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語故事的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識,「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十分的把握;「魚目混珠」的意思是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 我對其中的一個「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感受很深。這個故事講述了偉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學習,很貪玩,有一天遇見一位老奶奶正在磨一根粗粗的鐵棒,李白覺得很驚奇,說:「要把鐵棒磨成針,能行嗎?」老奶奶笑了笑說:「我不停的磨下去,這鐵棒會越來越細,最後一定會磨成針的。」李白聽了很受啟發,於是他下定決心堅持讀書,後來成了著名的詩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我想我在學習上也要向這位老奶奶一樣學習她堅持不懈的毅力,肯定也能考到好成績的。 我很喜歡《成語故事》這本書,因為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② 《小學生成語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小學生成語故事》,這本書精選了一些最常見、最簡單實專用的成語,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屬讀者容易理解當中的意思。每個成語故事除了交待了該成語的由來、含義及背景,並配有「近義詞」與「反義詞」。
讀了這本書後讓我學習到更多的語言知識,熟悉當中的典故,並能從中領悟到不少的道理,一方面在寫作時學以致用,提高我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增長了我的課外知識,讓我更懂得待人接物。閱讀課外書的益處多多,我要在日後的時間多閱讀,增長知識,增長閱歷。
③ 成語故事讀後感500字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書,書裡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每篇都帶有插圖,十分吸引人,所以我十分喜歡看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里混吃混喝,之後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先大家一齊吹改成了一個一個的吹,最後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於是就逃跑了。
透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要我們回家好好練習新學的歌,我回去沒有好好准備,心裡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齊唱的,老師不會發現的,但是第二天的音樂課上,老師請了幾個同學起來單獨唱,我被叫到了,結果我結結巴巴地沒有唱出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我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心裡想我以後再也不濫竽充數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必須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期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於是他就跑到田裡,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後原先綠油油的秧苗,最後都枯黃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心急,憑自我的意願去做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多學點東西,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學,給我們跑東跑西報這個班那個班地學東西,到最後我們什麼都沒有學好。我多麼期望爸爸媽媽能為我們思考思考。
我喜歡讀《成語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增長了知識。
④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作文
《成語故事》讀後感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⑤ 成語故事讀後感100字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 讀了列那狐的故事,我覺得列那是個狡猾的狐狸,它捉弄別的動物,卻自己在那暗自偷笑,不過他也有倒霉的時候。 但是往往比他大十倍的動物都斗不過他,連他的舅舅葉森格都被他捉弄了數十次,他靠自己的計謀去制服別人,去對付別人,因此獅子國王很重用他,他總是用花言巧語去迷惑獅子國王、王後,使得獅子國王、王後更加重用他。列那狐非常的狠毒,我們可不能做他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去害別人。 被花言巧語所迷惑,不知這樣的事同學們見到過嗎?花言巧語所指的就是不真實得事,而說花言巧語的人也一定不是好人,他們用不真實的好話去迷惑別人,只是為了得到利益,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見一些人,做出讓我們注意不到的事,而這件事也是美好的,比如:把塑料瓶子扔進垃圾桶,把看到的紙屑拾起來,副盲人老爺爺過馬路…這些都是我們平常注意不到的小事,但往往是我們注意不到的小事,竟然促進了我們的文明發展! 我們也應該做這樣的人,做一個文明發展的好榜樣!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 列那狐遇到什麼事都會動腦筋,但有時候會耍些小聰明。 我們要學習列那狐勤動腦筋,腦子才不會生銹,但是不能學它使小聰明哦!
⑥ 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讀後感怎麼寫
不知所措【解釋】: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出自】:《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示例】:程仁呆了,這個意外的遇見,使他一時~。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五五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補語;指處境很為難
⑦ 《成語故事》的讀後感
讀拔苗助長
昨天我讀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是說一個人總是覺得他的禾苗長得太慢,於是就拔出這些禾苗想讓禾苗長得快一些,但是因為禾苗離開了土壤就全部死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規律的,要想辦法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才能取得成功。而違背這些規律一定是失敗的。比如說拔苗助長的故事,禾苗需要時間和養分、陽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長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生長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就是規律。而那個人違背了規律就一定會失敗。
我們做事情也要符合規律,不能急於求成。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百發百中的,重點講了泮黨他感覺自己的箭術比別人好得多,要跟別人比一比誰厲害。故事表達的是做人不能驕傲自滿,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比自己技術更高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能一味地和別人比出勝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向別人學習,讓自己能更加進步。
《半途而廢》讀後感
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半途而廢》,是講了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去遠方拜師求學,一年後樂羊子回家,妻子問他怎麼這么快就回來了,他說想家了,妻子聽完,拿起一把剪刀,來到織布機前說:「織布要一絲一線地積累,剪斷了,前面織的布就作廢了,學習也是這樣,每天都要堅持。」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所打動,於是又回到老師哪裡繼續完成了學業。
通過這個成語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讀後感
安居樂業
我讀了一些成語故事,其中有個故事叫《安居樂業》,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叫老子的人對當時的社會很不滿,因為國家要打仗迫使人們總是要搬遷,老子喜歡的是一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小國寡民」是指很小的一個國家,人口也很少,人們過著悠閑的生活,有交通工具人們也不去坐它,有兵器人們也不去用它。鄰國大家都互相看得見,可也不互相來往。人們過的很好。
安居樂業指的是「安定的生活,快樂的勞動」,我希望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也能跟老子所想的理想社會一樣,大家和平的生活,不要滿地球的恐怖份子,小偷,騙子,拐賣兒童案。
《成語故事》讀後感
盲人摸象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裡》中的盲人摸象,故事講的是有幾個盲人摸一頭大象,他們每個人摸的部位都不一樣,結果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的人說像柱子,有的人說像蛇,有的人說像扇子,有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看到事物的全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仔細觀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樣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⑧ 《成語故事》讀後感400字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版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權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裡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裡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裡,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一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