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書我和書的故事手抄報
A. 以「我愛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
刊名「書行者林」
文章:書是人性的凈化器,給人心靈盪滌,使人大徹大悟從小書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我走過了十幾個春秋,讀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讓我受益無窮。自小我就喜歡沉浸在靜謐的夜裡,沉浸在書的馨香中,安靜的去思索,去與橫卧在書中的每一個靈魂自由自在地交流……
只要一提到書,我就會有講不完的話題。走進我的卧室,就能聞到一陣陣書的氣息,再走近一看一個小小的書櫃里堆滿了密密麻麻的書,什麼《海底兩萬里》,什麼《單翼天使》,恐怕數都數不完。我最愛看的書大都是「美美」——伍美珍寫的,對我來說,書就是我的一切,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書,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小書蟲」,媽媽每次看到我這么拚命地看書,總是要嘮叨幾句:「媛媛,書又不是你的命根子,那麼拚命干什麼呀?」媽媽還真是說對了,有一次還真的為了書把黑眼圈都給招來了。
那是一個寧靜的夜夏,知了的叫聲,不斷地騷動著我的心,路旁汽車還在不斷地發出歡快的喇叭聲,小巷裡,鄰居們的談笑聲還在繼續著,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擋我想要看書的慾望,「媛媛該睡覺了!」,如果不是媽媽的提醒,我一定還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抬頭一看,已經是深夜10:00了,可我絲毫沒有睡意,媽媽見此情形,於是決定強行押我上床,看我躺下後,才回房。
嘻嘻——我早有準備,過了一會兒,我看媽媽沒來,我便把早已藏好的書拿了出來不知是否能夠稱得上是挑燈夜戰,我興奮不已,一下子就又暢游在書的海洋中,就這樣,不知是我看的太入迷了,還是太困了,不知在什麼時候,我在不知不覺中竟然睡著了,就這樣進入了夢鄉。
可想而知,第二天早上一圈深深的黑眼袋,印在我的臉上,像一隻大熊貓一樣,可愛極了,連我自己也哭笑不得。
從這個事情中我知道,不止是自己愛看書就夠了,還要加上好的書,這才能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看書。我覺得就像威爾遜說的那樣:書籍是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一個人沒有書是一件悲哀的事,但是我認為一個人有書,但他看的書不是好書,那麼這個人也同樣悲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每當拿起手中的書本閱讀就是在跟一個偉大的學者交朋友。那麼請你珍惜這位朋友。
書就是我的良師益友。朋友們就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詩歌:王縉
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
身名不問十年餘,老大誰能更讀書。
林中獨酌鄰家酒,門外時聞長者車。
於鵠
題宇文裔山寺讀書院
讀書林下寺,不出動經年。
草閣連僧院,山廚共石泉。
雲庭無履跡,龕壁有燈煙。
年少今頭白,刪詩到幾篇。
於鵠
題鄰居
僻巷鄰家少,茅檐喜並居。
蒸梨常共灶,澆薤亦同渠。
傳屐朝尋葯,分燈夜讀書。
雖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漁。
崔日用
又賜宴自歌
東館總是鵷鸞,南台自多杞梓。
日用讀書萬卷,何忍不蒙學士。
墨制簾下出來,微臣眼看喜死。
戎昱
贈岑郎中
童年未解讀書時,誦得郎中數首詩。
四海煙塵猶隔闊,十年魂夢每相隨。
雖披雲霧逢迎疾,已恨趨風拜德遲。
天下無人鑒詩句,不尋詩伯重尋誰。
孟郊
游終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詹敦仁
柳堤詩
種稻三十頃,種柳百餘株。
稻可供饘粥,柳可爨庖廚。
息耒柳陰下,讀書稻田隅。
以樂堯舜道,同是耕莘夫。
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劉昚虛
闕題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名人名言: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精神能補物質的不足。
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勤動筆墨勤看書。
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會不斷地減少。
語言是心靈和文化教養的反映。
高尚的語言包含著真誠的動機。
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的情人。
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的東西。
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
名人故事: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
2、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
戰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後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 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有恆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偉大的詩人。
4、映雪夜讀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5、素龍圩的創建人黃世臣
素龍圩建於明朝崇禎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創建人為黃世臣。
黃世臣,字起白,號覺虛,素龍鎮上池岡人。世臣家貧嗜學,少年時養鴨為生,在田裡放鴨期間,經常手不釋卷,邊放鴨,邊讀書。由於勤奮好學,明萬曆三十五年,考進「歲貢」,並被委任為江南婺源縣縣丞。由於政績顯著,以後世臣又先後被提為雲南易門縣知縣、尋攝昆陽州篆、雲南通安州知州。
B. 名人讀書故事和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 我要做手抄報
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孫中專山
2、讀屬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顧炎武
4、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5、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魯迅
6、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煮
7、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
8、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
9、看書不能信仰而無思考,要大膽地提出問題,勤於摘錄資料,分析資料,找出其中的相互關系,是做學問的一種方法。——顧頡剛
10、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1、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鄭板橋
C. 我愛讀書的手抄報的內容怎麼寫
我愛讀書的手抄報的內容(例子):
一、書,伴我成長,我離不開書,就像魚兒離不開大海;書伴我成長,我離不開書,就像鳥兒離不開天空。書知識的源泉,我在書中成長。
二、打開我的書櫃,琳琅滿目的書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有:童話書、故事書、作文書、十萬個為什麼、名人成才故事……凡是你想要的書都有。
三、在一本本書中,我結識了許多朋友:善良可愛的小海帝、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兒、勇敢的多蘿茜、調皮的小水精、傻得可愛的笨狼……每當讀一本書時,我會隨著故事裡的情景時而快樂,時而悲傷。就像我也是書里的人物。
四、我愛讀書,因為書能使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讀《小海帝》,我懂得了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讀《綠野仙蹤》,使我懂得了遇事要勇敢。讀《笨狼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要善良。讀《昆蟲記》,從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以前不認識的昆蟲……這些書不僅讓我明白了許多知識,還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
五、書,是冬日裡的陽光,帶給我春的溫暖;書,是快樂的天堂,讓我忘記了所有的憂傷;書,是沙漠里的綠洲,給予我新的希望。讓我們在書的世界裡快樂的飛翔吧!
(3)我和書我和書的故事手抄報擴展閱讀:
手抄報注意事項:
1、文章
①字體要工整、美觀,不寫錯別字。
②如果是兩人以上一起抄寫,要注意字體要統一。
③正文開始時要空兩格再書寫。
④最好用黑墨。
⑤保持報面整潔。
2、標題
①標題要醒目。②用美術字體書寫。③標題要吸引人。
3、標題裝飾
①可以直接在標題上裝飾。②也可以在文字的旁邊加以裝飾。
4、報頭
①報頭繪制要醒目,而不刺眼。②報頭一定要大、醒目。
5、尾花
尾花繪制要小巧精緻,起點綴作用,不能搶眼。
6、底紋裝飾
①可以在排版時做好,也可以寫好字後作裝飾;②可用淡色刷底,也可用淡色勾畫景物;③顏色鮮艷比較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手抄報
D. 我和圖書的故事手抄報圖片
E. 我愛讀書手抄報除了故事和名言應該怎樣寫
加入插圖,書法;笑話;新聞;謎語.........
F.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內容
林紓(shu)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他是福州人,清末舉人。
林紓小時候家裡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他曾在牆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把這八個字作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著就要讀書,如果不讀書,還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讀。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由於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他18歲時,患了肺病,連續十年經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0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卷了。
他曾經說:「用功學習雖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著黑夜向前走,會越走越光明;好遊玩雖是樂事,卻如同傍晚出門,趁黃昏走,會越走越黑暗。」
他不懂外文,但由於他的文學功底深厚,竟採用世人很少見的翻譯書的方式:先後由十多個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筆譯,將英、美、法、俄、日等十幾個國家的1700餘部名著翻譯成中文,開創了中國翻譯外國文學著作的先例,影響很大。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就是他與別人合作翻譯的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康有為把林紓與嚴復並列為當時最傑出的翻譯家,稱贊說「譯才並世數嚴林」。毛主席的讀書的故事: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列寧的讀書故事:
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G. 我要做一份讀書日的手抄報,要關於讀書的故事和讀書日的來歷。希望各位能幫幫我啊!!!!!!!!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讀書日的來歷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並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志,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
讀書的名言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 熹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朱熹 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為數重物,包裹在裡面,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見得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 熹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 熹 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 熹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鄭板橋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 惟精心尋思,體貼向身心事物上來,反覆考驗其理,則知聖賢之書,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薛宣,明朝理學家 讀之以為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南宋 尤袤 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清 童銓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明代學者)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 徐謂 (明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刻苦讀書,積累資料,這是治學的基礎。――秦牧 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劉知幾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蒲松齡:《阿寶》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韓愈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有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陳善[宋]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 頤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明] 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明]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後抉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門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 陶淵明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H. 「我與書的故事」手抄報內容有哪些
讀後感、對書的喜愛、痴迷程度、讀書的好處、應該讀那些書、推薦給大家的書。。。。。。
I. 我的故事我的夢手抄報內容
我的故事我的夢手抄報內容
童年的夢,七彩的夢;童年的美妙的歌聲,歡樂動人的歌聲;童年的腳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這又讓我回憶起童年的美好生活。在五彩繽紛的歲月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情。我的童年是美好的,許多事情值得我去回憶……
幾年前的一天,我獨自躺在床上,覺得很無聊,這時我看到「電子字典」臟了,我想:我的玩具臟了都會被洗得乾乾凈凈,今天我再做一次清潔工,把它洗一洗。
我從桌子上把電子字典拿到了洗手間,打開水龍頭,用手指在有污點的地方搓來搓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些污點擦去,可還有污點,我又用手使勁地搓,一會兒又用指甲在污點上摳來摳去,還是下不去。我想:這可怎麼辦呢?關了水龍頭,我把電子字典放在了水池上,著急地想著,卻怎麼也想不出來,我急得就在屋裡溜達,突然看見了廚房裡的鋼絲球,我想:如果用鋼絲球,會不會像刷碗一樣,變個魔術,把污點變走?於是我高興地把鋼絲球從架子上摘了下來,來到洗手間,把水龍頭打開,哪鋼絲球一下一下地搓著,美起太大作用,我又把洗潔精擠上,拿布在污點上擦來擦去。終於外殼上的污點被我洗沒了。
「啊!終於完成了一大半,太累了,我是一個天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