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讀成語故事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小學生成語故事》,這本書精選了一些最常見、最簡單實專用的成語,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屬讀者容易理解當中的意思。每個成語故事除了交待了該成語的由來、含義及背景,並配有「近義詞」與「反義詞」。
讀了這本書後讓我學習到更多的語言知識,熟悉當中的典故,並能從中領悟到不少的道理,一方面在寫作時學以致用,提高我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增長了我的課外知識,讓我更懂得待人接物。閱讀課外書的益處多多,我要在日後的時間多閱讀,增長知識,增長閱歷。
2. 小學生成語故事
樂不思蜀(樂不思蜀)
查看《漢語詞典》中「樂不思蜀」的解釋
--------------------------------------------------------------------------------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處】《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忘本
【結構】緊縮式
【相近詞】樂不可支、樂而忘返
【反義詞】落葉歸根、戀戀不舍
【同韻詞】蟻膻鼠腐、鏤脂翦楮、歡忭鼓舞、與人無忤、敲邊鼓、滔滔汩汩、攢三集五、一客不煩二主、人倫並處、班門調斧、......
【年代】古代
【燈謎】劉禪到中原
【邂逅語】被浮的阿斗
【英語】
【成語故事】三國時蜀國昭烈帝劉備死後,劉禪即位。諸葛亮死後,蜀國滅亡。後主劉禪投降了司馬文王司馬昭。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劉禪看得津津有味,司馬昭問劉禪感受如何,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譏笑他麻木不仁
【示例】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意。 魯迅《月界旅行》
當務之急(當務之急)
查看《漢語詞典》中「當務之急」的解釋
--------------------------------------------------------------------------------
【注音】dāng wù zhī jí
【出處】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孟子·盡心上》
【解釋】當務:指應當辦理的事。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於判斷語句中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燃眉之急、迫在眉睫、事不宜遲
【相反詞】一拖再拖、遙遙無期
【押韻詞】殆無孑遺、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一掃無遺、拽耙扶犁、一口所敵、拍案稱奇、血肉淋漓、目亂精迷、梟俊禽敵、從風而靡、......
【英文】urgentmatter<pressingdemandofthemoment;taskoftoppriority>
【德語】eineaktuelle,dringlicheAngelegenheit
【日文】當面(とうめん)の急務(きゅうむ)
【法文】affairedesplusurgentes
【俄文】неотлóжнаязадáча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的弟子問他現在要辦的事情很多該如何處理,孟子說應該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辦的就先辦,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喪期間吃飯狼吞虎咽,喝湯時響聲很大,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自己當前該干什麼
【成語示列】今學者當務之急,曰中國古今史,曰泰東西古近史。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成語例句】
◎ 當然,飲酒的隱患遠不止於此,我們認為,目前當務之急的是要清醒地認識到酒害,掀起一場」反酗酒運動」。
◎ 這是部隊建設的一項當務之急。
◎ 二大隊學員的先進事跡和成長道路,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切實增強把青年培育成」四有」新人的神聖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真正把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作為我們領導工作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牢牢抓住不放,切實抓出成效。
◎ 當務之急,是把火頭就地消滅,否則風向一變,難保它不會奪路而走,繼續毀壞森林。
◎ 針對眼前發生的災情,田紀雲指出,當務之急是要抓住時機搶收搶種、補栽補種。
◎ 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戰爭威脅,當務之急是:第一,各國人民要提高警惕,加強自衛力量,認真進行反侵略戰爭的准備。
◎ 懷疑歸懷疑,當務之急是要把發票的真假搞清楚。
樂此不倦(樂此不倦)
查看《漢語詞典》中「樂此不倦」的解釋
--------------------------------------------------------------------------------
【拼音】lè cǐ bù juàn
【典故】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後漢書·光武帝紀》
【釋義】此:這。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特別愛好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樂此不疲
【相反詞】心猿意馬
【同韻詞】主觀臆斷、聰明能幹、不歡而散、中天婺煥、雪中送炭、殊深軫念、情隨境變、犬馬之戀、一線不亂、茫無定見、......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光武帝劉秀當上皇帝後,知道百姓不願意看到戰爭,就命令全國不準談論戰爭,他勤於治理朝政,經常與大臣談論治國方略,每天均是深夜才睡覺,太子不忍他如此操勞,他則說他自己樂於這樣做,並不感到疲勞
暗箭傷人(暗箭傷人)
查看《漢語詞典》中「暗箭傷人」的解釋
--------------------------------------------------------------------------------
【注音】àn jiàn shāng rén
【出處】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宋·劉炎《邇言》卷六
【解釋】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在背地裡耍手段傷害人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冷箭傷人、笑裡藏刀、暗箭中人
【相反詞】光明正大、明火執杖、襟懷坦盪
【同韻詞】亡魂失魄、貫朽粟陳、九錫寵臣、穎悟絕倫、賊去關門、暮雨朝雲、蛾附蜂屯、心焦如焚、做鬼做神、斗水活鱗、......
【年代】古代
【燈謎】床底下支張弓
【邂逅語】床底下支張弓;樹陰里拉弓
【英語】stabtheback<hit/strikebelowthebelt>
【法文】blesserqn.d'untraitdécochéencachette
【俄語】занимáтьсятáйнымвредйтельством
【成語故事】解釋:比喻暗中進行傷人的行為或詭計。
春秋時,鄭國的鄭庄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件事情在《左傳·隱公十一年》里有記載。那年夏天,五月里,鄭庄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一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裡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准潁叔考就是一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斗,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庄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並入了鄭國的版圖。
象公孫子都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傷人」。不過,作為成語卻並不限指以暗箭為凶器,凡是採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裡伺機傷害別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這里不妨講一講關於宋朝人劉攽〔bīn〕的故事。
劉攽,字貢父,據說頗有文才,尤其精於歷史的研究,曾參加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的編寫工作。宋朝邵博的《聞見後錄》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來此人還相當幽默。故事說: 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專負彈劾監察之責)想發動同僚攻擊某人。有人問劉攽,某人是否真有什麼劣跡,中司竟要鳴鼓攻之。劉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鳴鼓兒,老夫難為暗箭子!」
這里所謂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劉攽不願意參與暗害他人的陰謀勾當,所以他說不充當暗箭子。(關於「鳴鼓」的典故,可以參看「鳴鼓而攻」)
飛蛾赴火(飛蛾赴火)
查看《漢語詞典》中「飛蛾赴火」的解釋
--------------------------------------------------------------------------------
【注音】fēi é fù huǒ
【典故】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梁書·到溉傳》
【釋義】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自取滅亡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飛蛾投火、自取滅亡、飛蛾撲火
【押韻詞】流離失所、披麻帶索、惠子知我、軟耳朵、高深遠度、鮑子知我、披枷戴鎖、遠溯博索、名韁利鎖、涵泳玩索、......
【年代】古代
【英文】seekingone'sowndoom
【成語故事】南朝梁時才子到藎是朝廷金紫光祿大夫到溉的孫子,深受皇帝蕭衍的喜愛,經常在一塊作詩,蕭衍特地賜他祖父一首詩:「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
【成語示列】你這樣做,無疑是飛蛾赴火。
不拘小節(不拘小節)
查看《漢語詞典》中「不拘小節」的解釋
--------------------------------------------------------------------------------
【拼音】bù jū xiǎo jié
【出處】性敦樸,不拘小節。 《後漢書·虞延傳》
【解釋】拘:拘泥。不為小事所約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注意生活小節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不拘形跡、灑脫不拘
【相反詞】縮手縮腳、謹小慎微
【同韻詞】七穿八穴、趕盡殺絕、霸陵傷別、駱驛不絕、淚迸腸絕、懸而未決、猶豫未決、不愧下學、山窮水絕、爬羅剔抉、......
【年代】古代
【燈謎】散板
【英語】
【德語】
【日文】小節(しょうせつ)にこだわらない
【法文】braverlesbienséances<nepasêtrepointilleux>
【俄語】необращáтьвнимáниянамéлочи
【成語故事】西漢末年東昏亭長虞延不注重生活小節,但敢於主持公道,將王莽的寵妾魏氏惡霸親戚送入大牢。東漢時在富宗市長手下為官,因勸諫貪官富宗深得皇帝賞識,後為官洛陽,因其敢於執法而得罪皇帝親戚陰氏而被迫自殺身亡
【示例】此人廓達之才,不拘小節。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千載難逢(千載難逢)
查看《漢語詞典》中「千載難逢」的解釋
--------------------------------------------------------------------------------
【拼音】qiān zǎi nán féng
【典故】臣以凡庸,謬徼(僥)昌運,獎擢之厚,千載難逢。 《南齊書·瘐杲之傳》當此之際,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
【釋義】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指機會極其難得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千載一時、百年不遇
【反義詞】唾手可得、司空見慣、家常便飯
【押韻詞】遁天倍情、進賢用能、松柏寒盟、斂影逃形、簫韶九成、百無一成、舉世聞名、日夜兼程、砥節勵行、五言長城、......
【年代】古代
【謎語】一千年也難碰到一次
【歇後語】鐵樹開花
【英文】onceinabluemoon<rarely;extremelyseldom;hardlyatallorhardlyever;veryrare>
【德語】<einmalig>
【日語】千載一遇(せんざいいちぐう)
【教學同步】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 鮑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高中五冊·課文·3
【成語故事】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因一篇《諫迎佛骨表》得罪了唐憲宗,差點被殺頭,幸得宰相裴度相救,才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在潮州給唐憲宗上《潮州刺史謝上表》,鼓動唐憲宗去泰山封禪,希望自己也能參加這千載難逢的盛會
一言九鼎
查看《漢語詞典》中「一言九鼎」的解釋
--------------------------------------------------------------------------------
【注音】yī yán jiǔ dǐng
【典故】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史記·平原君列傳》
【釋義】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指重信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一字千鈞、一言為定、金口玉言
【相反詞】人微言輕
【押韻詞】游山玩景、埋頭顧影、大殺風景、遝岡復嶺、心灰意冷、直言骨鯁、造謀布阱、兵勇將猛、投河覓井、頹垣敗井、......
【年代】古代
【燈謎】最重的話語
【邂逅語】皇帝爺開金口
【英文】solemnpromise
【成語故事】公元前290年,秦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求援,楚王猶豫不決,平原君的食客毛遂執劍上殿,為楚王分析時局,楚王這才派兵救趙。事後平原君稱贊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示例】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朱自清《很好
滴水穿石
查看《漢語詞典》中「滴水穿石」的解釋
--------------------------------------------------------------------------------
【拼音】dī shuǐ chuān shí
【出處】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釋義】水不斷下滴,可以鬧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用法】作謂語、狀語;比喻堅持就是勝利
【結構】兼語式
【相近詞】鐵杵磨針
【反義詞】半途而廢、淺嘗輒止
【同韻詞】絕妙好詞、事核言直、好言甘辭、與世長辭、一諾無辭、萬口一辭、天值地值、一文不值、高掌遠跖、眾口一詞、......
【年代】古代
【謎語】屋檐下的石洞
【英語】dropsofwaterwearsholesinstone
【德語】steterTropfenhǒhltdenStein
【日文】雨垂(あまた)れが石(いし)を穿(うが)つ
【法文】àforcedepatienceonarriveàtout
【俄語】кáпляпокáплеикáменьдолбит
【成語故事】宋朝崇陽縣令張乖崖為官清廉,鐵面無私。一次見縣衙管理鐵庫的庫吏從錢庫里偷了一文錢,張乖崖認為數量雖小但性質嚴重,必須嚴懲。該官吏不服,張乖崖判他死刑並在判決書上寫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自知之明
查看《漢語詞典》中「自知之明」的解釋
--------------------------------------------------------------------------------
【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
【出處】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老子》第三十三章
【解釋】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用法】作賓語;指了解自己的情況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知己知彼
【反義詞】不自量力
【同韻詞】鶴唳華亭、歷練老成、瑰意琦行、以刑止刑、潔言污行、感極涕零、神出鬼行、駭狀殊形、眉目傳情、碧瓦朱甍、......
【年代】古代
【謎語】經常照鏡子
【邂逅語】鄒忌照鏡子
【英語】self-knowledge<wisdomtoknowoneself>
【德文】Selbsterkenntnis
【日語】おのれを知(し)る明(めい)
【法語】sefaireuneidéejustedesoi<seconnaǐtrebien>
【教學同步】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訶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 《傅雷家書兩則》初中五冊·課文·7
【成語故事】齊威王當上國王後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並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系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示例】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虎口逃生
查看《漢語詞典》中「虎口逃生」的解釋
--------------------------------------------------------------------------------
【拼音】hǔ kǒu táo shēng
【典故】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莊子·盜跖》
【釋義】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從險境中逃出來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虎口餘生
【押韻詞】輕卒銳兵、談吐生風、憤氣填膺、迷惑視聽、當道撅坑、受寵若驚、日麗風清、引足救經、肉跳神驚、不祥之徵、......
【年代】古代
【英文】surviveadisaster<haveanarrowescape>
【俄語】избежáтьсмертéльнойопáсности
【成語故事】宋朝湖州農民朱泰家貧,靠打柴為生養活家中老母。一次打柴途中碰到一隻老虎,他被老虎撲在地上,他大喊:「我死了,老母怎麼辦?」老虎被嚇跑。鄉親們趕來看他,慶賀他從老虎嘴裡逃出,把他的名字改為朱虎殘
【成語舉例】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騰騰再不消停。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一折
3. 小學生成語故事100篇 小學常用的100個成語故事
專心致志、鬨堂大笑、栩栩如生、胸有成竹、熟能生巧、水滴石穿、百發百中、無價之寶、畫龍點睛,具體解釋如下:
1、 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裡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4、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5、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里穿過,流進油葫蘆里去了。陳堯咨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4. 小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重要性
既能體驗到成語故事的樂趣,
又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懂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同時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豐富幼兒的詞彙量,
進而促進了語言思維的發展。
5.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賞析:鄭人買履
鄭人買履【解釋】: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出自】:《韓非版子·外儲說左上》【語法權】: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鄭人買履,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既是一個成語,又是一個典故,更是一則。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鄭人拘泥於教條的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它告訴人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拿量好的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終於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呢?」 他回答說:「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2-3]
6. 一年級小學生讀《成語故事》有感
完璧歸趙 wán來bìguī自zhào [釋義] 讓完好無損的璧回歸趙國。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完:完整無損;璧:寶玉;趙:趙國。 [語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辨形] 璧;不能寫作「壁」。 [近義] 物歸原主 [反義] 支離破碎 [用法]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一般作謂語、賓語。
7. 10個小學生必讀的經典成語故事
小學生來必讀成語故事賞析源:同心同德
商紂王非常殘暴,誰敢反對他,就會受挖心等酷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決定討伐他,於是召集各路諸侯集會,武王說:「將士們,商紂王荒淫無道,作惡多端。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所以我們一定能成功!」果然,武王的軍隊勢如破竹,最終打敗了強大的商朝軍隊,商朝滅亡了。
8. 小學生簡短成語故事,小學必學成語
詞目
投鼠忌器
發音 tóu shǔ jì qì
釋義 投:用東西去擲;忌:怕,有所顧慮。想用東西打老鼠,又怕打壞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干。
出處 《漢書·賈誼傳》:「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 投鼠忌器的故事
示例 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一回)
近義詞 畏首畏尾 瞻前顧後
9. 適合小學生的經典成語故事。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