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環保的成語故事
涸澤而漁
國計民生
造林護樹
竭澤而漁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巨樹參天 樹木成行
森林茂密、鬱郁蔥蔥、 青松翠竹、挺拔高大、 亭亭如蓋、綠樹成蔭
遮天蔽日、枝繁葉茂、 萬木爭榮、茂林秀竹、 林海無邊、樹木叢生
❷ 選擇環境的故事典故
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❸ 愛母的古詩、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歷史成語故事、諺語或名人名言(珍惜時間、保護環境、勤奮出天才)
1、愛 字開頭的成語:
• 愛不忍釋:喜歡得捨不得放下。極言喜愛
• 愛不釋手 :見「愛不忍釋」
• 愛才如命 :見「愛才若渴」
• 愛才若渴 :愛慕賢才就像口渴思飲一樣。形容十分愛重人才
• 愛財如命 :吝惜錢財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 愛禮存羊 :《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後以「愛禮存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 愛莫能助:雖然同情,卻限於條件無從幫助。語本《詩•大雅•烝民》:「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鄭玄箋:「愛,惜也。仲山甫獨能舉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 愛人以德 :按照道德標准去愛護和幫助他人
• 愛手反裘 :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語本漢劉向《新序•雜事二》:「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 愛素好古:《老子》:「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後以「愛素好古」謂愛好朴質,不趨時尚
• 愛屋及烏:謂愛其人而推愛及與之有關的人或物。語本《尚書大傳》卷三:「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 愛惜羽毛:漢劉向《說苑•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後以「愛惜羽毛」喻珍惜自己的名聲
• 愛憎分明 :愛什麼,恨什麼,態度很鮮明
2、愛的名言
愛是生命的火焰, 沒有它, 一切變成黑夜. - 法. 羅曼. 羅蘭
愛是純潔的, 愛的內容里, 不能有一點渣滓; 愛是至善至誠的,愛的范圍里, 不能有絲毫私慾。 - 盧莎公爵夫人
真誠的愛情的結合是一切結合中最純潔的。 - 法。 盧梭
為著品德而去眷戀一個情人, 總是一件很美的事。 - 希臘。 柏拉圖
金錢攪在愛情一塊兒, 不是太丑惡了嗎? - 法。 巴爾扎克
只有驅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愛的那種愛神才是美, 才值得頌揚。 - 希臘。 柏拉圖
愛是絕對沒有模式和規律的, 愛也是不可能說清楚的。 說得清楚的即不是愛, 而只是一種利益的結合。 我從來不相信門當戶對的婚姻會幸福, 更不相信年齡匹配, 學識相似, 男才女貌的姻緣會幸福。 愛應該象一泓清馨的甘水。 - 美。 盧森
父子兄弟間相愛, 本出於天性, 而要講究利害, 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 夫婦結合, 本出於情愛, 而要以經濟為條件, 就失去了相愛的本意。 - 希臘。 蘇格拉底
愛別人, 也被別人愛, 這就是一切, 這就是宇宙的法則. 為了愛, 我們才存在. 有愛慰籍的人, 無懼於任何事物, 任何人. - 法. 彭沙爾
人只有在戀愛里才能顯示個性的閃耀, 才能發揮獨創性. - 俄. 屠格涅夫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 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 印度. 泰戈爾
人人有享受人生幸福的權利, 而獲得愛情就是人生的一種幸福. - 法. 司湯達
愛是理解的別名. - 印度. 泰戈爾
愛能使偉大的靈魂變得更偉大. - 德. 席勒
你可曾想到, 失去了愛, 你的生活就離開了軌道. - 法. 拿破崙
地球無愛則猶如墳墓. - 英. 勃朗寧
愛可以戰勝一切. - 瑞士. 希爾泰
希望被人愛的人, 首先要愛別人, 同時要使自己可愛。 - 美。 富蘭克林
不被任何人愛,是巨大無比的痛苦; 無法愛任何人, 則生猶如死。 - 德。 格林貝克
一切真摯的愛, 是建築在尊敬上面的。 - 白金汗
母愛
1、母愛的一個故事
母愛如山
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次日,當救援人員循著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屋頂,發現一個光著身蜷縮在屋樑下的兩三歲小女孩竟然活著。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都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著邊哭喊起來:「媽——」救援人員沿著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彷彿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的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肩上,雙手高舉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跡般地成為這場泥石流中惟一的倖存者!
動物也罷,人類也好,惟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總是義無反顧的舍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後代。這種盲人父母舍己救子女的壯舉是對母愛力量的絕佳詮釋。
愛如山,如山的偉大,如山的崇高,如山的厚重……母愛是原點情感,理解了母親的愛,我們才能愛人愛己,才能讓愛迸發出光輝,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母愛的一個故事
去年在電視上曾看過這么一個故事。。。。。
有一家人,兒媳嫌婆婆老了,眼睛又不好,不中用了。就讓丈夫把他母親送出去。。。
第二天一早,兒子對母親說:「媽,我背您出去走走。。」
兒子背著母親走進了一片大森林裡,走啊走啊。。眼看快晌午了。。
兒子把母親放到一棵大樹旁邊,說:「媽,您先坐會,我一會就回來。」說完,就要走。。
這時,母親說:「兒啊,我知道你想作什麼。。。但這大森林裡你很難走出去的,所以我在沿路上折了樹枝作為記號,回去的時候看著別走丟了。。」
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
一天中午,一個撿破爛的婦女,把撿來的破爛物品送到廢品收購站賣掉後,騎著三輪車往回走,經過一條無人的小巷時,從小巷的拐角處,猛地竄出一個歹徒來。這歹徒手裡拿著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婦女的胸部,兇狠的命令婦女將身上的錢全部交出來。婦女嚇傻了,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歹徒便開始搜身,他從婦女的衣袋裡搜出一個塑料袋,塑料袋裡包著一沓鈔票。歹徒拿著那沓鈔票,轉身就走。這時,那位婦女反應過來,立即撲上前去,劈手奪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對著婦女,作勢要捅她,威脅她放手。婦女卻雙手緊緊地攥住盛錢的袋子,死活不鬆手。婦女一面死死的護住袋子,一面拚命呼救,呼救聲驚動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們聞聲趕來,合力逮住了歹徒。眾人押著歹徒攙著婦女走進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們。審訊時,歹徒對搶劫一事供認不諱。而那位婦女站在那兒直打哆嗦,臉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婦女回答說:「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斷了。」說著抬起右手,人們這才發現,她右手的食指軟綿綿的耷拉著。寧可手指被掰斷也不鬆手放掉錢袋子,可見那錢袋的數目和分量。民警便打開那包著鈔票的塑料袋,頓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那袋子里總共只有8塊5毛錢,全是一毛和兩毛的零鈔。為8塊5毛錢,一個斷了手指,一個淪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時,小城嘩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這位婦女,使她能在折斷手指的劇痛中仍不放棄這區區的8塊5毛錢呢?他決定探個究竟。所以,將婦女送進醫院治療以後,他就尾隨在婦女的身後,以期找到問題的答案但令人驚訝的是,婦女走出醫院大門不久,就在一個水果攤兒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麼認真。她用8塊5毛錢買了一個梨子、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個香蕉、一節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攤兒上有的水果,她每樣都挑一個,直到將8塊5毛錢花得一分不剩。民警吃驚地張大了嘴巴。難道不惜犧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塊5毛錢,竟是為了買一點水果嘗嘗?
婦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徑直出了城,來到郊外的公墓。民警發現,婦女走到一個僻靜處,那裡有一座新墓。婦女在新墓前佇立良久,臉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後她將袋子倚著墓碑,喃喃自語:「兒啊,媽媽對不起你。媽沒本事,沒辦法治好你的病,竟讓你剛13歲時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還記得嗎?你臨去的時候,媽問你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你說:我從來沒吃過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個好水果該多好呀。媽愧對你呀,竟連你最後的願望都不能滿足,為了給你治病,家裡已經連買一個水果的錢都沒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媽媽終於將為你治病借下的債都還清了。媽今天又掙了8塊5毛錢,孩子,媽可以買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蘋果,還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媽花錢給你買的完好的水果,一點都沒爛,媽一個一個仔細挑過的,你吃吧,孩子,你嘗嘗吧……」
希望天下所以的父母親都身體健康!母愛是最偉大的!
2、贊頌母愛的詩歌
英語詩歌
My mom is very sweet and always caring.
She worries about me when I am in school.
She makes sure that I get where I am going
On time so that I don't feel like a fool.
She cares whenever I pick on my younger brother.
She cares whenever he or I get hurt.
She cares whenever I score a goal in soccer.
She cares about the buttons on my shirt.
But best of all, my mom loves all of us
Who live with her, both when we're good and bad.
She makes me happy with a hug and kiss
And holds my hand whenever I am sad.
古詩歌名句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❹ 關於環保的成語故事
關於環保的成語故事好像是沒的哦``````````````````````````````
❺ 與環保有關成語故事
與環保有關成語故事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拼音: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簡拼:bszny近義詞:反義詞:出污泥而不染用法:解釋:涅:黑土。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自然變黑。比喻好人處在壞的環境里,也會逐漸變壞出處:先秦·荀況《荀子·勸學》:「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橘化為枳拼音:jú huà wéi zhǐ簡拼:jhwz近義詞:反義詞:用法:主謂式;作賓語;比喻人由於環境的影響而變壞解釋:比喻人由於環境的影響而變壞。出處: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雜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❻ 環保綠色的歷史典故
關於環保的資料、故事、作文有很多:
在http://www.zuowen.com/redianhuti/huanbaozw/作文網上就可以查到很多
下面還有一些例子: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❼ 四個描寫自然環境的成語,四個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四個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四個寓言故事的成語
自然環境:層巒疊嶂 山清水秀 崇山峻嶺 草長鶯飛
人物心情:心亂如麻 心如刀絞版 心如死灰 心潮澎湃
歷史典故:權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畫龍點睛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希望能幫到你
❽ 有關環保的成語故事
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斧斤以時入山林
❾ 含有環境描寫的成語故事
山清水秀shānqīngshuǐxiù
[釋義] 清:純凈;秀: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語出] 宋·黃內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容:「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辨形] 清;不能寫作「青」。
[近義] 山明水秀
[反義] 窮山惡水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風景優美。一般作謂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❿ 關於保護環境的成語故事
保護環境的名人故事有:黨的先進代表楊善洲和他的大亮山林常 成語:涸澤而漁 國計民生 造林護樹 竭澤而漁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涸澤而漁 [hé zé ér yú]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抽乾池水捉魚。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貶義
出 處
《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竭澤而漁 殺雞取卵
成語接龍
漁翁之利 利害攸關 關山阻隔 隔年皇歷 歷歷在目 目無尊長 長繩系日 日短心長 長安道上上烝下報 報冰公事 事危累卵 卵石不敵 敵眾我寡 寡鳧單鵠 鵠形菜色 色色俱全 全神貫注注玄尚白 白面儒冠 冠上加冠 冠冕堂皇 皇親國戚 戚戚具爾 爾汝之交 交口同聲 聲求氣應應刃而解 解甲休兵 兵臨城下 下筆如神 神不收舍 捨生取義 義正辭約 約法三章 章父薦屨屨賤踴貴 貴人善忘 忘年之契 契若金蘭 蘭艾同焚 焚典坑儒 儒雅風流 流星趕月 月暈礎潤潤屋潤身 身退功成 成竹在胸 胸中鱗甲 甲第連天 天下為籠 籠絡人心 心癢難抓 抓乖弄俏俏成俏敗 敗俗傷化 化民易俗 俗不可醫 醫時救弊 弊絕風清 清湯寡水 水窮山盡 盡忠報國國士無雙 雙鳧一雁 雁杳魚沉 沉痼自若 若隱若現 現鍾不打 打牙配嘴 嘴甜心苦 苦不可言言從計行 行思坐想 想入非非 非池中物 物傷其類 類聚群分 分工合作
︾查看更多
網路釋義
排盡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魚。比喻獲取利益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 查看網路
英文翻譯
Drain the pond to get all the fish