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王羲之的經典故事

王羲之的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9 22:03:25

『壹』 王羲之的故事有些什麼事例

1、竹扇題字: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紹興)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

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東床快婿:王羲之年輕的時候又一次去一個高官家相親,當時有很多社會名流都過來相親,他們都集中在高官家的客房裡等待高官。

當高官過來時,其他人都穿著工整筆直恭敬的站著,只有一人攤胸露乳半卧在東面的床上。高官一下就看上了這位不羈的青年,覺得他絕非凡人就把女兒嫁給了他。而這個青年就是王羲之。

3、巧補春聯:大書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貼之於門。因為他的字型大小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聯一貼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

4、不避之字:斐松之、劉牢之、寇謙之、司馬孚之、司馬亮之、司馬景之、司馬曇之……王羲之的兒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孫子楨之、靜之。

王羲之一輩人名有「之」字的12個,子侄輩有「之」22個,孫輩12個,曾孫13個,玄孫9個,五世孫4個……陳寅恪說這些人所以不避諱是因為都是天師道成員,這個「之」是暗號、徽章。而天師道老大張天師,是張良的八世孫。

5、道教情緣: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 「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籍、道合一有很大的關系。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生道教符。在抄寫經書時,必須由精於書藝的經生抄寫,而在書寫經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

歷史上諸多道家學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

『貳』 關於王羲之的小故事(不多於50字)

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看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扇子,一直賣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王羲之的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叄』 王羲之的幾個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

1、王右軍的字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鵝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3、吃餃子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 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傢伙!這里到底是什麼人的買賣,

竟能如此誇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牆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

好似一隻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准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後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裡。

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

店伙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

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發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擀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後,白發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牆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裡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

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3)王羲之的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肆』 王羲之的故事

1、據說有一次,王羲之看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扇子,一直賣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位於洗硯池街東段,佔地面積八十畝,主要有洗硯池、曬書台、琅琊書院、碑廊等景點。

洗硯池又名澤筆池。幼年王羲之澤筆洗硯之池塘,池色如黑墨,傳為王羲之澤筆洗硯所染,故有「池水盡墨」之千古美談。

(4)王羲之的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是王曠的第二個兒子。

王羲之16歲時被郗鑒選為東床快婿。郗鑒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鑒愛女故要為女擇婿,與丞相王導與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後,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

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見靠東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

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

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和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伍』 王羲之的故事

1、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賣扇子,但是生意慘淡而且很多竹扇子都已經發霉,賣家更加看不上了。就決定幫這位老婆婆一個忙。

他問,老奶奶,你這扇子生意如何啊?老奶奶也不客氣,客觀你真幽默,我這些扇子在這賣了那麼多天一把都沒賣出去,在這樣下去我們一家人就要斷糧了。

王羲之說,老婆婆您莫要怨天尤人,我教您一個好辦法,保證可以讓這批扇子買個好價錢,還能讓你大賺一把。然後他就在老太太買的扇子上題字,老婆婆哪知道是大書法家。

忙奪過王羲之手中的筆,我說這位客官,您是來搗亂的吧,我這干凈的扇子都沒賣出去,您來給我這亂塗亂畫一通,我賣給誰?

王羲之說,您不要著急,我寫完以後您在賣的時候只要大聲吆喝王羲之體扇,我保證每一把能賣到一百錢。老婆婆一聽這么神奇,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讓王羲之寫了幾把。

人們一聽到是王羲之的書法,都來買了,一時間原來屯著的扇子被一搶而空,老太太納悶了,難道真是神人要幫我。第二天老太太又等著王羲之給自己寫字了,王羲之不是很開心了。

想昨天我是想幫助你,才出此下策,現在你求我就是為了賺錢,但是沒辦法,王羲之還是為老太太寫了幾把,結果又賣的很好。之後王羲之路過橋的時候,要是看到有婆婆還在那邊賣扇子他就繞路躲避。

2、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大白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惹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著,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著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

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王羲之當時就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3、有一天夜裡,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白紙寫滿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

忽然,一陣清風過後,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發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

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已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人家啊,請您多多指正。」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

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手,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

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的。」說罷就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

白雲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奇妙了。後來,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庭經》,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岩洞里,後人就叫它「黃經洞」。

4、有一次王羲之在認真的練習寫字,連丫頭給他端來的饅頭和蒜汁放在身邊都沒有發現,丫頭囑咐先生快快吃完,免得讓自己餓著,結果王羲之還是專心致志的練習書法。

丫鬟看到了就跑到王羲之夫人那邊去,幫這個情況告訴夫人。夫人聽了非常擔心,她怕自己的丈夫因為練書法走火入魔變得茶飯不思,隨後傷了身子,就帶著丫頭前去勸說。

誰知道王羲之正拿饅頭蘸著墨水吃的津津有味。夫人和丫頭大笑,丫頭說先生您有沒有覺得今天的饅頭和往日不同,王羲之放下手中的筆,若有所思的說。

這醬汁似乎是美味了不少,原來潛心寫字的王羲之竟然拿墨水當成蒜汁,而王羲之本人似乎根本沒有察覺。

夫人趕忙上前奪過饅頭,心疼的說,你的字已經那麼好看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廢寢忘食的練習,王羲之說:「我的字都是模仿別人來的,現在我要創造只屬於我自己的字了。」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練習,王羲之終於讓自己的書法自成一派了,他終於擺脫了模仿別人的烙印,成為被後人模仿的存在。

5、有一天,在父親的枕頭里發現一本名叫《筆談》的書,裡面講的都是有關寫字的方法,他高興得如獲至寶,偷偷地閱讀起來。

正當讀得起勁的時候,父親來了,問道:「為什麼偷我枕中秘書?」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想給他打圓場,從旁插了一句:「你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嗎?」

父親認為他年紀太小,未必能夠讀懂,就把書收了回去,對他說:「等你長大了再教你讀。」王羲之不高興地說:「如果等高興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才講究筆法。

那我這幾年的時光不就白白浪費了嗎?還是讓我現在就學吧,免得不懂方法瞎摸索。」父親聽他說得有理,就把書給了他。

於是,王羲之按照書中所講方法天天苦練起來,不久,他的書法有了顯著進步。但是,王羲之並不滿足已有的進步。有一次,他看見東漢書法家張芝的書跡,愛不釋手,自嘆不如。

張芝的草書寫得好,人們稱他為「草聖」。王羲之不僅愛慕他的字,更欽佩他「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苦練書法的頑強精神。在給朋友的一封信里。

王羲之寫道:「張芝就著池塘的水練書法,連池水都變黑了,如果人們也下這么深的工夫去練習,未必會趕不上張芝。」

從此,王羲之每天揮筆疾書,寫完字後就到家門口的水池去涮筆。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們把這個水池稱作「墨池」。

『陸』 王羲之與謝安有哪些經典的故事

王羲之與謝安的故事:清言致患

謝安曾與王羲之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回超乎世俗的志趣。王羲之說答:「夏禹勤於政事,手足磨出老繭;周文王管理國家,連吃飯都無暇顧及,如今朝廷邊境戰事頻繁,執政者應思考效忠國家,空談浮華會荒廢大事,恐非當今執政者所應有。」

謝安說:「秦任用變法務實的商鞅,只延續兩代就敗亡了,這難道也是空談浮華帶來的禍患嗎?」

(6)王羲之的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謝安的軼事典故:

謝安高卧東山隱居至四十餘歲,不願出仕。後來朝廷一再催促,讓他出山做官。因為東晉王朝依靠世家大族,失去大族的支持,統治便岌岌可危,而謝氏是當時著名大族。謝安這時才答應出山,擔任大將軍桓溫的司馬。碰巧的是,謝安去拜見桓溫時,有人送給桓溫草葯,其中有遠志一味。桓溫見物起意,問謝安說:「這種葯又被稱為小草,為什麼有兩種稱呼呢?」

謝安還沒來得及回答,坐在一旁的另一位名士郝隆應聲答道:「這有什麼難的。在山中叫遠志,出山就叫小草。」謝安聽了郝隆的話,知道郝隆在譏諷自己高卧東山,素而遠志,但出山卻只當一個小小的司馬,不由臉上露出慚愧之色。後來以「小草遠志」指隱居與出仕,或以小草謙指自己居官低微。

『柒』 王羲之故事

一、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紹興)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

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

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二、書成換鵝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

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三、巧補春聯

大書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貼之於門。因為他的字型大小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聯一貼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

想偷對聯的人一看此八個字太不吉利,便掃興而歸。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後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聯的人見春聯變了樣,皆贊嘆不已,拍手叫絕。

四、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他七歲就擅長書法。傳說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五、袒腹東床

16歲時,王羲之被郗鑒選為東床快婿。郗鑒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鑒愛女故要為女擇婿,與丞相王導與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後,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

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見靠東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

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