叫得最輕、長得最小的小蟋蟀,然後,請風弟弟和雲妹妹幫忙,將小蟋蟀請到了月宮。
10.推陳出新
指的是引導學生從人們耳熟能詳的老故事裡,找到想像點,融合自己的思想,根據自己的個性,編寫出全新的故事。如根據經典成語《龜兔賽跑》,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這樣啟發:我們只知道兔子在半路上睡大覺,結果輸給了烏龜,但我們沒有去想兔子怎麼會在那樣激烈的比賽中睡大覺的,其中是不是另有原因?這場比賽的設計者,在設計比賽的時候,難道不知烏龜和兔子跑步水平懸殊,竟會設計出如此好笑的賽事?
經過這一點撥,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有的說小白兔在半路幫助別的小夥伴做好事而累壞了才昏睡過去;有的說小烏龜在賽前收買了評委;還有的說是這場比賽的設計者老狼先生是小烏龜的親戚,在設計比賽線路時,故意在半路設計了一條河,小烏龜一下就遊了過去,可小白兔不會游泳,只好繞道遠行,把他累昏了,等等。於是他們寫出了《可憐的小白兔》、《為小白兔伸冤》、《給猴檢察長的一封信》等充滿正氣、充滿童心的好文章。
4. 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寫童話故事作文
貓吃復竹筍、貓在餐制廳吃飯。 對不起。 猴子說,我要和熊貓換蟲子: 我不喜歡吃魚,小白兔請公雞: 我不喜歡吃竹筍,我要換猴子的草,山羊請你把你的魚給貓,熊貓請把蟲子給公雞。 朋友們個個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我不喜歡吃草。 貓也說: 朋友們、猴子,記住以後做事不能粗心大意哦,快坐下來,猴子吃草、山羊,山羊吃魚: 我不喜歡吃蟲子。公雞看見了說。小兔請公雞吃桃子。 朋友們高興地說、熊貓: 我不喜歡吃桃子。 山羊說,我要換山羊的魚,小白兔給自己准備了胡蘿卜。小白兔點好了菜後。 熊貓說,大聲的對朋友們說,我給你們准備了美味的食物,公雞請把桃子給猴子,熊貓吃蟲子,小白兔。 小白兔抱歉的說。 謝謝你,我要換公雞的桃子,我要換貓的竹筍,貓請把你的竹子給熊貓,猴子請把你的草給山羊。小朋友晚上七點
5. 怎樣指導小學六年學生開展讀書活動
一、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意義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實質上就是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然而現在的閱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忽略或輕視,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課本中的文章,他(她)們通常只是強調字的讀音、詞的意義、句子怎樣理解等等,字音、詞義固然重要,但沒有反復的閱讀,詞義、句子又怎麼能理解呢?教師機械地給學生抄詞義,學生也就機械地背詞義,這樣的教學不僅不是閱讀教學,而且更可悲的是把學生當著一種機械使用。當然,有些教師也是反復引導學生對此文閱讀,通過閱讀來理解的,但僅理解此篇課文而已。教學中教師通常把閱讀教育的目標簡單理解為讓學生讀懂課文,而不是學會讀書。他(她)們習慣性地用支離破碎的繁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閱讀體驗,當然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親近、熱愛之情,使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新課標對閱讀提出了這一系列的要求,總體來說就是要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學生形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啟迪,心靈上得到美的享受。
二、根據兒童的性格特徵來調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陶行知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為了讓小學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識,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徵來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具有天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新奇的事物他們總想看一看、試一試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喚起學生的注意,從他們感興趣的彩繪版的童話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哈利波特》等,閱讀時他們可以藉助書中的拼音識字,結合精美的彩圖,走進美妙絕倫的童話世界。《安徒生童話》中還設有「星星詞典」,對故事中的生詞進行適時解釋,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在每個童話結束後,「智慧加油站」將為小朋友介紹故事寫作時的背景或寓意,讓孩子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還設有「腦筋轉轉轉」,讓孩子在讀完故事後進行思考,從小培養勤於思考、善於動腦的習慣,做到「學習與思考互動」。《哈利波特》也是小學生們特喜愛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新奇,具有強烈的科幻色彩,每個故事情節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通過彩圖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學生很容易接受。這樣,既增加了他們課外閱讀量,又滿足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了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藉助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來激勵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都需要表揚。故事人人愛聽,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是學生樂不及彼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青少年常用、應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語,結合豐富多彩且忠實於史實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於讀者在趣味盎然的閱讀過程中理解和記憶。如:愛鶴失眾、班門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歷史、增長見識、提高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都受益匪淺,老師可先從成語故事或童話故事說起,並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學生自然會去尋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講故事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常言道娃娃是誇長大的,是在肯定中進步的。小學生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現出來,老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只要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並及時給予他(她)表現的機會大大表揚講故事的學生,其他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出來講。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大增。
四、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增強其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據這一規律,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眼、口、手的實踐去感知事物,獲得表象,藉助圖像直觀、語言啟迪,促進思維逐步內化,從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結構。如讓學生根據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彩繪圖來表演,親身感受故事。把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這不僅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且還能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6. 怎樣指導學生寫童話故事
我知道,從給他們講童話故事開始!安徒生,格林他們都是從小聽著版他們的奶奶,權爸爸,叔叔……講述那些代代相傳的童謠啊,美麗的精靈,靜靜的森林呀……默默地看著孩子們,摸摸你真摯的欣然跳動的心,聽,古老的傳說在傳頌…… 還有就是要教給孩子們講好童話的本領,削鉛筆,唱兒歌,一筆一畫充滿美麗的想像,篇章結構,主旨大意,故事情節的安排,讓孩子們自己安排去吧。不要強迫硬性完成,最美的文采是他們最真摯的心…… 最後啊,當然要給他們動力啦,愛的動力……抱抱一下他們,在天空飛翔;獎勵他們小紅花;給他們糖果;在課堂上大生誦讀文章;還有抽時間對孩子們的文章進行角色扮演呀…… 多美好的事哈!當然,以上只對10歲以下孩子有效。
7. 在創編故事活動中教師應把握哪些方面的指導要點
結合我們三年級前置性學習的小課題研究,在習作學習目標指導下,我設計了以下的前置性學習活動:學生在習作課前三周的課外閱讀時間里要保證有閱讀童話故事的時間;在課前一分鍾進行分享自己最近閱讀的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利用半節課,讓學生進行看單幅圖合編童話故事,在編的過程中我引導他們選擇更吸引人的情節進行續編。設計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想讓學生盡可能從閱讀中感受到童話的特點,激發他們創編的興趣。活動開展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創編童話故事的慾望被激發起來了,創編的熱情很高,我覺得這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創編童話故事的興趣。半節創編課下來,學生仍然意猶未盡,這時已經實現了激趣這一步。但與此同時,我發現他們講故事時,大部分對故事經過的表述都不是很清楚,這可能跟他們的語言積累有限有關。本來故事構思得不錯,但由於表達不清楚而沒體現故事的趣味性,因此,我們年級集備時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怎樣讓學生能夠寫出一篇有趣的動物童話故事呢?童話故事的有趣與精彩不僅僅在於故事情節能吸引人,或者讓讀者有著各種的遐想,還離不開裡面精彩的人物對話。從第二單元開始,學生就學習描寫人物對話了,那就指導學生通過描寫對話來把故事經過表達清楚吧,這樣就不用寫太多陳述性的文字。要設計對話,寫好對話其實也是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於是,我們最後把這次習作指導的重點定在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描寫對話來把故事經過寫清楚、有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