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中國近代名人故事300字

中國近代名人故事300字

發布時間: 2021-01-09 01:50:43

① 5個中國近代歷史人物小故事

1、一次理發師為周總理刮臉時,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臉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周總理和藹地說:「不用著急,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樁小事,使我們從周總理身上看到了一種美德——寬容。

② 近代的中國名人故事200字 急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這是齊白石為贈與徐悲鴻的《月下尋歸圖》的題詩,由衷感激徐悲鴻「草廬三顧」的識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深信只有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為此用心物色遴選教授,意向聘請的第一人,便是齊白石。

齊白石少年習畫,經半個世紀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終於躋身畫壇大家之列,於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徐悲鴻一向十分贊賞他的人品畫技,稱他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兩顧草廬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鴻來到西單跨車胡同齊白石的寓所。問候過後,道明來意:「先生是揚名遐邇的畫壇大師,想請您來藝術學院任教。」齊白石婉言辭謝:「承蒙徐院長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聰,目欠明,恕難應命,但只心領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還不少呢,齊先生老馬識途,點撥指導,誰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時。」徐悲鴻挽請說。

齊白石還是不答應:「教授責任重大,還是另請高明的為好,以免誤人子弟。」

兩天以後,徐悲鴻再次登門拜訪,又是盛情邀請,齊白石又以年老為由推辭。冒雨三顧金石開

求賢若渴的徐悲鴻不願就此放棄。百忙中三顧齊宅,而且是頂風冒雨而來,再次表敬愛之心,誠懇迫切相邀。齊白石感動之餘,解釋了「恕難應命」的真實原因:「年老體衰而外,是因為老朽木工出身,並未進過學堂,登台教授缺少經驗,恐引教師非議,又恐頑皮學生搗蛋,連課都上不成。」

「齊先生的顧慮不無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鴻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資格,在於真才實學,不計出身如何。有些留過洋的不也是徒有虛名?齊先生融合傳統寫意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巧,藝術風格獨特。不但能教學生,也可教我徐悲鴻。」

「不敢,不敢,徐院長太謙遜了。」齊白石搖手不迭。

「事實正是這樣,並非過謙。」徐悲鴻繼而保證道:「齊先生上課時,不必做長篇的理論,只要作畫示範稍加要領提示即可。開學之初,我陪著您上課,為您護駕。以防真有個別學生不守紀律。」

齊白石發自內心的感動,終於點頭了:「那就試一試吧。」

開學那天,徐悲鴻親自乘著馬車把齊白石接到學校,向全校師生恭敬有加介紹了齊白石的高超造詣。又言出行隨,為齊白石「護駕」。考慮到齊百石的確年事已高,徐悲鴻還給予多方照顧:入冬以後天氣寒冷,給他在講台邊生個火爐;到了夏天,又給他裝個電扇;刮風下雨,又派車接送往來。可謂無微不至。

③ 中國近代名人的故事

彭德懷書不離身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上書批評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堅持正確意見而遭批判和免職。

他被罷官後從中南海搬出來,在清理東西時,把元帥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統統上交。他說「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但是書,一本也不能丟。」把收藏的二十多箱書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線工作時,又把這二十多箱書帶在身邊。十年浩劫中,彭德懷身遭厄運,橫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書。他對警衛參謀說:「我別的沒有什麼吩咐,就是惦記我那些書。」

他工作之餘就沉浸書海,桌上、床上、櫃子上到處是書。他讀書十分認真,他讀過的書加滿了批註。

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④ 中國近代名人故事,要表現他們愛國的故事,急!!!!!!!!!!!!!!!!!!!!

詹天佑,在國內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美國有所大學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毅然謝請!!!!!
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⑤ 中國近代名人故事

中國近代名人有:孫中山、林則徐、魯迅、宋慶齡、胡適等。

1、孫中山

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是首個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在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領導了兩場革命,一場是辛亥革命,革命的對象是滿清王朝。另一場是國民大革命,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推翻滿清王朝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

2、林則徐

中國近代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愛國者。他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對鴉片煙毒的深惡痛絕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也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8年,馬克思在所著鴉片貿易專論里就肯定了林則徐的這一禁煙壯舉。林則徐是一位不避風險、以身許國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英勇地扞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且在遭受國內政敵陷害打擊的時候,仍然始終堅持愛國理念,從不動搖。

3、魯迅

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他的著作無數,其中《阿Q正傳》《孔已己》《葯》《狂人日記》等都深刻反映了當時畸形社會下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況。

4、宋慶齡

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5、胡適

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⑥ 名人成長故事(中國近代)

愛因斯坦的成長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准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

⑦ 關於中國近代史各種名人的故事。

1、謝晉元:四行倉庫八百孤軍狙擊日寇

淞滬會戰時期,上海寶山重鎮大場失守後,我軍側背失去了屏障,主力部隊不得不撤向蘇州河以南。10月26日,團副謝晉元奉命指揮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一營掩護主力撤退。任務完成後,上級命令謝晉元率部守閘北的衛四行倉庫。

2、孫中山忒缺錢

孫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經有人到東京跟孫中山說要在山東革命,一切完備,可惜錢不夠,孫中山就把自己僅有的1200元給了那人。過了幾天,有朋友說:「那個人把錢亂花了,你為什麼要輕信他們,老是被騙呢?」孫中山說:「革命不怕被騙,不怕失敗,一百件革命事業只要有一件成功,革命就能勝利。」

3、周恩來童年讀書處有110歲臘梅

位於清河區漕運西路的周恩來童年讀書處,院內有一株110年的臘梅。據說,周家特別喜歡梅花,這株臘梅就栽植於周恩來讀書房的窗前。他在幼年學習之餘,常為之澆水、培土,使梅樹越長越盛。建國後,周總理曾多次向赴京匯報工作的家鄉同志問及書房窗前梅花。

4、雷鋒

雷鋒在短暫的一生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克己奉公,助人為樂,做了大量好事,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幾十年來,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5、鄧世昌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⑧ 中國近代歷史名人成長故事300字左右。

季羨林

在采訪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於他的真實故事。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

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日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在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 這之後我又在醫院采訪了世紀老人冰心。我問先生,您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狀況。

當時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終點,而這位在八十年前到五四爆發那一天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對芸芸眾生的關愛之情歷經近八十年的歲月而仍然未老。這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傳統!冰心的身軀並不強壯。

即使年輕時也少有颯爽英姿的模樣,然而她這一生卻用自己當筆,拿歲月當稿紙,寫下了一篇關於愛是一種力量的文章,然後在離去之後給我留下了一個偉大的背影。 今天我們紀念五四,八十年前那場運動中的吶喊、呼號、血淚都已變成一種文字停留在典籍中。

每當我們這些後人翻閱的時候,歷史都是平靜地看著我們,這個時候,我們覺得八十年前的事已經距今太久了。 然而,當你有機會和經過五四或受過五四影響的老人接觸後,你就知道,歷史和傳統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

世紀老人在陸續地離去,他們留下的愛國心和高深的學問卻一直在我們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還想加上一條,這些世紀老人所獨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該作為一種傳統被我們向後延續? 前幾天我在北大聽到一個新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剛剛走進校園的年輕人,相約去看季羨林先生,走到門口,卻開始猶豫,他們怕冒失地打擾了先生。最後決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門口的土地上留下問候的話語,然後才滿意地離去。

(8)中國近代名人故事300字擴展閱讀: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⑨ 中國近現代史名人故事

1、溥儀

溥儀讀書極不用功,除經常生病不上學外,還不時讓太監傳諭老師放假。他讀書的興趣遠不如對毓慶官外那棵大檜柏樹的勃勃興致。溥儀常常蹲在那兒看螞蟻,一蹲半天,玩得把吃飯都忘掉。後來又被蛐蛐、蚯蚓所吸引,叫人搬來大批古瓷盆缸喂養這些昆蟲。

老師們對於這個學生無可奈何,只好採用權宜辦法,每天早晨起來後,由總管太監張謙和站在卧室外,把昨天的課文大聲誦讀幾遍給溥儀聽;在溥儀到太後面前請安時,則以「見面禮「,讓他在太後面前把書從頭念一遍,促使他記憶。

這樣,學了幾年,當然背不出幾篇文章。滿文學得更糟,連字母都沒學會,隨著師傅伊克坦的去世而徹底了結了這門功課。老師們為促進溥儀學習,想了個伴讀的辦法。

伴讀的學生每月可以拿80兩銀子的酬賞,另外還賞「紫禁城騎馬」,即從東華門、西華門進宮以後還可以在宮內騎一段路程再下馬,這是朝廷對臣下的一種特殊恩典和榮譽。

先是由貝子溥倫之子毓崇伴讀漢文,後來又增加溥儀的弟弟、醇親王次子溥傑伴讀漢文。這時溥儀稍有長進,當著老師面能在書房裡坐住凳子;老師對溥儀的過失也可以用訓斥伴讀生的辦法加以規勸、訓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