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人生感悟故事

關於人生感悟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6:43:33

1. 關於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關於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人生如玉

從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學生,其中有個學生向他請教:「老師,你能講講我的價值嗎?」老師拿出一塊石頭,說:「你先幫我做件事,,我再告訴你人生的價值。你把這塊石頭拿到集市上賣,可別人無論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拿著石頭到集市上去叫賣,有人願意出2塊錢買這塊石頭。這個人剛出完價,又來了一些人,大家紛紛說這塊石頭真光,都開始抬價,一向把石頭的價抬到10元錢。學生高興地回去和老師說:「老師,你這塊石頭居然能賣10塊錢呢!」老師說:「你再把這塊石頭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到了黃金市場,有個老者看了這塊石頭的成色,說裡面必須是塊寶貝。大家開始競爭這塊石頭,抬到了1萬塊錢的價格。學生有些動心了,興高采烈地跑回去對老師說:「您這塊石頭居然能賣到1萬塊錢,真是想不到阿!」老師笑著說:「你把這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掉。」

學生拿著石頭到了珠寶市場,剛一叫賣,就有人出到10萬塊價格。一眨眼的功夫,石頭的價格已經升到了30萬塊錢。學生忍住了極大的誘惑回去了,對老師說:「想不到您還有這樣一塊寶貝呀!我的任務完成了,您該告訴我這塊石頭的價值了吧。」老師對學生說:「這塊石頭真的是無價之寶,它裡面有名貴的玉,但你不識貨,它頂多值10塊錢

【人生哲理】: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塊玉,我們要以珠寶商看玉石一樣去審視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價值就越高;有人守著自己的玉一輩子都不打磨,他一輩子就是一塊不值錢的石頭。這則案例啟示我們,去思考人生價值的內涵,即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是什麼?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1)關於人生感悟故事擴展閱讀:

哲理名言

經一失,長一智。——王安石

人不可以無恥。——孟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盧多遜

意志在於磨練,成功在於堅持。——周海中

品德,應該是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孟德斯鳩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契訶夫

2. 孫思邈關於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孫思邈是古雍州華原人。七歲上學,每天能誦讀一千多字。二十歲左右時,他喜歡談論庄、老及百家學說,也喜歡佛經。洛陽的總管獨孤信,在見了他之後感嘆地說:「這是一個聖童,只怕他器大識小,很難被任用。」後周宣帝的時候,孫思邈以王室多變故的原因,隱居到太白山裡去了。隋文帝輔政的時候,讓他做國子博士。他稱病不起,沒有接受此職。他常常對周圍親近的人說:「再過五十年,應當有一個聖人出世,那時候我將助他濟世救人。」

五十年後,唐太宗即位,把他召到京城,感嘆他的容貌之年輕,對他說:「看見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實在應當受到尊重,羨門、廣成等神仙確實不是虛傳。」太宗要授給他爵位,他堅辭不受。唐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他,請他做諫議大夫,他又堅辭不受。上元元年時,他託病請求還鄉,高宗特賜良馬給他,並把鄱陽公主的城邑賜給他居住。當時的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都以師弟的禮節待他。

盧照鄰病了,住在孫思邈的住宅里,當時庭院前有一棵大梨樹,盧照鄰就為那梨樹作了一篇辭賦。他在賦的序言中寫道:「癸酉這年,我因病住在長安光德坊的官舍里,這里的老人說,這是鄱陽公主的城邑。從前鄱陽公主未嫁前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廢著。當時的一位處士叫孫思邈,他通曉古今,學盡各種數術。他深諳道家的理論,他的學問深入不二,就像當今的維摩詰;至於推算天文歷法,度量乾坤,則可以與洛下閎、安期先生相提並論。他自稱生於開皇辛酉年,已經九十三歲了。到鄉間去打聽他,人們都說他已經幾百歲了。另外,他和人們一起談論起周、齊的事來,清清楚楚,就像親眼見過一樣。以此為參照,就知他不止是一百歲的人了。然而他耳不聾,眼不花,神采奕奕。可以說是古代聰明博達長生不老之人。」

當時盧照鄰負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嘆每個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壽命竟如此的懸殊。於是他問孫思邈:「名醫治病,其道理何在呢?」孫思邈回答說:「我聽說善於論天的人,必定由這個人的本質而定;善於談論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為依據。天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運轉,寒暑交替。它運轉時,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霓。這是天地的規律。人有四肢和五臟,一醒一睡,呼吸吐納,循環往復。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這是人體的規律。陽用其精,陰用其形,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這種正常現象,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病情呈現在表面,病變卻在形體內。這種道理同樣可推及到天地,也是這樣的。所以五緯盈縮,星辰失度,日月錯行,彗孛流飛,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疣贅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澤不時,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醫治病,用葯石疏導,救人時才用針劑;聖人用道德來調和,用政事來輔助。所以,故身體有可治癒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他又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經》上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說的是大膽;『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說的是行為的方正;『見機而作,不俟終日』,這是心智的圓融。」他的文學造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術也不可勝紀。

當初魏徵等人受詔編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遺漏,就曾多次向孫思邈請教。他用口傳授,像曾親眼目睹一樣。東台侍郎孫處約,曾經帶著五個兒子孫侹、孫儆、孫俊、孫侑、孫佺去拜見孫思邈。孫思邈說:「孫俊應當首先顯貴;孫侑應當顯達得較晚;孫佺的地位最高,災禍出在執掌兵權上。」後來都像他說的一樣應驗了。太子詹事盧齊卿,小時候向孫思邈請教人倫的事情,孫思邈說:「五十年後,你的官職可達一方諸侯之長,我的孫子會成為你的部下,你應當自己保重才是。」盧齊卿後來做了徐州刺史,孫思邈的孫子孫溥,果然是徐州蕭縣的縣令。孫思邈當初對盧齊卿說這話的時候,孫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預先知道了孫溥的事情。在孫思邈身上發生了許多這樣奇異的事情。永淳元年,孫思邈逝去,死前留下話要薄葬,不準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準用活著的牛羊祭奠。一個多月過去了,他的顏貌不改。舉起他的屍體往棺材裡裝的時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他已屍解而去,當時的人都驚嘆不已。

他撰寫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祿論》三十卷、《攝生真籙》、《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開元年間,又有人發現他隱居在終南山。曾經有一個神仙從天而降,對孫思邈說:「你所著的《千金方》,濟人的功德也很廣了。而用動物做葯,殘害的生命也太多了。你會成為一個屍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升天成仙了。」此後孫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蟲、水蛭做葯,他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龍宮仙方一首。

從此,孫思邈時隱時現。咸通末年,山下一家村民,有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不食葷血,父母認為他喜歡善行,讓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忽然有一位自稱孫處士的遊客,在院中遊了一周之後,從袖中取出一包湯葯末交給童子說:「為我像烹茶那樣煎這葯。」葯煎好之後,處士飲了一些,把餘下的湯汁給了童子。童子覺得湯汁味道極美,希望再給他一碗。處士說:「這湯就是為你而煎的!」就把方寸這樣大的一匙葯沫再給他煎著吃。他向同伴們說了此事後,出門一看,發現處士已離去了。童子也騰空飛了起來。眾人正在驚異之間,一看那煎湯的鍋子,已變成金了。這以後也時常有人見到孫思邈。

有一次在行路時,孫思邈看見一個牧童在殺一條小蛇,那蛇已經受傷出血了。孫思邈懇求牧童不要殺它,並脫下自己的衣服來送給牧童,贖救了小蛇。然後又用葯物把蛇封裹起來,把它放回到草叢中去。

一個多月後,孫思邈又外出行走,看見一個白衣少年,僕人和馬匹都很壯實,下馬來拜見他,並感謝他說:小弟承蒙道者救了一命。孫思邈聽後沒有介意。少年又再次拜他,並請他騎上另一匹馬。兩馬馳行如飛,到了一處城郭的地方。那裡花木繁盛,春景和媚,門庭燦然顯赫,人物繁雜,簡直就像是君王的住處。原來孫思邈救的小蛇是龍王的兒子,那裡就是龍宮的所在「涇陽水府」。

龍王為報孫思邈救子之恩,臨行時要送他許多金珠寶物,但都被孫思邈堅決的推辭了。龍王見他不愛富貴,便叫兒子取出龍宮葯方三十首來贈送給他,並告訴他說:「這是真方,可以濟世救人」。孫思邈回家後把每一個葯方都試用了,發現都有神效。後來孫思邈在撰寫自己的方書《千金方》三十卷時,便把龍宮葯方分散放在裡面。

迄今為止的後世方劑學家們,在研究《千金方》時都注意到一個事實:《千金方》中的有些方劑,無法用中醫已有的理論通過辯證論治的精神去衡量和理解。這一類「奇崛」的方劑中,有些是配伍方法奇怪,與方劑配伍的通常理論不吻合(比如「神丹」);有些則不僅配伍方法超常,而且用葯多而繁雜,一方之中寒熱溫涼氣血攻補兼備,簡直無法用醫理作方劑分析。其實,這些「奇崛」的方劑可能正是龍宮葯方,以及孫思邈根據自己對龍宮葯方的體悟而仿製的一些方劑。

有一天深夜,雷聲「隆隆」,暴雨隨之瓢潑似地「嘩嘩」而下。但孫思邈修築在高山懸崖下的茅屋木門竟此時被人「篤篤篤地敲響徹雲霄了。孫真人正疾書撰述,只得定住神緒思路,停下筆來,靜聽辨識一會兒。果然是有人在執意不斷地敲著門。

唉!如此暴雨,深更半夜,難道還有求醫之人不成?」孫思邈心裡說著話,急忙走過去打開門來。只見門口站口著一位白衣秀士,當時天空雷轟電閃,暴雨如注,奇怪的是這位秀士竟然衣服滴水未沾!便是他臉色一片赤紅,彷彿憋著一口悶氣已有許久。孫真人就說:『是你要找瞧病嗎?「這白衣秀士急忙點點頭。

孫真人即讓他進屋坐下切脈,這心中也犯開了嘀咕:「嗯,這脈不浮不沉,不虛不澀,非人類之脈啊?」他皺眉搖頭,百思不得其解。忽地天空中一首閃電照進屋來,那雨早就停了,孫真人的心靈也隨著這道閃電忽然明白。便沉心靜氣地地觀察一番,即說道:「你非人類吧?」

白衣秀士一愣,隨即鎮靜下來說:「何以見得?」

人類之肪,醫書脈典載得明白,吾一向行醫豈能不知?

這些就不必細說。但是你這脈象實在奇怪,起如騰雲駕霧,落如翻江倒海,這怎麼是人類之脈象呢?「孫真人雙眼緊盯著白衣秀士。

白衣秀士一點兒也不生氣問道:「那麼真人能斷定我的身份嗎?

孫思邈微微一笑:「你來則有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相助,靜則風雷電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絲毫不濕,加之你的脈象無不顯示特異屬性。如我猜得無誤,你定是水府之尊棗神龍吧?」

這白衣秀士聽了連連點頭,佩服得五體投地!連稱:「難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無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其實不虛!」說完急忙介紹自己的病症道:「數日之前, 我因一時餓得急了,飲食勿勿,不知什麼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於是連日來苟延殘喘,只能喝些稀湯以維持生命。」

聽了化形白衣秀士的神龍如此訴說,孫思邈略微思索了一會兒,就說:「你的病我能治好,但你秘須聽我的話。俗話說『良葯苦口、醫人手狠『,不能由著你自己的性子。岐典之道,旨在利物救命,痛苦時要能忍耐。」隨即喚過童子,如此如此交待他去准備湯葯,又徑入內室將一切醫用之物攏入袖口之中。

不一會兒,童子提著一桶湯葯放在白衣秀士座前。孫思邈即督促他盡快飲服,中間不可稍息,否則此病難治。

這老龍所化白衣秀士一聽急忙捧起桶來,仰首閉氣「咕咚,咕咚」像往深淵中地飲服起來。本來他那喉頭堵著,飲食都極困難但此進竟然毫無阻礙地一口氣就將那一桶湯葯給灌入了肚中。這肚中「咕嘟嘟……」一陣翻騰,那喉頭又覺忍耐不住,立即低下頭來,「哇」的一聲,就著那桶吐個不止。當那白衣秀士驚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穢物中竟有一條長蛇混雜混雜其中時,他由衷地贊到:「真人靈丹妙葯,確是手到病除!」

孫思邈「哈哈」一樂道:「什麼靈丹妙葯,只不過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頓一頓,接著說:「你病根雖除,元氣未服,我再為你紮上一針,即可一勞永逸。」那白衣秀士聽了連聲稱好。

孫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後,取也一支尺余長的金針,對准他那頂心偏後的位置猛地紮下。那白衣秀士一聲吼叫,即化出原形棗真正一條銀光鱗鱗水桶粗細巨龍。軟癱盤結在地上動也不能動一下。那銀燈似的一對大眼,定定地瞅著孫思邈。

孫思邈說:「我金針拔下,你即騰身向屋內石壁猛竄。如能穿此山岩石壁,騰身雲中,你的元氣也就真正恢復了。」說著話就伸手拔下那龍身上的金針,喝道:「快穿石岩!」那白龍扭動身姿即向那石岩竄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沒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從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寬闊幽深的巨洞。

不一會兒,空中傳來白衣秀士的聲音:「真人德加異類,為神仙之榜樣。我即返還府,防澇救旱,永為人類(?)服務!」孫思邈打開門來,只見空中一道閃電,白龍身形在雲際中晃,好沒入那茫茫的雷天空之中。

唐代名醫孫思邈,京兆華原人。少時因病學醫,對醫學有很深的研究,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兼通佛典。一生救人無數,自己也壽逾百歲,被後人尊為葯王。人們為求安康,全國各地都有供奉葯王的廟宇。花山、青龍山一帶也曾建有葯王廟,塑有孫思邈的神像,香火旺盛。過去遊方郎中手持的銅環,名曰虎撐,就是孫思邈時留傳下來的。虎守杏林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可是孫思邈早年出道時,卻很不得地,為謀生計,不得不遠走他鄉。

孫思邈初次行醫,在大唐都城長安。時太宗在位,文韜武略,盛極一時。國都長安,乃天子腳下,萬國都會,十分繁華。真是樓台連阡陌,道路通九洲。商賈雲集,名流薈萃,凡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都想到長安發展。一則掙錢容易,二則有可能結交權貴,謀得一官半職。然而孫思邈初來乍到,沒有顯赫的名望,掛牌行醫,就醫者了了,真是門可羅雀。

忽一日,有鄰里李小二跑來,說:「孫先生,家母突然暈倒,請你快去看看。」孫思邈二話沒說,趕緊跟隨到小二家,一看,一家人整圍著一老太太呼叫,有的捶胸,有的捶背,一片慌亂。孫思邈讓人把老太太扶在床上,那老太太見孫思邈來了,微微睜了一下眼。孫思邈讓眾人讓開,把老太太放平,伸手為老太太號脈。號完脈後,拿起葯箱往外走,李小二追出,問:「怎麼樣,我媽她要緊不要緊?」孫思邈說:「准備後事吧,你媽已無葯可救了。」李小二不解地說:「不是剛才已經醒了嗎?怎麼就沒救了呢?」孫思邈說:「老夫人心脈本已微弱,被你們家人亂捶亂喊,擾得老夫人心脈已斷。剛才是迴光返照,所以沒葯可救了。」李小二一家見孫思邈不下葯就說沒救了,很不理解,懷疑孫思邈醫術不精。

又一日,孫思邈外出,有一家人在夯土築牆,遙見孫思邈跚跚走來,其中一小夥子說:「孫思邈來了,我裝病讓他看一看,試試他的醫道如何。」眾人只為博得一笑取樂,就高聲喊:「孫思邈快來呀,有人病了。」那小夥子便一頭栽倒裝病。孫思邈過來,把那小夥子放平,手按寸、關、尺,一號脈,遂站起來說:「准備後事吧,沒救了。」眾人大笑,一個個笑的前仰後合,把孫思邈笑得一頭霧水。內中有一人說:「他是裝病逗你的,其實根本沒有病。」孫思邈一本正經的說:「他已死了,怎麼沒病,他的膽已破了,心脈也亂了。」眾人大驚,只見那裝病的小夥子已臉色發紫,不一會兒,便氣息皆無。

找孫思邈看病,沒有一個被醫好的,孫思邈看誰誰死,消息象風一樣傳遍了長安城,人們背地裡都叫他「背時郎中」。時運不濟,空有滿腹學問,為了糊口,不得不背起行裝,作游醫度日。一日正在長安大街上行走,被一江湖術士攔住去路:「先生相貌大有來頭,絕非等閑之人。」便約他到茶館一敘,孫思邈說:「實不相瞞,初次行醫,醫誰誰死,坐堂行醫,無人上門,不得已,才想雲游天下,等待時運好轉,再作打算。」那術士說:「生死由命,所說被醫死之人,都是命中該死,並非你醫術不精,在你施救之前,早已死去,與你不相干,不過長安已不能留。」孫思邈說:「到何處方能發跡?還望先生指點迷津。」那術士將手入袖中,占卜一課,神秘的說:「先生的卦象很特殊,據此看來,利在東,必須東出潼關,若是遇到有一丈二尺高的茅草的地方,腳穿三十斤重的靴子時侯,就不要再走了,那就是先生發跡的地方。」

孫思邈遵照術士指點的方向,東出潼關,一路跋山涉水,展轉江北數省。經亳洲,入小沛,尋訪神醫華佗、扁鵲遺跡,收集古方、驗方,考察許多葯材產地,醫術大有長進。於貞觀八年秋,沿運河北上,經濟南,進長山,本想經臨淄到登州。時值深秋天氣,又逢秋雨連綿,連日不開,正走到前面一大山,山雖不甚高,但也氣勢雄偉,但綿延數十里,中間一條大道。

沿大道來到山中,兩傍陡峭如刀削,上面古松倒掛,枯藤纏繞,殷紅色的粘土,又粘又滑,雨水沿山道匯成溪流,顏色暗紅如血。此處前不見村,後不靠店,秋雨霏霏,寒風嗖嗖。更添幾分陰森氣氛,孫思邈又冷又累,看見路邊有一棵大樹,實在走不動了,就來到樹下休息。這棵大樹,粗細足有三人合抱,樹干早已枯空了,上面有一個樹洞,長出一蓬茅草。由於年深日久,或是風雨吹打,或是鳥兒啄來的草籽,在樹洞中發芽,長出茅草。孫思邈抬頭看見茅草,估摸離地有一丈二尺多高,心想一丈二尺高的茅草找到了。低頭看著自己的雙腳,靴子上粘滿了粘粘的紅泥,抬腳一拈量,足有30斤重。想起術士言語,看來只好至此為止,不能往前走了。此處不靠村、不靠店,漫山坡里何處安身?此時孫思邈渾身濕透了,身上寒冷,腹中飢餓,筋疲力盡,寸步難行。猛然見山下樹林中,露出一角青瓦,半壁白牆,原來是一道觀。過去巫醫一家,道家多有行醫者,醫家見了道家如同見了同行。孫思邈如見救星,拖著疲憊的身子奔向道觀。

到山門下叩門,一道士出迎,孫思邈說明來意,道士帶去見了觀主,觀主見孫思邈相貌清奇,舉止文雅,頗有好感,便問孫思邈來歷,孫思邈說:「本是京兆人,累世行醫,至在下已歷三世,先祖曾有數代為將者,至吾祖始從文行醫。」孫思邈問起此處山川地名,觀主答道:「此處青龍山,所來古道,乃馬陵道也。」孫思邈說:「莫非此處是孫臏滅龐涓處也?」觀主答曰:「正是此處。相傳孫臏、龐涓同出於梓橦山鬼穀子先生門下,龐涓在魏國為將,因嫉孫臏之才,設計害孫臏至殘,後由齊將田單救歸,拜為軍師,孫臏用增兵減灶之計,誘魏軍追至馬陵道,全殲魏軍,馬陵道,又稱紅線溝,此處土色殷紅,皆魏將士鮮血所染,因當年殺伐太重,至今馬陵道陰氣森森,單身客人不敢通過。」孫思邈聽後,毛骨悚然。孫思邈長途跋涉又經風寒,竟然病倒。只得在觀中暫住。第二天孫思邈口授葯方求觀主幫助在山上采來草葯,兩劑湯葯後,孫思邈寒熱即退。那些道士平時都是喜歡裝神弄鬼,愚弄老百姓的。那觀主見孫思邈醫術如此高明,遂心生機巧,在觀中三清像後,設一布幔,讓孫思邈藏在後面,自己在前面擊罄念咒,謊稱祖師顯靈,為人看病。只要病人在三清像前跪著說明病情,就天降靈方,病人照神仙所賜葯方抓葯,百治百愈,葯到病除。這樣醫好很多病人,觀主坐收酬金和香火錢。道觀中有神仙顯靈,給人看病的消息象長了翅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長山郡。

郡守裴緒,聞聽本郡地方有神仙顯靈,為人看病,心中感到奇怪。畢竟郡守太爺裴緒是頗有見識之人,料定是道士弄鬼,就招了個曾去看過病的人來仔細盤問,覺得其中有詐。一日帶自己的夫人前去求神,夫人跪在神像前,訴說病情,裴緒卻在一旁觀看動靜。當看到神像後拋出的葯方,揀起來一看,上面墨跡未乾,斷定布幔後有人剛剛寫完。再看字跡,真是字字珠璣,行行錦綉,心想此人絕非凡夫俗子。於是高聲說:「何方高人,請出來相見,裴緒這廂有禮了。」孫思邈本是至誠君子,早已厭煩了這樣胡弄百姓的勾當,見郡守老爺來了,知瞞不過去,於是走出幃幔與郡守行禮。裴緒見孫思邈一表非俗,就請到衙內敘話。孫思邈同裴緒到府衙,便把自己由於時運不濟,才流落到此,為了生活寄居道觀,任觀主擺布,走此下策,實出無奈。裴緒說:「觀先生之才,絕非平庸之輩。沒有發跡,只是時運未到。正所謂大鵬未會風雲,蜇龍未聞驚雷。若先生時來運轉,我這里的小小長山城是容不下您的了。若不嫌棄,可在衙前為先生設館,供先生暫住,一應費用,由裴某墊支。如若虧損,由裴某承擔。」在裴緒的支持下,孫思邈安頓下來行醫。

孫思邈本來就醫術高明, 又得郡守支持,醫館很快紅火起來,不但衣食不愁,且贏余越來越多,一時聲名鵲起。一日孫思邈在館中閑坐,聞聽大街上人聲擾嚷,伴有哀哀哭聲。循聲望去,見一行人抬著棺木,後面有人哭泣。棺木下面,鮮血點滴落下。孫思邈出門看到此景,高聲叫抬棺人住下,說:「人尚未死,怎麼就可出殯。」出殯的隊伍停下後,孫思邈說:「人尚未死,一定能救。」出殯的是一位產婦,其丈夫說:「難產已半天了,早已沒有了氣息。」孫思邈說:「開棺看看再說。」死者半路開棺是不吉利的,產婦的丈夫不同意。孫思邈說:「我以性命擔保,趕快開棺!晚了就真沒救了。」產婦家屬只好開棺讓孫思邈看。開棺後,見產婦面色清白,毫無氣息,孫思邈號了脈後,取出葯包,抽出一支銀針,對著產婦的肚子扎了下去,只聽產婦呻吟了一聲,漸漸緩過氣來。隨後,棺中傳出嬰兒啼哭,一家人大喜,一齊跪倒給孫思邈叩頭。齊聲說:「感謝神醫,起死回生,一針救了母子兩條人命。」孫思邈連說:「諸位請起,救助苦難,本是醫家份內事,不必客氣,趕快回家照顧病人吧。」事後,裴緒聞訊趕來,一是祝賀孫先生又做了一件感天動地的善事,二來感謝救了本郡平民的性命。兩人寒喧之後,在醫館品茶,裴緒問:「先生怎知那產婦沒死,又怎麼能一針救了兩條人命?」孫思邈說:「我在館內閑坐,聽外面哭聲甚哀。當即出去觀看,見棺內有血水滴出,血色鮮紅。只有健康的活人流出的血,才這樣鮮紅不凝結。若棺內是死人,即便有血水流出,也是有腐臭味,血色暗紫帶血塊。一問是產婦,所以我斷定此人仍活著,一定能救。」裴緒問:「怎麼你一針刺下,就使產婦蘇醒,嬰兒降生?」孫思邈詼諧地說:「那孩兒不願出生,一手抓住他母親的心繫子,把他母親痛暈了,自己也降生不了。我一針下去,正好刺中那孩子的手心,那孩兒手疼,自然就鬆了手。他母親也就醒了,那孩子也就降生了。那孩子不願來到人間受苦,所以一生下來便啼哭。」裴緒大笑。孫思邈本就精於針灸,對產婦如何進行針灸、刺激哪些穴位,自然是有科學道理的,只是講故事的人不明白罷了。

自此,孫思邈名聲大振,求醫者絡繹不絕。二年後,裴緒奉旨進京,孫思邈隨入長安。孫思邈又請裴緒出面,在長安郊外,買一片地,凡經他醫好的患者,可自願來山坡上種杏樹一株。日久山坡上萬杏成林,才引出了虎守杏林的故事。

由於孫思邈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為後人留下了《千金葯方》、《千金翼方》等,豐富了祖國的醫學寶庫,對祖國的醫葯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被後人尊為葯王,青龍山下,至今有葯王廟,每年三月十六日是葯王廟廟會日,附近群眾都趕會,祈求葯王保佑一年家人健康平安。

3. 有人生哲理或有意義的故事,要長一些,有自己的感悟 !!!急用 !!!

一把破舊的小提琴
曾經有過一場被視為破爛拍賣會的拍賣。拍賣商走到一把小提琴旁----一把看起來非常舊、非常破、樣子磨損的非常厲害的小提琴。拍賣商拿起小提琴,撥了一下琴弦,結果發出的聲音跑調了,難聽的要命。他看著這把又舊又臟的小提琴,皺著眉頭、毫無熱情的開始出價,10元,沒人接手。他把價格降到5元,還是沒有反應。他繼續降價,一直降到0.5元。他說:「0.5元,只有0.5元。我知道它值不了多少錢,可只要花5毛錢就能把它拿走!」
就在這時,一位頭發花白、留著長長的白鬍子的老頭走到前面來,問他能否看看這把琴。他拿出手絹,把灰塵和污痕從琴上擦去。他慢慢撥動琴弦,一絲不苟地給每一根弦調音。然後他把這只破舊的小提琴放到下巴上,開始演奏。
從這把琴上奏出的音樂是現場許多人聽過的最美的音樂。美妙的樂曲和旋律從這把破舊的小提琴上流淌出來。
拍賣商又問起價是多少。一個人說100元,另一個人說200元,然後價格就一直上升,直到最後1000元成交。
為什麼有人肯花1000元買了一把破舊的、曾經五毛錢都沒人買的小提琴?因為它已經被調准了音,能夠彈出優美的樂曲。

故事啟示:從5毛錢到1000元,只是老人的幾下撥動,價值就提升了2000倍!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的一生是由不斷地超越自我而組成的,每一次超越都伴隨著人生價值的提升。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將橫在面前的困難當做超越自我的奠基石,才能在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中最大化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終於寫完了,不知道你滿不滿意,反正我累夠嗆

4. 人生感悟故事及道理

人生感悟故事及道理
小故事一、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 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 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心得】: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 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小故事二、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心得】: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小故事三、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心得】: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小故事四、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葯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心得】: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小故事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裡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錶示。
不久主人家裡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准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心得】: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

5. 人生哲理故事和感悟

1、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一:一親一疏

夾山善會禪師和定山神英禪師邊走邊談論法義。定山禪師說:「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時時體會世間一切皆虛妄,連佛性也不執著,就能超越生死。」夾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見地:「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當下看見自己的佛性,就不會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兩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見大梅法常禪師,並陳述各自的見解。夾山問大梅法常禪師:「我們兩個人的見解,不知道誰的才對?」「一親一疏。」意思是一個說得比較對,另一個說得比較差。夾山問:「是哪一個人比較對呢?」大梅法常禪師回答:「你們先回去吧,明天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夾山禪師又去追問大梅法常禪師:「到底哪一個人的論點比較對?」大梅法常禪師大喝:「對的人不會來問,來問的人就是不對。」

【人生感悟】禪是超越兩邊,不立不廢,直指人心的法門。夾山認為超越生死,必須心中有佛,定山認為解脫生死,連「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無的說法,就好比說「只剩半杯水」和說「還有半杯水」,只是觀點不同而已。

夾山不明白,非要問個對與錯,於是落入言語、思想的分別,難怪大梅法常禪師要呵斥他不對了。禪一問是非對錯,當下便落入二元對立。因此,學禪者如果還執著於好壞、是非、對錯、大小這種種差別相,就會與禪心相違,背道而馳。

2、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二:水車上的禪

無相禪師在行腳時感到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車,於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羨慕的口吻說道:「禪師,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紅塵,我一定會跟您一樣出家學道。不過我出家後,不想跟您一樣居無定所到處行腳,我會找一個地方隱居,好好參禪打坐,不再拋頭露面。」

禪師含笑道:「哦!那你什麼時候會看破紅塵呢?」青年答道:「我們這一帶就數我最了解水車的性質了,全村人都以此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個能接替我照顧水車的人,屆時沒有責任的牽絆,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紅塵出家了。」無相禪師道:「你最了解水車,請告訴我,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裡,或完全離開水面會怎麼樣呢?」

青年說道:「水車全部浸在水裡,不但無法轉動,甚至會被急流沖走;完全離開水面又車不上水來。」無相禪師道:「水車與水流的關系已說明了個人與世間的關系: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會被五欲紅塵的潮流沖走;假如純然出世,自命清高,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空轉不前的。」青年聽後,歡喜不已地說:「禪師您這一席話,真使我長知識了。」

【人生感悟】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會被五欲紅塵的潮流沖走;假如純然出世,自命清高,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空轉不前的。

3、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三:弘一法師鞠躬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弘一法師(李叔同)就最講認真,凡事皆認真。葉聖陶之孫葉兆言《陳舊人物》載:有次給學生上音樂課,一群學生圍著他,看他彈琴,有個學生放了一個臭屁,熏得大家分神。下課了,李叔同十分認真地說:「以後方便,請到外面去。」說完向大家深深一鞠躬。

上課時,有同學出門時重重摔門,他立刻追上去,滿臉和善地請他不要如此,照例認認真真一鞠躬。學生們說,李先生的鞠躬比什麼都厲害。

有個學生偷了同學東西,學監夏尊求教對策。李說,這是老師沒教育好,學監應先向學生認錯,然後宣布偷者站出來,如沒人站出,老師就謝罪自殺,君子無戲言,說得這么重,學生定會站出來。夏是李的好友,雖認同李的說法,但顧慮學生不站出來當如何。李叔同非常認真地說:「那就自殺,不能欺騙學生。」夏上有老下有小,猶豫了一天,還是採取了別的辦法。

劉質平是李叔同的音樂傳人,在日本留學無經濟來源。為幫助弟子並使他放心,李叔同認認真真給弟子寫了一封信,細報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讓劉質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後來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備了一大筆款子,供劉讀書至畢業。款未湊齊時,李寫信說:「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職,至君畢業時止。」

【人生感悟】上述四例,充分說明李叔同「凡事認真」、「最講認真」。對此,人們可能有不同看法,覺得他是否有「小題大做」之嫌,對待生命是否有失敬畏、過於輕率。但其認真精神難能可貴,非常人所能。最後一例,簡直令人五體投地。

4、人生哲理小故事篇四:三棵樹的夢想

從前,有三棵樹,它們都有各自的夢想。第一棵樹想成為一隻聚寶盒,裡面裝著金銀珠寶等世界上一切珍貴的東西。第二棵樹想被建造成一艘雄偉的大船,上面載著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第三棵樹想長成世界上最高的一棵樹,這樣便能離上帝更近。

許多年過去了,來了一群伐木工。第一棵樹被砍倒,伐木工說:「這棵樹看上去很結實,我要把它賣給木匠。」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木匠會做聚寶盒。第二棵樹被砍倒,伐木工說:「這棵樹看上去很結實,我要把它賣給船廠。」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船廠會做大船。

第三棵樹看到伐木工走近自己的身邊時,非常害怕,因為只要伐木工將它砍倒,就意味著它的夢想破滅了。但是,它還是被砍倒了,伐木工說:「我暫時還沒有想到用它干什麼,先砍倒再說吧。」

第一棵樹和第二棵樹有沒有夢想成真呢?第一棵樹被木匠做成了馬槽,用來裝馬的飼料。第二棵樹被船廠做成了漁船,用來給漁民出海打魚。它們的結局和第三棵樹一樣,離夢想很遠。

然而,有一天,馬槽邊來了兩個人,是一對夫妻,女的生下了一個男孩,男孩無處安放,就放在了馬槽里。第一棵樹忽然明白,對這對夫妻而言,男孩便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

幾年後,有幾個人爬上了擱置在海邊的漁船。從他們的談話中,第二棵樹了解到,這些人當中有一個是剛剛打了敗仗的國王。因為有了這條漁船的相救,後來國王東山再起,成為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而第三棵樹則在當地建教堂時被做成了十字架,教堂是人世間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人生感悟】當夢想偏離了我們預先設計的路徑時,別心灰意冷,因為有時夢想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變為現實。

5、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五:善惡只在一念間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雙目緊閉,盤著雙腿,兩手交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武士嘶啞而懇求的聲音:「老頭,告訴我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

老僧毫無反應,好像什麼也沒有聽到。但漸漸地他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武士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秘密?」老僧說道,「你這等粗野之人,手腳沾滿污泥,頭發蓬亂,胡須骯臟。劍上鐵銹斑斑,一看就知道沒有好好保管。你這等醜陋的傢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個小丑,你還來問我天堂和地獄的秘密?」

武士惡狠狠地罵了一句,然後「刷」地拔出劍來,舉到老僧頭上。他滿臉血紅,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頭。利劍將要落下,老僧忽然輕輕地說道:「這就是地獄。」霎時,武士驚愕不已,肅然起敬,對眼前這個敢以生命來教導他的老僧充滿憐憫和敬意。他的劍停在半空,眼裡噙滿了感激的淚水。「這就是天堂。」老僧說道。

【人生感悟】善惡常在一念之間。一切惡念、惡言、惡行,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獄;一切善念、善言、善舉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如果人人都能棄惡從善,即使是地獄也能成為天堂。因此,每個人都要靜坐常思己過,經常檢點審視自己的內心,摒除心中的惡念,放棄傷人的惡言、惡行。讓自己的心靈純凈,才會得到內心的真正平靜和安寧。

(5)關於人生感悟故事擴展閱讀:

生命的價值的故事: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