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文明小故事300字左右
1. 文明上網趣味小故事300字
你好:從網上找了篇,你參考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上網已經變成了非常普遍的事。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只要提起電腦,都會想到上網。可是,上網是一把「兩面」劍,有利也有弊。
我發現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同學在家裡上網,主要是為了玩游戲。有些中學生經常玩通宵,這樣既對健康不利,也耽誤了學習。我從電視新聞中得知一個真實的故事:某中學生迷戀玩網路游戲,有一天,他告訴家長要在同學家寫作業,可能會很晚回家。晚上10點,他又打電話給家長說,太晚了,要在同學家睡覺,並把電話號碼告訴了家長。第二天早晨,家長不放心,就撥通了電話,接電話的人卻說這里是網吧,還說:「昨天有一名中學生在這里上網,一直玩到深夜,然後就在這里住下了。」家長馬上趕了過去,看見孩子正長沙發上酣然大睡。真是既生氣,又心疼。你看,他既傷了自己的身體,又影響了學習,還撒謊,讓家長傷心,可真不好。所以,有些人認為,中小學生缺乏意志力,不允許我們上網。
但是,有很多人也贊成上網,為什麼呢?因為上網能為人們帶來便利。首先,上網就好比走進了萬能、快捷的圖書館。只要輸入一個簡短的片語,要查找的資料就會立刻出現在我們眼前,比查閱書籍速度更快,得到的信息量更大,網路成了我學習上必不可少的小助手。我在班裡擔任作文委員,在和同學們商量組織各種語文活動和參加辯論賽時,我就經常到電腦上查資料,網路成了我工作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幫手。其次,在網上可以閱讀到更多、更豐富的新聞。我的一位同學統計過電腦上的新聞要比電視上的新聞多幾十倍。此外,電腦還有其他作用。我的一個好朋友對我說:「她媽媽在法國,如果給媽媽寄信或打長途電話,既費錢又麻煩,所以她們總是發電子郵件或是進行視頻通話,又快捷又方便。看到這些,我們有怎麼能說上網不好呢? 其實,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上網也有它的益處與弊端。上網是一把「兩面」劍,我們利用它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但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別讓鋒利的一面割傷了我們的手。
文明上網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還應該是良好上網習慣。假如你不文明,傷害的有可能是你自己的親朋好友.我那傳奇的網路續情緣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20年前,這個世界沒有網路,聯系很不方便,寫信是我與平的唯一的聯系方式;可後來因為就業,要找女朋友吧,戀愛吧,結婚等等許多事情,我們相互之間就漫漫地失去了聯系,最後竟然不知道彼此在何方。
在這20年裡,我們雖然都在心裡說要找到對方,卻不知道從那裡開始尋找,去那裡尋找。想起平,就想起過去的故事.
平,是我的初中同學,我們在一個班,後來由於郭本權老師回到他家鄉工作了,我們這個班就散了。
平到另外一所中學學習,我又去了另外一所中學,但初中畢業考試的時候,我們又坐在一個教室里參加中考。
那年,我們中考都不很好,都沒考上高中,但都被職業班錄取了。就這樣,我與平又成為職業高中的同學。
當年,因為我們是職業班的學生,感覺自己比別人差,在學校總是很低調。老師也很低調,他們因為教我們這樣的學生而抬不起頭。可現在我們,至少我本人卻比較自豪,職業班的學生也參加了全國統一高考,普通班有很多人畢業後未能升學,未能跳農門。我和平,經過努力,在職業高中畢業後,先後升學了,走出了那個要靠政府救濟才能生活的故鄉。
平上了一個礦業大學,我進了石油學校,都與礦有關,但我們的同學生涯就算結束了。隨後由於聯系不方便,我們就失去了聯系。
有手機電話,有網路,有QQ以後,我四處打聽,希望知道平的下落,但毫無結果.
日子在一天天走過,雖然自己已經不再擁有青春,但我仍然固執地拖著青春的尾巴,上網聊天,寫博客,與時俱進吧。
有了網路,雖然虛幻,但確實給了天涯若比鄰的感覺。
工作有壓力或無壓力,網路確實是個消遣的地方,有些真話在單位不能講,但在網路朋友那,我可隨意說,可以隨意釋放,換來一個心裡天地寬。而QQ則是最容易交流的工具,我無任何限制,想與我聊天的人,我都歡迎。
2008年的國慶前,我收到一個好友的加入信息,然後就是禮貌的問好。
我習慣性地象警察一樣地問:小妹妹,你哪裡人啊?
那網友直接傳來我故鄉名字,我為之一振。
在QQ世界裡,居然能找到同鄉的人。我給她回了一句:我也是!
她發來一個問號!
我說我家是方家平的,你家在哪裡?
她說她家也在那裡。我告訴她,我在油田工作.
當她發來一句你好奎(我的名)大叔時,這更讓我驚奇了。
經過仔細詢問,我才知道:原來她是我堂兄的大閨女,正是我離開家鄉那年生的,多年沒回故鄉,頭腦一點印象也沒有。我們相互通過QQ視頻認識了,20年不回故鄉,我居然有了一位天仙般的侄女.我以前在電話中,聽家裡人提起過,知道有個侄女,她也知道傳說中的我在油田工作,但都沒想到,會在這網路大世界裡認識.
從這件事情上,我體驗到了網路的神奇; 我也慶幸自己沒有那些網蟲的虛假惡習,要是自己在言語上不檢點,對自己的侄女胡說八道,那我真成了道德敗壞的典範。
遠離網騙,做一個正派網民,這是我內心的真實心聲。
有了與侄女的奇跡認識,我就希望有一天,能奇跡地在網路里找到平。
我仍然開心地做我的網民,寫寫博文,偶爾參加博文比賽,獲個小獎,實在很開心。
前不久,我寫了一篇思戀故鄉的博文;
2. 關於文明的小故事300字
文明小故事
老師說:「我們從小要講文明。」我回家問媽媽:「文明是什麼?」媽媽回笑著說:「文明是一種答美德。」去學校,我又問老師,老師說:「文明是一種美德。」我最要好的同學,他說:「你又來了,文明就是不說臟話,不打架,遵守紀律優秀作文 www.zuowenren.com 專注寫作 作文人,尊老愛幼……」我不言語,我記到了心裡。
去了書店,工作阿姨告訴我「小朋友,不要在這兒大聲喧嘩。」我環顧四周,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都安安靜靜專心的看書。我懂了只有遵守紀律才可以方便大家,俗話說:沒有規則不成方圓。
我想起了老師給我們講的故事:在國外中國遊客不受歡迎,竟然用中文寫著「客滿」。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恥辱!我們要時刻銘記在心,從小立志做文明小學生。
3. 文明禮儀小故事400字
劉備三請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時代躬耕於隆中,並苦讀經書,熟悉歷朝興衰的歷史,潛心鑽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是難得的一位將才、謀士,自稱「卧龍」。善於網羅人才的劉備聞知,高興地說:「我需要這樣的人才!」並表示哪怕山高路遠,行走不便,也非親自去請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到隆中邀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恰好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葛亮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葛亮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二請諸葛。這時,張飛不以為然地說:「一個平民百姓,派個武士把他叫來就得了,犯不著讓你一再去請。」劉備說:「諸葛亮是當代大賢,怎麼能隨便派個人去叫他呢?你還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劉備說服了張飛,叫上關羽,三人騎馬直奔隆中而去。
這一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冷得實在教人難忍。張飛對著劉備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說。」劉備卻說:「賢弟,咱們冒此大風雪,不怕山高路遠,去請諸葛,不正表明了我們的一片誠意嗎?」三人繼續往前趕路。不料,這一次劉備又未見到諸葛亮,只好寫了一封信託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說明來意,並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春天,劉備更衣備馬,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張飛、關羽竭力勸阻。關羽說:「我們兩次相請,都未見到他,想必他徒有虛名,不敢前來相見。」張飛更是帶著輕蔑的口吻說:「我們已仁至義盡,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說道:「不得無禮,沒有誠意哪能請到賢人呢?」
劉備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劉備見了諸葛亮,說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訪,今日如願,實是平生之大幸!」諸葛亮說:「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叫我過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讓將軍失望。」劉備卻誠懇地說:「我不度德量力,想為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由於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達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劉備謙虛的態度,誠懇的情意,使諸葛亮很受感動。於是諸葛亮終於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懷著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為「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想一想:劉備為什麼能請到諸葛亮?如果第三次還請不到,他還會去請嗎?為什麼?
4. 關於文明禮貌的小故事少一點100-300zi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5. 文明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有一位叫李傑的中國姑娘在英國讀MBA.這一天,她要從所在地坐3個小時的火車前去面試.李傑為此從早上7點就對著手錶按部就班地進行准備.然而就在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手錶停了,當她發現時,已經是10點43分,離火車開車時間只有17分鍾! 從住處到火車站,跑步也得15分鍾,何況還要找站台.容不得她多想,李傑飛身下樓,一路狂奔去坐公共汽車(在英國打的需要預約).當她登上一輛公共汽車後,問司機:這輛車去火車站嗎?」司機回答說:」這趟車到下一個路口就轉彎,不去火車站.」姑娘一聽此話,頓時傻眼了.這時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問道:」小姐,有什麼事我可以幫忙嗎?」出於禮貌,李傑告訴了老人遇上的倒霉事.老人安慰她:」別著急,也許還能補救.」又說:」我也是在下一站下車.我知道一條去火車站的近路,如果你相信我,我想我們能夠趕上.」
車還未停穩,老人先一步下了車,她還帶了4個4歲-7歲的小孩.老人說:」孩了們,這位小姐有重要的事情要趕火車,讓我們一起幫助她. 來,大家拉起手來快跑!」 事已至此,李傑只好死馬當活馬醫,跟著跑吧.一路上,看到奔跑的老人和孩子,路口的司機都停下來,讓他們先過.轉了幾個路口,老人停下來,指著一個建築物氣喘吁吁地說:」快去吧,這是車站側門,還剩兩分鍾.」姑娘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好.老人轉身便走.
這時,一個累得蹲在地上的孩子問:」奶奶,我們還回汽車站嗎?」」是的,孩子,快起來,我們還得去學校啊!」原來,老人是專門為了這位中國姑娘才下車的!
什麼樣的社會才是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就是文明禮貌不僅施與」熟人」,而且同樣施與」生人」,不僅施與」富人」,而且同樣施與」窮人」的社會.
那我們的社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 是文明還是非文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深思一下!
6. 我們家的文明禮儀小故事怎麼寫
家庭禮儀小故事??懂禮貌的小華
「叮鈴鈴」,清脆的鈴聲打破了黎明的寂靜。小華一骨碌起了床,拉開窗簾一看,啊,好一個明亮的世界呀!小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他迅速穿好衣服,看見媽媽在做早飯,爸爸在洗臉,小華向爸爸媽媽問了聲「早上好!」洗漱完畢,
吃過早飯,對爸爸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小華在學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中午放學回到家,小華按按門鈴,奇怪,怎麼沒人開門呢?他用鑰匙開了門,發現爸爸、媽媽不在家,桌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小華,奶奶得了重感冒,我們陪她去醫院了,一會兒就回來。
不一會兒,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叔叔,他問:「您找誰?」那人說:「我找你爸爸有事。」小華說:「我爸爸不在家,請您晚上再來吧!」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帶著奶奶回來了,小華趕快過去攙扶奶奶,關切地問道:「奶奶,您好點兒嗎?您先在床上躺一會兒,我去給您倒杯水。」奶奶微笑著誇獎小華:「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飯了,小華主動地幫著盛飯,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這可是小華最愛吃的菜了,他把這盤菜端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說:「這是專門為你做的」。小華說:「您是長輩,該您先吃」,爸爸高興地笑了。媽媽不停地往小華碗中夾排骨,小華說:「媽媽,老師說,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有利於健康,而且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媽媽聽了,對爸爸說:「咱家的小華懂的真是越來越多了。」
下午放學後,小華在認真地做作業,這時,電話鈴響了,小華拿起話筒說:「您好,請問您找誰?」原來是中午來過的那位叔叔來電話找爸爸,小華對他說:「爸爸今晚7點鍾回來,到時候,您再和爸爸聯系吧!」吃過晚飯,爸爸在看新聞聯播,這時小華想起今天有《神奇寶貝》看,等爸爸看完新聞聯播後,小華徵得爸爸的同意調換了頻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他看見爸爸在打電腦,就把音量調小了點,這時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那位叔叔,小華熱情地給叔叔開了門,給叔叔倒了一杯熱茶,叔叔送給小華一輛小賽車,小華高興極了,雙手接過賽車,說:「謝謝叔叔!」爸爸和叔叔談話時,小華輕輕地把房間門關上了。過了一會兒,叔叔要走了,小華和爸爸一起把叔叔送到門口,對他說:「叔叔再見,歡迎您下次再來。」叔叔摸摸小華的頭,對爸爸說:「你的兒子真有禮貌。」
第二天是雙休日,上午,媽媽帶著小華去姑姑家玩,小華和表姐表弟在一起開心地做游戲。小華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去同學王文文家玩。」媽媽說:「別回來晚了。」 小華高興地答應了媽媽。晚上,小華和爸爸媽媽道了晚安,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7. 關於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內見容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7)我家文明小故事300字左右擴展閱讀: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
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8. 我的文明禮儀小故事
做為一個小學生,我們首先應該做到文明誠信。我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就請大家聽一聽我的文明小故事。
這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上車的時候,媽媽給了我一塊口香糖,還再三囑咐我不能隨便亂扔,要把吃完的口香糖吐到隨身攜帶的廢紙中,然後扔到垃圾箱里。可是我卻把媽媽的話當成了耳旁風,吃完後便把口香糖吐到了車廂里。媽媽看了後,沒有說什麼,只是悄悄地把口香糖撿起來,然後放到了廢紙里。下車後,媽媽把我領到一邊,嚴厲地批評了我。媽媽說:「你不僅要在班裡以身作則,做好班級的衛生,在社會上,同樣要做一個愛護環境的小公民……」媽媽的一席話讓我臉上紅紅的,我心裡慚愧極了。是呀,我們的城市多美呀,多少叔叔阿姨為了把濮陽建設成為文明城市而積極努力著,而我卻……這多不應該呀!我向媽媽承認了錯誤,心裡暗暗發誓,以後,我不僅要做好學校、班級的衛生,更要從自身做起,做一個講文明、講衛生、講誠信的好孩子。一路上,我認真觀察著,看到了紙片、瓜果皮屑,我都主動撿起來,扔進了垃圾箱里。看到媽媽微笑的表情,我心裡高興極了。
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讓我懂得了要做一個文明守信的好孩子,就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讓我們的家鄉濮陽變得更加美麗,為讓我們的學習環境更加整潔,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9. 文明的小故事50~70字左右
果果搬來的小凳子
每周周末,我們家兄弟姐妹都咬聚會,大家敘敘家常,熱鬧熱鬧,當然就不少不了不款待大家,每每此時,雖然小小年紀的女兒,便也忙前忙後。
有一次記得比較清楚,果果奶奶在檢菜,由於來了幾個小不點,家裡的小凳有點緊張,奶奶便只好凳在那兒撿菜,時間久了,便有點吃不消,此時不知果果從哪裡找來了當時裝修房子時留下的小桶,遞給了她奶奶,很奇怪的是並沒有人與她講,很是讓大人覺得小果果真的懂禮貌,大家都誇獎了她。
10. 關於文明的小故事大約290字.
從前有一隻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
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著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裡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嘗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一、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二、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三、孔融讓梨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
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
四、總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五、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准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六、「忍氣吞聲」的林肯
有一次,美國總統林肯和兒子羅伯特驅車上街,遇到一列軍隊在街上通過。林肯隨口問一位路人:「這是什麼?」林肯原想問是哪個州的兵團,但沒有說清楚。那人以為他不認識軍隊,便粗魯地回答:「這是聯邦軍隊,你真是個他媽的大笨蛋。」林肯面對著一個普通路人對自己的斥責,只說了聲「謝謝」,毫無怒容。
七、委屈獎的來歷
上海公交22路車售票員柯莉萍,曾獲得一個很特殊的獎項——「委屈獎」。一天,一名男青年買車票時,故意將一口痰吐在一張伍角紙幣上,又扔在車廂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責男青年的同時,也悄悄地注視著柯莉萍。只見她彎下腰拾起紙幣,用餐巾擦去痰沫,隨後又禮貌地向男青年遞上車票。柯莉萍的行為受到了乘客的贊揚,男青年更是自感慚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後,同事向車隊匯報了此事,車隊領導於是向柯莉萍特別頒發了「委屈獎」,以鼓勵全隊的售票員。
八、以尊重換尊重
在南北朝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陸曉慧的人,他才華橫溢,博聞強識,為人更是恭謹親切。他曾在好幾個王的手下當過長史,可以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來拜見他的官員,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禮相待,一點兒也不擺駕子。如果客人離開,他更會站起身親自將對方送到門外。
有一個幕僚看到這種情景,很是難以理解,就對他說:「陸長史官居高位,不管對誰,哪怕對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禮,這樣實在有失身份,更什麼也得不到,長史何必這樣麻煩呢?」陸曉慧聽了不以為然地輕松一笑,說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我想讓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須尊重所有的人。」
陸曉慧一生都奉行這個准則,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績也遠遠地超過別人。
九、文明禮儀的楷模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禮貌的楷模。他認為:隨地吐痰、留長指甲、不刷牙等陋習,都是違反文明禮貌的行為,是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傳統不相稱的。他提倡「誠忠形外」,注意「一舉一動之微」的文明。
十、尊師
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畫「三毛」的作者張樂平一手撐雨傘,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餘年沒有見過面的小學啟蒙老師陸寅生。陸寅生曾經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指導他畫政治諷刺畫,這是張樂平學漫畫的開始。此事雖已過去50多年,但張樂平記憶猶新。80多歲的陸老師把張樂平打量了一下,問:「你是誰?找誰?」張樂平說:「我是張平啊,現在叫張樂平。」陸老師興奮異常:「幾十年來難得你還想著我,真不容易啊!」張樂平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直沒有忘記您!」
十一、朱德尊師
1957年初,朱德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和大家一起看戲。開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圍的觀眾愉快地交流,這時,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攙扶下走進禮堂,朱德見老人來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軍禮,禮畢又親切地叫了一聲「葉老師」,然後,朱德又請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後,自己才坐下。原來,這位老人叫葉成林,是朱德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
十二、傲慢的小老鼠
從前有一隻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
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著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裡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嘗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十三、都是不文明惹的禍
在一座神秘的大森林裡,住著一群可愛的小精靈,它們有著一雙透明的翅膀,尖尖的耳朵,小巧可愛。而在森林的另一頭,住著他們的敵人,它生得醜陋,名為醜八怪。他專抓不講文明的小精靈,上帝規定,只要小精靈有不禮貌的,就任憑醜八怪處置。這下可美了醜八怪,每隔幾天,就會有小精靈被它抓進金鳥籠里。
小精靈們再也受不了這種日子了。決心要改變這種命運。它們堅持每天做文明的小事。可總有懶惰的,懶懶是一個非常懶的小精靈,他懶得去做這些。每天還是呼呼睡大覺。見了長輩不禮貌,這可惹了大禍,醜八怪在魔球里發現了這個小東西,欣喜若狂,立刻派手下去抓它回來。懶懶這時還在苔蘚上睡覺呢,醜八怪的手下輕而易舉的就將懶懶抓走了。
當懶懶睡醒時,先是伸了個懶腰,然後長舒一口氣,剛要起來就撞倒了,醜八怪尖笑著:「啊哈,小東西,我可真幸運,我已經好久沒抓到過小精靈了,一會兒,我要把你做成點心,填飽我這肚子。」懶懶嚇得又哭又叫,他可真後悔當初自己太懶,為什麼自己的名字叫「懶懶」,就在這時,同伴來救它了,咪咪和精精用魔法將醜八怪困住,偷出鑰匙打開了籠門,又使用瞬間飛移回到了精靈城堡。懶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精靈長老安慰它說:「孩子,不必擔心,只要你以後禮貌待人,就會幸福快樂的。」懶懶聽後發誓,今後一定要做一個文明的小精靈。
十四、問路禮儀
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路上吼道:「哎,老頭兒!爺問你,農場怎麼走?」老人說「往前走1500丈」。牛皋奇怪地說「怎麼是丈不是里呢」。老人說「我們這兒說丈不說理」,牛皋紅著臉走了。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頗有禮貌,便耐心的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十五、僅僅因為一口痰嗎
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於對手——中國某醫療機械的范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范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後和務實的范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
於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范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贊許的點頭。走著走著,突然,范廠長覺得嗓子里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著范廠長,只見他在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范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范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范廠長覺得頭「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十六、垃圾回家記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古今中外,許多知禮謙讓的故事流傳至今。比如:眾所周知的「孔融讓梨」,說的是孔融七歲時,便懂得禮讓;「張良拾鞋」講的是張良尊敬老人,主動拾鞋,並恭恭敬敬地給老人穿上的故事。國家主席毛澤東,雖然身居高位,卻平易近人,謙恭禮讓。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待客熱情周到,是世界公認的最有風度的領導和外交家。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得到啟示: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說起文明禮貌,我想起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樣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樓梯口,我發現牆角有一袋垃圾,這時候樓上的胡奶奶正好走下來,一開始,她沒有注意到牆角的垃圾,因為她的眼睛不太好,這時又迎面走來了一位叔叔,胡奶奶回頭瞄了他一眼,這才發現了牆角的垃圾,於是轉身走回到原地,撿起那袋垃圾,走到垃圾桶面前,「撲通」扔了進去。這袋垃圾回到了應該屬於它的地方,胡奶奶也悄然離去。看著胡奶奶離去的身影,我的心裡十分後悔,為什麼我沒有去撿那袋垃圾呢?
雖然這是一樁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她卻是保護環境的意義所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人人爭做環境保護的小衛士,人人爭做合格的文明禮儀小公民!
十七、讓座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和媽媽12路去愛特購物。上車的人真多,我和媽媽上車後趕緊找了兩個座位坐了下來,很快車上就沒座位了。不一會兒,汽車開到了電影院站頭。這時,上來一個大約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她步履蹣跚地上了車,不等老奶奶站穩,車子又啟動了,差點把那位老奶奶給摔倒了,大家都好像沒有看見似的。而我呢,坐在一旁想:如果我把座位讓給她,那我自己離到站還那麼遠……我真是又想讓座,又不想讓座。這時彷彿有一個聲音在對我說:「你是一名少先隊員,應該講文明,講禮儀,要樂於助人。」我想了想,就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就在我准備讓座的時候,忽然有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站起來了,她聲音甜甜地對那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坐我的座位吧!」「謝謝你,你真是個好孩子!」老奶奶感激地誇獎這位小女孩。
望著這位大眼睛、圓臉蛋的小女孩,我忽然有一陣愧疚感:我最初為什麼猶猶豫豫,不想讓座呢?小女孩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讓我永遠難以忘記。
十八、「會」說話
大作家夏衍老人臨終前感到身體十分難受,秘書就說:「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極其困難的說了一句:「不是『叫』,是『請』。」
公共汽車上,一中年婦女提著魚上車,蹭臟了中學生小剛的新衣服。中年婦女:「衣服臟了沒關系,回家洗洗就行了。」
小剛笑了:「阿姨,我該說的話都讓您說了。我只有說『對不起了!』」眾人向小剛投來贊許的目光,中年婦女被這幽默的批評羞紅了臉。
十九、文明從小事做起
我國是世界是著名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禮儀傳統。從古到今,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也不斷發展,並加入新的內涵,能給人以啟迪和力量。
事情發生在前年冬天,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冽,我們全家乘車外出看電影。因為奧運會官員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頭到處都擺著各色塑料花卉,冬日裡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我們在車里吃著零食,聽著音樂,愜意極了。
快到東直門時,媽媽將裝有廢物的垃圾袋順著車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來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車開回去撿起垃圾,可媽媽說車已經無法返回,再說路上車那麼多,如果回去的話撞車怎麼辦?媽媽甚至說下次改掉也就罷了。可我堅決不幹,最後爸爸終於把車開了回來。媽媽找回了扔掉的垃圾。雖然耽誤了好多時間,但全家都認為我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回家的路上,機場高速路兩邊的樹上掛著好多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
從此以後,我們全家人都以實際行動成為「講文明、護環境」的大使。上周,我們全家去爬香山,賞紅葉,帶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後,大家分別將垃圾收好,背著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裡再也不用我監督,都會自覺所為。媽媽更是用實際行動讓我感動。她經常會在公共場所將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大的、高度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二十、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
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