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小兒垂釣古詩故事

小兒垂釣古詩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1 02:42:33

Ⅰ 小兒垂釣的古詩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版:一個頭發蓬亂、面權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景之筆;後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全詩從形神兩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垂釣小兒的形象,言辭流暢,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Ⅱ 小兒垂釣的古詩意思

意思是:一個蓬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專,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聽到屬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小兒垂釣

【作者】胡令能【朝代】唐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小兒垂釣古詩故事擴展閱讀:

賞析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

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

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Ⅲ 怎麼把古詩《小兒垂釣》改編成一個小故事

原文: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翻譯:

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卻不回答,害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Ⅳ 巜小兒垂釣古詩一首

小兒垂釣 作者:唐 胡令能 原文: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1、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2、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 3、莓:一種小草; 4、苔:苔蘚植物; 5、借問:向人打聽; 6、應:理睬; 7、遙:遠遠地; 【詩文解釋】 一個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亂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答話。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情趣的詩作。 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山野孩子頭發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專注於釣魚的情景。「草映身」,不僅是在為小兒畫像,在結構上,也為下句的「路人借問」埋下伏筆。因為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至於他在「招手」之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像中的事 ,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 遙招手 」的原因之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這首詩勾畫小兒垂釣的神情動態活靈活現,富有生趣,堪稱佳作! 【作者簡介】 胡令能 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小兒垂釣》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Ⅳ 古詩《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回遙招手,怕得答魚驚不應人。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注釋
蓬頭:形容小孩可愛。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應:回應,答應,理睬。

Ⅵ 把古詩小兒垂釣改編成一個小故事

一天抄早晨,9歲的小牛娃一襲起床,臉都沒顧得上洗,頭也沒梳,就急急忙忙地拿起頭天晚上准備好的釣魚工具,向河邊飛快地跑去。
小牛娃高興地來到了河邊一看,河水很深、很綠,上面還有美麗的荷花呢!
小牛娃側著身子,坐在了莓苔上。河邊的草很高,把他的身子遮住了,只露出了一個小腦袋。
小牛娃在魚釣上裝好魚餌,把魚釣向河裡一甩,只見魚釣「刷」地一下沉入河中,魚漂靜靜地浮在水面上。小牛娃目不轉睛地盯著魚漂。可是魚漂一動不動。小牛娃把魚釣提起來,又放了一些魚餌,再甩出去。
過了一會兒,魚漂還是一動不動,於是他又提起魚竿,在魚釣上又放了一些魚餌,再把魚釣甩出去,靜靜地等啊等。不一會,只見魚漂在水面上動了一下,他全神貫注地盯著魚漂。正在這時,一位過路人向他喊道:「小孩子,去張大人家怎麼走啊?」小牛娃急忙向他搖了搖手,意思是說:別大聲說話,我正在釣魚。這時,小牛娃把魚竿猛地向上一挑,一條大鯉魚被釣了上來。
他把魚放到魚簍里,收拾好魚具,高高興興地向那個問路人走去,一邊走,一邊說:「是去張大人家嗎?我知道,跟我走吧。」

Ⅶ 小兒垂釣古詩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詩作。詩曰:「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全詩從形神兩方面刻劃了垂釣小兒栩栩如生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Ⅷ 古詩(小兒垂釣)詩意!

古詩抄(小兒垂釣)詩意:

一個蓬頭襲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回應路人。

原文: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後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此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

Ⅸ 古詩小兒垂釣及意思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詩內文解釋】
一個容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大聲答話。

Ⅹ 用小兒垂釣這首詩編一個故事

小兒垂釣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一個小村裡,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邊回上是綠答油油的草地,小河邊垂柳依依,風景非常迷人。
在河邊有一個小娃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他的眼睛一動也不動的盯著魚鉤,等待著大魚上鉤。這時,一位過路人客氣地想向個小娃問路,可那個小娃不說話,豎起一根手指頭放在嘴巴上「噓噓噓」,然後再招招手,路人好象懂得了那小娃的意思,正朝著小娃走來。就在這時,水面上起了圓暈,魚鉤立刻下沉,小娃很機靈,一下子就提起魚竿,「哇!好大的一條魚呦」小娃高興地蹦了起來。那位路人走過來說:「小娃,想不到你這么厲害啊,釣到了大魚,不錯。」那人露出滿意的目光。「不好意思了,我不是不想回答你的話,而是,我怕魚溜走,所以才不馬上回答你,不然我的大魚就上不了鉤了。」小娃不好意思的說。「沒關系,話晚點回答沒事的,關鍵是你先把大魚釣到手再說,回家吧,別讓父母擔心,再見了!」路人說。「恩,再見了。」
作品原文:
小兒垂釣

唐朝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