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假道伐虢的故事300字

假道伐虢的故事3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18 07:12:26

① 假道伐虢的質料故事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語出《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 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滅虢。」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子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② 假道伐虢文言文翻譯

假道伐虢文言文翻譯:晉國的荀息請求用屈地出產的馬和垂棘出產的璧玉向虞國借路來進攻虢國。晉獻公說:「這是我的寶物啊!」荀息回答說:「如果向虞國借到了路,東西放在虞國,就像放在宮外的庫房裡一樣。」晉獻公說:「宮之奇還在那裡。」荀息回答說:「宮之奇的為人,懦弱而不能堅決進諫,而且從小就和虞君在宮里一起長大,虞君對他親昵,即使進諫,虞君不會聽從的。」於是晉獻公就派荀息到虞國去借路,說:「冀國無道,從顛軨入侵,圍攻虞國鄍邑的三面城門。敝國伐冀而使冀國受到損失,也是為了君王的緣故。現在虢國無道,在客舍里築起堡壘,來攻打敝國的南部邊境。謹大膽地請求貴國借路,以便到虢國去問罪。」虞公答應了,而且自己請求先去進攻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不聽,就帶兵進攻虢國。夏季,晉國的里克、荀息領兵會合虞軍,進攻虢國,滅亡了下陽。
原文: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

③ 請問三十六計中假道伐虢是什麼意思

出自《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
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滅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佔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用於軍事上,其意在於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

④ 36計的里的 假道伐虢是什麼意思

假道伐虢指的是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佔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

假道伐虢的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

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晉國所以能成功借道滅虢,關鍵就在於虞公貪受了晉國賄賂的玉璧與良馬,而給其開了方便之門,結果便是唇亡而齒寒,虞隨即也為晉所吞並。事後晉大夫荀息牽馬操璧而還,對晉獻公說了一句著名的話:「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言下之意是,璧馬還在,虞公只是免費當了一下「財物管理員」。

(4)假道伐虢的故事300字擴展閱讀

與假道伐虢類似的典故:過河拆橋

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雲找到沖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瞪著圓眼,手持長矛,立馬橋上,心中害怕中計,不敢近前。張飛三聲怒吼,嚇死了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退了曹操百萬雄兵。有詩贊曰:「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張飛下令將橋梁拆斷,然後去追劉備。曹操退兵後派人打探,得知「張飛已拆斷橋梁而去。」便命部下造浮橋三座,火速追擊。

⑤ 三十六計中的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

  • 發音

  • jiǎdàofáguó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佔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用於軍事上,其意在於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左傳》.僖公二年) 。

成語背後的故事:假道伐虢,唇亡齒寒,輔車相

唇亡齒寒出自《宮之奇諫假道》,選自《左傳·僖公五年》。【原文節選】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 【典故】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唇和牙齒之間的關系,唇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成語釋義】唇亡齒寒(chún wáng chǐ hán):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雙方息息相關,榮辱與共。多用於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系。【作品簡介】《宮之奇諫假道》這篇散文首先陳述了虞虢之間的緊密關系,然後揭露出晉侯殘酷無情的本質,最後提醒虞國公國家存亡在於德行,而不在與神靈。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關系和神權至上的迂腐,反映了當時的民本思想。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虞晉的利害關系,十分貼切、生動,很有說服力。

⑦ 三十六計里《假道伐虢》講的是什麼

假道,是借路來的意思自。伐,是攻佔的意思。虢,是春秋
假道伐虢時的一個小國(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用於軍事上,其意在於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
,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

⑧ 假道伐虢故事質料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語出《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 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滅虢。」 處在敵我兩大國中間的小國,當受到敵方武力脅迫時,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態,把力量滲透進去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 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 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 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壁,高興得嘴都合不擾。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到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子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 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 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 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

對處在夾縫中的小國,只用甜言蜜語是不會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護」為名,迅速進軍,控制其局勢,使其喪失自主權。再 乘機突然襲擊,就可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

⑨ 左傳《假道伐虢》的翻譯

輔①車②相依,唇亡齒寒。 \r\n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舊傳為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學者一般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根據春秋各國史料編纂而成的。《左傳》是一部敘述春秋時期歷史的編年體歷史著作,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①[輔]面頰。 ②[車]牙床骨。

⑩ 求假道伐虢的典故

公元前658年,晉國士大夫荀息向晉獻公提出請求: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晉國的荀息請求用屈地出產的馬匹和垂棘出產的玉璧向虞國借路以攻打
晉國形勢圖
號國。晉獻公說:「這是我的寶貝啊!」荀息回答說:「如果向虞國借到了路,東西放在虞國就好像放在外庫里一樣。」晉獻公說:「宮之奇在那裡。」苟息回答說:「宮之奇的為人,懦弱而不能堅決進諫,而且從小就和虞君在宮里一起長大,虞君對他親昵,雖然進諫,虞君不會聽從。」)

於是晉獻公派荀息去虞國借路(乃使荀息假道於虞)。荀息向虞公呈上禮物,並對他說:「冀為不道,人白顛嶺(虞坂),伐冥三門。冀之既病,則亦為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冀國無道,從顛嶺入侵,攻打虞國冥邑的三面城門。敝國伐冀而使冀國受到損傷,也是為了君王的緣故。現在虢國無道,在客舍里築起堡壘,以攻打敝國的南部邊境。謹敢請求貴國借路,以便到虢國去問罪。)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虞公答應了,而且自己請求先去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不聽,就起兵攻打虢國。晉國的里克、苟息領兵會合虞軍,攻打虢國,攻陷了下陽。)

三年以後,即公元前655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凍曰:「虢,虞之表也;號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狎。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乙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荀息牽馬操璧而報獻公。獻公說曰:「壁則猶是也,雖然,馬齒亦益長矣。」(晉侯再次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虢國滅亡,虞國必定跟著完結。晉國的野心不能開啟,引進外國軍隊不能玩忽。一次已經過分,難道還可以來第二次嗎?俗話所說的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說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關系。」虞公說:「晉國是我的宗族,難道會害我嗎?我祭祀的祭品豐盛而清潔,神靈必定依從我.」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的要求。宮之奇帶領了他的族人出走,說:「虞國過不了今年的臘祭了。就是這一次,晉國用不著再次發兵了。」八月某日,晉侯包圍上陽。冬十二月初一日,晉國滅亡虢國。晉國軍隊回國,住在虞國,乘機襲擊虞國,滅亡了它。荀息牽著馬匹,拿著玉壁去向獻公匯報。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和從前一樣,雖然馬的牙齒已經長長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