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關古詩詞的故事

有關古詩詞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3 07:42:27

A. 關於古詩的故事有哪些

陸游的《釵頭鳳》詞,是一篇「風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據載,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陸游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後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婉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里,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料這時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凄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後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陸游在這首詞里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後的傷感、內疚和對唐婉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悵然而去。陸遊走後,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將這首《釵頭鳳》詞從頭至尾反復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於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唐婉不久便郁悶愁怨而死。
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他六十三歲,「偶復來菊縫枕囊,凄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迴向蒲龕一炷香。
後陸游七十五歲,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兩首,即《沈園》詩二首。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B. 有什麼關於古詩的故事

1、題都城南庄

在唐代有一個名叫崔護的年輕書生到長安城來趕考,剛好是清明節前後,便在大雁塔附近來春遊,走到一個一片桃花掩映的農家遇到一個美麗的農家少女。

於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閑聊幾句,崔護便戀戀不舍的離開了。第二年的清明節,崔護又來了,但是柴門禁閉,桃花依然盛開。

便在柴門上寫了一首詩過了幾天,當他再次到這里時遠遠地就聽到茅舍中傳出了陣陣蒼老的哭聲。便趕去農家問問發生什麼事。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漢哭的非常傷心的說:「我的女兒前幾天去走親戚,回來見到門上的詩,便一病不起。」崔護聽後大吃一驚說出了寫詩的原因,並要求見少女一面。

當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時,便大聲哭喊也許是他的真心感動了蒼天,少女蘇醒過來,後來他們就結為夫妻,傳為千古佳話。

2、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宋代文人陳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蘇東坡為了嘲笑這位自稱「龍丘居士」的懼內先生,寫了一首有趣的詩,詩中採用了幽默誇張的手法。

把陳季常怕老婆的模樣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噴飯。把悍老婆稱為「河東獅子」也是形象的首創。從此後,「河東獅」便成了「惡老婆」的代名詞。

3、遊子吟

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裡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空,晚風輕拂。

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後,為自己准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

母親一邊縫,一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一點兒,才結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

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孟郊的心裡一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麼偉大啊。

就像春天的陽光那麼溫暖。孟郊想到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盪。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下了《遊子吟》。

3、一樹梨花壓海棠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4、侯門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間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並與姑母家的一名丫環相愛,兩人的感情甚篤。但後來他的姑母以四十萬錢的高價將這個婢女賣給了當時任襄陽司空的於頤。

這一年的寒食節,此女子隨於頤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蔭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詩贈予她。

後來,一個記恨崔郊的人把這首詩作為罪證,抄下來給於頤看。 於頤派人將崔郊請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詩問道:「這首詩是你做的嗎?」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訴了於頤他和那個婢女的夙因。

於頤非常感慨。他對崔郊說:「這個女子雖是我用四十萬錢買來的, 但四十萬錢算不得什麼,你該早就對我講才是!」於是,於頤親自作主,將那女子嫁給了崔郊。

5、涼州詞

相傳,慈禧命人寫了一幅扇面,寫的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 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不料,寫的人一時疏忽,把「黃 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寫丟了。慈禧看了之後,非常生氣。認為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詩文,於是命人把寫字的人抓來,讓他當場念來,念不出就殺頭。

想不到那位寫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寫的詩之後先是一驚,既而靈機一動,對慈禧說:「老佛爺,非是臣寫錯了詩,而是臣 根據王之渙的詩改寫的詞。」

慈禧覺得新奇,連忙叫他念來聽聽。那人隨口念到:「黃河遠上, 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於是,《涼州詞》真的成了 「詞」。

C. 與古詩文有關的小故事有哪些

《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他因這首詩受到過當時一位老詩人的贊賞和鼓勵。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詩人,他從小就愛學習,識字很早,五六歲就開始學寫詩。十六歲時,為了求得名師指點,白居易來到京城長安。有一天,他帶著詩稿去拜訪詩界老前輩顧況。 顧況當時在京城任職,又是有名的詩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點和推薦,日後定能有所作為。白居易把自己的詩作恭恭敬敬地遞上去,顧況接過來掃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開玩笑說:「你的名字叫居易,現在長安城米價很貴,在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聽,心裡禁不住突突亂跳,心想:「他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我的詩寫得不好嗎?」於是便小心翼翼地說:「請老前輩指教!」 顧況並未答話,他翻開詩稿仔細地看起來,越看越感到驚奇,特別是看到《賦得古原草送別》時,竟不禁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顧況看到這里,禁不住拍案叫絕:「好詩!真是好詩!」他又把頭轉向白居易,說:「你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日後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長安居住下去是不難的,剛才的話不過是開玩笑罷了。」
白居易得到顧況的賞識,心裡非常高興,學習寫詩的勁頭更大了。為了寫好一首詩,他常常廢寢忘食,反復吟誦,仔細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貼切,音韻上是否優美,一首詩改了又改,不厭其煩。他的詩不僅內容充實,而且明白如話,通俗易懂。他每寫一首詩,常常去村頭、小院念給那些不識字的老婆婆聽,看她們能不能聽明白。如果有難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聽明白為止。因此,白居易的詩雅俗共賞,在社會上流傳很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歡他的詩。人們把他的詩刻寫在名勝古跡處,旅店酒樓里,鄉鎮屋牆上,甚至還傳到了國外,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D. 有關古詩的故事

推敲!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一首詩,其回中兩句是:
「鳥宿答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驢子怎麼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一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E. 關於古詩詞的故事

侯門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間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並與姑母家的一名丫環相愛,兩人的感情甚篤。但後來他的姑母以四十萬錢的高價將這個婢女賣給了當時任襄陽司空的於頤。這一年的寒食節,此女子隨於頤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蔭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詩贈予她: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後來,一個記恨崔郊的人把這首詩作為罪證,抄下來給於頤看。 於頤派人將崔郊請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詩問道:「這首詩是你做的嗎?」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訴了於頤他和那個婢女的夙因。 於頤非常感慨。他對崔郊說:「這個女子雖是我用四十萬錢買來的, 但四十萬錢算不得什麼,你該早就對我講才是!」於是,於頤親自作主,將那女子嫁給了崔郊。

紅葉題詩:

唐僖宗時的一天傍晚,年輕的於佑在城牆下漫步。時值「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深秋,滿地枯萎的落葉,風呼嘯著而去,樹木的枝椏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紋。天色越來越黯,他獃獃立了片刻,頗懷莫名的傷感。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御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現一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裡拾起來。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墨痕未乾,字跡姍姍清秀。

他看了看身邊高入雲端的宮牆,猜想一定是某個宮女所為。於佑把詩帶回家裡,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裡輾轉反側,眼前全是宮里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幾天後,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於御溝上游的流水中:「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之後他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於佑將此事講給幾個同伴聽,大家都笑他。

一晃幾年過去,於佑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他科舉不成,幾近落魄不堪,於是在富室韓泳家教書。一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後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舍,他願為二人牽線結緣。當時於佑尚未娶親,聽說韓翠蘋姿色美艷,於是答應下來。

於佑婚後與韓翠蘋感情很好,一天,韓翠蘋在於佑的畫笥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於佑哪裡得來的,於佑便如實告之。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於佑取來一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曾經寫的。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

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於是提筆寫下:「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這也許是最凄苦無奈也最浪漫溫馨的故事了。「紅葉題詩」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節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詩》里記當事人為顧況,《雲溪友議·題紅怨》為盧渥,而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成了進士李茵,人名雖各不同,但內容大同小異。

F. 急需有關古詩詞的故事

當時白居易住在長安。11歲時,拿著個名片(當時有名片的)去請宰相指教。內當時宰相看到白居易這容三個字就笑著說:「長安米很貴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長安很容易。」宰相繼續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會有自己作的詩,用來顯示自己的文采)看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拍案叫道:「有這等文采,可以在很容易的長安白白居住。」

G. 與古詩文有關的小故事有哪些

與古詩文有關的小故事---推敲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裡.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專鳥宿屬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又想用「敲」字(來替換「推」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迴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因為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示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兩人於是並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H. 想問一個歷史故事,有關古詩詞

你說的是【王勃作《滕王閣序》,又在序後附帶寫了一首《滕王閣》詩,這一文一詩千古流芳,傳唱不休,遂俱成為千古名篇】!

這一句詩為【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

滕王閣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

白話譯文

滕王閣在贛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無聲鸞鈴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畫棟掠過南浦飛來的輕雲,傍晚珠簾捲起西山陰沉的煙雨。

潭中白雲的倒影每日悠然浮盪,時光推移景物變化已數個春秋。

修建這滕王閣的帝子今在何處?只有那欄桿外的長江空自東流。

這首詩的故事:

王勃到南昌,剛好趕上都督閻伯輿的宴會,一氣呵成寫成《滕王閣序》。最後寫了七古《滕王閣》。可是王勃寫到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不寫,只留下「檻外長江□自流」。將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獨」字,閻伯輿都覺得不對,派人追回王勃,請他補上。

趕到驛館,王勃的隨從對來人說:「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隨便寫了。」閻伯輿知道後說道:「人才難得」,便包了千兩銀子,親自率文人們來見王勃。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問:「我不是把字寫全了嗎?」大家都說:「那不是個空(kòng)字嗎?」

王勃說:」對呀!就是「空(kōng)字呀!『檻外長江空自流』!」眾人恍然大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