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以課開頭的成語故事

以課開頭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2 21:38:34

成語故事課前三分鍾

八仙過海的故事
解釋:八仙過海,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東施效顰的故事
解釋:東施效顰(注音:dōng shī xiào pín),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效:仿效;顰:皺眉頭。
說春秋時候,越國有個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麗、漂亮,一舉一動也很動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時總是用手按住胸口,緊皺眉頭。因為人們喜歡她,所以她這副病態,在人們眼裡也嫵媚可愛,楚楚動人。 西施的鄰村有個丑姑娘叫東施,總是想方設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見西施手捂胸口,緊皺眉頭,顯得異常美麗。她想難怪人們說她漂亮,原來是做出這種樣子。如果我也做這個姿勢,肯定就變漂亮了。於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態。結果人們見了原來就丑的她,現在變成這種瘋瘋癲癲的樣子,象見了鬼一樣,趕緊把門關上。

按圖索驥的故事
解釋:按圖索驥,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Ⅱ 課前3分鍾演講 成語故事

老馬識途 解釋 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內情況,容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典故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智慧。」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人們跟著它,竟然找到了路。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 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遇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Ⅲ 課前三分鍾(成語故事)

楊子的鄰居丟失了羊,於是帶著他的朋友,還請楊子的童僕一起追趕。楊子說:「唉!丟一隻羊,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追?」鄰居說:「因為岔路很多。」楊子的鄰居不久就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居回答說:「已經逃走了。」楊子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鄰居回答說:「因為岔路之中還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到哪裡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鄰人說的這番話,有些悶悶不樂。他眉頭緊鎖、臉色灰暗、一言不發。那一天大家再也沒有見到他露出一絲笑容。楊子的門徒都覺得有點奇怪,因此不解地問:「羊並不是什麼值錢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麼呢?」楊子說:「我並不是惋惜丟了一隻羊。我是從這件事聯想到探求真理也與這些歧路亡羊一樣,如果迷失了方向,也會無功而返啊。」
本文告訴人們:在研究一門學問時,要把握方向,注重領會其實質,而不要被各種表象所迷惑。歧路亡羊比喻因情況多變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正是因為面對的岔路太多,所以才會迷失方向。所以,在做學問時,一定要認准自己認為正確的一門走下去,千萬不要改變,否則就會成為歧路亡羊。
啟示:人生的選擇太多,容易迷失自我,在學習中,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樣的...楊子的鄰居丟失了羊,於是帶著他的朋友,還請楊子的童僕一起追趕。楊子說:「唉!丟一隻羊,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追?」鄰居說:「因為岔路很多。」楊子的鄰居不久就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居回答說:「已經逃走了。」楊子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鄰居回答說:「因為岔路之中還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到哪裡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鄰人說的這番話,有些悶悶不樂。他眉頭緊鎖、臉色灰暗、一言不發。那一天大家再也沒有見到他露出一絲笑容。楊子的門徒都覺得有點奇怪,因此不解地問:「羊並不是什麼值錢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麼呢?」楊子說:「我並不是惋惜丟了一隻羊。我是從這件事聯想到探求真理也與這些歧路亡羊一樣,如果迷失了方向,也會無功而返啊。」
本文告訴人們:在研究一門學問時,要把握方向,注重領會其實質,而不要被各種表象所迷惑。歧路亡羊比喻因情況多變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正是因為面對的岔路太多,所以才會迷失方向。所以,在做學問時,一定要認准自己認為正確的一門走下去,千萬不要改變,否則就會成為歧路亡羊。
啟示:人生的選擇太多,容易迷失自我,在學習中,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樣的話,會事半功倍。(不然,就會迷失方向)
或在研究一門學問時,要把握方向,注重領會其實質,而不要被各種表象所迷惑

Ⅳ 我們老師叫我課前十分鍾講個成語故事,而且是那種很少見的成語,最好帶點趣味性,快幫幫我!

這個你應該沒聽過吧——.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版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權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不夠的我接下面。 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

Ⅳ 對外漢語課堂:經典成語故事

【成語】: 情根欲種

【拼音】: qíng gēn yù zhǒng

【解釋】: 比喻男女之間的戀情。

【出處】版: 清·權孔尚任《桃花扇·入道》:「當此地覆天翻,還戀情根欲種,豈不可笑。」

【拼音代碼】: qgyz

Ⅵ 課前3分鍾,成語故事

後來居上 English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裡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Ⅶ 求一個成語故事!要上課前演講的

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我國南方有兩個小國——越國和吳國。他們經常打仗,勢力相當,始終難分勝負。不過,公元前496年,吳國還是把越國打敗了。越王允常在戰爭中受了重傷,不久就死去了。

允常在臨死的時候,叮囑他的兒子,一定要為他報仇雪恨。

允常的兒子勾踐,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話。他日夜操練兵馬,時刻准備報仇雪恨。吳王知道這個消息後,就馬上派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再次戰敗,越王勾踐被抓到了吳國。

勾踐為了消除吳王對他的疑心,就假裝很老實的樣子。結果吳王被他蒙騙了,就把他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每天都想著報仇。為了不斷磨礪自己的報仇意志,他不但睡在柴草上,而且每次吃飯之前都嘗一下苦膽,並大聲對自己說:「勾踐!你難道忘了越國的恥辱和仇恨了嗎?」

為了使越國強大起來,他不但親自參加勞動,生活也十分儉朴。他非常尊重那些有才能的人,而且對老百姓也非常愛護。這樣,越國很快就強盛起來了。

與此同時,他又想方設法為吳王夫差送去很多美女和金銀財寶。結果吳王以為他真的不想復仇了,就放鬆了戒備。

幾年以後,越國攻打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王夫差也成了階下囚,勾踐終於報了仇。

釋義:睡在柴草當中,用舌頭舔苦膽。比喻刻苦自勵,發奮圖強,不敢安逸享受。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
瓮中捉鱉
北宋末年,梁山好漢在山東起義,擁戴宋江為首領。起義軍紀律嚴明,殺富濟貧,鎮壓土豪劣紳,屢屢挫敗朝廷派來討伐的軍隊,聲威震天下,老百姓拍手叫好。

在離梁山泊大寨不遠的山下,有個杏花庄。莊上有個小酒店,開酒店的老漢叫王林,家中有一個十八歲的女兒,名喚滿堂嬌。滿堂嬌出落得美麗動人尚未許配人家,與老漢相依為命。父女倆雖不富裕,日子倒也過得平靜。

有一天,兩個地痞流氓竄來酒店吃酒。酒足飯飽後,不但不付酒錢,還對年輕美貌的姑娘起了歹念,強行將她搶走。老漢被一腳踢翻在地。兩個惡漢嘿嘿冷笑幾聲,說道:「俺們是梁山好漢宋江和魯智深,你敢不從?!這小娘子陪我們玩兩天就回來,你如聲張出去,小心老命!」說罷揚長而去。

正當老漢悲憤欲絕的時候,梁山好漢李逵路過酒店。聽說宋江和魯智深干下這等傷天害理的事,生性耿直的他怒火中燒,決心上山找宋江和魯智深算帳。

李逵急沖沖趕回山寨,大鬧忠義堂,手提板斧要砍梁山大旗,並逼著宋江和魯智深下山與老漢對質。當李逵知道錯怪了宋江後,羞愧萬分,命人將自己捆綁起來,向宋江賠罪。

這時,老漢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報告,說那兩個惡漢又來了,被他灌醉後在店裡酣睡。李逵興奮地說:「來得正好,看老子瓮中捉鱉,收拾這兩個壞蛋!」

李逵手提板斧,叫老漢前面帶路,火速下山,終於除掉了這兩個冒充梁山好漢、敗壞梁山名聲的流氓。

釋義:在大壇子里捉甲魚。比喻想要得到的東西已在掌握之中。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
萬事懼備只欠東風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企圖並吞南方。劉備採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

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佔有絕對優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都督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認為只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

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熟悉水戰的蔡瑁、張允。接著龐統又到曹營假裝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為一體。老將黃蓋又與周瑜合演一出「苦肉計」去詐降曹操。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准備以詐降的方式沖向曹營,發起火攻。

可等一切都准備好後,周瑜卻發現曹操的船隻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隻靠南岸。這時正值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著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只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軍發起火攻。周瑜憂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諸葛亮心裡有數,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葯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懼備,只欠東風。」一下子點出了周瑜的心病。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何破敵之策。諸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他通過氣象觀察,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因此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築了一個土台,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順利地實行了火攻計劃。曹操大敗,從此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釋義:比喻一切都已齊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出處:《三國演義》
還要嗎?我多的是

Ⅷ 語文課前成語故事三分鍾演講, 成語故事要成語的意思

(1)鑿壁偷光
拼音:áo bì tōu guāng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成語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2)不學無術
拼音:bù xué wú shù
學:學問;術:技能.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成語故事: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又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進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Ⅸ 作為課前三分鍾演講的成語故事

http://wap.5156e.com/cy/page/18359.html
推薦下,出了這些還可以找一下世說新語裡面的成語。
還有具體的,以下: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9.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10.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