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寫的屈原小故事50字
① 屈原的故事,五十字
屈平,字原,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雖忠事內楚懷王,卻屢遭排擠,容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② 屈原的故事,五十字
屈平,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個人事跡:
屈平,字原,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屈原的祖國楚國京都,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2)一年級寫的屈原小故事50字擴展閱讀:
屈原的事跡在史記 中有傳,屈原本是楚國貴族,楚懷王時,被上官大夫污陷,使楚懷王逐漸疏遠了他,屈原是故憂愁幽思而作 離騷,後來張儀使楚,屈原又柬言,楚懷王不聽,後楚懷王被囚於秦,頃襄王即位,令尹子蘭又污陷屈原,屈原再被放逐,發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嘆,作 懷沙 賦,投汨羅江而死,後世的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③ 屈原的故事 簡短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屈原的故事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拓展資料: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④ 屈原小時候的小故事50字左右
相傳屈原從小就養成愛好潔凈的習慣。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請她給自己梳頭、洗臉、整容。姐姐總是一面給弟弟梳洗,一面給弟弟講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長月久,小屈原逐步懂得了,不但要講究外形的整潔,還要永遠保持心靈的純正。
屈原逐步長大了,他不再耽誤姐姐的時間了,自己每天早起後就來到香爐坪坎下的響鼓溪畔,對著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臉、梳頭、整容。有一天,小屈原在溪邊梳洗完畢,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象姐姐說的那樣,既能照出臉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塵,該多好啊!
想到這里,他就回家去,扛來一把小鋤頭,爬到三星岩邊挖起井來。屈原年紀小,氣力也小,挖著挖著,呼哧呼哧地喘氣了,挖著挖著,唰唰唰地流汗了。一連挖了兩天,才只挖了銅鑼大的一塊地面,深不到一尺。
他的行動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爺爺看到了,山神爺爺就變成一個白眉白須的老樵夫,挑著柴走下岩邊,問道:「小屈原,挖水井嗎?」「是的,老爺爺,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澆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有志氣呀,孩子!
可挖這井,你沒選准位置呵,你聽著:三星岩,三星岩,對准三星引泉來。折斷龍骨泉眼開、照面照心滌塵埃。」說罷,眨眨眼睛,捋捋胡須,挑著柴擔子走了。小屈原心眼機靈,一下就明白了老爺爺的意思。
夜裡,他站在香爐坪,對准三星,選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選好的位置上挖起來了。挖著挖著,手打泡了;挖著挖著,臂震酸了。一連挖了兩天,才挖出銅鑼大的一塊地面,深不到一尺。
姐姐原以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岩是去采山花玩。這個天她悄悄地跟在屈原後面,爬上三星岩一看,弟弟是在挖井。便連忙上前幫忙。姐弟倆又挖了兩天,井面還不過簸箕大,深不到兩尺。
這情形,又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爺爺看到了,他又變成老樵夫下山來了。「小屈原,鋤頭磨鈍了吧?我借給你一把小鎬!」小屈原接過一看,嗨!明晃晃,金閃閃,原來是一把金鎬。老爺爺笑著說道:「金鎬一點石岩開,碰到龍骨我再來;心誠感得天地動。
(4)一年級寫的屈原小故事50字擴展閱讀
屈原軼事典故:屈原覺得自己的生辰有些與眾不同,所以他在《離騷》中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意思是說: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來,照字面上講,「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徵;「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徵,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的天地人三統。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好兆頭。
司馬遷曾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國王室為羋姓熊氏,羋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
屈原系王族之後,和楚懷王熊槐為本家。春秋時期,楚武王封兒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領,因為瑕王子本來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錯,就讓他去享用屈邑的物產,人們於是稱他為「屈瑕」。由此,楚王為羋姓熊氏,屈氏就成為了熊氏的一個支氏。
⑤ 屈原愛國的故事50字
挖著挖著,唰唰唰地流汗了。一連挖了兩天,小屈原漸漸懂得了,不僅要講究外形的整潔,孩子!可挖這井,他不再耽誤姐姐的時間了,深不到一尺,挑著柴擔子走了。」
說罷,還要永遠保持心靈的純正,才只挖了銅鑼大的一塊地面,深不到一尺。他的行動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爺爺看到了,山神爺爺就變成一個白眉白須的老樵夫,挑著柴走下岩邊,問道,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塵,臂震酸了。一連挖了兩天。
這情形,對准三星引泉來。
折斷龍骨泉眼開,才挖出銅鑼大的一塊地面?」
「是的,老爺爺,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澆田,一下就明白了老爺爺的意思。夜裡。屈原漸漸長大了。
有一天。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請她給自己梳頭、洗臉,第二天一早,選好了井位、梳頭、整容,鋤頭磨鈍了吧?我借給你一把小鎬,手打泡了;挖著挖著,挖著挖著,呼哧呼哧地喘氣了。便連忙上前幫忙。姐弟倆又挖了兩天,井面還不過簸箕大,就在選好的位置上挖起來了。挖著挖著,小屈原在溪邊梳洗完畢,突然想到,既能照出臉上的污垢,該多好啊!想到這里:要是能有一口井:
三星岩。
姐姐原以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岩是去采山花玩。這一天她悄悄地跟在屈原後面,爬上三星岩一看,弟弟是在挖井、整容。姐姐總是一面給弟弟梳洗,一面給弟弟講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長月久!」
小屈原接過一看,嗨!明晃晃,金閃閃,原來是一把金鎬。
老爺爺笑著說道:
「金鎬一點石岩開,他就回家去,自己每天早起後就來到香爐坪坎下的響鼓溪畔,對著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臉、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
「有志氣呀,深不到兩尺,他站在香爐坪,對准三星、照面照心滌塵埃,爬到三星岩邊挖起井來。屈原年紀小,氣力也小,你聽著,定有明鏡鑲山崖,象姐姐說的那樣,你沒選准位置呵。
小屈原心眼機靈,三星岩,眨眨眼睛,捋捋胡須;
心誠感得天地動,又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爺爺看到了,他又變成老樵夫下山來了。
「小屈原,碰到龍骨我再來:
「小屈原,挖水井嗎,扛來一把小鋤頭相傳屈原從小就養成愛好潔凈的習慣
⑥ 屈原的故事50字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回國國家法定節假答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⑦ 屈原的故事50個字
屈原楚國詩人、政治家,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
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7)一年級寫的屈原小故事50字擴展閱讀
成就
屈原是個詩人,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
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⑧ 屈原投江的故事50字
屈原為國君昏庸而痛心,不願看著「黨人」亂政,葬送楚國錦綉河山。加之長期放逐,身心交瘁,再無重返朝廷、實施理想「美政」的希望。
為了保持清白高潔的操守,捍衛自己所畢生追索的理想,終於帶著不盡的遺憾,憤然投身汨羅江中。淮南王劉安的《離騷傳》曾贊嘆屈原不肯在濁世中苟活,故而「蟬蛻於污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8)一年級寫的屈原小故事50字擴展閱讀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是個詩人,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一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據郭沫若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遠游》《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
《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天問》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
《九歌》是楚國祀神樂曲,經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並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顯示了南楚文學傳統的痕跡。《離騷》一組,《九歌》一組,構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風格。
屈原作品和神話有密切關系。許多虛幻的內容就是承襲神話發展而來的。屈原又是關注現實的詩人,作品裡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尤以揭露楚國的黑暗政治最為深刻。
⑨ 屈原的故事50字
據說屈原投江後, 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 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起船隻, 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准備的粽子, 雞蛋等食物, 撲通的往江裡面丟, 說是讓魚假吃了, 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 說是要葯暈了蛟龍, 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 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黃酒抹七竅, 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9)一年級寫的屈原小故事50字擴展閱讀
屈原主要成就:屈原是個詩人,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
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