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一嗚驚人故事圖片

一嗚驚人故事圖片

發布時間: 2021-01-22 19:52:45

故事(一嗚驚人)(成語故事'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沒有發號一項政令,也沒有一樣政績上的作為。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庄王不因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事先顯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⑵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自誰的典故

來自抄楚莊王的典故。

成語出襲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拓展資料:

1、楚莊王熊旅:

又稱荊庄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

楚莊王元年(前613年)到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2、《滑稽列傳》: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該文是專記滑稽人物的類傳。

此篇的主旨是頌揚淳於髡、優孟、優旃一類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可貴精神,及其「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非凡諷諫才能。

⑶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

楚莊王當政三年以來,沒有發布一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有一個擔任右司馬官職的人,他給楚莊王出了個謎語,說:「臣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只鳥叫什麼名呢?」 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只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放心吧,你不一定了解我啊。」半年以來,楚庄親自處理政務,廢除十項不利於楚國發展的刑法,興辦了九項有利於楚國發展的事物,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乾的讀書人當官參政,把楚國治理得很好。不久,楚國稱霸天下。

⑷ 一鳴驚人的故事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因此,所有的大臣都不敢上前勸諫。

但是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庄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庄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4)一嗚驚人故事圖片擴展閱讀:

一鳴驚人的由來

「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

《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後同類事:「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⑸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故事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典故說的就是大夫伍舉勸諫楚莊王的橋段。但是楚莊王沉迷女色,不顧朝政,忠臣都擔心楚國的安危,但是楚莊王又明確規定不允許大臣勸諫,否則斬首示眾,所以任由楚莊王荒淫作樂,也不敢去勸諫。

唯獨大臣伍舉,他以巧妙的方式詢問楚莊王,並從中暗示楚莊王,從而給楚莊王一個提醒。伍舉覲見,對楚莊王說:「曾有人給我出了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臣知陛下聖明,特來向您請教。」楚莊王就問他是什麼謎語,伍舉說:「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深費解,這到底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聽出了伍舉的話中之意,便回答說:「此鳥,非同一般,它三年不展翅,是為了豐實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時差民眾的現狀和態度。雖然現在沒有飛,但會一飛沖天;雖然現在不鳴叫,但會一鳴驚人。你放心吧,我知道了你的意思了。」

過了半年,楚莊王開始親理朝政,廢黜無用的制度,重興有利的制度,除掉了一些奸佞的小人,啟用了一些有才但不出名的人士,重振朝綱。後來還興兵伐齊,之後又大敗晉國,最終取代齊晉兩國成為新一代號令諸侯的霸主。



(5)一嗚驚人故事圖片擴展閱讀

爭論

本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對戰國齊國的記載,但最早的藍本為戰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這或許並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後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

啟示

勸解要有藝術,不慢不急、不揉不剛,既要簡明扼要達到規勸的目的,又要讓對方自己考慮自身錯在哪裡。這就是語言的藝術。

而被勸者,要懷著理智的心態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規勸,不能死不認賬,黑白不分,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對自己不是壞事。

⑹ 一嗚驚人的故事第二大段的

Amazing the World with a Single Feat

英語中國成語典故(一鳴驚人)
Amazing the World with a Single Feat
戰國時代,齊威王即位後做了三年國君,只顧享樂,不理政事。有個善於說笑話的人叫淳於髡,一天對齊威王說:「城裡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你知道這是什麼道理?」齊威王說:「這鳥不飛則罷,一飛就沖天;不鳴則罷,一鳴就驚人。」在淳於髡的激發下,齊威王開始治理國家,取得很大成績,齊國的聲威一直保持了幾十年。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Duke Wei of Qi neglected state affairs, for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his reign, giving himself over to dissipation. One of his ministers, Chun Yukun who had a good sense of humour, said to him: \\'There is a big bird which has neither taken wing nor sung for three years.\\' The ke answered, \\'Once that bird starts to fly and sing, it will astonish the world.\\' The ke thereupon devoted himself to his ties and built his state up into a powerful one.
「一鳴驚人」用來表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行動起來,卻做出驚人的成績。
This idiom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a person may rise from obscurity and achieve greatness.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