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一座銅像的故事視頻

一座銅像的故事視頻

發布時間: 2021-01-22 21:25:03

① 詹天佑人字形鐵路 的故事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200千米,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後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② 愛國故事

袁隆平 大米, 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 水稻產量不高, 人口又那麼多, 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 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 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為國攻關, 解決這個難題.
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 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學外, 就是在試驗田裡培育高產品種.在試驗中, 他發現天然雜交水稻穗大粒飽, 產量高, 但是第二年再種, 就退化了, 失去了優勢.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 培育能保持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為了這個理想, 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 有時候在試驗田裡觀察, 連家也顧不上回.經過10 年的艱苦努力, 終於培育成功了.這種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000多斤, 在全國推廣後, 我國稻穀在幾年中增產了1000 多億公斤, 真是一個飛躍! 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為改變我國糧食生產的落後狀態打了一個翻身仗.
鄧世昌
自古以來, 犧牲在戰場上, 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 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 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 常對士兵們說: 」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 死得值! 」1894 年, 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 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 遇到危險, 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 月的一天, 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 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 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 前後火炮一齊開火, 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 致遠號受了重傷, 開始傾斜, 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 對部下說: 」我們就是死, 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 」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 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 致遠號中了魚雷, 船體爆炸, 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 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 毅然退出救生圈, 沉入大海, 獻出了生命.
秋瑾
古語說: 」男兒要在能死國.」就是說, 為國而死是男子漢最崇尚的樂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 女子就做不到這一點.歷史上, 為國而死的女子也有不少, 她們更為人們敬佩.民主革命的烈士秋瑾就是一個.

秋瑾為了拯救祖國, 舍家出走, 到日本留學, 參加了革命黨.後來她決定回國從事武裝起義, 推翻清朝.明知這件事充滿了危險, 可她對朋友們說: 」革命要流血犧牲才能成功.這么多年, 男子們為革命流血斷頭的, 有不少人了, 可女子還沒有, 這是女界的恥辱, 我去洗刷這個恥辱! 」秋瑾決心做為革命斷頭的第一個女性.

1907 年, 秋瑾在浙江紹興組織起義, 不料被官府發覺.清朝派兵來抓她, 戰友們勸她趕緊逃走, 她拒絕了, 要用自己的死喚起更多的人參加革命.清軍包圍了起義地點, 她指揮戰友轉移後, 自己從容被捕.官府拷問她, 讓她招供.她說: 」革命黨的事, 用不著你來問.要殺便殺! 」

秋瑾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願, 成為第一個為民主革命犧牲的女性.

錢學森
我國當代傑出的科學家中, 有三位姓錢的人物: 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 人稱」三錢」.他們都是出國留學後, 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回來的.其中錢學森的經歷最為驚險.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 年, 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成為有名的火箭專家, 為美國的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49 年, 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 非常興奮, 決定回國參加建設.可是美國方面敵視中國, 怕錢學森回國對他們不利, 就千方百計地阻撓.美國海軍次長還惡狠狠地說: 」我寧肯把他槍斃了, 也不讓他離開美國.他知道的太多了, 一個人可頂五個師的兵力! 」於是, 美方無中生有, 說錢學森是中國間諜, 把他逮捕關押, 後來雖然釋放了, 可又嚴密監視.

錢學森沒有屈服, 向美方提出嚴正抗議, 回國的決心更大了.他在家裡放好三隻小箱子, 准備隨時啟程.後來在中國政府的過問下, 被美方扣留了5 年的錢學森, 終於在1955 年搭乘輪船回國了.他來到天安門廣場, 興奮地說: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 現在終於回來了! 」

錢學森回國後, 為我國導彈和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是最有聲望的科學家之一.

屈原
屈原是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 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他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 家鄉在現在湖北的秭歸 (zǐguī) , 離長江三峽不遠.這里風景奇美, 山影水聲迷人動聽, 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 熱愛楚國.可是楚國統治者腐敗無能, 不圖進取, 使國力漸漸衰弱, 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著急, 來到都城勸楚王改革圖強.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擊, 一度信任他的楚王竟把他趕出都城, 流放到了遠方.

屈原一片愛國心不被人理解, 難過極了.有人勸他: 」楚國既然不需要你, 你何不到別國去, 照樣可以施展才能啊! 」

屈原回答說: 」我愛我的楚國, 為它的命運擔憂, 為百姓的痛苦傷心.明知自己的處境很危險, 可是捨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還能為它出力.」

屈原寫了許多詩, 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他想像著自己乘著龍駕著象, 在天空中翱翔, 就要飛往遠方, 離開楚國, 忽然回頭看到了可愛的家鄉, 立刻停住了腳步.他的僕人哭了, 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國, 並下決心: 」如果不能實現我的願望, 我就投江而死, 用生命殉我的祖國! 」不久, 屈原懷著對楚國深深的眷戀, 投入了汩羅江 (在現在湖南) .他對楚國的愛也就是對中國的愛, 對自己所屬民族的愛.所以全國人民至今還懷念他, 每年端午節人們劃龍舟, 吃粽子, 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文天祥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 可為了反對侵略, 保衛國家, 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 元朝派出大軍, 要消滅南宋, 文天祥聽到消息, 拿出自己的家產, 召募起3 萬壯士, 組成義軍, 抗元救國.有人說: 」元軍人那麼多, 你這么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 」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 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 也要為國盡力呀! 」

後來, 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 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 」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 即使難以醫治, 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 」不久, 他兵敗被俘, 堅決不肯投降, 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 終於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 慷慨就義.多少年來, 文天祥的救國精神, 代代相傳, 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③ 詹天佑不為人知的故事 精華!

詹天佑的資料 - 詹天佑簡介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前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福建水師旗艦「揚武」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那拉氏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獨不願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全靠關內外鐵路的贏余,而此款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款餉,造成誤工。詹天佑既不善鑽營於權貴,更恥於逢迎於洋人,因而憤懣至極。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京張鐵路建成典禮
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京張路完式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由於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在華角逐,竟使這位愛國的、天才的傑出工程師不能施展才能,焦慮至極。終因勞瘁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時半逝世於漢口,享年五十九歲。

詹天佑的資料 - 科學技術家-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兒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於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鄒 焱:清末著名科學技術家詹天佑)
詹天佑的資料 - 小學課文 -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 200 公里,是連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提一個條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要挾,鐵路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卜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大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 ? 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④ 木偶奇遇記 故事

親!
看看這個:http://www.sbkk8.cn/mingzhu/waiguowenxuemingzhu/muouqiyuji/你想要的全都在裡面。
圖書介紹:
木偶奇遇記》是科洛迪的代表作,發表於1880年。它敘述老人澤皮德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在酒店獲得好心老闆的五枚金幣,回家路上受狐狸和貓的欺騙,金幣被搶走:過後又遇上強盜,差點兒被他們弔死,幸虧巧遇仙女而得救。被狐狸和貓騙走金幣後去起訴,又被稀里糊塗的笨蛋法官投進監獄;出獄後,又被捕獸器夾住,被迫當了看家狗。他後悔極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樣喜歡讀書、做工,現在我就會和爸爸呆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就不會在這里給人家當看門狗了。」
夜裡,他因幫助主人抓住黃鼠狼而重獲自由。他一心想成為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可是又經不起誘惑。在壞同學的慫恿下又逃學到海邊看鯊魚,後又被引誘到玩兒國,在瘋狂的玩了幾天之後,變成一頭蠢驢。後來還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後,他們父子在鯊魚腹中意外重逢,並設法逃了出來,在海邊住下。從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還編籃子,晚上讀書、寫字,後來得知仙女病了,便把自己所有的錢給了她。仙女很感激,於是皮諾曹終於成為一個誠實、聽話、又愛學習,還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 本書描述了木偶皮諾喬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工作、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以及他所經歷的一連串的奇遇,充滿了童趣與想像。發生於皮諾曹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許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說,在自然天性里往往會有不少不夠盡善盡美的表現,等待著我們的逐步克服。

木偶奇遇記 動漫劇情圖(15張)
《木偶奇遇記》究竟上想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需要我們從主要公皮諾曹的身上去尋覓,從他由木偶最後變成真人的奇特經歷中發現些許於我們有益的人生至理。皮諾曹的經歷被稱之為「奇遇」,但那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離奇遭遇,其中蘊藏著等待我們去仔細咀嚼的深長意味。
其實,《木偶奇遇記》意欲揭示的道理並不復雜,它倚借一個木偶有形象不過是為了向我們演繹一個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歷程。問題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並是一個人生來就可以明的。否則,皮諾曹也就無需煞費周折才得以完成了這一歷程了。
這篇童話,通過皮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教育兒童要抵禦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並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聰明、善良、頑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給孩子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的感染。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深受讀者喜愛。
作者簡介
科洛迪,原名卡爾洛·洛倫齊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義大利托斯坎納地區一個叫科洛迪的小鎮。他的筆名便是由這個小鎮的名稱而來。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譯過法國貝羅的童話,為廣大小讀者所喜愛。科洛迪一生中,曾寫過許多短篇小說、隨筆、評論,然而最著名的要數他寫給孩子們看的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想像力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節曲折動人,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手杖》(1876)、《小木片》(1878)、《小手杖漫遊義大利》、《小手杖地理》、《小手杖文法》、《木偶奇遇記》、《眼睛和鼻子》(1881)、《快樂的故事》(1887)。
最後兩部作品是:《愉快的符號》、《諷刺雜談》(1892)。
寫作背景
本書創作於1881年,最早發表在《兒童日報》上,科洛迪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對他的生活和創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科洛迪最初編寫《一個木偶的故事》(連載第二年改名為《木偶奇遇記》)是為了償還債務,他甚至在給《兒童日報》的社長菲爾迪南多·馬爾提尼的附言中還這樣提到:「我寄給你的這些材料,只不過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罷了。你可隨意處理,如要採用,我可繼續寫下去。」而沒有料到的是「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從1881年7月7日起在《兒童報》上分期連載,一直到1883年才連載完畢。中間科洛迪一度想停止連載,卻被讀者「不滿」的信件所淹沒。
記得給我採納哦!

⑤ 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幕後花絮

1934年4月,人們在東京澀谷站前為八公樹立了銅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銅像回的答揭幕式。此後銅像附近的車站入口就被稱為「八公入口」。 在二戰中,由於金屬資源的短缺,八公的銅像被熔化。建造在原址的銅像是在1947年8月重建的。 1934年3月,八公11歲時候因心臟感絲蟲病而死亡。它死後屍體被製作成標本,保存在國立科學博物館。 在其出生地的大館市車站前也有同樣的一座銅像。另外在富士電視台前還有一座高達88.8厘米,重達88.8千克的忠犬八公的新雕像。 真實的小八於1923年出生於日本大館市,他的主人是東京帝國大學教授上野英三郎,1925年5月去世後,小八回到澀谷車站,並在那裡等待了九年 。

⑥ 最感人的小故事

第一百個客人
中午尖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闆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
「牛肉湯飯一碗要多少錢呢?」奶奶坐下來拿出錢袋數了數錢,叫了一碗湯飯,熱氣騰騰的湯飯。奶奶將碗推向孫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說:
「奶奶,您真的吃過午飯了嗎?」
「當然了。」奶奶含著一塊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
老闆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運氣真好,是我們的第一百個客人,所以免費。」
之後過了一個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著什麼東西,使得無意
間望向窗外的老闆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裡,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裡,但是午餐時間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闆打電話給所有的老顧客
:「
很忙嗎?沒什麼事,我要你來吃碗湯飯,今天我請客。」
像這樣打電話給很多人之後,客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到來。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數得越來越快了。終於當第九十九個小石子被放進圈圈的?
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手進了小吃店。
「奶奶,這一次換我請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說。
真正成為第一百個客人的奶奶,讓孫子招待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飯。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樣,含了塊蘿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給那男孩吧。」老闆娘不忍心地說。
「那小男孩現在正在學習不吃東西也會飽的道理哩!」老闆回答。
呼嚕……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問小孫子:「要不要留一些給你?」
沒想到小男孩卻拍拍他的小肚子,對奶奶說:「不用了,我很飽,奶奶您看……。」
一念善心助長一棵幼苗,
棵棵幼苗可以成林,
人人有愛、社會有情。
世上最美味的泡麵
他是個單親爸爸,獨自撫養一個七歲的小男孩。每當孩子和朋友玩耍受傷回來,他對過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傳來陣陣悲涼的低鳴。
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當天發生的事。
因為要趕火車,沒時間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離開了家門。一路上擔心著孩子有沒有吃飯,會不會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達了出差地點,也不時打電話回家。
可孩子總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擔心。然而因為心裡牽掛不安,便草草處理完事情,踏上歸途。
回到家時孩子已經熟睡了,他這才鬆了一口氣。旅途上的疲憊,讓他全身無力。正准備就寢時,突然大吃一驚: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麵!
「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兒子的屁股,一陣狠打。
「為什麼這么不乖,惹爸爸生氣?你這樣調皮,把棉被弄?要給誰洗?」
這是妻子過世之後,他第一次體罰孩子。
「我沒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辯解著:「我沒有調皮,這……這是給爸爸吃的晚餐。」
原來孩子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時間,特地泡了兩碗泡麵,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給爸爸。可是因為怕爸爸那碗面涼掉,所以放進了棉被底下保溫。
爸爸聽了,不發一語地緊緊抱住孩子。看著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經泡漲的泡麵:
「啊
!孩子,這是世上最…最美味的泡麵啊!」
孩子即使再年幼,
也有他們的尊嚴,
如果父母發現錯怪了孩子,
要勇敢向他們說:
「對不起!」。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