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讀成語故事完成閱讀題
專心致志、鬨堂大笑、栩栩如生、胸有成竹、熟能生巧、水滴石穿、百發百中、無價之寶、畫龍點睛,具體解釋如下:
1、 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裡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4、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5、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里穿過,流進油葫蘆里去了。陳堯咨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B. 周浦小學成語故事練習題答案
廢寢忘食fèi復qǐnwàngshí
[釋義] 廢:制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語出] 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正音] 寢;不能讀作「qìn」;食;不能讀作「sí」。
[辨形] 廢;不能寫作「費」;寢;不能寫作「寐」。
[近義] 旰食宵衣 兢兢業業 焚膏繼晷 夜以繼日 發憤忘食
[反義] 心不在焉
[用法] 多含褒義。用來形容人非常專心努力。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
[英譯]
[成語故事]
C. 如何指導小學生閱讀成語故事
個人覺的家長最好能了解孩子的愛好,培養他的興趣,先講一些成語故事在灌輸到一些道理,慢慢滲透給他,讓他不知不覺的就喜歡了閱讀了
D. 成語故事閱讀與訓練(一) 求答案!
1、 一日來千里:1.(1)長江中下游(2)土自地 縱橫(3)人口(4)長江(5)長厚的人(6)即使(7)我 謙詞 2、(1)向東,名狀(2)西進,名動(3)稱王,名動(4)使亡,使動(5)讓……為王,使動 3、D
2、 一葉障目:1、B 2、D 3、(1)(聽了)多日就厭倦得不能忍受,哄他說:「看不見你了。」(2)帶著樹葉到集市,當著人面拿人家的東西。(3)縣令受理這個案子,那個楚人自己說了事情來龍去脈 4、(1)土地,縱橫(2)別人,物品。文言中兩個單音詞,合起來恰似現代漢語中的一個雙音詞。
E. 讀小學四年級《成語故事》考級試題
你是小學生嗎?為什麼還總是上網呢?這樣不好你知道嗎?
F. 成語故事一日千里閱讀題
一日千里
典 故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作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尚未做秦王的贏政相處良好。後來,贏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國做人質,贏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見此狀況,便找了個機會,逃回了燕國。回國後,太子丹一直耿耿於杯,想報復贏政。但由於國家小,力量薄弱,難以實現自己復仇願望。不久,秦國出兵攻打齊、楚、韓、魏、趙等國家,漸漸逼近了燕國。燕國國君害怕極了,太子丹也憂愁萬分:就向他的老師鞠武求教能夠阻擋秦國侵吞的好辦法,鞠武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機智,有謀略,你可跟商討一下。」田光請來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並說「希望先生能替我們想個辦法,抵擋秦國的侵吞。」田光聽了,一言不發,拉著太子丹的手走到門外,指著拴在大樹旁的馬說:「這是一匹良種馬。在壯年時、—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時,劣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說這是為什麼呢?」太子丹說:「那是因為它精力不行了。」「對呀!—現在您聽說的關於我的情況,都還是我壯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著說:「當然;雖然有關國家的大事我已無能為力,但我願向您推薦一個人,我的好朋友荊坷,他能夠承擔這個重任。後來,太子丹結交了荊軻,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後行刺以失敗告終。
G. 請你認真閱讀成語故事回答問題
問吧
H. 適合小學一二年級閱讀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雷動風行
【讀音】:léi dòng fēng xíng
【解釋】: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出處】:《易·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三國·魏·王弼註:「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唐·白居易《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策》:「雷動風行,日引月長,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費盡出於人,人實何堪其弊?」
【拓展閱讀】: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子之於仁,剛健果決,如天旋地轉,雷動風行做將去!仲弓則斂藏嚴謹做將去。顏子如創業之君,仲弓如守成之君。顏子如漢高祖,仲弓如漢文帝。(10北宋·語錄·朱子語類(簡體字版))
◆凡動息則靜,靜非對動者也。語息則默,默非對語者也。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故動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見也。若其以有為心,則異類未獲具存矣。(十三經註疏·《周易正義》)
◆念紹庭之垂裕,顧受福之永昌。思與萬邦,同茲大澤。禮交樂舉,既明嚴上之規;雷動風行,宜覃渙汗之號。可大赦天下。於戲!大事在祀,聿從裒對之文;與物為春,用穆好生之化。(10北宋·話本·宋朝事實)
◆而三靈眷懷,億姓禔福。天清日潤,雷動風行。嘉生汔臻,氛祲盪定。固可以薦四時之和氣,總萬國之歡心,以報本乎天地,而反始乎先祖也。(10北宋·話本·宋朝事實)
◆非是對語有默以動靜語默,而地別體,故雲「非對」也。雲「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者,此言天地之動也。言「寂然至無是其本矣」者,凡有二義:一者萬物雖運動於外,而天地寂然至於其內也。外是其末,內是其本,言天地無心也。二者雖雷動風行,千化萬變,若其雷風止息,運化停住之後,亦寂然至無也。(十三經註疏·《周易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