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的意思和故事
㈠ 夜郎自大的故事及寓意
夜郎自大的故事:在漢朝的時候,在中國西南方有一個很小的縣,叫作桐內梓縣。在容桐梓縣往東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個很小的國家叫夜郎國。夜郎國雖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它的國土卻小得非常可憐,和中國的一個小縣一樣大。可是夜郎國的國王卻十分的自大驕傲!以為自己的國家很大很大, 不曉得臨近的國家有多大!有一次,漢朝派人去拜訪夜郎國的國王,他一臉驕傲地問:「你們漢朝和我們夜郎,究竟是那一個國家大呢?」漢朝的人一聽,都忍不住想笑呢!
以後,大家就用「夜郎自大」這句話,來形容那些見識淺薄,自大驕傲的人。
㈡ 夜郎自大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
出處: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專.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屬,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典故:夜郎故事首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西南夷後,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於公元前年派遣使者到達今雲南的滇國,再無法西進.逗留期間,滇王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後來漢使返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問題.這段很平常的故事後來便演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到清代已廣為流行.
㈢ 夜郎自大的含義。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指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夜郎是我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戰國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
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庄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夜郎國被中原政權記述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使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前後約300年。
(3)夜郎自大的意思和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解釋】: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示例】:駕炮車之狂雲,遂以~。恃貪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絳妃》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命不凡、旁若無人、目中無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鷽鳩笑鵬、目無餘子、惟我獨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語海、唯我獨尊、自高自大
【反義詞】謙虛謹慎、大智若愚、自暴自棄、自慚形穢、虛懷若谷
【例句】
1、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就是夜郎自大,我們可以用井底之蛙來形容他。
2、這是一種類似於夜郎自大的無知下的荒唐幻覺。
3、那個人夜郎自大,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
4、五千年的文化永遠讓我等國人自豪,但不能夜郎自大。
5、由於夜郎自大,這次考試他失敗了。
㈣ 夜郎自大的成語故事
夜郎自大成語故事: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
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
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4)夜郎自大的意思和故事擴展閱讀:
夜郎自大成語意思:
【解釋】: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譯文:「滇王同漢朝使者說:『漢誰與我大?』和夜郎侯也是這樣。因為道路不通,所以各占據一州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示例】: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命不凡、旁若無人、目中無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鷽鳩笑鵬、目無餘子、唯我獨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語海、唯我獨尊、自高自大
【反義詞】謙虛謹慎、大智若愚、自暴自棄、自慚形穢、虛懷若谷
㈤ 簡略概括夜郎自大的故事
概括夜郎自大的故事:
漢朝的時候,在中國西南方有一個很小的縣,叫作桐梓縣。在桐梓縣往東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個很小的國家叫夜郎國。夜郎國雖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它的國土卻小得非常可憐,和中國的一個小縣一樣大。
可是夜郎國的國王卻十分的自大驕傲!以為自己的國家很大很大, 不曉得臨近的國家有多大!有一次,漢朝派人去拜訪夜郎國的國王,他一臉驕傲地問:「你們漢朝和我們夜郎,究竟是那一個國家大呢?」漢朝的人一聽,都忍不住想笑呢!
以後,大家就用「夜郎自大」這句話,來形容那些見識淺薄,自大驕傲的人。
「夜郎自大」屬漢語圈認知率最高的一類成語。漢語工具書都把它釋為對妄自尊大者的諷喻,很多人正是通過這個成語知道古代西南曾經有一個夜郎國。
(5)夜郎自大的意思和故事擴展閱讀:
夜郎自大,拼音yè láng zì dà,比喻狂妄地自高自大。
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翻譯:滇王同漢朝使者說:「漢誰與我大?」。和夜郎侯也是這樣。因為道路不通,所以各占據一州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夜郎自大的近義詞 :自命不凡、旁若無人
1、自命不凡,自命:自認為;凡:平凡;不 :不一般。自命不凡是漢語成語,拼音zì mìng bù fán,是指自以為很了不起,自以為比別人高明。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楊大洪》:「大洪楊先生漣,微時為楚名儒,自命不凡。」
翻譯:楊大洪先生漣,微時為楚國名儒,自然不一般。
2、旁若無人,讀音:páng ruò wú rén,漢語成語。釋義:旁:旁邊;若:好像。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態度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形容態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也形容很投入,沒有感到他人的存在。
出處:茅盾《路》:「想到每次校務會議時老荊那種旁若無人的態度,真叫人難受。」
㈥ 夜郎自大的故事
漢朝的時候,在中國西南方有一個很小的縣,叫作桐梓縣。在桐梓縣往東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個很小的國家叫夜郎國。夜郎國雖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它的國土卻小得非常可憐,和中國的一個小縣一樣大。可是夜郎國的國王卻十分的自大驕傲!以為自己的國家很大很大, 不曉得臨近的國家有多大!有一次,漢朝派人去拜訪夜郎國的國王,他一臉驕傲地問:「你們漢朝和我們夜郎,究竟是那一個國家大呢?」漢朝的人一聽,都忍不住想笑呢!
以後,大家就用「夜郎自大」這句話,來形容那些見識淺薄,自大驕傲的人
據漢·班固《漢書·西南夷傳》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回來之後,向漢武帝詳細匯報了西域的地理環境和風俗人情。武帝受到張騫出使西域成功的刺激,激發了雄心壯志,又叫他出使西南,溝通當時的大夏國,即今天的雲、貴一帶。
張騫一行到了昆明、滇國和夜郎。滇王問張騫等人:「漢朝與我們相比,哪個大?」後來漢朝使者在與夜郎國王一起喝酒時,夜郎王也問了同樣的問題:「漢朝與夜郎哪個大?」
張騫心裡明白,夜郎的地盤只及得上漢朝一個郡。可夜郎國王因為山高林密,沒有走出去,還以為夜郎是天下的大國家呢。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㈦ 」夜郎自大」這個典故的意思
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成語解析:
【解釋】: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釋義:滇王同漢朝使者說道:「漢朝和我國相比,哪個大?」漢朝使者到達夜郎,夜郎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道路不通的緣故,各自以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示例】:駕炮車之狂雲,遂以~。恃貪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絳妃》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命不凡、旁若無人、目中無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鷽鳩笑鵬、目無餘子、惟我獨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語海、唯我獨尊、自高自大
【反義詞】謙虛謹慎、大智若愚、自暴自棄、自慚形穢、虛懷若谷
(7)夜郎自大的意思和故事擴展閱讀
典故:
據漢書記載,在漢朝時期,我國西南地區有一個小國,名叫夜郎國,它的疆域在今貴州省西部桐梓縣一帶,國王姓竹。相傳從前有一個女子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水上飄來一根三節長的大竹筒子,並且隱隱約約聽見竹筒里似乎有小孩的啼哭聲。
她連忙放下衣服,把竹筒撈上岸來,剖開一看,裡面果然有一個小男孩。於是便歡歡喜喜地把這個小男孩抱回去撫養,並以「竹」字作為他的姓。後來,這個小男孩長大了,居然當上了夜郎國的國王。
夜郎國地處偏遠的山區,交通很不方便,消息也十分閉塞。在當時,它雖然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它的國土卻小得可憐,充其量不過與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而且出產很少,連牲畜也不多。
但是,這個國王卻很驕傲,自以為他統治的國家很大、很富裕。因此,當漢朝的中央政權派出使臣前去夜郎國訪問時,他竟不知高低地問:「漢朝和我的國家相比,哪一個大?」
㈧ 夜郎自大的來歷和含義
夜郎自大,成語,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㈨ 夜郎自大的故事。
夜郎自大,成語copy,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典故:「夜郎自大」屬漢語圈認知率最高的一類成語。漢語工具書都把它釋為對妄自尊大者的諷喻,很多人正是通過這個成語知道古代西南曾經有一個夜郎國。但這成語其實是一段誤讀的歷史。 夜郎故事首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後,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於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達今雲南的滇國,再無法西進,逗留期間,滇王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後來漢使返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問題。這段很平常的故事後來便演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 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到清代已廣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絳妃》中寫道:「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成書於光緒後期的晚清小說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寫道:「餓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國若不大張撻伐,一奮神威,靠著各國的空文勸阻,他哪裡肯甘心就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