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我喜歡的成語故事
這幾天,我利用睡覺前的一點時間,窩在被子里看完了《成語故事》。這本書並不厚,才一百多頁,可裡面的故事卻很多,有八仙過海、撲朔迷離、拔苗助長、杯弓蛇影……其中我最喜歡「八仙過海」的故事,它講了何仙姑、藍采和等八個神仙去參加西王母的蟠桃會,路過東海的時候看到水很深,浪很高,很難過去。他們就各顯神通,渡過了東海。這個故事好神奇啊!連紙驢都可以丟進海里去,紙碰到水不會化嗎? 還有一個故事叫「撲朔迷離」,它講的是花木蘭的故事,我記得我的iPad上以前還有花木蘭的故事,可是後來又不知到哪兒去了。它講了花木蘭打扮成男的,代替她的爸爸去打仗,最後打贏了,她回家換上漂亮的女裝,就去看和她一起打仗的夥伴。那些夥伴嚇呆了,說:「原來你是女的呀!」花木蘭笑著說:「在籠子里,雄兔會不停地蹬腿,而雌兔卻雙眼半閉,很好辨認;可是兩只兔子都跑起來的話,你怎麼能辨出雄雌呢?」蹬腿就是「撲朔」,雙眼半閉就是「迷離」,「撲朔迷離」就是形容情況錯綜復雜,讓人分辨不清。 這本書里還有很多搞笑的故事,比如「一葉障目」,「東施效顰」,「鄭人買履」……
還有一篇
朋友們,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讀《成語故事》嗎?是因為這本書里的一些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比如《負荊請罪》這個故事給我的感受最深。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戰國時代,有一個武將廉頗和一個文官藺相如。他們兩個都是趙國的大臣深受皇上的寵愛。但是廉頗卻在心裡一直嫉妒著藺相如,曾經三番五次的當眾羞辱藺相如。可是藺相如卻以國家大事為重,私人恩怨是小,對廉頗處處忍讓。這時候,廉頗經人提醒,知道了其中的利害關系。於是,就背著一根荊條,去給藺相如請罪了。從這一個故事裡,我明白了要學習廉頗那一種勇於承認錯誤的精神。
有一次,媽媽不在家,我就約了幾個小夥伴到外面踢球。過了一會兒,由於踢球不小心,把隔壁王叔叔家的玻璃給打碎了。這時候,我就毫不猶豫的跑回了家。到了家,我的心裡十分害怕,生怕王叔叔到我家來找。可是,天不遂人願,不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而且可怕的簡直無法讓人相信,王叔叔跟著媽媽一起到了家裡。這時,我的心裡就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只得躲在屋裡不敢出來。過了一會兒,王叔叔走了,可是媽媽卻把我叫到了跟前,慈祥的對我說:「孩子,你說,是不是你把人家的玻璃給打碎了?」我本想不承認,可腦子里卻浮現了廉頗給藺相如請罪的場面,便毫不猶豫地承認了,請求媽媽原諒。媽媽說:「孩子,只要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啊!」過後,我就主動去給王叔叔道歉了。
今天,我又重溫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教會了我一個道理:知錯就改還是好樣的。
2. 四年級 我最喜歡的一個成語故事作文
我最喜歡的一篇作文——《滴水穿石的啟示》
我最喜歡的一篇作文是《滴水穿石的啟示》。
水滴為什麼能滴穿石塊呢?通過本篇作文我深深的體會到:是因為水滴目標不轉移,持之以恆的滴著石頭。一滴,兩滴,三滴,滴不穿石頭,但當幾億滴,幾十億滴,幾萬億滴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水滴不停息地滴向石頭,石頭終究會被滴穿的。作文為了說明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理想這個道理,介紹了醫術高超,擁有葯學巨著《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的愛迪生和畫藝已達到最高境界的齊白石勤奮刻苦,取得成功的故事。本篇作文用朴實的語言描繪著三位名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奔向成功的,我被深深地震撼著。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為了撰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而歷盡艱辛的談遷,為了編寫《史記》而忍辱負重19年的司馬遷,為了推出《徐霞客游記》而嚴寒酷暑奔波在外34年的徐霞客……我不禁質問自己: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偉人不都是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越過一道道障礙,穩登成功之峰嗎?那成功之峰,不是半途而廢就能登上的;不是三心二意就能登上的;而是那些不畏艱險,歷盡挫折的人用汗水做渠道,用堅強做拐杖,用毅力做草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峰的。如果人人都那麼容易做到,那成功也就沒意義了。
這篇作文讓我明白了滴水穿石的道理,所以我喜歡它
3. 我最喜歡的成語故事作文600字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老鼠和貓交朋友》。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隻貓看見一隻老鼠說:「我最喜歡老鼠,我要和你交朋友。」老鼠同意了,它們倆一起去買了一罐豬油,它們不知藏在哪裡,貓說:「藏在教堂吧。」
有一次,貓想起它們藏的豬油,貓對老鼠說:「有人讓我當教父,給剛生下來的小貓取名,我要去給教堂給小貓取名了,老鼠說:「好,你去吧。」貓在教堂把豬油外面的皮給舔了一遍。回來後,老鼠問貓:「取的什麼名?」,貓說:「去了皮。」,「去了皮,真怪的名字。」老鼠驚奇的說。
第二次,貓的嘴又饞了。它對老鼠說:「有人又叫我給小貓取名字。」它又進了教堂把豬油吃了一半。回來老鼠又問:「這次取的什麼名字啊?」貓說「吃一半」。老鼠又問:「吃一半,你們貓就是這樣取名嗎?」「對」貓回答說。
第三次,貓又對老鼠說:「我表姐生了一個小貓,讓我給它取名,我又要走,你同意嗎?」「同意」老鼠說。誰知貓又到教堂,把豬油全吃光了。回來老鼠又問:「這次又取的什麼名字啊?」貓說:「一掃光。」
冬天到了,動物們沒有食物了,老鼠想起它們藏的豬油,到了教堂,老鼠一看說:「怎麼是空的?一定是你吃的,你第一次把皮吃了,第二次把豬油吃一半,最後一掃光。」貓說:「你再喊,我連你也吃了」說完,貓撲過去把老鼠吃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老鼠是不能和貓交朋友,因為貓本來就是要吃鼠的,所以凡事都要動動腦筋,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4. 【我最喜歡的一個成語故事】這篇作文誰會寫啊
選一個成語,簡述下它的來歷,含義,由此引出一種精神,表明是你喜歡的是這種精神,在舉例名人事跡,驗證這種精神的重要,最後一總結就ok了
5. 《我最喜歡的成語故事》450字作文
感恩圖報
你知道感恩圖報這個成語故事嗎?我很喜歡的。講給你聽聽。
春秋時期,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xū)帶領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再攻打我國,我一定重賞他!」可惜一連三天都沒人想出好辦法。
到了第四天早上,一個年輕的漁夫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鄭定公一聽,馬上問道:「你需要多少士兵和馬車?」漁夫搖搖頭說:「我不要那些,也不用食物,我只用我這根劃船的槳。」
說完,漁夫便跑到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伍子胥看到後,問漁夫:「年輕人,你是誰啊?」漁夫回答道:「你沒看到我手裡的船槳嗎?當年我父親就是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啊。」伍子胥想了想,便說:「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一位漁夫救了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就是他的兒子。你怎麼在這里呢?」漁夫說:「還不是因為你們要來攻打我們。鄭定公說誰能讓你們退兵,他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父親救過您的面上,就不要攻打我們了。」伍子胥感嘆一聲,說:「是你父親救了我,我才能當上大將軍的。好吧,這個恩情我一定會報答的。」說完,伍子胥就下令撤兵回國了。
後來人們就用「感恩圖報」比喻別人給自己的恩惠要感激,並要想辦法報答。
我喜歡這個成語故事,是因為我覺得不懂感恩,就無法立足於世。
6. 優秀作文我喜歡的成語故事 寫寫喜歡的原因和道理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啟迪心靈的鑰匙》。
這本書給我們講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即「八德」故事匯編。這些故事篇篇發人深省,讀後令人難以忘懷。比如書中的《說黔婁嘗糞》:「黔婁為令,父病棄官,禮斗祈代,嘗糞心寒」。黔婁當縣令的時候,因為父親得病就棄官不做了,天天向北斗星乞求父親的病能好,並回家專門侍候父親,但父親的病並沒有好轉,在嘗過父親的糞便後,他知道父親病得很嚴重,心裡非常痛苦……再如《董永賣身》:「董永家貧,賣身葬親,天譴仙女,織縑完緡。」,董永家很窮,用賣自己的錢葬雙親,感動上天安排仙女嫁給他為他織布。這些故事在今天讀來仍然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
為了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書中的一些文言詞句,這本書還對孝、悌、忠等「八德」進行了注釋。如:孝:百善孝為先。「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損,孝之始也」等等。
我們的祖先早就認為教育應以德為先,這本書里的故事就很值得我們好好閱讀和學習。高爾基曾說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啟迪心靈的鑰匙》這本書就是我們最好不過的成長的階梯了。
現在,學校和家長對我們讀書的要求越來越高,《啟迪心靈的鑰匙》這本書,正是我們「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載體。
我喜歡《啟迪心靈的鑰匙》這樣的好書!
7.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10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一齊吹,那裡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裡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鑽研,努力拚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張載在一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一樣愛護,來幫助你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聖人嗎?為什麼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麼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麼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七:一言為重
商鞅,姓公孫,名鞅,衛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被孝公封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將要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言誰能將此木柱搬到北門,就賞給黃金十金。開始,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響應。商鞅又宣布,誰能將木柱搬到北門,賞給黃金五十金。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壯著膽子把木柱搬到北門,果真得到了五十金。這件事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百姓認為商鞅說話算數,都相信新法,服從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極力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時,他被任命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種情形下,他寫了《商鞅》這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表明了自己推行新法的決心,也說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樣,說話算數,取信於民,使新法繼續貫徹下去。
根據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便引申出「一言為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言行一致。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八: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九:一毛不拔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十: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8. 《我最喜歡的成語故事》450字作文
《一諾千金》
一諾千金看來只是一種作風,一種實在,一種牢靠,可它的內涵涉及到對世界是否鄭重。誠摯、嚴謹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那種准則的含義已超出了本身,而帶著光彩的人類理想和精神、正氣在其中。
記得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一個早晨,我早早的去吃早餐,媽媽給了我一元錢讓我去早餐。
來到飯館,我一看有許多同學也在這吃,我就買了一碗稀飯四個包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吃完了 就和一個同學向學校跑去.跑著跑著,我無意識地在我的包里摸到了一張長方形的紙,我摸出來一看,原來是媽媽給我的一元錢,我想糟了,我吃稀飯每給錢.我再想了一會兒,管她呢,反正還可以買東西吃.,到了下午,我又摸了摸,就想起了八榮八恥中寫到"以誠實守信為榮,就說:"還是還給她把!"我到了那紅著臉說:"阿姨我早上吃稀飯忘了付錢,給!"阿姨笑容滿面的說:"你真是個誠實的孩子,"我聽了這句話,我的心像火一樣在燃燒。
誠信像土,一畝心靈之土,為無數幼苗提供營養,使它們開出美麗的鮮花。誠信像水,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誠信是人之本,民之基,國之根。
同學們,拾起誠信的"背囊"吧!用你的誠信戰勝風浪,以你的誠信來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9. 我最喜歡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專窮,沒錢上學屬.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