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一袋干糧的故事表演

一袋干糧的故事表演

發布時間: 2021-01-22 10:12:44

❶ 一袋干糧小故事

一袋干糧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

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1)一袋干糧的故事表演擴展閱讀:

謝益先:救命糧送給百姓

紅軍准備過草地,每個戰士身上都有一個干糧袋。部隊多,糧食少,每人只分到三四斤麥子。謝益先和所有紅軍戰士一樣,把麥子看成寶貝,還在小布袋上綉上自己的名字。

在一次行軍途中,謝益先遇到了迷失在草地里的母子三人。此後,細心的同志發現,謝益先有了不尋常的變化:只要部隊停下開始吃干糧,謝益先就躲在一邊。

紅軍幹部問他是不是沒有干糧了,他說自己已經吃飽了。但是,漸漸地,謝益先越來越虛弱,連走路都開始搖晃。終於,他還是沒能挺住,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能站起來。

很快就要走出草地了,紅軍官兵再一次見到了那名婦女。「同志,姓謝的同志在嗎?」她說著拿出一個綉著「謝」字的糧袋。戰友們這才知道,謝益先早就斷糧。

他把生的機會留給了這名婦女和她的孩子們。得知謝益先已經因為飢餓犧牲時,那位母親一下子跌坐在地上,直到部隊走遠了,紅軍官兵還能聽得見她撕心裂肺的哭聲。

❷ 長征故事 一袋干糧全文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紅軍叔叔長征的時候。

在紅軍部隊的醫院里,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 13 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麼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

一說草地,小朋友們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

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只有幾只老鷹在天上飛旋。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一看,可高興啦。小蘭也樂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麥秸,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剛走不遠,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

小蘭一看,喲,這不是在我們醫院養過傷的那個大個子嗎?小蘭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么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喏,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趕緊米袋藏在背後,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一把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沒關系,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對!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小心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上用樹干臨時搭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臉漲得通紅,身子直發抖,腳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蘭連忙使勁扶住了他。可小蘭肩膀上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米袋在水裡滾了幾下,就沖走了。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麼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麼東西掉到河裡了?」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像有點什麼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麼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嗯……」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麼能吃他們的呢?不,我要堅持!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像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頭發暈,兩腿軟綿綿的,一點勁都沒有。有一天,她走著走著,一下栽倒在地上,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她醒來的時候,發現看護長正背著她呢。

看護長是 40 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央求了半天,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麼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小蘭趕緊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

「好!我不看。」

看護長嘴上這么說,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麼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麼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一看隱瞞不了了,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你這個小紅軍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

這天夜裡,小蘭怎麼也睡不著。想起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受剝削挨打受罵。要不是找到了共產黨,自己早就死了。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2)一袋干糧的故事表演擴展閱讀:

長征中的艱苦感人事跡:

1、5位戰士渡烏江

1935年元旦,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耿飈化裝到烏江江邊偵察,他剛剛接到強渡烏江的任務。

烏江素以天險著稱,為遵義的天然屏障。江面寬約250米,深不可測。水流湍急,水溫僅有10度,對岸敵人密布崗哨,工事堅固。這么寬的江面,如沒有渡河工具,渡過幾乎不可能。

二師立即趕制竹筏,同時挑選出習於水性的18個戰士,准備派他們游水過江,以擾亂敵人的警戒,掩護後續部隊強渡。

第二天9時左右,18人中的8個勇士,每人各備駁殼槍一支,奮然躍入江中,帶著架設懸橋的繩索,向對岸游去。江寬水急,人雖游至對岸,可繩索怎麼也拉不過江。

只得以竹筏強渡,竹筏至中流時被敵擊沉,強渡無功而返。當夜,又組織第二次強渡,將單層竹筏改為雙層竹筏。4隻竹筏同時強渡,3隻被江流阻回岸邊。三連連長毛正華的第二筏劃至江中後也沒有了消息。

第二天,強渡繼續進行,當竹筏劃至中流,只見從敵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幾個人來,向著敵人一陣猛烈掃射,敵人被打得暈頭轉向,落荒而逃,我們的竹筏這才順利地登了岸。這些接應的人是誰呢?

原來,毛連長於2日晚偷渡時,率戰斗員4人登第二筏,這個竹筏不知怎樣竟然靠了彼岸。在他們登了岸後,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卻都不見來人。這種情況下,5位戰士只能圍坐在一堆,在烏江邊石崖下過了一夜。

第一批強渡的十幾個戰士與毛連長等會合了,在佔領了敵軍的崗哨陣地後,繼續向敵人仰攻,接連幾個手榴彈,在輕機槍掩護下,刺刀用上去了,敵人陣地被徹底奪取了,一個排死傷過半,其餘的倉皇逃竄。因此,天險的烏江,就這樣的被突破了。

2、6隻木船過金沙

當紅軍到達金沙江畔後,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兵分三路搶渡金沙江:一路以一軍團為左縱隊,以龍街渡為渡江方向;二路以三軍團為右縱隊,以洪門渡為渡江方向;三路以軍委縱隊和五軍團為中央縱隊,以皎平渡為渡江方向。

三路人馬均以最強的急行軍速度,趕往各自的渡口。一軍團和三軍團各自趕到龍街渡和洪門渡,都因沒有渡河工具,而被阻在金沙江畔。

這樣,紅軍全軍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皎平渡的中央縱隊身上。

劉伯承率領中央縱隊幹部團三營化裝成國民黨軍,乘守敵疏於防備的情況下,弄到了兩只船,當即就把一排人送過江。過江後才知道,川軍在皎平渡並沒嚴加設防,僅有一個收稅哨卡。

當紅軍戰士沖進哨卡時,從酣睡中驚醒的川軍官兵還以為是神兵天降。紅軍戰士很快就找到川軍的4隻船,連同原先的兩只船,現在已經有了6隻船。

不久,紅軍千軍萬馬靠著這6隻木船渡過天險金沙江。

當時是如何迅速而有序地過江的呢?陳雲曾回憶說:「一切渡河部隊均須聽命於渡河司令部。每船有號碼。船內規定所載人數及擔數,並標明座位次序。不得同時幾人上船,只得一路縱隊上船。每船除船夫外,尚有一司令員,船中秩序必須聽命於這個司令員。」

紅軍的組織能力,除表現於組織秩序外,還與極好地組織船夫密切相關。船夫第一天只有18人,後來增加至27人。工人之所以能增加,由於紅軍渡河司令部除派黨的幹部進行宣傳工作外,並優給工資。當時每天日夜工資大洋5元。

工人「日夜進食六次,每次殺豬。而共黨指揮渡河之人員,則每餐之蔬菜只吃青豆」。渡河以後,除工資外,各給船夫大洋30元,因此船夫對紅軍頗有好感,很多人因此參加了紅軍。

3、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里休整了一天。

這里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里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

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糊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並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

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

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

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

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4、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

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鍾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盪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於會師成功。

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於架設成功了。

5、紅軍女戰士「接受檢查」

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

部隊進入宿營地之後,所有小販都向紅軍部隊圍攏過來。為避免買賣擁擠,各部紅軍戰士都只派出采買員去購買東西,而且買賣用現大洋。群眾覺得紅軍說話和氣,買賣又公平,這樣多的人馬一點不嘈雜,都感到有點驚奇。

在這里更有意思的是幾位漢族、回族農婦對於紅軍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戰士產生了興趣,她們覺得這些女戰士言語行動明明是女子,但細看她們穿著戎裝、麻鞋,又纏上綁腿,配著手槍,雄赳赳地又引起她們懷疑。

於是幾個農婦格外親熱地拉著一個女同志向他們家裡跑,因為她們對女戰士是男是女還抱一點懷疑態度,所以向女戰士「實行檢查」。

紅軍女戰士當時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嘩然一笑,然而那些「執行檢查」的農婦們則更進一步「親熱」,請那些紅色女戰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來了都請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請女客)。女同志不僅被請上炕,而且被農婦請吃了晚飯。

一般的戰士們雖然沒有農婦請吃晚飯,但各個伙食單位都買到了羊肉和白面、鹽、油,與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數月不嘗鹽油之味的情形比較起來,簡直就像「困於囚籠之鳥兒,一旦逃脫而翱翔空中一樣」。

紅軍經過短暫的休整,由此繼續向陝北行進,由於宣傳北上抗日的主張,由於秋毫無犯的紀律,沿途都受到群眾的歡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袋干糧

❸ 長征故事一袋干糧25個字

在紅軍2萬5千里長征途中,有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了一位17歲的小紅軍專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屬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一袋干糧。在經過一座橋的時候,她看見了一位傷員,於是便跑過去照顧他。誰也沒想到,她的干糧袋不幸掉入水中,被水沖走了。她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沒有告訴大家,自己拔了許多野菜塞進干糧袋裡。漸漸地她撐不住了,護士長發現了,大家才知到了事情的真相,紛紛把自己的干糧分一點給她,讓她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❹ 一袋干糧的故事簡介

一袋干糧》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回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答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❺ 關於長征的小故事《一袋干糧》

第四個:
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我讀過一個回故事叫《一袋干糧》答。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隊伍的優良品質了。

❻ 一袋干糧的故事

一袋干糧》抄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❼ 《一袋干糧》主要內容

白雪皚皚、千里冰封、銀妝素裹、冰肌雪腸。

《一袋干糧》寫了一個叫謝益先的紅軍戰士,看到帶著兩個孩子的婦女跟隨紅軍過草地,餓倒在路邊,他瞞著大夥兒把自己所有的糧食,連同米袋子都送給他們。等這個婦女帶著孩子走出草地的時候,拿著米袋子去找這個戰士,才知道他已經餓死了。

「媽媽,別哭,今天不就走出草地了嗎?」那個大孩子扯著母親的衣角說。母親像從夢中驚醒,彎下腰,對著孩子們一字一淚地說:「今天是要走出草地了。孩子,可要記住呀,我們是紅軍叔叔用生命救出來的啊!」

(7)一袋干糧的故事表演擴展閱讀

《一袋干糧》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課本。

小蘭看到看護長這么關心她,想說話,可嗓子眼像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

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

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❽ 《一袋干糧》故事主要內容(50字

《一袋干糧》是一篇散文,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中內途要過一座橋,她為了容照顧傷員不慎把自己辛苦積攢的一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事後,煮野草裝作飯的時候被發現,大家知道後都給予小蘭自己的食物,使她很感動。

《一袋干糧》雖不如其他革命故事磅礴,更沒有其他長征時的故事盪氣回腸,然而這卻讓我體會到紅軍戰士們團結的力量,從微不足道的細節領略到了萬里長征的悲壯,從一件小事的啟示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希望!

(8)一袋干糧的故事表演擴展閱讀

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

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們那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