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菊花精神的故事
1. 菊花有哪些故事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描寫一篇關於菊花的故事。有一個叫馬子才的人,性好菊,不辭千里之遙來南京尋求異種,路上結交了一位對菊花很內行的陶姓少年……後來,馬子才娶了陶姓少年的姐姐為妻。
有一天,陶喝多了酒,醉卧在地,變成了一棵大菊花,第二天才恢復人形,不久,陶第二次酩酊大醉,又變成了菊花,可這一次再也沒有變回來……姐姐痛哭了一場,把它的根莖掐回來栽培,待到秋天開出了粉紅色的花朵,還帶有濃濃的酒香。後來人們將這種菊花冠以「醉菊」的美稱。
還有:
關於菊花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很多。早在兩千多年前,漢代的應劭在《風俗通義》里說:河南南陽酈縣(今內鄉縣)有個叫甘谷的村莊。谷中水甜美,山上長著許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從山上菊花叢中流過,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戶人家都飲用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歲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歲。漢武帝時,皇宮中每到重陽節都要飲菊花酒,說是「令人長壽」。
我國專異筆記中,有很多服菊成仙的記述。據記載,東漢汝南恆景跟從費道士學道。費對他說:「九月九號,汝南有大災,令家人登山飲菊花酒可消些禍。」恆景聽後,全家登山去了。回來時,雞犬都暴死。從此,重陽節登高飲菊酒便成了民間避禍消災的傳統習俗。
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曾經給他的好朋友鍾繇寫了一封談菊花的信。信上寫到,派人送給他一束菊花,因為在秋天萬木凋謝的時節,只有菊花絢麗多姿,茂盛地生長,可見它有些天地的真氣,是人可以延年益壽的好東西,因此送來供他研究長生的道理。晉代名醫陶弘景也贊成人們吃菊花。並說: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詩人陶淵明也在他的詩中常提到服菊,並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的說法。人們愛菊,不但觀賞,也早就認識到菊的葯用和食用價值。
宋朝蘇軾,才氣橫溢,文章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詩詞,工書畫,落筆千言,不假思索,恃才傲物,一生屢受打擊。王安石作宰相,東坡屬於門下。因為得罪王安石,由翰林學士貶為湖州刺史。三年任滿,回京朝見。去拜見安石,恰巧王安石外出未歸。東坡坐在書房,見硯石下壓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東坡見詩大笑,想:黃花是指菊花,開於深秋,其性堅強,敢與秋霜相抗,最能耐久,即使老而枯乾,終究不會落瓣。王安石的詩「吹落黃花滿地金」簡直是胡說八道。一時詩興大發,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因為等了很久,王安石還不回來,就回到寓所。晚上,王安石回來了,看見續詩,聽家人說蘇東坡寫的。安石大怒,把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東坡只得忍氣吞聲地去赴任。東坡任團練副使,挺清閑的,與朋友陳季常,整天遊山玩水,飲酒賦詩。秋天到了,黃菊盛開。一天,陳季常來訪。東坡約季常一起去花園賞菊,見黃花紛紛落地,真似鋪金一樣,大驚失色。季常問明原因,笑道:「不同地方的花是不一樣的,黃州的菊花是經秋風而落瓣的,」東坡這才知道王安石為了東坡續詩笑他,特意把他貶到黃州叫他看看「吹落黃花滿地金」。
2. 關於菊花故事
菊花傳說
1. 關於菊花,在日本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古時候,從中國駛出一條大船,載了12個貴族童男童女,為尋找長生不老葯面遠航海外。作為交換,他們攜帶最為貴重的物品—金菊花。後來大船遭遇了風暴,被沖到一個無人的荒島,被迫在那裡住下 ,繁衍子孫,並在島上種下了金菊花。之後那裡的人們就自稱「日本帝國」。日本國旗上被大家誤認作太陽的圖案實際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徵符號也是一朵16瓣菊花。
2.非洲菊。還有個特殊的名字,叫做「扶郎花」。也是有傳說可尋的——馬達加斯有個叫做斯朗伊妮的少女,非常喜歡種些莖枝微彎、花朵低檔垂的野花。當她出嫁時,她要求廳堂上多插一些這樣的花朵,來增添婚禮的氣氛。親朋好友們載歌載舞,相互頻頻祝酒。不想新郎不勝酒力,醉得垂頭彎腰,東傾西斜,新娘只好扶他進卧室休憩。眾人看到這種挽扶的姿態與廳堂上的花朵姿態很是相似,紛紛說:「這花可真像扶郎喲!」扶郎花便由此得名。
3. 關於寫菊花的故事有哪些
畫菊與某官留別
【清】
【鄭燮】
【七絕】
進又無能追又難,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菊花
【清】
【鄭燮】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4. 我是無錫一小學的,老師要我們寫一篇菊花的文章,請個位親們給偶一篇原創的菊花文章吧!不要是故事形式.
菊花飄香的時節
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子望斷最後一隻南飛雁,當枝上的綠葉
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酸已著枝,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時節。
菊之淡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抑、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
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稽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帶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
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入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絕交
書》?那鏗鏘的言辭已經向所有人宣告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
永遠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採菊」的是生活,不要讓世俗
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還能記起那個歲楚國相位持竿不顧、依然決定「曳尾於途中」的莊子?這個「心
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擁有舉世的才華,然而卻不曾向權勢顯貴屈服,一
生過著清貧飄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勸他入世,期望他能為祖國為社會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業
。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莊子他自為自己就是一棵樹、一棵捍衛心靈月亮的樹,如果
你硬要將他拔起,種在污穢的社會泥土裡,他將立刻枯萎死亡,就讓他永遠地做一棵樹吧,他
身邊會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著他。
菊之殤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對滔
滔江水,面對彼岸的鄉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淚濕衣襟,江水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
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為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望項王忍辱負重,說不定歷史就會為此改寫
,然而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為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
花的生命形態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
、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
的認識邁進。
當清脆的打鐵聲從遠方傳來,當遠古的大鵬展翅欲飛,當滔滔的烏江向天咆嘯,便又
到了菊花飄香的季節。
菊頌
正值秋深霜濃、菊花盛開的時節,我懷著濃厚的賞菊興致,來到了中山公園。
一進公園大門,我便彷彿置身於一個奇妙無比的世界裡:噴水池前,兩盆大立菊花傲然怒放,數百朵小菊花環繞簇擁,爭妍斗芳,真是好一派佳境啊!東邊的花白似雪,西面的花黃如金,陽光之下,黃白相映,分外清新沁人。噴池沿上,開滿了閑雅灑脫、多姿華麗的懸崖菊。株株枝條懸垂而下,朵朵小花密似繁星。它們肩並著肩,膀挨著膀,神態不一,各具情趣,或似孔雀開屏,或如銀河落地,或若蛟龍探海……真是仙容窈窕,妙趣橫生。
隨著人流,我步入菊展室。這里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開吐蕊,有的似剛出浴,有的盡露精髓……一株株、一盆盆、一叢叢、一堆堆,紅的似火,黃的如金,綠的像玉,白的若雲——一時間,五光十色,滿堂生輝。恍惚間,我宛如進入仙境。看,那菊中佳品「綠牡丹」,花瓣豐腴,色如翡翠,鮮艷欲滴,惹人喜愛;出人頭地的「帥旗」,蕊黃葉闊,外金內朱,如初升的朝陽,可稱得上菊「軍」之帥。與「帥旗」相映生輝的是嬌柔嫵媚的「靜女」,它花瓣如絲,垂發低首,不似「帥旗」風風火火,卻嫻靜優雅,嫵媚多情,給人另一種美的享受。耐人尋味的「三喬」,花朵半紫半黃,亭亭玉立,看到它,就不禁使人想起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我看著想著,遐思無盡,流連不舍。色澤如雪的「白牡丹」、「古都瑞雪」,潔白如玉,密抱如雪球,成為畫家們一再光顧的對象;對顏色奇特而聞名的「墨菊」,「墨荷」,紅中帶紫,紫中透黑,不斷受到攝影者的包圍;更逗人喜愛的要數那花色可變的「木蘭換裝」,初開時呈青蓮色,晚間變粉,剛中帶柔,英勇中又不失女兒氣,頗像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爾後又悄然還其裙衩的花木蘭……
菊花如此多嬌!自古以來,人們頌菊、贊菊,有多少詩人、作家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又有多少騷人墨客給人留下了關於菊的佳作名篇。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吟出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詩詞寫出了花與人的關系,道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運;偉大的革命家陳毅更以「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的光輝詩篇,深切表達了革命者不畏困難、敢於斗爭的豁達情懷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我吟誦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是啊!多少年來,菊,陶冶著人們的情操,激勵著人們奮進。中國人民養菊、賞菊,更愛菊,不正是因為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執著追求的情懷嗎?
看著,走著,想著,漸漸地,從我心底升騰起從未有過的一種感情……
菊頌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天高氣爽,一葉知秋。在百花折盡百草竭的秋天,惟有那叢叢秀菊,披著晶瑩的露珠,頂著颯颯的秋風,昂首怒放。它絢麗多姿:牙白、嫩黃、朱紅,舉不勝舉;它花姿萬千:有的端莊典雅,有的雍容華貴,有的狂舞豪放,有的搖搖欲墜。為此,它得天獨厚地受到了歷史文人騷客的偏愛。
對於菊,我和它有一段奇妙的故事。小時候,經常到農村去玩,那裡有一池清亮的水。在池塘邊,有一堆爛石。一天我驚奇地發現,在爛石中,居然冒出點點星綠,奇崛而清新。哇!那不正是秋天的使者——「菊」嗎?那醉人的綠呀!它不染塵滓,宛如一塊溫潤的碧玉。我曾見過楊柳的新葉,脫不了鵝黃,似乎太淡了;我曾見過「綠壁」,似乎太濃了。而這綠,無法用語言來說明。在嫩綠的包圍中,有點點金黃,如一個高貴的婦人,昂首挺胸。那纖細的根牢牢地抓住土地,一捧貧瘠的土地鑄就了它的百折不撓。當天晚上,滂沱大雨由天而降。雷聲、閃電聲、雨聲匯成了一曲強烈的交響。然而,在我的腦里,時時刻刻都浮現出那株小小的菊。那小小的生靈能經受得住這暴風疾雨嗎?雨後天晴,我奔了過去。然而,我沮喪了,我失望了。那株小小的菊,耷拉著腦袋,無力地趴在石頭上,啊!它來得如此匆匆,去得也如此匆匆。
幾天後的一天,我詫異了,它又一次站了起來,頂著那參差不齊的花瓣的花盤,那次的挫折,並沒有打消它的信心,反而增加了它戰勝困難的勇氣。望著這株小小的菊花我思緒萬千,我們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遇到挫折,努力拚搏,刻苦奮斗,勝利的曙光終會向你微笑的。如果,從此滄落,那麼,生活就好比落入了無底的深淵。
我們要以菊花的精神為榜樣,勇於挑戰挫折,活出一個全新的自我來
5. 具有菊花品格的人的故事,要有意義的
說起菊花的來歷,還得從女媧說起。
女媧九十九歲那年,雙目突然發紅,相繼失明。
伏羲想起了天塌時拯救他和女媧的石獅子。石獅子救下他倆後,身軀雖然化了,但它留下的屍骨——青風嶺還在。他想石獅子既然能救他倆的性命,也一定有辦法治好女媧的眼睛。於是他面向青風嶺燒了三柱香,跪下祈禱道:「石獅神靈!女媧雙目失明了,請你想辦法治治他的眼睛吧。」
石獅子在青風嶺上空顯露身影說:「唯有玉皇後花園的菊花能清風明目,開水沖服方能醫治。」說罷身影就消失了。
天宮離伏羲家有十萬八千里,伏羲也已年過九十九歲,怎能走得動?於是就命他的兒子有熊前往。伏羲對有熊說:「治你母親的眼睛唯有玉皇大帝後花園的菊花才能治好,我已年邁,行動不便,你去想法採摘幾朵吧。」
有熊是個孝子,應聲而往,他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路,爬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天梯,才來到南天門。
南天門宮闕巍峨,有十八個天兵天將把守,看來不易進去。他就順著宮牆走,想找個缺口。他來到了天宮北側,發現宮牆外貼牆長著一棵高大的玉樹。他就兩手抱樹,腳蹬宮牆上到了牆上,解下大腰帶,拴在樹上,雙手抓住腰帶下到玉皇後花園里。
園里種滿了各色各樣的花草,正是晚秋季節,秋風蕭瑟,百草枯萎,萬花皆敗,唯有凌傲風霜的菊花盛開,象一片片的碎銀在閃光,散發著一股股的清香。不用問這盛開的花就是菊花了。於是他挑最大的花朵採摘起來。
「誰如此大膽,竟敢偷摘御花?」楊二郎巡邏到這里,正好瞧見,大聲喝道:
有熊嚇得渾身哆嗦,連忙跪下求饒道:「我是凡世伏羲之子有熊,只因母親女媧雙目失明,前來採摘幾朵菊花為母親治眼病。」
「這是玉皇派花神種的葯花,專為宮中使用,容你這凡俗子採摘!」楊二郎用銅釵指向他,「走,跟我去見玉皇!」
有熊無法,只得跟楊二郎去見玉皇。楊二郎叫他跪在堂下,向玉皇稟告了他摘花之事,玉皇聽後,勃然大怒,斥道:「昔日你父盜走了我的火種,我還沒有懲治。今日你又來偷我的菊花,我要老賬新帳一起算!」
「玉皇,你聽我說......」
「閉嘴,我沒功夫聽你巧辯!」玉皇對楊二郎命令道:「去,把他押送天牢!」
有熊被押金天牢,鐵柵高密,鐐銬深重,怎能脫身?他不由失聲痛哭起來。
第二天傍晚,玉皇的大女兒雷姐去花園採花回來。路過天牢門口,聽到天牢有熊的哭聲,感到十分稀奇,因為她從來沒聽見過男子的哭泣,也不相信男子也會哭。
由於好奇心促使她不由地走到了天牢裡面。她詢問哭泣的青年男子:「你犯了什麼罪?為什麼哭泣?」有熊見這么個窈窕淑女詢問,心想:女子心腸軟,大都有同情心,說不定還會幫助自己呢。於是竹筒倒豆子,將來龍去脈倒了個底朝天。
雷姐被有熊的不為艱苦,不懼風險的英雄行為和孝心所感動,愛上了這個凡塵青年。她早過膩了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清苦生活,羨慕喧鬧的人間,想下凡塵,只惜沒有機會。現在真是一個好機緣。於是,她決定下凡,對有熊說:
「我救你一命好嗎?」
「多謝姐姐!」有熊跪在雷姐面前,「你若能救我一命,並且把你採的花送給我,我將終身為你燒香磕頭!」
「誰稀罕你燒香磕頭!我只要你答應一個條件!」雷姐說。
「別說一件,只要我能辦到,一萬件也答應!」有熊顯得十分誠懇。
「我、我、我想給你做媳婦!你答應嗎?」雷姐說著,羞怯地低下頭。
「這,恐怕不好辦!」有熊皺起了眉頭。
「為什麼?」雷姐驚奇地睜大了眼睛。
「你在天上,我在凡塵,天淵之別,怎能聯姻?」
「我願下凡,與你同歸。」
「恐怕玉皇不同意。」
「我們不會偷走?」
「這事還得先與我父母商量。」
「他倆若不同意呢?」
「這......」
「自己的事得自己做主。你若拿不定主意,我也不救你,你母親的眼也治不了啊!」
「那麼,我就答應你!」有熊無可奈何地說。
雷姐砸開了鐵鎖和鐐銬,領著有熊翻過後牆,伸手抓住一片白雲,拉住有熊站在上面,懷揣著那把菊花飛下凡塵了。
轉眼落在黃河北岸青風嶺下有熊家的院里,有熊領雷姐見了父親。伏羲非常高興。
雷姐將菊花揪了一朵,放在鍋里煮。煮了一個時辰,倒出一碗喂女媧喝。女媧喝下,葯到病除,睜開了雙目。
女媧見眼前站著一個窈窕淑女,就問是何人?有熊替她作了介紹。女媧也非常高興,叫她兩當天婚配。
第二天,玉皇升堂傳雷姐上殿,托塔李天王奏書道出了雷姐救出有熊,二人結拜夫妻下凡的事,玉皇又勃然大怒:
「速去凡塵把她捉拿上來!」
托塔李天王說:「陛下息怒,聽臣分解。雷姐早有思凡之心。她是您的愛女,你既然疼她,不如成全了她!」
玉皇覺得也是理兒,頓時息了怒火,但他怕其他幾個女兒仿效,因而又道:「那麼,得去收了她的錦衣,叫她永世不得再回天宮。」
李天王點頭說:「陛下,雷姐去黃河北岸青風嶺下落戶,那裡貧寒,是不是陪她點嫁妝呢?」
「嗯,你去給送一千兩黃金。」
「黃金不會滋生,花完就沒了。」
「那陪什麼?」
「人間疾病甚多,我看不如陪她菊花、山葯、牛膝、地黃這四樣葯種,封其只准在覃懷生長。她可以種這四樣花材,銷向四海五洲,金錢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好,隨你辦去!」玉皇揮手。
雷姐就在覃懷一帶種植起了菊花、山葯、牛膝、地黃這四大懷葯,銷往各地。
據說其他一些地方也引種這四種葯材,但都無葯性,唯有這覃懷一帶種的葯性十足,因為他們是他天爺封的。
覃懷黎民為了感激玉皇的恩德,家家戶戶,世世代代都張貼玉皇的畫像,上寫:供奉天爺之靈位。
菊花性味甘苦涼,清熱明目,主治諸風頭眩,心胸煩熱。民間發菊花、薄荷、甘草、桑葉煎水服,治療眼紅腫疼。
6. 關於寫菊花的故事有哪些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7. 菊花的故事
菊花,在日本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古時候,從中國駛出一條大船,載內了12個貴族童男童女,容為尋找長生不老葯面遠航海外。作為交換,他們攜帶最為貴重的物品—金菊花。後來大船遭遇了風暴,被沖到一個無人的荒島,被迫在那裡住下,繁衍子孫,並在島上種下了金菊花。之後那裡的人們就自稱「日本帝國」。日本國旗上被大家誤認作太陽的圖案實際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徵符號也是一朵16瓣菊花。
梁代吳均《續齊諧記》一書:東漢時,汝南汝河一帶瘟魔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聲遍布。有個名叫桓景的人,歷經艱險入山,拜費長房為師,學消災救人的法術。一天,費長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親人。"並告訴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裝入紅布袋裡,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敗瘟魔,消除災殃。"桓景回鄉,遍告鄉親,於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洶涌澎湃,雲霧彌漫,瘟魔來到山前,因菊花酒氣刺鼻、茱萸異香刺心,難於靠近。桓景揮劍激戰,斬瘟魔於山下。傍晚,人們返回家園,家中"雞犬牛羊,一時暴死",而人們卻免受災殃。從此,重陽登高避災的風俗,就世代相傳了。
8. 菊花堅持不懈的傳說故事
1.菊花仙子的傳說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善良的農夫叫阿牛。阿牛家裡很窮, 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為治好母親的病,阿牛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葯。也不知吃了多少葯,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盪,人稱天荒盪。他在那裡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盪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的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姑娘又繼續在夢中介紹種植菊花的方法。
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綉球。」念完就不見了。
阿牛回到屋裡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綉球狀的菊花。
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
2.菊花,在日本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古時候,從中國駛出一條大船,載了12個貴族童男童女,為尋找長生不老葯面遠航海外。作為交換,他們攜帶最為貴重的物品—金菊花。後來大船遭遇了風暴,被沖到一個無人的荒島,被迫在那裡住下,繁衍子孫,並在島上種下了金菊花。之後那裡的人們就自稱「日本帝國」。日本國旗上被大家誤認作太陽的圖案實際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徵符號也是一朵16瓣菊花。
3.梁代吳均《續齊諧記》一書:東漢時,汝南汝河一帶瘟魔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聲遍布。有個名叫桓景的人,歷經艱險入山,拜費長房為師,學消災救人的法術。一天,費長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親人。"並告訴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裝入紅布袋裡,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敗瘟魔,消除災殃。"桓景回鄉,遍告鄉親,於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洶涌澎湃,雲霧彌漫,瘟魔來到山前,因菊花酒氣刺鼻、茱萸異香刺心,難於靠近。桓景揮劍激戰,斬瘟魔於山下。傍晚,人們返回家園,家中"雞犬牛羊,一時暴死",而人們卻免受災殃。從此,重陽登高避災的風俗,就世代相傳了。
9. 關於菊花的小故事50字
菊花作文50字第一篇:秋天的菊花秋天的菊花有黃色、粉色、綠色、紫色。它的葉子很大,上方又大又突出,花瓣兒就象一座船。菊花的品種很多,比如龍爪菊、燈盞菊、波期菊等等。菊花真美啊!看,菊花真是一種漂亮的花。第二篇:公園里的菊花公園里的菊花開了!一走進公園門口,就看見許多的菊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五顏六色的,可美了。特別是用吊菊作成的屏風前面有個噴水池,很吸引人注意。中間一個就象一朵盛開的水蓮,兩邊的水向四周噴灑,就象兩把透明的小傘。這個噴水池把池邊的菊花顯得更美了。第三篇:菊花是在寒冷的冬天開放的,它不怕冷,也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像黃金一樣的黃色,還有白里透紅的粉色,有像火紅的太陽一樣的大紅色……,它開起來很漂亮,聞起來也好香。
第一篇:秋天的菊花秋天的菊花有黃色、粉色、綠色、紫色。它的葉子很大,上方又大又突出,花瓣兒就象一座船。菊花的品種很多,比如龍爪菊、燈盞菊、波期菊等等。菊花真美啊!看,菊花真是一種漂亮的花。第二篇:公園里的菊花公園里的菊花開了!一走進公園門口,就看見許多的菊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五顏六色的,可美了。特別是用吊菊作成的屏風前面有個噴水池,很吸引人注意。中間一個就象一朵盛開的水蓮,兩邊的水向四周噴灑,就象兩把透明的小傘。這個噴水池把池邊的菊花顯得更美了。 第三篇:菊花是在寒冷的冬天開放的,它不怕冷,也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像黃金一樣的黃色,還有白里透紅的粉色,有像火紅的太陽一樣的大紅色……,它開起來很漂亮,聞起來也好香。
10. 文人墨客贊賞菊花的故事
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曾經給他的好朋友鍾繇寫了一封談菊花的信,信上寫到,派人送給他一束菊花,因為在秋天萬木凋謝的時節,只有菊花絢麗多姿,茂盛地生長,可見它有些天地的真氣,是人可以延年益壽的好東西,因此送來供他研究長生的道理。晉代名醫陶弘景也贊成人們吃菊花。並說: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詩人陶淵明也在他的詩中常提到服菊,並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的說法。人們愛菊,不但觀賞,也早就認識到菊的葯用和食用價值了。
晉代詩人陶淵明曾以酷愛菊花聞名,他的「秋菊有佳色」、「芳菊開林耀」成為千古傳頌的佳句,後人尊稱他為九月菊花之神。
為寫菊花詩,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歐陽修討論菊花詩的事,也很有意思。據《西清詩話》載,王安石寫了一首《殘菊》詩:「黃昏風雨瞑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歐陽修讀了之後,笑曰:「百花盡落,獨菊枝上枯耳。」又戲曰:「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看。」王安石回說:「是豈不知《楚辭》『餐秋菊之落英』,歐陽幾不學之過也。」他們爭論的重點是菊花落與不落。菊花落還是不落呢?其實,這只是品種的不同,雖然大多數菊花品種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種的菊花是落的,只不過較稀罕罷了。
不過,關於這一爭論講得更具體、更傳神的則是《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一文。此文載《警世通言》卷三,但與王安石發生爭論的不是歐陽修,而是蘇東坡。
據載,蘇東坡任職湖州期滿後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當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訪,被僕人安排在書房等候接見。閑來無事,他在書房隨意走動觀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題為《詠菊》的詩稿,上面只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兩句詩,沒有完稿。他認得這是王安石的筆跡,但卻想不通王安石怎麼會吟出這有悖情理的詩句來。因為據他看來:「黃花即菊花。此花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於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乾枯爛,並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這么一想,蘇東坡不由興之所發,便舉筆舐墨,依韻續了兩句詩:「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了以後,他又覺不妥,擔心王安石責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後來,王安石得知蘇東坡續詩譏諷自己之事,便決定煞一下蘇東坡的傲氣,給他一個教訓。因為王安石所詠之菊乃一特殊品種,此菊花產於黃州。不久,經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蘇東坡為黃州團練副使。果不其然,在蘇東坡赴黃州上任後的那年重陽節之後幾天,連日大風,蘇東坡與來訪的好友陳季常一道去後花園賞菊花,沒想到只見菊花棚下滿地遍灑黃燦燦的菊花,枝上全無一朵。這一情景使蘇東坡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陳季常見而生疑。蘇東坡便坦誠他說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難能可貴的是,蘇東坡在事實面前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變得謙虛多了。
明朝嘉靖皇帝當朝理政期間,宮廷中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寵姬「菊夫人」,號「菊部頭」,後來因得不到寵幸,便稱病回內宮靜養。太監陳源用重金將她聘去,以供自己耳目之娛。有一天,嘉靖皇帝即興要看歌舞表演,有人上奏道:「非菊夫人不可。」於是菊夫人又被請進宮內,一曲歌舞昇平之後,菊夫人再一次得到了皇帝的寵幸,陳源對此無比傷感。後來,有人寫了一首《菊花新》的曲子獻給陳源,陳源聽後非常高興,並以田宅錦帛相贈。
明末名儒陸平泉初入仕途時,與同僚去見宰相嚴嵩,眾官員爭先恐後向前獻媚。陸平泉見庭中陳列著許多盆菊花,便冷冷地說道:「諸君且從容一些,不要擠壞了陶淵明!」語中含有諷刺且十分雋妙,爭寵者聽後都面有愧色。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描寫一篇關於菊花的故事。有一個叫馬子才的人,性好菊,不辭千里之遙來南京尋求異種,路上結交了一位對菊花很內行的陶姓少年……後來,馬子才娶了陶姓少年的姐姐為妻。有一天,陶喝多了酒,醉卧在地,變成了一棵大菊花,第二天才恢復人形,不久,陶第二次酩酊大醉,又變成了菊花,可這一次再也沒有變回來……姐姐痛哭了一場,把它的根莖掐回來栽培,待到秋天開出了粉紅色的花朵,還帶有濃濃的酒香。後來人們將這種菊花冠以「醉菊」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