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故事讀後感
① 物理學家 讀後感 500字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這樣的:「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感悟: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是多麼的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② 《趣味物理學》讀後感
這個假期我閱讀了一本很有趣的關於物理學的書它便是前蘇聯的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所寫的《趣味物理學》了。這本書作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雖然它很老但它很經典讀起來便更加興趣盎然了如飲甘露如食甘貽。 書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頁。細細一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物理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黑白插圖。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氣看了將近100頁。全書大致分為19章有的章節會專門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每一則知識都會舉一個例子或者講一個故事不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地只講抽象的、空洞的概念。 裡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問題如十月的鐵路有多長為什麼電線在冬天會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會發生什麼現象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蘊含了許多物理知識由於熱脹冷縮鐵路夏天會比冬天長300多米電線冬天會比夏天短200多米由於慣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被甩向太空„„ 在讀書的過程中其中有一章尤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視覺錯覺」這一章。這一章中圖片豐富主要為實驗圖片。比如有一幅測試錯覺的圖片 這個假期我閱讀了一本很有趣的關於物理學的書它便是前蘇聯的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所寫的《趣味物理學》了。這本書作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雖然它很老但它很經典讀起來便更加興趣盎然了如飲甘露如食甘貽。 書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頁。細細一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物理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黑白插圖。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氣看了將近100頁。全書大致分為19章有的章節會專門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每一則知識都會舉一個例子或者講一個故事不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地只講抽象的、空洞的概念。 裡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問題如十月的鐵路有多長為什麼電線在冬天會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會發生什麼現象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蘊含了許多物理知識由於熱脹冷縮鐵路夏天會比冬天長300多米電線冬天會比夏天短200多米由於慣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被甩向太空„„ 在讀書的過程中其中有一章尤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視覺錯覺」這一章。這一章中圖片豐富主要為實驗圖片。比如有一幅測試錯覺的圖片
③ 寫一篇物理學家傳記的讀後感,600字多就行,初中水平
讀《愛因斯坦傳記》有感
「要理解這樣的人,唯有把他看成是為爭取永恆真理而斗爭的戰士」,愛因斯坦如是評價牛頓 的。同樣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要想讀懂愛因斯坦,也必須把他看作為爭取真理、人道和和平而斗 爭的「戰士」。 首先,先介紹一下愛因斯坦,他 1879 年出生在德國,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的最傑出的物 理學家。 他的科學偉績大致可以分為四個主要方面: (1)以布朗運動為代表的早期研究工作; (2)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推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的發展,開辟了原子物理的時代; (3)他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把時間、空間、 物質、 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 愛因斯坦從光速有限出發, 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 於 1905 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並開辟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 可見,他在近代自然科學史上的卓絕地位。因此,列寧贊譽他是「一位偉大的自然科學革新 家。」 以上已經完美演繹了愛因斯坦追求科學真理的奮斗歷程,其中不乏有與之種種科學追求的精 神息息相關。同時他還是一位爭取人道主義與和平而斗爭的堅強戰士。他認為,為社會服務是人 類生活的原始涵義,還有他竭力為「和平」和「博愛」而奮斗。在這幾點上,愛因斯坦踐行了自 己的人生准則,同樣也明確了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今後的奮斗目標。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被童年時代的愛因斯坦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慾深深地震撼了,特別是他 爸爸送的羅盤、偶然得到的幾何書,這些都冥冥對他後來的學術指明了思想發展的方向。可見對 於今後的我們來說,要想清楚的認識某種東西,就必須先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我特別喜 歡愛因斯坦的敢於思考的科學精神,完全擺脫了學術權威們對當時自然科學界思想的教條主義的 壟斷和專橫,這其中還必須要求對日益成熟的科學問題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同樣也在向我們傳 遞這一種信息,對於當代學生,我們讀書的同時也要敢於思考,學會思考,明白「盡信書不如無 書」的道理。當然書中最後還講到愛因斯坦遠離祖國的政治避難的艱辛歷程和為反對原子屠殺而 斗爭, 這也正練就了他那種為博愛和平努力的決心。 這也正是他的除了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外, 呈現給世人偉大光輝的一面。 總之,我通讀了這本《愛因斯坦傳》之後,感觸頗深。不僅是從中讀懂了偉人的傑出的物理 成就的發展歷程,更重要的是偉人背後的種種故事深深地激勵著我,就像一盞明燈為我指明了前 進的方向。
④ 求高一物理課外讀物《物理學的進化》讀後感。急,親們幫助
這本書是討論物理學觀念的進化的,並不是一種歷史記載。愛因斯坦在序言中說:這里沒有系統他講述基本物理論據和理論,說得更恰當一些,我們的目的在於用粗線條描繪出人類如何尋找觀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聯系。我們試圖說明是什麼樣的一種動力迫使科學建立起符合於客觀實在的觀念,但是我們的敘述必須簡單。本書的總的任務既然是敘述物理學的進化,因此我們不得不對論據和觀念作一定的選擇。
在我們寫這本書的時候,關於我們所想像的讀者的特徵,曾作過很長的討論,並且處處都在替他著想。我們想像他完全缺乏物理學和數學的實際知識,但是卻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足以彌補這些缺憾
愛因斯坦在寫書的時候,為了讀者,在材料的選擇和敘述的方法上都是精心選擇和設計的。愛因斯坦把抽象的理論寫成一個「偵探故事」, 「偵探故事」中設計了許多懸念,既提出了問題,也設計了懸念,讀起來很有趣味性。《物理學的進化》敘述了某科學家遇到了什麼問題,想了那些辦法,解決了什麼問題,有什麼意義?有些問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解決。有些問題,幾百年間都認為是正確的,但後來的探索卻證明是錯誤的。這就是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
新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新課改下的教材編寫,應當為幾歲和十幾歲的孩子著想。教材內容首先要使孩子們對於所學的知識感興趣。舊教材扳著面孔講一些枯燥的理論,孩子們怎能不厭學。我們教材中的定律都是現成的知識,好象都絕對的真理,孩子們難道還有必要思考這些絕對的真理嗎?
科學的發現往往在於基本理論的突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每天都在誕生新的學科,所以教材應在物理學基本概念、理論的敘述上下功夫,注重於查究最初的線索來指出新的物理概念在它與舊概念的斗爭中是如何產生出來的,突出科學研究方法的介紹。新教材也可以以故事的方式編材料,在編寫中寫出科學家的故事,吸引孩子們。在教材結構上由故事引出定律,然後講定律,再配一定的練習,提一些富有啟發意義的問題。通過故事和定律教給孩子們知識和探索知識的方法,並培養其科學研究的品質。科學家勤於思考、百折不回的精神,不迷信前人的結論,敢於思考堅持真理甚至為真理獻身的精神都對孩子們有教育和啟發作用。現在的高考題,往往都要學生應運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新教材當然要體現這方面的內容,讓孩子們知道學以致用。通過做練習培養其應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材也許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探究精神。
⑤ 《趣味物理學》讀後感 800字以上
趣味物理學 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本很有趣的關於物理學的書,它便是前蘇聯的雅·別萊利曼所寫的《趣味物理學》了。這本書作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雖然這本書很老,但它很經典,讀起來更興趣盎然,如飲甘露,如食甘貽。
記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寶貝似的亮出一本書,說值得一讀。我一看:《趣味物理學》,書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頁。細細一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物理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黑白插圖。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氣看了將近100頁。
全書大致分為19章,有的章節會專門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每一則知識都會舉一個例子或者講一個故事,不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地只講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裡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問題:如十月的鐵路有多長?為什麼電線在冬天會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會發生什麼現象?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蘊含了許多物理知識:由於熱脹冷縮,鐵路夏天會比冬天長300多米,電線冬天會比夏天短200多米;由於慣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被甩向太空……
在讀書的過程中,其中有一章尤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視覺錯覺」這一章。這一章中圖片豐富,主要為實驗圖片。比如有一幅測試錯覺的圖片,是黑格被白線分開成許多塊,結果看時發現白線的交叉點居然有灰點閃現,定睛一看,又不見了。作者還特意提到當時印這一章時,查鋅版的人居然讓人把白線交叉點上的灰點去掉,正好作者進去,跟他講明白了才避免一場誤會。
讀著這本書,我發現物理和生活息息相關。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讀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卻一點也不覺得它枯燥無味,反而對它愛不釋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會』讀者多少新知識,而是要幫助讀者『認識他所知道的事物』」。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一旦對於一門學科發生興趣,就會加倍注意,也就能夠自覺地去深入探索與學習,在興趣的引導下所學到知識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⑥ 物理世界奇遇記讀後感
聲明:文中部分書籍介紹摘至網路。
《物理世界奇遇記》讀後感
《物理世界奇遇記》這一本書通過一個普通市民湯普金斯先生在夢中的奇遇和一個教授的若干篇演講,介紹了現代物理學和宇宙學的主要領域——相對論、量子論、統計物理學、原子和原子核結構理論、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論等。全書語言幽默生動,深入淺出,具有良好的科普性,非常適合讀者閱讀。
此書是一本兒時的讀。,神奇的大師——蓋莫夫,一位俄裔美國物理學家,曾經預言了宇宙由大爆炸創生而留下了余燼(微波背景輻射),也最早提出了生物遺傳密碼的概念。在本書中,他又將普通大眾領進了一個新奇有趣的物理世界。
由於我們的愛麗絲——湯普金斯先生很容易在聆聽或思考抽象的物理問題時酣然入夢,也就將我們一次又一次帶到了他那些稀奇古怪的夢境,一個個想像中的世界:一個速度的極限(光速)比我們的慢得多的小鎮,以致在那個世界裡相對論效應(時鍾變慢、長度變短等等)變得顯而易見、普通平常,甚至根據同時性來判斷兇殺案也變得不那麼簡單;或者一個直徑很小而簡單的宇宙,體驗時空彎曲而產生的不可思議的現象,並隨著這個微型宇宙迅速膨脹和收縮;或者一個量子的叢林,因為量子常數很大而不得不面對一隻量子老虎的無數影像;或者從一個原子跳躍到另一個原子並加入那裡的快樂的電子部族,卻一不留神與一個正電子同歸於盡;還碰到了那個出名的麥克斯韋爾妖,看著他如何惡作劇,將老教授杯中的啤酒的熵減少;甚至還可以和那位古怪的老木雕匠一起,擺弄那些紅色的質子、白色的中子和綠色的電子,隨心所欲地製作他們想要的原子核;而在那個幽深的狄喇克的電子海洋里,聆聽他與海豚的對話……
當然,對於一個小學生或者中學生來說,光速不變、彎曲時空、量子效應、宇宙大爆炸、測不準原理、隧道效應、泡利不相容……是無法用理性去認知和思考的,而更像是童話世界裡那些五彩斑斕的泡泡,當然也無法理解我們的主人公湯普金斯先生為什麼對老教授的女兒更感興趣了。不過,蓋莫夫真的好像是從書中跑出來的一位魔法師,將現代物理學那些抽象的理論以及復雜的數學點化為生動形象的故事,使普通大眾在經歷了一次次奇妙的旅程後,對我們生存於其中的這個宇宙有了一個比較全面深入也是現代化的認識。
《物理世界奇遇記》是20世紀科普經典收藏。20世紀在科學發展史上是一個輝煌的世紀,以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創新性成果為標志的科學成就,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改變了人類的認知水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紀也是科學史上的一個英雄世紀,一大批別具一格的科學大師風雲際會,相繼登場,使科學的舞台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絢麗風采。20世紀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催生的原子彈,使社會公眾了解了科學的巨大威力,也促使人類認真地審視科學,了解到科學必須要與人類的良知,與人文精神結合在一起,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造福於人類,才能有利於和平,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進入20世紀80年代,人類更進一步認識到必須攜起手來保護生態,控制環境污染,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形成,是20世紀階級社會發展觀進步的一個重大的事件。
回顧20世紀科學走過的道路,從突飛猛進的科學創造,到科學與人文倫理的深度撞擊,形成與人文精神交融並進的局面,最終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尋常的篇章。
20 世紀誕生的科學和思想大師所取得的非凡的科學成就、創造的充足科學和思想養分,孕育了一批優秀的科普作品,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人們可以跟著愛因斯坦、薛定諤、伽莫夫、沃森、溫伯格、霍金等等科學大師的生花妙筆去領略科學創造的歷程、登攀一個個科學頂峰的征程和科學高峰的神奇景觀;可以跟著卡遜在寂靜的春天裡思考知更鳥的命運;可以跟著薩根去觀察宇宙和生命……。今天這些科學大師和思想大師大部分都已離開了我們,但那些優秀科普作品是他們留給後代的不朽的精神財富。
20世紀已經過去,21世紀已經肯定是一個全球化、知識化的世紀,也是科技國際化、網路化的一個時代。可持續發展依然是人類唯一的發展道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精神將交叉融合,世界的文化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東西方文化將會在激盪過程中進一步融合升華,創造出具有國際化,又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在未來15年,中國要基本完成向一個創新型國家過渡。建立創新體系、創新機制配套的基礎是要大幅度提高國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科學素質,把我國龐大的人口負擔真正轉化為無可比擬的創新人力資源。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傳播普及科技知識、科學精神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組織倡導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努力。中國科學院也承擔著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有義務整合全院資源努力把科普工作做大、做好,為國家和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科學出版社是科普圖書出版的一支戰略方面軍,應該大有作為。《20世紀科普經典特藏》把原汁原味的經典科普大餐奉獻給新時代讀者,輔之以中文點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希望這些經典著作能給讀者以啟發,開拓讀者的科學視野,更希望這些經典著作能起到示範的作用,推進我們自己的原創科普和科學文化作品的創作和出版。
我們對人們把「時間簡史」,這樣的書當成科普讀物來讀,勉強去讀的結果就是一頭霧水之後隨意的曲解。而此書卻不同作者把深奧的相對論用一種生動有趣的理解方式,講述起來,讓讀著可以通過聯想更容易的理解相對論的基本思想。
⑦ 求物理科普讀物的讀後感
《物理世界奇遇記》 這本書通過了湯普金斯先生在物理世界的奇遇, 為我們講述了許多的物理知 識,可以說是概括了整個 20 世紀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全部研究成果。 由於我們的愛麗絲——湯普金斯先生很容易在聆聽或思考抽象的物理問題 時酣然入夢,也就將我們一次又一次帶到了他那些稀奇古怪的夢境,一個個想像 中的世界:一個速度的極限(光速)比我們的慢得多的小鎮,以致在那個世界裡 相對論效應(時鍾變慢、長度變短等等)變得顯而易見、普通平常,甚至根據同 時性來判斷兇殺案也變得不那麼簡單;或者一個直徑很小而簡單的宇宙,體驗時 空彎曲而產生的不可思議的現象,並隨著這個微型宇宙迅速膨脹和收縮;或者一 個量子的叢林,因為量子常數很大而不得不面對一隻量子老虎的無數影像;或者 從一個原子跳躍到另一個原子並加入那裡的快樂的電子部族, 卻一不留神與一個 正電子同歸於盡;還碰到了那個出名的麥克斯韋爾妖,看著他如何惡作劇,將老 教授杯中的啤酒減少;甚至還可以和那位古怪的老木雕匠一起,擺弄那些紅色的 質子、白色的中子和綠色的電子,隨心所欲地製作他們想要的原子核;而在那個 幽深的狄喇克的電子海洋里,聆聽他與海豚的對話…… 大家應該都知道時光機吧。在我們的印象里,時光機器就應該像《多啦 A 夢》中的抽屜一樣。那麼,時光機究竟是什麼呢? 「時光機」 顧名思義, , 就是與時間和光有關的機器。 光的速度是 3 × 108 m / s , 這的確很快,並且是最快的。但是你又沒有想過,如果有一樣東西的運動速度能 夠接近於光速,會發生什麼狀況? 它的長度會縮短,是時間也會延長。也就是說,假設當一個人已接近與光速 的運動速度向你狂奔而來(僅僅是假設) ,你會發現他竟然變扁了(這里要申明, 這不只收到相對論收縮效應的影響,還受到人眼的影響,當人在觀察高速運動的 物體時物體發出的光不能再同一時間內到達你的眼睛,形成了「時差」,他很努 ) 力地向你狂奔,但你卻感覺到他的速度很慢。 物體的運動速度只會無限的接近於光速,但絕對不會超過光速。假設當一個人 3 3 以 光速的速度在一輛 光速的火車上奔跑,如果有人說用傳統的速度相加法 4 4 (在有人看來,這就是數學中船隻的順水速度:水流速度+靜水速度) ,那麼人的 真正速度應該是 1.5 倍的光速,但是之前說過沒有物體的運動速度會超過光速。 24 倍的光速,始終不會超過光速。 人的速度應是 25 《物理世界奇遇記》是 20 世紀科普經典收藏。20 世紀在科學發展史上是 一個輝煌的世紀,以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創新性成果為標志的科學成就,極大地改 變了世界的面貌,改變了人類的認知水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今天這些科學大師和思想大師大部分都已離開了我們, 但那些優秀科普作品 是他們留給後代的不朽的精神財富。 物理世界的確是很奇妙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解決。 《從一到無窮大》 這本由美國的 G·蓋莫夫寫的《從一道無窮大》主要以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二 十世紀以來科學中的一些中的進展。書中先漫談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然後用一 些有趣的比喻闡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四維時空結構, 並討論了人類在認識微 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方面的成就。這本書除了具有內容生動、通俗文並茂易懂這些 科普讀物所共有的特點外,還具有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等特點。特別應該指出的 是:一般科普讀物往往怕數學太「枯燥」和「艱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於作定性 的概念描述。這本書則恰恰相反,全書都用數學貫穿起來,並講述了許多新興的 數學分支的內容。正應為使用了數學工具,本書才達到了相當的深度。 文字易讀懂,可講到數學概念方面就立刻呆住了。關於時空相對性,公式都 讓我讀得疑惑不解。可這本書也有許多我喜歡讀的地方,我喜歡看書中的故事, 如在講「無序定律」中的「計算概率」時,就講了一個勒格讓先生破譯神秘符號的故 事,就像講偵探故事一樣,我邊看邊想符不符合常理,想通了便繼續看。 書中有很多有趣、新穎的話題,就像做做數字游戲中的你能數到多少?說了 些很可笑的事,從前的人只會數到 3,超過 3 就是不計其數……都讓人聯想現代 文化知識的進步。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許多新的數學知識,並與其他學科 有著重大的聯系。 《從一到無窮大》是一本精彩的書,會對我以後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
⑧ 物理書讀後感老師真坑爹。
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物理是一門以理解為主的學科,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吃力,究其原因關鍵是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氛圍不夠,總是把物理想像的多麼多麼的深奧,其實物理就在我們身邊。要想走出物理難學的怪圈,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物理身邊有。1、物理無處不在。生活中的好多物體都包含有物理知識,例如我們學慣用的台燈包含的物理知識就有:杠桿、摩擦力、變阻器、導體和絕緣體、光的反射、能量變化、物態變化以及化學知識等等。另外,在娛樂時也有物理知識,電視中的《奇思妙想》、《絕對挑戰》都包含了許多物理知識,甚至電視廣告中也有物理知識:廣告露露飲料需要加熱飲用時,在冰天雪地里怎麼加熱,後來主人公用冰塊磨成冰透鏡會聚太陽光解決了這一難題;學生從物理學習中找到自信和快樂。2、物理中深奧的道理盡量用身邊的事例來說明。你像《氣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一節中講解飛機升天的原因時,學生大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學起來有一定困難,講解時我首先用兩張紙做了簡單的實驗,得出氣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大,接著再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足球里的「貝氏弧線」進一步理解這一關系,然後再講解飛機升天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3、物理實驗盡量用身邊的器材來完成。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器材可以是:啤酒瓶、熱水、盆子、玻璃杯、硬紙片、掛衣鉤、吸管、注射器;研究《氣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時用的是兩張紙;研究重力勢能的大小因素時用的書本、橡皮等等都是我們身邊再熟悉不過的器材,這樣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實驗。
第二、實驗重探究。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美國人提出一個實驗課題,美國人自己需要兩年完成,而中國人只需半年就可以完成,但是關鍵是中國人提不出問題。由此說明中國人的探究能力的欠缺,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所謂探究實驗教學,就是首先對某一問題提出猜想,然後再設計實驗驗證或者否定自己猜想的教育理念,由於現實條件的限制,我們在課堂上不可能都實驗探究,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按照這個思路教育學生、講解知識,這樣學生慢慢的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興趣,回家後他們會想辦法去做課堂上無法完成的事情。記得講完《壓強》後,有一學生看到電視上公安部門利用犯罪分子留下的腳印來破案,於是他就想留有的痕跡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呢?通過觀察他猜想可能與物體的質量、下落的高度、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以及地面的松軟情況有關,於是他就找來一把刻度尺、一些沙子、兩個大小不同的球、兩個質量不同的球來做探究實驗,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這樣課堂上學過的探究方法又在同學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運用。
只要留意身邊處處都有物理知識,只要用心隨時都能做物理實驗,那麼不久的將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綜合素質會有較大的提高。
http://..com/link?url=_OheesLy8Yns7DX3cBBvFc0i_c_5o7lcWVqV6OJEagDTw08zh6Du_
⑨ 物理科普讀物讀後感
《萬物簡史》
曾經有一個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完這本書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了……
這是對一部作品的最高評價了,閱讀完該書後,我覺得這個評價並不過份。死亡是人類生命深處一種終極的恐懼,為了避免死亡這個無法逃脫的命運,我們可以作出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事,當然這種恐懼同樣也可以引領我們去創造和發明。我們無法對抗永恆的時間(萬物簡史的作者似乎並不認同時間是永恆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來刻畫時間,這是對生命比較理智的看法之一。《萬物簡史》可以讓人類明白其實他是沒有資本和必要那麼狂妄自大,它應該戴著感恩的心,理智平和地對待生命之外和生命本身。以上是該書能帶給成人的收獲。對於小孩子,或許這本書會熏陶出多年以後的諾貝爾得主,因為他展示科學也是興趣盎然的,美妙的,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枯燥。所以一直想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原本計劃10。1寫篇所謂的書評。奈何心情不好,沒有下筆,等到現在心緒好些了,卻又很遺忘了很多細節,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談起。打算再好好看一遍,做筆記,然後再寫,翻開引言,發現其實就是一篇很不賴的誘惑,我當初決定買它,引言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了,當然還有北大校長許智宏寫的序。不再贅述,大家且去看看《萬物簡史》之引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