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以訛傳訛視頻故事大全

以訛傳訛視頻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1-22 21:27:23

① 找一篇關於顛弄是非,添油加醋,以訛傳訛的一個故事,要經典的!

曾參殺人
昔者曾子處(居住)費(魯國境內的地名),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回殺人.人告曾子母答曰:「曾參殺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
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
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讀音zhu四聲,織布的梭子)逾(同『逾』)牆而走.
翻譯:從前曾子住在費,費有個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
曾子的母親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的.」若無其事地(繼續)織布.
過了不久,又有人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還是若無其事地織布.
不久,一個人又告訴她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害怕了,丟下梭子躍牆逃跑.
此外「三人成虎」也是.

② 找一篇關於顛弄是非,添油加醋,以訛傳訛的一個故事,要經典的!

曾參殺人

昔者曾子處(居住)費(魯國境內的地名),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專告曾子母屬曰:「曾參殺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
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
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讀音zhu四聲,織布的梭子)逾(同『逾』)牆而走。

翻譯:從前曾子住在費,費有個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
曾子的母親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的。」若無其事地(繼續)織布。
過了不久,又有人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還是若無其事地織布。
不久,一個人又告訴她說:「曾子殺了人。」曾子的母親害怕了,丟下梭子躍牆逃跑。

此外「三人成虎」也是。

③ 出爾反爾成語故事視頻

【成語】: 出爾反來爾

【拼音】:自 chū ěr fǎn ěr

【解釋】: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舉例造句】: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們不能做出爾反爾的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拼音代碼】: cefe

【近義詞】:反復無常、翻雲覆雨

【反義詞】:說一不二、言行一致、一言為定

【歇後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燈謎】: 反轉葫蘆,倒轉蒲扇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責備反復無常

【英文】: back and fill

【故事】: 戰國時期,鄒國與魯國發生一場戰爭,鄒國失敗,戰死了不少官吏,鄒穆公為此請教孟子,孟子告訴他「曾子說過:『你怎樣對待別人,將來別人會怎樣回報你。』」鄒穆公回想當年鄒國鬧災荒的情形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在全國推行仁政

動畫網址網頁鏈接

④ 誰知道「以訛傳訛」的典故

典故: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於此內,故名採石,以容訛傳訛。」
【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錯誤相傳
【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道聽途說
【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1]
【歇後語】流言蜚語
以訛傳訛: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開去,越傳越錯,人們的理解因此深受影響。

⑤ 以訛傳訛的成語故事

以訛傳訛
yǐ é chuán é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回又錯誤地傳答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於此,故名採石,以訛傳訛。」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略帶諷刺意味;多用來形容那些不調查研究道聽途說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訛;不能讀作「huà」。

【辨形】訛;不能寫作「惡」。

【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

【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

【例句】現在有一種風氣不好;就是喜歡聽小道消息;並且不加思索的傳播這些消息;以致~;無事生非。

⑥ 以訛傳訛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從前楚國有個獵人,他捕鳥技藝很精湛。一次他捕獲一回只美麗的山雞准備到城裡去答賣,過路的富翁詢問是什麼鳥,獵人騙他是鳳凰,於是以2000金賣給富翁。富翁覺得鳳凰應該進獻給楚王,可是山雞在路上死了。消息傳到楚王那裡,楚王嘉獎他的忠心。

⑦ 以訛傳訛的故事

龐 與太子質1於邯鄲2。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5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 曰:「夫6市之無虎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8大梁9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10之也!」王曰:「寡人自為知11。」於是辭行12,而讒言13先至。
後太子罷質14,果不得見15。

解釋:

1. 質:○粵[置],[dzi3];○漢[]。人質,這里用作動詞,謂將人在為抵押品,這是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慣例。
2. 邯鄲:○粵[韓丹],;○漢[handān]。趙國的都城,在今直隸省邯鄲縣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後世衍申為城市。
4. 之:代詞,指市上有虎這件事。
5. 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
6. 夫:○粵[符],[fu4];○漢[fu]。語氣詞,用於句首,表示下文要發表議論,現代漢語沒有與此相應的詞語。
7. 明:明擺 的,明明白白的。
8. 去:離開。
9. 大梁:魏國國都,在今河南省開封市。
10. 察:詳審,辨別是非。
11. 自為知:自己會了解,猶言不會輕信人言。
12. 辭行:遠行前向別人告別。
13. 讒言:中傷別人的話。
14. 罷質:罷是停止,謂充當人質的期限結束。
15. 見:作使動動詞解,謂龐 結果得不到魏王召見。

譯文:

戰國時期,魏國大臣龐 要陪同太子去趙國邯鄲做人質,他擔心走後朝廷上的小人會乘機造謠中傷他,所以臨走前向魏王進言。他打了一個比方,問魏王如果有人告訴他墟集處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說一個人這樣說他不會相信,但兩個人也這樣說他便會有點懷疑,若是有三個人這樣說,他就會相信了。於是龐 立即指出自己將要遠離魏國,由邯鄲到魏國都城大梁的距離,遠過朝廷到墟集的距離,背後誹謗他的小人也不止三個,希望魏王能夠明察。龐 離開魏國之後,魏王當時說自己會辨別是非,但後來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讒言。太子充當人質期滿回國,龐 卻未能再獲得魏王的召見。

⑧ 成語故事以訛傳訛

以訛傳訛 [yǐ é chuán é]
生詞本
基本釋義
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回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答出去,越傳越錯。
貶義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
例 句
現在有一種風氣不好,就是喜歡聽小道消息,並且不加思索的傳播這些消息,以致~,無事生非。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耳食之言
反義詞
衣缽相傳

⑨ 有沒有形容「以訛傳訛」的小故事

宋國的丁家庭院里沒有井,於是只能出門打水,所以經常有一個人在外面。等到他家版院子里打好權井之後,這家人就告訴外人說:「我打井之後(就如同)得到了一個人(一般)。」

聽到了這話的人互相轉告說:「丁家人打井,挖出來了一個人!」有大臣聽說了,連忙告訴了宋國的國君。國王連忙派人去問丁家的人。姓丁的人說:「我的意思是說我得到了像一個人那麼多的勞力,不是說我從井裡挖出了一個人啊。」

(9)以訛傳訛視頻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以訛傳訛的意思是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人們的理解因此深受影響。不要輕信流言蜚語。

對道聽途說的傳言,必須進行考察分析,不然就會是非不分,以訛傳訛,把事情搞錯,甚至上當受騙。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