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成語故事怎麼表達
我最喜歡的成語故事是《懸崖勒馬》。內容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商人,他有一個獨內生子。獨生子長大了容,天天賭博,商人勸兒子不要去賭博,可兒子不聽。他媽媽有時也拿錢同意兒子賭博。商人之後想出了一個主意,於是給兒子備了一匹馬、一些干糧。讓他去一個地方,於是兒子聽了父親說的話上路了。騎馬的路上看見前面立著紅色的旗子,之後,獨生子喊 了一聲:「吁」。因為馬跑得太快了,很難停下來。之後,獨生子看見前面是懸崖。等馬停下來,已經到了懸崖的邊上。獨生子看父親來了,父親走過來對兒子說:「兒子,有錯誤就要及時改正,要不以後想改也改不了了。」
讀了這篇故事我懂得了有什麼錯的地方要及時改正。
② 寫一個喜歡的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回處答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③ 形容非常喜歡一樣東西的成語故事2個
1、愛不釋手
【拼音】: ài bù shì shǒu
【解釋】: 釋:放下。喜愛得捨不得放手。
【出處】: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舉例造句】: 雖是不合他的路數,可奈文有定評,他看了也知道愛不釋手。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拼音代碼】: abss
【近義詞】:手不釋卷、愛不忍釋
【反義詞】:不屑一顧、棄若敝屣
【歇後語】: 娃娃拿到新玩具
【燈謎】: 娃娃玩新玩具
【用法】: 作謂語、狀語、賓語;表達喜歡物件
【英文】: fondle admiringly
2、愛屋及烏
【拼音】: ài wū jí wū
【解釋】: 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出處】: 《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舉例造句】: 子存寵上了小老婆,未免「愛屋及烏」,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
【拼音代碼】: awjw
【近義詞】:相濡以沫
【反義詞】:愛莫能助、殃及池魚
【燈謎】: 盲目愛好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過分偏愛
【英文】: Love me, love my dog.
【故事】: 商朝末年,周武王攻克商都,建立周王朝,周武王不知如何處置商朝遺孤大臣,軍師姜子牙說:「如果愛一個人,就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他們都助紂為虐,應該處死。」大臣周公認為不妥,商紂王的罪過不能由他們承擔。
④ 我喜歡成語故事,為什麼喜歡50字
火中取栗huǒzhōngqǔlì
[釋義] 偷取爐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險為別專人出力;自己上了當;屬卻一無所得。
[語出] 故事見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
[正音] 栗;不能讀作「sù」。
[辨形] 栗;不能寫作「粟」。
[近義] 代人受過 為人作嫁
[反義] 坐享其成
[用法] 用來比喻被人利用;冒了風險卻沒有得到好處。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⑤ 最喜歡的成語故事及理由
你最欣賞的成語故事是__畫龍點睛____,最欣賞它的原因是:任何事物如果都能有畫龍點睛的一筆,那就會更加完美了.
⑥ 優秀作文我喜歡的成語故事 寫寫喜歡的原因和道理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啟迪心靈的鑰匙》。
這本書給我們講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即「八德」故事匯編。這些故事篇篇發人深省,讀後令人難以忘懷。比如書中的《說黔婁嘗糞》:「黔婁為令,父病棄官,禮斗祈代,嘗糞心寒」。黔婁當縣令的時候,因為父親得病就棄官不做了,天天向北斗星乞求父親的病能好,並回家專門侍候父親,但父親的病並沒有好轉,在嘗過父親的糞便後,他知道父親病得很嚴重,心裡非常痛苦……再如《董永賣身》:「董永家貧,賣身葬親,天譴仙女,織縑完緡。」,董永家很窮,用賣自己的錢葬雙親,感動上天安排仙女嫁給他為他織布。這些故事在今天讀來仍然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
為了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書中的一些文言詞句,這本書還對孝、悌、忠等「八德」進行了注釋。如:孝:百善孝為先。「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損,孝之始也」等等。
我們的祖先早就認為教育應以德為先,這本書里的故事就很值得我們好好閱讀和學習。高爾基曾說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啟迪心靈的鑰匙》這本書就是我們最好不過的成長的階梯了。
現在,學校和家長對我們讀書的要求越來越高,《啟迪心靈的鑰匙》這本書,正是我們「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載體。
我喜歡《啟迪心靈的鑰匙》這樣的好書!
⑦ 你最喜歡的成語故事:(寫六個)
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囊螢映雪
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於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還有:
暗室求物 傲賢慢士 白面書生 閉戶讀書 博覽群書 布衣韋帶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簞食瓢飲 讀書得間 廢書而嘆 焚膏繼晷 腹載五車 滾瓜爛熟 含英咀華 畫荻教子 開卷有益 立地書櫥 兩腳書櫥 磨穿鐵硯 囊螢照讀 牛角掛書 囊螢照書 七行俱下 然荻讀書 三餘讀書 十年寒窗 詩禮之家 十行俱下 書香門第 十年窗下 碩學通儒 書聲琅琅 大璞不完 孫康映雪 徒讀父書 五行並下 韋編三絕 學富五車 尋章摘句 一簞一瓢 一介書生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映月讀書 源頭活水 映雪讀書 招賢納士 晝耕夜誦 折節讀書 暗室求物
⑧ 挑個最喜歡的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⑨ 為什麼喜歡成語故事
能加深記憶力,而且增進個人的文化內涵。
很多我小的時候看到的成語故事,版我直到現在還記得,當權別人提問的時候,
能用講故事的形式說出來,感覺也很好。但是不用太勉強自己,喜歡就看,這樣記得才深刻,不喜歡強制的記也記不住,就當睡前故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