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危機意識故事

危機意識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9 22:33:52

『壹』 有關危機意識的故事

唐後祖的故事。就是伶管傳記里的後祖在戰勝陳梁後滿於現狀而被宦官把自己的江山毀啦。呵呵

『貳』 關於危機意識、機遇意識、超前意識的理解及相關哲理故事

危機意識-時刻警惕和防範還未形成的利益侵害吧。。。
故事-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專活的。因此屬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許多努力,絕大部分的魚還是在途中因窒息而死。然而總有一條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原來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入一條吃魚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便四處游動。而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四處躲避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便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可見,沙丁魚是受了外界的刺激和壓力才保持了生機和活力。
機遇意識-將隨時隨地得來的信息充分利用和對突如其來的機會有準備的能力吧
故事-你看過《幸福來敲門嗎》
超前意識-應該是洞悉某一領域的發展方向並率先行動的能力
故事-有個叫miles davis的爵士小號手,他一生發行了上百張唱片,從big band、hard bop、bebop、fusion每次都是他率先改變風格,然後使之流行起來,最後當爵士樂發展到極限後他開始創作實驗爵士,一般人都欣賞不了,到現在他死了n多年了,他還是爵士樂界的巔峰,從未有人超越過。這算故事么。

『叄』 有沒有關於競爭的故事

一頭羊到了天堂來對聖彼得說:「我的自頭上長著一雙角,是攻擊敵人和保護自己的武器,但我為什麼總是被狼吃掉呢?」
聖彼得說:「雖然你和狼都是哺乳動物,但是你是以草、喬木樹葉為主;狼以食肉為生。在地球的陸地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野草和喬木遍地都是,你想吃的時候只要張張嘴即可,生存比狼容易得多;而狼的生存是寄託在戰勝對手,吃掉對手,否則生命不保。你們太安於現狀了,缺乏危機意識,雖有羊群,但無群體合力。而從狼身上可以看到它們具有敏銳的發現獵物的嗅覺,向獵物發起攻擊的時候,有那種勇往直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它們把兇狠和機智結合起來,提高了戰勝獵物的能力,並且狼群有協同對敵的精神和能力。換句話說,你身上只具有羊性,而狼具有狼性。這就是差別呀。」
「羊性」實際是說安於現狀,缺乏群體合作意願,而「狼性」則是指積極主動富有競爭力和群體合作精神。
你滿足於你的現狀嗎?你永遠就安於第五名,你就被自己定格於四十名左右而永不會有所起色,不會有讓人對你刮目相看的一天嗎?這是真正的危機.你可以不奔跑,但是追你的人可是奮力前行啊.

『肆』 誰能告我有關危機感的名句(3個)和事例(3個),有急用,謝謝!

名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左傳》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周文王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例子:

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作也,曹雪芹舉家食粥著《紅樓夢》

2、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後又把同一隻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里,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這就是青蛙效應,沒有危機感,不代表危機不存在,缺乏危機感的人終會被危機難倒。

3、羊和獅子
非洲草原上的羊和獅子遵循這樣的法則:跑得快。羊認為自己必須比跑得最快的獅子快,而獅子認為自己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羊快。

4、勾踐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投降後,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如果不是保持亡國的危機感,勾踐怎能雪恥呢?

5、李自成失天下
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後,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農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吒風雲的氣魄喪失殆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都以為不再有威脅。可是不久清兵入關,明朝武裝卷土重來,起義軍沒有準備,一敗不可收拾。

『伍』 以危機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就是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左傳·襄公》中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居安思危」這句成語包含著豐富的哲理,成為中國幾千年來從政者的警句和座右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 話說唐朝有位才華出眾的宰相魏徵,他為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常常以隋朝滅亡作為教訓,規勸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認為自古失國之主、亡國之君,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國家如此,企業何況不是這樣呢。 早在1984年,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當著全體員工的面,將76台帶有輕微質量問題的電冰箱當眾砸毀,使員工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與責任感,由此創造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海爾式產品質量和服務,譬如「用戶永遠是對的」,「海爾」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信譽,「真誠到永遠」等等。近日又喜獲海爾的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更給人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這是海爾集團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也不憐憫和可憐弱者,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是優勝劣汰,強者為「王」,弱者為「寇」。所以,海爾集團在自我發展和與國外品牌的激烈競爭中,一直不贊成「以市場換技術」的做法。因為國外企業進軍中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佔領與瓦解你的市場,我們雖然拿到了一些先進技術,但國外並沒有把一流的技術真正交給我們,而我們失去的卻是許多不該失去的市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海爾集團正是在這種危機意識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軌跡,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 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企業是這樣,那麼,作為個人呢?個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的好,如果一個人連危機意識都沒有了,危機便像決堤的黃河水一樣席捲而來。在我們現在的處境和環境中,也許傾其一輩子的求索,也不可能和不會有能夠達到別人輝煌的地步了。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沒有了危機的東西,或是危機已經遠離了我們。 我們可以不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祿,,我們可以什麼事情都不敢興趣,或者說只想過簡單的生活而沒有太多的慾望,等等……這很好,但是這並不等於危機已經不與你通行。危機實際上就在時刻左右著你。因為,當你失去了事業上的追求後,還有不少生活上的煩惱在等待著你,在破壞你的好心緒,會使你的心情或沮喪或沉寂或消沉,你甚至不能說危機的洪水來了,很好。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為了擺脫某種危機才來與危機抗衡,或是要把危機的危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或是不讓危機爆發的。面對危機人們可以有不同的處置方式,面對危機人們的心靈可以得到最大的放大效應,面對危機會讓人的本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出來。危機提供了讓人們的思想和靈魂暴光的機會。危機感,很強的危機感在時刻左右你的時候不一定是壞事,可是危機感太強也許並不是好事。危機的存在是客觀的,而我們超越危機的唯一的可能似乎並不是必須迎面走去,我們也能找到較好的方式,但是,我們卻不能對危機的存在視而不見。 我們無法剔除危機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甚至都不能不接觸這個字眼,可是我們能夠挽救危機,就象我們必須有一種危機感,知道自己命運其實就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懼怕的,你同樣也會懼怕;我所有的恐怖給你時,你甚至會更加的恐懼。但是,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不就是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而不是危機的旁觀者。有了危機的意識,我們至少有了思想的准備,就象我們在得知自己的生命的時限時,我們還能做許多的事情,而這樣來看這危機就不會是多麼的可怕。同樣對於一個民族來講,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應面對什麼樣的危機,其實並不是壞事。危機就在一觸即發之際,但也能化解。就象當年多喝了點酒的蘇共領袖赫魯曉夫一樣,就在那個晚上一場核危機,已經使得白宮緊張了一宿,而所謂的化解僅僅是因為決策者多喝了點酒。於是在天亮的時候,世界依舊是歸於安寧。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運的,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有危機意識,也許就是這些存在的危機意識,使我們清醒,也使得我們創造出來了連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跡。我們是自然界里最偉大的奇跡…… 其實你要想的「萬一」並不只我說的這幾樣,所有事你都要有「萬一……怎麼辦」的危機意識,並未雨綢繆,預先准備。尤其關乎前程與一家人生活的事業,更應該有危險意識,隨時把「萬一」擺在心裡。人最怕的就是過安逸的日子。

『陸』 以危機為話題的作文開頭(以故事開頭)

以危機為話題的作文開頭(以故事開頭)?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就是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左傳·襄公》中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居安思危」這句成語包含著豐富的哲理,成為中國幾千年來從政者的警句和座右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

說唐朝有位才華出眾的宰相魏徵,他為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常常以隋朝滅亡作為教
訓,規勸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認為自古失國之主、亡國之君,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國家如此,企業何況不是這樣呢.

在1984年,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當著全體員工的面,將76台帶有輕微質量問題的電冰箱當眾砸毀,使員工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與責任感,由此創造出了一套獨
具特色的海爾式產品質量和服務,譬如「用戶永遠是對的」,「海爾」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信譽,「真誠到永遠」等等.近日又喜獲海爾的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
兢,永遠如履薄冰」,更給人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這是海爾集團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也不憐憫和可憐弱者,市場競爭
的游戲規則是優勝劣汰,強者為「王」,弱者為「寇」.所以,海爾集團在自我發展和與國外品牌的激烈競爭中,一直不贊成「以市場換技術」的做法.因為國外企
業進軍中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佔領與瓦解你的市場,我們雖然拿到了一些先進技術,但國外並沒有把一流的技術真正交給我們,而我們失去的卻是許多不該失去的市
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海爾集團正是在這種危機意識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軌跡,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
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企業是這樣,那麼,作為個人呢?個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的好,如果一個人連危機意識都沒有了,危機便像決堤的黃河水一樣席捲而來.在我們現在的處境和環境中,也許傾其一輩子的求索,也不可能和不會有能夠達到別人輝煌的地步了.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沒有了危機的東西,或是危機已經遠離了我們.

們可以不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祿,我們可以什麼事情都不敢興趣,或者說只想過簡單的生活而沒有太多的慾望,等等……這很好,但是這並不等於危機已經不與你通
行.危機實際上就在時刻左右著你.因為,當你失去了事業上的追求後,還有不少生活上的煩惱在等待著你,在破壞你的好心緒,會使你的心情或沮喪或沉寂或消
沉,你甚至不能說危機的洪水來了,很好.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為了擺脫某種危機才來與危機抗衡,或是要把危機的危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或是不讓危機爆發的.面
對危機人們可以有不同的處置方式,面對危機人們的心靈可以得到最大的放大效應,面對危機會讓人的本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出來.危機提供了讓人們的思想和靈魂暴
光的機會.危機感,很強的危機感在時刻左右你的時候不一定是壞事,可是危機感太強也許並不是好事.危機的存在是客觀的,而我們超越危機的唯一的可能似乎並
不是必須迎面走去,我們也能找到較好的方式,但是,我們卻不能對危機的存在視而不見.
我們無法剔除危機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甚至都不能不接觸這個字眼,可是我們能夠挽救危機,就象我們必須有一種危機感,知道自己命運其實就是掌握在自己的
手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懼怕的,你同樣也會懼怕;我所有的恐怖給你時,你甚至會更加的恐懼.但是,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不就是我們是自己命運的
主人,而不是危機的旁觀者.有了危機的意識,我們至少有了思想的准備,就象我們在得知自己的生命的時限時,我們還能做許多的事情,而這樣來看這危機就不會
是多麼的可怕.同樣對於一個民族來講,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應面對什麼樣的危機,其實並不是壞事.危機就在一觸即發之際,但也能化解.
就象當年多喝了點酒的蘇共領袖赫魯曉夫一樣,就在那個晚上一場核危機,已經使得白宮緊張了一宿,而所謂的化解僅僅是因為決策者多喝了點酒.於是在天亮的時
候,世界依舊是歸於安寧.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運的,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有危機意識,也許就是這些存在的危機意識,使我們清醒,也使得我們創造出來了連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跡.我們是自然界里最偉大的奇跡……
其實你要想的「萬一」並不只我說的這幾樣,所有事你都要有「萬一……怎麼辦」的危機意識,並未雨綢繆,預先准備.尤其關乎前程與一家人生活的事業,更應該有危險意識,隨時把「萬一」擺在心裡.人最怕的就是過安逸的日子.
推薦於 2017-11-22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2個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作業本-京東電腦辦公,高能體驗,智享生活!
作業本,「京東電腦辦公」穩定耐用,強悍性能,流暢操作,專注細節,實用之選!
廣告2020-09-19
以危機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就是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左傳·襄公》中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居安思危」這句成語包含著豐富的哲理,成為中國幾千年來從政者的警句和座右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 話說唐朝有位才華出眾的宰相魏徵,他為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常常以隋朝滅亡作為教訓,規勸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認為自古失國之主、亡國之君,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國家如此,企業何況不是這樣呢。 早在1984年,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當著全體員工的面,將76台帶有輕微質量問題的電冰箱當眾砸毀,使員工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與責任感,由此創造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海爾式產品質量和服務,譬如「用戶永遠是對的」,「海爾」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信譽,「真誠到永遠」等等。近日又喜獲海爾的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更給人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這是海爾集團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也不憐憫和可憐弱者,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是優勝劣汰,強者為「王」,弱者為「寇」。所以,海爾集團在自我發展和與國外品牌的激烈競爭中,一直不贊成「以市場換技術」的做法。因為國外企業進軍中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佔領與瓦解你的市場,我們雖然拿到了一些先進技術,但國外並沒有把一流的技術真正交給我們,而我們失去的卻是許多不該失去的市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海爾集團正是在這種危機意識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軌跡,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 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企業是這樣,那麼,作為個人呢?個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的好,如果一個人連危機意識都沒有了,危機便像決堤的黃河水一樣席捲而來。在我們現在的處境和環境中,也許傾其一輩子的求索,也不可能和不會有能夠達到別人輝煌的地步了。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沒有了危機的東西,或是危機已經遠離了我們。 我們可以不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祿,,我們可以什麼事情都不敢興趣,或者說只想過簡單的生活而沒有太多的慾望,等等……這很好,但是這並不等於危機已經不與你通行。危機實際上就在時刻左右著你。因為,當你失去了事業上的追求後,還有不少生活上的煩惱在等待著你,在破壞你的好心緒,會使你的心情或沮喪或沉寂或消沉,你甚至不能說危機的洪水來了,很好。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為了擺脫某種危機才來與危機抗衡,或是要把危機的危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或是不讓危機爆發的。面對危機人們可以有不同的處置方式,面對危機人們的心靈可以得到最大的放大效應,面對危機會讓人的本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出來。危機提供了讓人們的思想和靈魂暴光的機會。危機感,很強的危機感在時刻左右你的時候不一定是壞事,可是危機感太強也許並不是好事。危機的存在是客觀的,而我們超越危機的唯一的可能似乎並不是必須迎面走去,我們也能找到較好的方式,但是,我們卻不能對危機的存在視而不見。 我們無法剔除危機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甚至都不能不接觸這個字眼,可是我們能夠挽救危機,就象我們必須有一種危機感,知道自己命運其實就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懼怕的,你同樣也會懼怕;我所有的恐怖給你時,你甚至會更加的恐懼。但是,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不就是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而不是危機的旁觀者。有了危機的意識,我們至少有了思想的准備,就象我們在得知自己的生命的時限時,我們還能做許多的事情,而這樣來看這危機就不會是多麼的可怕。同樣對於一個民族來講,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應面對什麼樣的危機,其實並不是壞事。危機就在一觸即發之際,但也能化解。就象當年多喝了點酒的蘇共領袖赫魯曉夫一樣,就在那個晚上一場核危機,已經使得白宮緊張了一宿,而所謂的化解僅僅是因為決策者多喝了點酒。於是在天亮的時候,世界依舊是歸於安寧。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運的,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有危機意識,也許就是這些存在的危機意識,使我們清醒,也使得我們創造出來了連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跡。我們是自然界里最偉大的奇跡…… 其實你要想的「萬一」並不只我說的這幾樣,所有事你都要有「萬一……怎麼辦」的危機意識,並未雨綢繆,預先准備。尤其關乎前程與一家人生活的事業,更應該有危險意識,隨時把「萬一」擺在心裡。人最怕的就是過安逸的日子。
54贊·1,412瀏覽2017-11-22
以危機為話題的作文題目
優質解答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就是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左傳·襄公》中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居安思危」這句成語包含著豐富的哲理,成為中國幾千年來從政者的警句和座右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 話說唐朝有位才華出眾的宰相魏徵,他為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常常以隋朝滅亡作為教訓,規勸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認為自古失國之主、亡國之君,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國家如此,企業何況不是這樣呢
3贊·150瀏覽2016-09-12
以危機為話題寫作文1000字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力量推動著發展,而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正好似這力量之潮的兩股水流、兩朵浪花,當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之海中相遇時,又會出現怎樣的場景呢?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發展,最先出現的應該是人的生存和生活,再出現了人文.而為了提高生活的質量,提供人文關懷的保障,科技便應運而生.它們之間就像海生浪,新浪推舊浪一樣,彼此不同卻又密不可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進步是推動人文關懷實現的保障和提高生活質量和效率的催化劑,還記得我國上世紀60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嗎?當時的廣大農民顆粒無收,飢荒肆無憚忌地蔓延,而那時有良心的學者和官員,無不想給予國民以人文關懷的,可是由於科技水平的落後,分配糧食幾乎如同白日做夢.到了70年代,像一聲巨響震撼世界,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滿足了成千上萬甚至上億人的糧食需要.這不正是科技為人類關懷提供保障的體現嗎?又正如當下流行的「生態人文」「低碳生活」一樣,若沒有節能型電油混合動力汽車的出現,若沒有滴灌技術等環保科技的發明,我們何談「愛自然如愛自己」的口號呢?科技正如新浪,不斷地動人文的舊浪.不是一切科技都能用來改善生活,推動社會的,只有具有人文精神,才能讓科技發揮正當的作用,盡其所用.自二戰以來,一種新型能源——核能風靡全球,不到一個世紀,全球幾乎都能聽到關於「核」的討論.而核能正如一把雙刃劍,在有人文精神、有良知的人手裡,就能用來發電,而在良知泯滅的人手裡,它就能用來威脅人類,毀滅地球.在這個時代里,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網路技術等等,這些科技僅僅在有人文的保證下才能發揮巨大的正能量,推動社會發展.這就好比人文的舊浪抵著科技的新浪,不至於使其噴涌或淹沒.歸根結底地說,科技來源於生活,以生活為基礎,不斷地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正是生活中認真觀察,全力以赴探索,才發明出電燈以替換弊端頗多的油燈和汽燈.與此同理,人文也是基於生活的,它的目的也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生活就如大海,不斷生成科技與人文的浪花.沒有科技作為支撐的人文是虛無縹緲的空想,沒有科技作為動力的生活是疲憊低效的爬行,而沒有人文良知的科技則是塗炭生靈的惡魔,沒有以生活為起點和目的的人文是浮華無用的廢品和裝飾.人文和科技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只有用高於這個時代的想像與認知,以適應這個時代的情感和思維,投身到為這個時代作出貢獻的事業中去,把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的碰撞變為融合後,才能正確地處理人文、科技和生活之間的關系,促使人類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讓我們在這個社會中生活得更幸福、和諧!
2贊·269瀏覽2016-06-26
以勇敢為話題作文/的開頭
我收獲了勇敢 時間過得真快呀,全老師教我們已經六個星期了。 上個星期四下午做清潔的時候,全老師叫我到她的辦公室去一下。我立即跟著全老師到了她的辦公室里。老師坐下後轉身對著我,語重心長地說:「從開學到現在,你有很大的進步,變得勇敢些了。」的確,我收獲了勇敢。 以前上課時,老師提問,我總是猶豫不決,不敢舉手發言,更談不上主動展示自己了。每當老師叫我的名字時,我會突然緊張起來,心怦怦直跳,懷里好像揣了一隻小兔子。表演節目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手,迫不及待地先展示自己的能幹。雖然,我也有不少才能可以展示,但我卻在旁邊一動不動, 不聲不響,不主動參與。 這學期以來,全老師苦口婆心,三番五次地鼓勵我,要勇敢些,要敢於展示自己。 我對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可以做一個勇敢的女孩。要有信心才能勇敢行動。我要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變得更勇敢,更堅強。 有耕耘,就會有收獲。在老師的引導下, 我勤勤懇懇地耕耘,終於收獲了勇敢。
6贊·299瀏覽2016-05-29
求以「實踐」為話題的作文的精彩開頭結尾。
不但要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而且要善於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還要善於團結那些反對自己並且已被實踐證明是犯了錯誤的人。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非常豪邁。 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我們的理想應該是高尚的。我們不能登上頂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這總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們的內心為愛的光輝所照亮,我們面前前又有理想,那麼就不會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對這一現象凱恩斯主義理論已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在實踐上又無法提出可行的對策,受到了以理性預期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的猛烈抨擊,他們認為是政府的長期干預破壞了市場體系的內在穩定性,當務之急是應該恢復自由放任的傳統。 科學是指揮官,實踐是戰士。書本學習是體驗別人的經驗;生活實踐才是獲得自己經驗的好途徑。既不要自吹自擂,也不要自我貶低,自己的行動最有說服力。 思想先行,實踐基礎,法制建制從晚清產生兩個章程的歷史發展來看,最早是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批判與否定,所謂不破不立,在批判的同時也在提倡改革傳統教育,這在朝廷內外有諸多一致的聲音。 筆者知曉,本文只是眾多小班教學研究中的滄海一粟,但仍希望其能為當前的小班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貢獻一點思索、一點啟迪,讓上海的小學生在小班教學中快樂地成長。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創新者也是根深蒂固的實踐者,他們可以隨意擺弄他們的產品和經營模式。 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也不希望有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 幸福從勞動中來,真理從實踐中來。 走在夢想之前,用行動去呼喚美好,用實踐去證實希望。在希冀和憧憬中,最重要的,是腳踏實地。邁開步伐,讓我們動起來;堅定信念,讓我們幹下去。我們只有一個亘古不變的信條:腳踏實地,走在夢想之前。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勇於實踐。 礦業權有償出讓的改革與實踐已使現行法律法規和礦業權管理理念明顯滯後的弊病暴露無遺。 我們經常的做夢,卻總是難以醒來;經常的幻想卻總是難以實現,經常的抱怨卻總是不去努力;經常的計劃卻總是沒有勇於實踐。不喜歡讀書,卻不得不為了文憑奔波;不喜歡運動卻難以忍受一身贅肉,不善於言談卻必須去推銷自己人生,其實就是這樣的無奈但又必須去接受。

『柒』 關於具有憂患意識的歷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1、孟子

孟子約於齊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齊國,受到禮遇。齊宣王見到孟子就問:「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回答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齊宣王想效法齊桓公、晉文公圖謀霸業;孟子的政治主張卻是效法「先王」,實行「仁政」。他講的「保民而王」、「制民之產」的道理,雖然注意到了封建地主階級的長久利益,但並非「富國強兵」的當務之急,從而被看成「守舊術,不知世務」 。

燕王噲因讓國給燕相子之,引起燕國內亂。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機派兵伐燕,只用了五十天就大獲全勝。齊宣王對孟子說:「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說:「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宣王不聽,「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孟子對齊宣王的進言很多,並未見用。他本來打算依靠齊宣王來推行他的政治主張,但齊宣王只是把他當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來尊重,而不是想實現他那一套政治理想。

孟子也看清楚了這一點,便准備回鄉。齊宣王派人告訴孟子:「我欲中國(國都中)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這實際上是把孟子當作一塊招牌,博得尊賢重士的名聲。

2、范仲淹

天聖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歲,章獻太後(宋真宗章獻皇後)依然主持朝政。

冬至,仁宗准備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後祝壽。范仲淹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家禮與國禮,就上疏仁宗說:「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後,有損皇上威嚴」,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

上疏奏報內廷,沒有獲得答復。 范仲淹又上書太後,請求還政仁宗。奏書入宮,再次石沉大海。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驚失色,批評他過於輕率,不僅有礙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舉薦之人。

范仲淹據理力爭,並回寫一封長信(《上資政晏侍郎書》),詳述自己做法的緣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場:「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3、屈原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頃襄王十九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讓上庸、漢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這一年大概是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當時六十二歲左右。

4、杜甫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是為肅宗。

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

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5、陸游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陸游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 時孝宗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游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遂罷陸游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游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宋軍大敗(符離之戰),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隆興二年(1164年)春,陸游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贊揚為「志在恢復」。四月,「隆興和議」將簽成,陸游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

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扎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扎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以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

時龍大淵、曾覿掌權,陸游就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捌』 你如何理解危機感你對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有什麼看法

關於「危機意識」的 新鮮的素材——「溫水煮青蛙」 危機意識就是指預先想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且問題還一直存在,需要時刻小心。就是你對將要發生的危險或者問題的提前推斷 有了危機意識,強者才更強。而對弱者來說,這樣的危機意識,就更不可缺了。明明水平差了,還不敢正視,甚至迴避、隱瞞,那是自欺欺人。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由於很多的企業特別是在這個領域已經做到領導地位的企業,盈利和福利水平在行業中都是不錯的,員工流失率比較低,只要不犯大錯,基本就能安穩的工作下去。在這樣一個大家都認為非常舒適的環境中,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危機的來臨,一些本來不符合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現象在大家的舒適區中反而形成了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很多人都隱約意識到有不妥的地方,但是沒有人真正想去改變,或者是做些什麼來影響到最後的結果,因為競爭的殘酷和個人的生存環境沒有突然惡化到威脅自身利益的狀況,所以滿足於現狀是最好最安逸的選擇,就像在溫水中的青蛙,雖然偶爾也會批評和抱怨,那也只不過是為了表示其實我早就知道,是你們或公司造成這樣的結果。也許只有老闆清醒的認識到,不是我們做的完美和無可挑剔,不是我們已經非常優秀,只不過是競爭對手做的更爛而已。看看下面這個圖,也許我們可以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 員工面對困難或考驗時,其通常的心智模式就會告訴他,這都是因為外部條件限制帶來的,這其實就是一種歸因在外、抱怨、不負責任的心態,這樣的心智模式會影響到人的生活及工作行為。不同的心智模式,導致不同的行為方式。當人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展情況相符,就能有效地指導行動;反之,就會使自己好的構想無法實現。不良的心智模式會使人們對世界充滿抱怨,對生活充滿失望,對工作不負責任,沒有遠大的目標和追求!憑我們豐富的企業管理培訓經驗,在培訓的企業當中,很多的員工都有相當不錯的學歷,技術水平相當高,但就是業績平平,甚至是不求進取,工作馬虎;同事之間互不來往,各自為政,互不協調。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這里----心態不好,一切都會出現問題! 通過訓練,員工在震撼、感動中感悟,在心態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調整,但猶如一味苦葯,雖然在服葯的瞬間和很短的時間內可以收到效果,但如果沒有後期的持續改善就會回到原來的舒適區中,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仍然會被固有的習慣左右自己的行為。在訓練中我們看到非常多的學員在入營前和入營後的巨大反差,非常欣喜的看見他們取得的突破和成績,但正如醫生診斷一樣,在這個部分我們更關注學員亟需改善和提升的方面,所以對現象和行為的歸納如下: 1、員工職業化表現不佳、沒有危機意識 員工的打工意識是比較濃厚的。一是造成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較差,員工難以與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二是難以形成統一的企業文化;三是難以對公司的事業形成共同的認同;四是難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而且容易造成關注個人短期利益的傾向。如果在工作中找不到樂趣,又比較喜歡做自己喜歡而不是應該做的事情時,工作效率和團隊關系自然就得不到改善了,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溫水」的環境中,認為現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危機感就無從談起了。 職業選手有強烈的意願去做,並且知道該怎麼做,有明確的職業理念和良好的職業心態,能運用職業技能處理好專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團隊管理問題。在訓練中我們的隊員已經在意願度上有很大提高,還需要在職業化進程中學習更多的方法和技能。 2、缺乏團隊氛圍、溝通技巧不夠、渠道不暢 在整個培訓中,很多員工表現的很自我,缺乏團隊意識。沒有展現出一個團隊應有的戰鬥力,雖然大家組成了團隊,但沒有形成團隊核心和團隊文化,更多的人是在附和而不是真正理解團隊目標,從而能投入熱情全力以赴的完成團隊目標。 3、缺乏積極主動性、執行不到位 積極主動性不夠關鍵還是責任心的問題,公司發生的一些失誤,出現的一些問題及各種各樣的差錯,並不是不可避免,如果責任心到位,我們完全可以將其避免,或者不致於造成那麼大的損失;面對其他部門或他人的遇到的困難,其實並不是愛莫能助,如果責任心到位,公司內部協調與溝通會更順暢一些。員工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反復地做同一項工作,但沒有時間把一項工作一次做對。相同的問題反復地出現,有經驗不學習,有教訓不吸取,同樣還是個責任心問題。在訓練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隊員對達成目標漠不關心,同樣的錯誤反復在犯。 4、部門各自為政、缺乏內部客戶服務意識 我們經常認為的服務是針對客戶進行的,其實「內部客戶」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方面,每個部門之間,流程中的上下環節之間,上下級之間都存在事實上的客戶關系,要想服務技巧發揮最大的作用,必須建立在高度全面的服務意識基礎上,否則就可能發生比如銷售人員認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維修部門只要單純的修機器就可以了,但維修部門不這么認為:我們本來就是只跟機器打交道,我們已經做的很好了。在我們把服務做為產品的今天,全面的優質客戶服務管理應該建立,在服務體系中,外部客戶和內部客戶同樣重要。 5、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能 中層幹部在整個企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中軸」作用,作為企業中堅力量如何同決策層緊密合作,積極有效的、堅定不移的、不打折扣、不找借口的貫徹、執行、落實公司的各項政策顯的尤為重要!管理人員的勝任力表現在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能運用管理技能支持團隊達成績效目標,並能有效的指導、教練、培育下屬。在訓練中很多現實中擔任管理職務的隊員並沒有很好的展現出運用管理技能提高團隊效率,我們說管理是因他人而成事,但還有學員在無奈下只有自己去做,不能對團隊成員實施有效的管理和影響。 6、管理者缺乏現代領導、激勵藝術 我們說領導力就是影響力,很多學員在現實中是管理者,在作為活動中的隊員時沒有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影響力有效的支持團隊,幫助團隊領導帶領團隊達成目標。管理更多的是控制和效率,關注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達成目標,而領導需要的是描繪願景,激勵和引導團隊達成目標,更關注的是效能的問題,在正確的方向上採取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在不同的環境中,針對不同的部下需要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而在訓練中,學員往往展現出單一的,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導方式,缺乏有彈性的情境領導能力。 基於以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溫水青蛙病」,我們需要從提高全員職業化素質入手,加強對中層管理幹部的管理技能和領導能力的培養,樹立全面優質的客戶服務理念,經過持續改善,尊重和理解員工,形成強有力的管理團隊,培養出一批認同企業文化,具備高度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職業經理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出現的問題。

『玖』 有關危機意識的故事 限定在100字左右

唐後祖的故事.就是伶管傳記里的後祖在戰勝陳梁後滿於現狀而被宦官把自己的江山毀啦.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