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個馬的成語故事

有個馬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3 05:20:25

㈠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

馬革裹屍
東漢時期,北方匈奴發生動亂,大將軍馬援率軍前去鎮壓騷亂,他英勇殺敵,大破匈奴,平定了邊境的動亂,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他62歲時,匈奴又侵東漢,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於沙場,以馬革裹屍還葬」,同年病死在軍中。
萬馬齊喑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塞翁失馬
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後走失的馬帶回幾匹烈馬回來。老翁認為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老翁認為不是壞事,後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禍。
駟馬高門
西漢時期,東漢郡獄吏於公為人清正廉明,執法公正無私,他堅持為郡內孝婦鳴冤叫屈,終於在新任太守手中為她平反昭雪,老百姓為他建生祠,把門建得可以讓駟馬高車通過。他的兒子於定國後來官至廷尉,於家門庭更加榮耀。
烏頭馬角
戰國末年,燕國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與秦王嬴政發生沖突被囚禁起來,太子丹請求放他回國。秦王說:「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太子丹只好仰天長嘆,可能是上天有眼,牢房外飛來一隻白頭烏鴉,秦王只好遣送太子丹回國。
馬上看花
傳說一個叫貴良是跛子,想娶一個漂亮的妻子。一個鼻子有缺陷的姑娘葉青,想找一個英俊的丈夫。兩人都找到華漢做媒。華漢准備把他們促成一對,在相親的那天,讓貴良騎馬,讓葉青拿著花到鼻子邊上聞,雙方都很滿意對方。

㈡ 帶有馬字的成語故事

陣馬風檣
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仗馬寒蟬 仗馬:皇宮儀仗中的立馬。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一樣。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
招兵買馬 舊時指組織或擴充武裝力量。後比喻組織或擴充人力。
指鹿為馬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獐麇馬鹿 比喻舉動匆忙慌亂的人。
竹馬之友 指兒童時期的朋友。
走馬看花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走馬上任 走馬:騎著馬跑;任:職務。舊指官吏到任。現比喻接任某項工作。
走馬章台 章台:漢長安章台下街名,舊為妓院的代稱。原指騎馬經過章台。後指涉足妓間。

㈢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有哪些

1、塞翁失馬寓言故事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2、馬革裹屍寓言故事

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元勛,他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被封為伏波將軍。

馬援回到京城洛陽,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麼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一味誇獎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馬援說:漢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封地多達三千戶。

賞大於功,先生為什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求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就行了(馬革裹屍),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孟翼聽了由衷地佩服。

一個月後,馬援又奔赴北方前線。63歲時馬援病死在軍中。

3、伯樂相馬寓言故事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

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

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4、指鹿為馬的故事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5、老馬識途寓言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齊桓公和丞相管仲討伐孤竹國,被敵軍騙到了沙漠地帶。看看天晚,但見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慘霧,冷凄凄數群啼鬼,亂颯颯幾陣悲風。管仲說:久聞北方有旱海,是極厲害之處,就是此地,不可前行。

急教傳令收軍,帶來火種,遇風即滅,吹之不燃。隨行軍士,各各敲金擊鼓,一來以屏陰氣,二來使各隊聞聲來集。管仲見山谷險惡,急教尋路出去,卻東沖西撞,盤盤曲曲,全無出路。

管仲說:我知道老馬識途,老馬多從漠北而來,可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㈣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4個就好)

有關馬的四個成語故事如下:

1、指鹿為馬

趙高想要叛亂,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那些說是鹿的人。

2、按圖索驥

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自己的相馬經驗寫了《相馬經》,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根據經書上的標准選出的「千里馬」——一隻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後哭笑不得

3、老馬識途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

4、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

5、馬到成功

唐朝時期,繹州龍門大黃庄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到20歲時已學成十八般武藝。他對父母說:「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㈤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老馬識途:管仲、隰(xí)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峰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汗馬功勞:古時作戰多用馬。戰馬疾馳疆場,沖鋒陷陣,每戰都要出很多汗。戰斗次數越多,戰況越激烈,出汗當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叫「汗馬」。
天馬行空:相傳漢武帝時期,在西域有一匹馬叫做天馬。那匹馬四肢健壯,腿腳靈敏,因此沒人可以抓住它。後來人們在山腳下放了一匹五彩馬,不久它與天馬配對生出了很多匹小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馬蹄踏在石頭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這個消息傳到漢武帝耳中,漢武帝十分高興,便派使者通過絲綢之路送去百匹綢緞以換得一匹小馬。可是西域人認為這馬萬萬不能送,於是就將使者趕了回去。漢武帝十分生氣,於是下兵攻打西域,終於得到了一匹小馬。後人也將天馬稱作西極天馬。
走馬觀花:走馬觀花,敘述一段春季相親過程,在花開的季節,男子瘸子騎馬,女子豁嘴口餡鮮花,雙方相遇,相互產生愛慕,成親後懊悔不及。
指鹿為馬:指鹿為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馬齒徒增:春秋時期,晉獻公一心想吞並虢國,苦於沒有路到達。大夫荀息建議用駿馬和美玉作為交換條件,換取虞國借道。晉獻公忍痛割愛拿出駿馬和美玉。晉國輕而易舉滅了虢國,荀息於是馬上建議滅掉虞國,奪回了美玉和駿馬,玉還是原來的玉只是駿馬多長了幾顆牙齒而矣。
馬馬虎虎: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俗語的背後,原來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形容想馬和虎一樣,沒有人的機制頭腦。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㈥ 和馬有關的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

這個復成語來源於《藝林制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㈦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馬的成語有哪些

鞍馬勞困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鞍馬之勞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內跋涉或打仗。容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鞍前馬後 馬前馬後。指追隨左右。
寶馬香車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北叟失馬 比喻禍福沒有一定。
弊車羸馬 破車瘦馬。比喻處境貧窮。
兵荒馬亂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㈧ 所有關於馬的成語故事

•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 【招兵買馬】徵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 【馬革里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 【原班人馬】同一批人員。
• 【駑馬十駕】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 【馬不知臉長】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 【牛驥同皂】比喻賢愚不分。
• 【老驥伏櫪】比喻年紀雖老,仍懷雄心壯志。

㈨ 有關於「馬」的成語故事..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後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乾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庄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旦。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

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製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麼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朴,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朴。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㈩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哪些

1、三馬同槽

三馬同槽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後泛指陰謀篡權。

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就發現他頗有雄心壯志,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後心中便十分不快。

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不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嗎?

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

但曹丕十分信任司馬懿,並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後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不但相繼專嬗曹魏朝政,而且最終還滅掉了曹魏,建立了西晉。

2、倚馬七紙

倚馬七紙成語比喻文章寫得快。

東晉豫州刺史謝尚發現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薦給大司馬桓溫。桓溫讓他負責府內文書起草工作。袁尚作《東征賦》贊揚東晉許多名士。

他跟隨桓溫北伐前燕,因事受到恆溫的責備,罷了官。正好急需寫一份告捷公文,桓溫便叫袁虎起草。袁虎站在馬旁,手不停揮動,一會兒就寫了七張紙,且文辭優美。當時東亭侯也在旁邊,極其贊嘆袁虎的才華。

3、駑馬戀棧

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裝病騙過曹爽,曹爽帶著自己的黨羽和魏帝曹芳一起去拜祭高平陵。他一出城,看似病得要死的司馬懿卻從病床跳起來了,生龍活虎一般發出一連串命令,一下子控制了整個京城洛陽。

被視作曹爽一黨的司農桓范,是個很有計謀的人,看到京城有變,想著皇帝還在外面,便假借皇帝的旨意逃出城去。

一得到這個報告,司馬懿的黨羽領軍將軍蔣濟便對司馬懿稟告,司馬懿說:「曹爽心裡疏遠桓范,智力卻達不到桓范的水平,駑馬戀棧豆,他一定不聽桓范的計策。」

4、馬齒徒增

馬齒徒增成語比喻雖然年歲增加了,但學業或事業卻沒有什麼成就。

春秋時期,晉獻公一心想吞並虢國,但虞國地處晉、虢之間,若繞道則受阻於中條山。晉獻公憂心忡忡。這時,大夫荀息建議用駿馬和美玉作為交換條件,換取虞國借道。獻公聽從屬下的分析同意。

虞公得到良馬美玉,高興得合不攏嘴。虞國賢臣宮之奇看出晉國居心不良,有各個擊破、一箭雙雕的用意,勸諫虞公不要上當,但虞公不聽。

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虞公不明白這個道理,答應了借道給晉國。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物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

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晉國此舉不僅滅了虢國,還順道把虞國給滅了,並奪回了駿馬和美玉。玉還是原來的玉,只是駿馬多長了幾顆牙齒而已。

5、從前,有個商人趕路,用一匹馬和一頭驢馱著商品。商人騎在馬上,所有的貨品幾乎都讓驢子馱著。因為物品太多,驢子非常辛苦。

路途中,驢子對馬說:「請幫我分擔一點吧,這樣能救我一命!」馬不願意,驢子終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

於是,主人把所有的貨物都放在馬背上。而且,還因為走得慢,被商人拿皮鞭抽了好多下。這時,馬悲傷地說:「我真倒霉!我怎麼會受這么大的苦呢?

6、農夫家裡喂養了一隻狗和一匹馬。它們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主人對它們一視同仁,精心照料。可是,狗還是覺得不滿意。它認為自己的功勞更大,應當受到特殊優待。

有一天,狗吃飽喝足了,看到馬在一旁悠閑地踱步,就對馬說:「喂,大個子!你除了拉車和耕田,還會做什麼呢?哪像我,白天看管牧場,晚上還要守衛家門。」

「的確是這樣,」馬回答說,「你說的很對。但是,如果我不去耕種,那麼這兒就沒有什麼東西要你看守的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